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中共中央批转教育部党组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情况和改进意见的报告

日期:1963-5-10 作者:[待确定]

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有关各部、委,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各党组,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央同意教育部党组《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情况和改进意见的报告》。现在将这个报告发给你们,望参照执行。各地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注意加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领导,努力完成分配给本地区的招生指标,保证录取新生的质量。对落选的考生,要注意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并且应该及早制定具体措施,予以妥善的安排。

中 央一九六三年五月十日

(发至省级)

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情况和改进意见的报告

中央文教小组并报中央:

(一)

一九六二年全国高等学校计划招生十一万六千人,实际录取了十万八千人。去年的招生工作,贯彻执行了中央审定的高等学校录取新生的政治审查标准和高等学校绝密、机密专业目录的规定;在政治条件和身体健康合乎审查标准的前提下,切实按照考生志愿顺序和考试成绩高低,分段录取,坚决不开后门;基本上纠正了过去有些学校规定的绝密、机密专业过多,对学生的政治条件要求偏严,而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注意不够的缺点。

由于去年高中毕业学生较多,录取新生的选择余地较大(平均四人取一人),并且在招生工作中认真执行了中央的各项有关规定,因而使去年的招生工作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1)显著提高了入学新生的学业水平。去年全国高等学校录取新生的考试成绩,总平均分数在七十分以上者达到百分之七十三点四一(前年为百分之四十一点八七);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录取新生的考试成绩,总平均分数在七十分以上者达到百分之九十八(前年为百分之六十七)。更重要的是:根据许多学校反映,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去年入学新生的程度一般较高,学习任务完成得较好,外语程度也比过去显著提高。各校教师对去年入学新生的学业状况,一般比较满意,认为这对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极为有利。

(2)切实保证了入学新生的政治质量。在去年录取的新生中,政治条件符合绝密、机密专业录取标准者百分之六十九点八一,工农家庭出身者百分之五十三点六二,剥削阶级家庭出身者百分之十五点六六,与前年比较,去年工农家庭出身的学生比例有所降低,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学生比例略有增加。其原因,除了去年在招生以前征集了二万七千多名政治好、成分好的高中毕业生入伍和工农中学毕业生锐减等情况以外,更主要的是由于过去采取各种照顾办法,勉强录取了学业成绩不合格的工农、调干学生。经验证明,这种降低要求的做法效果不好。去年贯彻执行了中央审定的政治审查标准,在审查家庭和社会关系时,重视学生本人的政治表现;同时坚持学业上的严格要求,不降格录取,因而在兼顾政治和业务方面更合理地挑选了学生(关于培养工农学生的问题,教育部拟总结过去举办工农班的经验,另外采取其他适当的形式来进行)。

此外,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和华侨学生的升学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作了安排。对于必须照顾的个别统战对象的子女,也按照党的统战政策,作了适当照顾。对于落选学生,各地也进行了思想教育和某些安排,情绪一般稳定,没有发生闹事的情况。总的说来,对去年的招生工作,一般的反映是好的,特别是“不开后门”这一点,深受各方拥护。

去年的招生工作还有若干比较严重的缺点。一是未能如数完成国家原定十一万六千人的招生计划。有几个省在国家招生计划下达以后,没有征得教育部的同意,就自行削减了招生计划,全国共计少招了八千余人。这将减少国家在五年以后所需用的专门人才。二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区没有认真按照中央的政策办事。有的地区自行规定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录取比例,限制了农村学生的升学;有的地区扣压考生的报考材料,阻止成绩优秀的学生投考外地的全国重点学校;有的地区对考试和保密制度执行不严,考试工作的权力下放过多,以致发生了好几起考试作弊、试题泄密事故(都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三是对于执行中央规定的政治审查标准和按照考试成绩分段录取的问题,在掌握的分寸上不够恰当,还有偏宽偏严的现象。另外,去年有一部分在中学担任社会工作的学生干部,因为考试成绩较差未被录取,因而感到委屈。这是很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对于这部分政治上积极的学生干部,应有适当照顾,实行同等成绩优先录取;但是更重要的,是今后中学必须注意改进工作方法,妥善安排学生干部的社会工作和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真正帮助他们学好功课,做到政治好、学习也好。

上述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教育部抓得不紧、检查不够,在今年的工作中必须努力改进。

一九六三年计划招生十三万五千多人(其中军事院校五千多人),应届高中毕业生预计有四十六万人,加上去年落选而要报考的高中毕业生,选择余地很大,这是可以保证录取新生质量的一个有利因素。今年的招生工作拟基本上按照去年的办法进行,同时作如下一些改进:

