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中共中央转发王鹤寿、刘彬关于鞍钢“四清”试点工作的经验总结

日期:1965-5-2 作者:[待确定]

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党组(党委),军委总政:

现将鞍钢“四清”试点工作的经验总结(王鹤寿、刘彬同志给薄一波同志的一封信),发给你们参考。

中 央一九六五年五月二日(发至省军级)

王鹤寿、刘彬关于鞍钢“四清”试点工作的经验总结

一波同志:

鞍钢的社教运动,从去年八月份开始,第一批搞了六个试点单位,除一个单位(供应处)因为清经济要费些力气,还需要较长时间以外,剩下的五个单位到今年四月份基本上都可结束。

我们考虑到,在其他钢铁基地没有建成以前,鞍钢在支援三线建设,支援国防建设,支援全国经济建设方面,都担负着繁重的生产任务;特别是明年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以后,国家对鞍钢的要求,将会更多更重。这个情况说明,客观形势要求鞍钢的社教运动搞得快些、好些,搞慢了、搞晚了对国家建设不利。但是,鞍钢又是一个有六十五个厂矿、单位、十四万职工的大型联合企业,社教运动能不能搞得快些、好些?我们反复研究了这个问题,最近又根据二十三条检查总结了第一批试点单位的经验。大家认为,只要在政策上、工作方法上正确,这是可能做到的。原来设想用三年时间,即到一九六七年基本上搞完。现在看,可以提前到一九六六年底基本上搞完。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有了二十三条这个伟大的文件,使群众、干部、工作队的方向明了,思想明了,做法也基本上有了,可以不走或少走弯路。其次,经过六个试点单位,我们初步摸到了鞍钢的阶级斗争的大体情形,心中比较有数了。同时还积累了正面的和反面的经验,在实际斗争中训练了一千多人的工作队,特别是有了一批比较得力的骨干。当然,问题还有。最主要的就是缺少根据二十三条,从头到尾又快又好地搞完一个单位社教运动的经验。

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初步规划,分四至五批把鞍钢的社教运动搞完。今年四、五月份开始搞第二批,共十五个厂矿单位。到今年第四季和明年再搞三批,每一批搞四至五个月。这样,到明年底,可以基本上搞完。

鞍钢这个大型联合企业的社教运动怎么搞法?根据二十三条和我们在六个试点单位取得的基本经验,初步想到了五个问题。

第一,区别对待。根据厂矿和单位的不同,采取的做法也应该有所不同。从我们在六个试点单位摸到的情形看,鞍钢的厂矿和单位,正如二十三条上讲的,大体上有四种情况。比如,化工厂就是一个好的或者比较好的单位,供应处是一个问题多的(特别是经济问题)单位,樱桃园矿、电修厂是两个性质严重的单位。根据我们的试点经验,不同情况的厂矿或单位,社教运动的做法应该有所不同,不能是一种做法。但是在二十三条以前,基本上是一个路数。都派大工作队,都从扎根串连、训练积极分子,组织阶级队伍、发动群众揭阶级斗争盖子做起,然后开展斗争,搞得很繁琐,时间拖得很长,搞了四五个月,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旷日持久,费时费力。大家认为这种不根据厂矿、单位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是一种形而上学,不符合客观实际。

今后,我们打算在摸清了情况的前提下,区别对待。就是说,对于好的、比较好的厂矿或单位,派少量的工作队,基本上采用大整风的办法,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批评自我批评,用比较短的时间,解决企业“四不清”的问题。我们还准备在第二批搞社教运动的十五个厂矿和单位中,选择一个好的单位,即领导核心强、有自我革命要求和革命干劲的单位,基本上不派工作队,在鞍钢社教工作团具体领导和帮助检查下,由原来的领导班子搞社教运动,先试验一下这种做法是否有可能。对问题多的、性质严重的厂矿、单位,则派比较强的工作队,时间也可以比较长一些。总之,不管采取什么做法,都要按主席指示的六条标准,把企业的社教运动搞好。

