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中南局颁发关于常委扩大会议情况的报告的通知

日期:1965-3-5 作者:[待确定]

各省(区)委、大军区党委、地、县委:

中南局关于常委扩大会议情况向中央、主席的报告,除已发给各省(区)和大军区党委外,现决定发给各地、县级党委。请各省(区)、地、县委于适当时间召开会议,加以讨论,对中南局提出改善领导的意见(由各省(区)委汇集告我们);同时也要认真改进自己的工作。

中南局1965年3月5日

(不另行文)

中南局关于常委扩大会议情况的报告

中央、主席:

中南局于2月6日至13日,举行了常委扩大会议,讨论了中央、主席加强中央局工作的指示,回顾了4年来的工作,研究了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安排了今年的工作。会议一致认为,根据目前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要求,为了便于中央以更多的精力去处理国内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和国际事务,作为中央局一级,更多地承担一些任务,协助中央多做一些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中南局成立已有4年之久,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今后只要能更好地总经经验,不断地改进领导,是可以进一步把工作做好,不负中央的期望的。现将会议讨论的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

会议回顾了4年来的工作。中南局于1960年冬成立,正是全国经济处于困难时期。当时中央给我们的任务,就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扭转困难局面。回顾这几年的工作,总的说来,我们高举了三面红旗,反对了各种错误倾向,战胜了困难。中南局执行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8字方针是坚决的,转得也比较快,对当时党内出现的右的思想也基本上顶住了。八届十中全会后,我们抓阶级斗争也是坚决的,没有发生什么动摇。我们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成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是按中央的方针政策办事的。

过去四年,中南局主要抓了以下3方面的工作:

经济工作方面,首先大力抓农业,坚决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农业,主要是靠政策吃饭,我们先是贯彻“十二条”,而后贯彻“六十条”,同时注意研究解决经济政策方面的问题。我们还坚持不懈地注意了解决水利等建设问题,继续贯彻执行了“八字宪法”,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从1962年冬起,提出组织农业生产新高潮,不断地在党内和群众中鼓干劲。第二,抓工业,认真贯彻执行了八字方针。当时抓调整工业,首先也是为了保农业。调整工业,在经济上主要是调整工农业比例关系(同时调整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在政治上是调整农民同工人的关系,巩固工农联盟。当时中央下决心压缩工业,压缩城市人口是完全正确的。不如此,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征购问题,就不能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没有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就不可能迅速恢复和发展,发展工业也就没有基础。中南局执行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前后共精减职工300多万人,压缩城市人口200多万人。现在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当时必要的后退,就没有今天迅速的前进。第三,保市场,保出口。当时动员全党大抓群众生活,解决群众吃穿用问题,也是做得对的。这方面的问题是,在调整的过程中,对于应当继续前进的方面注意不够;已经合到国营工业的手工业退得多了一些;国营工业中计件工资的面也搞得大了一些;自由市场也放得宽了一些,等等,这些,后来都产生了若干后遗症。

阶级斗争方面,中南局一成立就抓了河南信阳的问题,并在解决信阳问题的基础上帮助河南党组织纠正在大跃进时期工作中的偏差,正确地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渡过困难,恢复经济。中央召开的7千人大会以后,有一段时间,中南一些地区党内出现过一股怀疑和否定三面红旗的逆流,中南局顶住了。我们说,讲困难到此为止了,号召中南全党高举三面红旗,大振革命精神,奋勇前进。在备战时期,对乘机蠢动的反革命分子,我们及时地进行了坚决的镇压。同时,我们坚决顶住了“单干风”,开展了打击投机倒把的斗争,坚持了社会主义阵地。八届十中全会后,中南局于同年冬在海南岛举行常委扩大会议,部署在农村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出搞“三清”(清工分、清财务、清仓库)。1963年春主席肯定了河北保定和湖南的经验以后,中南局当即在武汉举行会议,研究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会议后期,又根据主席在杭州会议的指示和中央发出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第一个“十条”的精神,部署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第一批试点。同年8月,中南局在郑州召开会议,交流试点的经验,1964年又搞了第二批试点。这两批试点都起了煞住歪风邪气的作用,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直到去年夏天少奇同志来中南,才大大提高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认识;接着,全区组织了35万人的工作队,铺开了第三批试点,各级负责同志大批下去蹲点,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潮。最近,中央发布的“二十三条”,又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总之,阶级斗争我们是跟着中央抓了,但是由于我们对主席在北戴河会议上提出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领会不够深刻,思想比较迟钝,还是抓迟了一步;在以后抓的过程中,又没有及时跟上主席的思想。