第一,加强招生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首先,要求各省、市、自治区严格执行中央规定的全国招生计划,按照招生总数及各专业招生数保证完成招生计划,未经国家计委和中央教育部的批准,不得增减招生任务。其次,为了使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报考高等学校有同等的机会,招生工作必须按照统一的规定办事,各地不得借口控制城市人口而采取各种办法限制农村学生报考(如自行规定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录取比例以及不让没有城市户口的学生报考等办法)。再次,为了照顾考生的专业志愿,各地区、各单位均不得扣留考生的报考材料。同时,还应该注意考场要适当集中,要加强对考试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健全保密制度,切实防止发生考试作弊、试题泄密等事故。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要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督促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机构严肃认真地做好招生工作,不出差错,不开后门。

第二,正确地掌握录取新生的政治审查标准,妥善处理考生的政治条件和考试成绩的关系。为此,首先要求各地党委责成招生工作干部认真学习和掌握《中央批转聂荣臻同志关于审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和各方面录用高等学校毕业生政治审查标准的报告》的精神,要他们严格地按照党的政策对考生进行政治审查。除了应该按照一九六二年中央审定的政治审查标准中的各项规定进行审查以外,对于思想反动而屡教不改的考生,一律不得录取。

各地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要责成所属中学按照中央批发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有关规定,认真做好高中毕业生的评语工作。评语应作为高等学校录取新生时考察考生的思想政治和品德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次,今年仍旧实行去年的按照考生志愿顺序和考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分段择优录取新生的办法。在具体执行时,除考试成绩外,还应该充分注意考生的政治、健康条件。为了克服去年的缺点,对于在中学担任社会工作而且政治上表现好的优秀学生,如果他们的考试成绩达到全国统一规定的学业成绩录取标准,与别人相差不多,应该适当照顾录取。高等学校在录取新生时,除了要看考生的总成绩外,还要看与考生所考专业相关的主要科目的成绩,并参考考生在校时的考试成绩。

第三,为了进一步保证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新生的质量,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在录取新生时,可以根据各地考生的质量情况,对原定在各地录取新生的人数进行地区间的调整,调整幅度不作限制。此外,全国重点高等学校还可以在招生计划之外,多录取百分之一至三的新生,以弥补由于新生入学后健康或政治复查不合格而造成的缺额。

鉴于青年学生一般对高等学校的专业了解不够、专业志趣还不很固定,今年考生填报升学志愿实行以填写学校志愿为主,允许每个考生报考五个学校,在每个学校中报考三个系或专业。这样可以使每校各系之间的学生成绩比较整齐平衡,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组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调整考试科目。由于以往高等学校招生规定医农和文史类专业不考数学,因而医农和文史类录取的新生数学基础一般较差,对提高教学质量很为不利。今年因时间紧迫,考生缺乏思想准备,拟只规定医农类加考数学,考试成绩不计入总成绩,只供录取学校参考。从一九六四年起,拟规定语文、政治、外国语、数学四科为理工、医农、文史三大类共同的考试科目,在共同考试科目之外,理工类加考物理、化学(数学从一九六五年起要增加解析几何的内容),医农类加考物理、化学、生物,文史类加考历史等。以上规定,目前即需要及早通知各地并向高级中学全体师生宣布。

第五,去年关于绝密、机密专业范围的划分的规定,缩小了绝密、机密专业的范围,使这些专业真正录取到政治条件很好的新生。今年仍按去年的规定执行,不再扩大。对于有些一般性质的专业(如外语、档案、政法、海运等专业),由于毕业生要分配到机要部门工作,为了使毕业生的政治条件符合使用单位的要求,拟同意他们按照机密或绝密专业的政治审查标准录取一部分或全部新生。但这些专业不能规定得过多,也不列为机密或绝密专业。这类专业的名单由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确定。

第六,及早做好高中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落选学生的安排。今年不能升学的考生估计有三十多万人,因此,建议各地有关部门加强对落选的考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采取措施给以适当安排。

此外,为了提倡晚婚,使学生集中精力学好功课,建议从今年起,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一般不再录取已婚的学生。对农村中成绩优秀的已婚学生,则应予以适当照顾。具体办法当和有关部门另行商定。此事也要在事先向广大考生宣布。

以上报告,请中央审核批转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参照执行。

教育部党组一九六三年四月二十四日

来源:

根据文件的翻印件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