日期:1970-1-27 作者: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人民保卫部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人民保卫部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
去年12月25日到29日,在美溪车站、西林居民区和由哈尔滨通往乌伊岭的旅客列车上,连续发生内容和文字相同的反革命传单8份。每份传单长达5千余字,以所谓“说梦”的形式,对我们党、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大革命进行恶毒的攻击,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
案件发生后,根据市革委会和省人民保卫部的要求,放手发动群众,历经6昼夜的奋战,将反革命分子张新民逮捕归案,稳准狠地打击了阶级敌人。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案件发生后,有少数同志认为这是一起重大案件,案情复杂,牵扯面广,自己缺少经验,存有畏难情绪,说“没有弯弯肚子吃不了镰刀头”。针对这种活思想,首先组织破案人员学习了毛主席“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的伟大教导,以珍宝岛十英雄为榜样,联系思想,对照检查,狠找差距,彻底批判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专政路线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通过学习和批判,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认识到能不能破获这起案件,是关系到保护群众,打击敌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大问题,是加速战备,加强战备,搞好战备的大问题。大家表示,为了保卫毛主席,保卫林副主席,保卫党中央,保卫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决把敌人揪出来,以实际行动向毛主席表忠心。怀着对敌人的深仇大恨,投入了战斗。大多数同志和革命群众一起起早贪晚,昼夜奋战,有的人患了病,仍然坚持不下火线。发现敌人逃跑时,很多人,废寝忘食,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跟踪追击,终于捕获了敌人。
毛主席教导我们:“保卫工作必须特别强调党的领导作用,并在实际上受党委直接领导”,“我们在肃反工作中的路线是群众肃反的路线”。发案后,我们立即向市党的核心小组做了汇报,市核心小组两次开会研究案件,在市革委会的直接领导下,美溪区、西林区、西林铅锌矿和西林钢厂革委会也都闻风而动,主动领导本区的破案工作。遵循毛主席“人民战争”的思想,参照牡丹江市大破案的经验,广泛深入发动群众,采取层层发动和内外发动相结合,全面发动和重点发动相结合,大造革命声势和深入细致工作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了治保会的骨干作用。向群众公布案情后,大大激起了广大革命群众对阶级敌人的愤恨。广大群众说:“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谁反对毛主席,谁就是我们的敌人,就和他拼到底。”广大群众人人上阵,个个参战,掀起了大破案高潮。西钢厂全体职工,下夜班的同志不休息连续作战,进行揭发检举,有的革命群众冒着风雪严寒去车站参加堵截。市“5·7”干校家属自动组织起来监控敌人。列车司机和车上的旅客也都行动起来,积极参加了战斗。群众真正发动起来了,从四面八方围剿反革命分子,当视线集中在罪犯张新民身上的时候,为争取、教育其家属,获取罪证,我们又对其父张绍青反复进行了党的政策教育,启发他觉悟,同儿子划清界限,张绍青在党的政策感召下,揭发张新民不少问题,同时交代了张新民逃往外地去向。对我们连夜捕获罪犯,起了很大作用。
遵照毛主席“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的教导,正确的确定了破案的主攻方向,制定了作战措施。在投入战斗开始,我们广泛的发动了群众,把这几起反革命传单的发案时间、地点、作案手段以及传单内容、文字、语法熟练程度等各方面情况,集中起来,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判断罪犯绝大可能是钢厂工人,并提出了几个方面的追查线索。确定,从发案地区到伊春的沿线车站,都要广泛发动群众,重点放在西林地区,在西林区则以钢厂作为重点的重点,投放了主要力量,全面发动群众,开展工作。由于主攻方向明确,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对于及早发现敌人,迅速解决战斗起了重大作用。
(摘自伊春市革委会人保组《情况简报》第四期)
近来,有些人民保卫部门,用挂号信向省人民保卫部投寄绝密、机密文件,这是违背文件递送规定的。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在此敌我斗争日益尖锐之时,保密问题值得引起我们极大注意。”我们要牢记毛主席的指示,切实做好保密工作。今后递送机密、绝密文件,要通过机要部门转递,不准用挂号信投寄。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人民保卫部1970年1月22日
已发:省革命委员会正、副主任、各部、办负责人,省军区、三○二六部队、生产建设兵团首长、保卫处,各地、盟、市、特区、县、旗革命委员会主任、人民保卫部,铁路、航运人民保卫组,各劳改农场(厂)革委会,本部正、副主任、各业务组、劳改工作管理局,报社、电台、新华分社,存档。
共印2,000份。
来源:根据文件原件打印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