文教战线方面,我们在困难时期,提出争取团结高级知识分子,纠正对待知识分子工作中的一些粗暴作法,并在生活上给他们以适当的照顾,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一度对他们的进步估计过高,提出了“今后一般不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说法,放松了对他们的教育改造,是错误的。在文艺工作上,也犯了同样的不强调阶级斗争和思想改造,而只片面强调团结和生活上照顾的错误;后来注意抓了,但比之先进地区,我们大约迟了一年。

经过了四年的工作,中南地区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据中南局计委统计,1964年953亿斤,同1957年的1033亿斤比较,尚差80亿斤(算上群众瞒产部分实际上不差多少);广东已经超过了1957年,湖南、广西、湖北也基本上恢复了,只是河南因连年遭灾,差距还比较大。上调粮食:不算河南,1964年其他4省(区)纯上调粮食(包括统购、换购、议购)共29亿2千万斤,超过1957年18亿6千100万斤的水平。烤烟、甘蔗、生猪的产量和收购量都已经超过1957年的水平;棉花产量接近1957年的水平,收购量超过了1957年;油料、黄麻、大家畜没有完全恢复。工业生产:1964年全区工业总产值154亿元,比1957年增长55%。外贸出口:1964年出口总值达3亿多美元,超过了1957年1倍以上。财政收入:1964年54亿7千万元,等于1957年的150%。

从上面的数字来看,中南地区的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赶上了全国的步伐,没有掉队。河南的情况差些,主要是连年遭灾,省委工作是努力的。

(二)

回顾4年来的工作,有成绩,也有缺点错误;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们感受较深的是下面3点:

一、在整个过渡时期,我们想问题,看问题,和做一切工作,都要有个基本的立足点,这就是坚持阶级斗争,坚持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坚持兴无灭资。这个基本立足点站稳了,在工作中也还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可以不犯大的方向性的错误。过去4年,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绩,主要就是坚决执行了党中央和主席的指示,没有离开这个基本立足点。我们工作中发生的缺点错误,主要就是没有在一切问题上,始终一贯地坚持这个基本立足点;有些问题,我们抓的不得要领。比如在农业上,我们曾经一度离开阶级斗争去强调田间管理责任制,以期从抓好经营管理去抵制“单干风”。在调整工业,开放自由市场,对待高级知识分子和文艺界的问题上,都有这个教训。

二、要紧紧跟上主席的思想,按照主席的思想办事。我们深深体会到,跟上主席思想,工作就有成绩。反之,就一定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错误。当然,就我们的思想水平来说,要完全跟上主席思想,是不可能的。拿最近一段四清运动来说,当我们还在考虑运动的劲头还不够,还要继续反右倾的时候,主席指出有些方面过了;当我们考虑工作队力量还不够,还要继续收缩战线的时候,主席指出工作队人数太多了。至于主席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我们就更不容易想到了。我们今后要更好地结合工作学习主席著作,更好地跟上主席思想。但是,我们觉得,只要我们毫无杂念地忠实于主席的思想,即使一时跟不上也不要紧,一旦发现掉了队,就赶快跟上去,也还是跟得上的,也就不会犯大错误。问题就是一个忠实地跟的问题,一个老实地学的问题。只要我们有跟的诚心,又有学的决心,我们的工作肯定会做得好一些;即便是犯了错误,也比较容易纠正。

三、要着重实践,蹲点抓面。我们在工作中能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反映情况,能不能避免头脑僵化,接受新鲜事物,全在于实践。正如主席指示的,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不光是一个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经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问题。我们在中央局工作,本来有责任多研究一些方针政策问题,提供中央参考;但是,我们在这方面做的很差。拿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来说,我们对干部的多吃多占问题,是先也是有所觉察的,有些社队年年增产,而社员的分配水平却老是上不去,我们觉得很有问题,因此在1962年冬,提出搞“三清”;但是,由于没有钻下去,看的不深,因而直到去年夏天少奇同志来以前,还是抓不住要害。就中南局本身来说,机关化的作风不算突出,书记处和常委的同志在下面跑的时间不算少;但是,问题在于没有真正蹲下去,没有真正倾听工人和贫下中农的呼声,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没有具体解剖“麻雀”,缺乏严肃的革命实践,因而效果不大。今后,我们决心坚持这样一个制度:中南局常委每人每年下去蹲点2个月,蹲点抓面,力争做到点面结合,认真做好调查研究,防止与克服我们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唯心主义错误。

(三)

会议讨论了今后中南局如何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以便为中央多承担一些工作任务的问题。大家议了以下几条:

一、为了适应今后的任务,中南局的领导方法要作相应的改变。原来的32字的领导方法,即:思想领导,调查研究,承上启下,交流经验,抓住重点,亲临前线,督促检查,拾遗补缺。现改为:思想领导,调查研究,蹲点抓面,交流经验,承上启下,督促检查,突出重点,打歼灭战。

二、认真吃透两头。要吃透中央的方针政策,特别是要结合工作学习主席的著作,活学活用主席的思想。要吃透基层情况,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敢于实事求是,根据自己地区的实际情况,正确地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

三、加强集体领导。中南局书记处和常委要真正做到能倾听来自各方面的意见,真正做到集体决定问题。要经常分头下去摸清情况,然后经过认真的集体研究,作出决定。要进一步发挥各部委的作用,发挥他们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四、依靠省(区),帮助省(区)工作。中南各省(区)的领导班子是比较整齐的。各省(区)的工作要依靠他们去作,中南局要积极撑他们的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五、加强思想领导,办好两个刊物。《中南通讯》和《中南社教简报》要进一步结合实际宣传毛主席思想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中南局的意图。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性、政治性和战斗性,以阶级斗争为纲,及时宣传先进的革命的思想,揭露批评错误的落后的倾向,充分发挥党刊在精神变物质的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六、机关一定要革命化。中南局机关要更加无产阶级化,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反对个人主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要进一步发扬民主,活跃党内生活,中南局常委每年开两次以上的党的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机关内部,思想要活泼,要敢于提问题、想问题、争论问题,要敢于同不良倾向进行斗争。总的说来,我们的革命化还很不够,今后一定要严格按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标准办事,坚决搞社会主义,同工农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朝气勃勃地、干劲十足地进行工作。

(四)

会议讨论了1965年的工作安排。大家认为,明年开始的第3个五年计划,将是一个新的大发展的计划,实现这个计划,对国内国际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今年工作的好坏,对明年开始执行第3个五年计划,关系非常重大。今年是关键的一年。一年之计在于春,从现在起,就认真地全面地把工农业生产抓起来,全年的工作就主动了。

今年几项主要工作的安排是:

一、大抓面上工作,迅速掀起工农业生产高潮。粮食力争增产80到100亿斤,蔗糖争取搞到90到100万吨;工业产值要求达到180亿元;财贸工作要保证超额完成中央所给的任务,特别是超额完成2亿8千900万美元的出口计划(中南计划为3亿2千万美元)。其他各项经济计划指标,都要力争完成或者超额完成。

城乡面上是一片大好形势,但是,问题也不少,值得注意。主要是一些基层干部思想有些乱,有些怨气,劲头还不够足。解决的办法,第一是反复学习“二十三条”,以“二十三条”为动力,激发广大干部的社会主义革命积极性,消除那种害怕革命的精神状态。第二是集中力量搞生产,大搞比学赶帮的群众运动;面上小四清应当停下来,没有搞的暂时不搞,正在搞的迅速结束。第三是加强面上的领导班子,主要是县委、区委(公社党委)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领导班子。

二、一定要把目前这批点的四清运动搞好,真正达到六条标准,为下半年铺开第二批打好基础。现在要结合生产把运动搞好,善始善终,坚持到底,取得比较完整的经验,培养出一批干部。不要因为反对越慢越好的思想,又来一个急躁图快,草率收兵。有了这一批点做出好的榜样,以后铺开运动就主动了。检查这批点搞得好不好,主要还是看生产。夏秋两季,工作队要派人回去验收,看看增产了没有,增产多少。城市工矿企业搞完了四清运动的,也要定期派人回去检查生产情况,看看运动是否落到了生产建设上面。

看来,点上的运动,目前最重要的是正确贯彻执行“二十三条”,既要克服前一段工作中的缺点,又要更加鼓起革命干劲,气可鼓,不可泄,当前尤其须要注意。

这批点结束后,我们准备集训工作队,并推广河南以点带面的经验,适当解决面上县委、区委(公社党委)和大中型工矿企业领导的问题,然后铺开第二批点。

三、今年要把一、二线后方建设的工作抓了上去。目前国际局势看来还是向紧张的方向发展的。我们要作好准备,把工作做在前面。暂时不打,更好;打起来,也不怕。根据中南地区所处的地位,要先建设南边,后建设北边,即采取先南后北的方针,力求3年内把南边3省(区)搞好,5年内把5省(区)全部搞好。

四、文教战线,先从抓戏剧开始。准备6月举行全区会演;6月以后,中南局拿一个半月的时间,集中抓一下这方面的工作。然后再有计划、有步骤地抓教育、科学、报刊、电影等,加以改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兴无灭资的阶级斗争。

中共中央中南局1965年3月2日

来源:

根据中央文件翻印件打印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