第二,对企业要解决的问题,除了一般地搞“四不清”以外,还要抓住每一个厂矿、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地解决一批问题,不平均使用力量。这也是我们在试点过程中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在二十三条以前,把要解决的问题的面铺得宽了,什么问题都想在这次运动当中解决,这不符合客观实际,也是一种形而上学。从我们第一批搞的六个试点单位看,虽然都有一些要解决的共同性的问题,但是也应该有不同的重点。比如,供应处的经济不清问题很突出,每年外购物资达二亿多元,几年来损失浪费达一千多万元(这里边有贪污盗窃,也有由于官僚主义造成的);电修厂、樱桃园矿的领导班子问题很严重;化工厂虽然是一个比较妊的企业,但是干群关系、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比较多;也有些单位,因为不直接管理物资采购和成品销售,经济不清问题虽然也有,但主要问题并不在这方面。总之,对每个厂矿、单位要解决的问题,应该进行具体分析,抓住问题,不要一般化。

第三,放手发动群众,相信绝大多数职工的觉悟。过去的六个试点单位,都把放手发动群众放在第一位,工作队实行了“三同”,思想工作也做得比较扎实细致,广大职工都真正说了心里话,经过这次运动,特别是二十三条传达以后,干部、群众的心情逐步舒畅起来,革命精神也都振作起来了,情形比较好。

但是,我们也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从思想认识上来讲,最主要的是在开始一段把在今天的情形下,放手发动群众看得过难了,多多少少有些神秘化。因此,在一个点上集中的工作队的人员过多了,也出现过冷冷清清的扎根串连,过于强调根子扎正,强调积极分子的纯洁性,过多地采用办训练班的办法。这也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表现。

六个试点的经验都证明,放手发动群众说难就难,说不难也不难。十多年来经过党的政治和思想上的不断教育,广大职工是有相当高的觉悟的。我们体会到,只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真正把十条讲好,把二十三条讲好,要讲到职工的心上,而且把政策交给群众,把问题交给群众,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放手让群众起来革命,企业里面很快就会出现大革命的局面。有了革命形势,又抓住活思想,不断进行教育,职工的觉悟和积极性就会随着运动的发展不断提高。这样发动群众就不难。相反,如果搞繁琐哲学,搞神秘化,发动群众就难。

第四,相信大多数干部可以起来革命。这也是我们试点的经验。在二十三条以前,对大多数干部在社教运动中,在群众、工作队的帮助下,经过教育能够自己起来革命这一点估计不足,认识上有片面性。所以进厂以后,有一段时间没有在放手发动群众的同时,抓紧干部教育,把他们甩在一边,工作队和干部的关系绷得很紧,使许多好的和比较好的干部感到接近工作队又不是,不接近又不是,左右为难,以致长时间背着不必要背的思想包袱。甚至几个月还没有解放大多数,没有实行“三结合”。这对孤立、打击极少数坚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不利,对放手发动群众也不利。二十三条下达以后,我们改正了这一点。我们本着严肃、积极、热情的态度和区别对待的精神,动员干部自己起来革命,洗澡放包袱,开展批评自我批评,一般的不到三个星期,就比较好地解决了干部的四不清问题,还根据中央解决班组长问题五条的精神,也比较好地解决了班组长和群众的关系问题,比较顺利地做到了干部、群众双满意。

我们准备第二批搞社教运动的单位,工作队一进厂就一手抓发动群众,一手抓干部自己革命,解放大多数,孤立极少数坚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还准备选择一定的时间召开面上的干部会议,动员干部自己革命,自觉放包袱,解决一批问题,解放大多数干部。这样,今后的社教运动还有可能搞得更快些、更好些。

第五,打破框框,解放思想,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这是我们试点总的体会。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自始至终学习贯彻主席思想,自始至终贯彻二十三条。本来搞革命运动,主席有系统的指导思想,有完整的工作方法,但是由于我们思想上有盲目性,所以一碰到具体问题,一接触实际,又往往忘记了主席的教导。比如,我们对运动的彻底性,对把根子扎正,对工作队和积极分子的纯洁性,对阶级斗争的新形势,对放手发动群众等等方面,都有一些框框,思想不解放,因此,运动搞的时间比较长。又比如,在二十三条以前,曾经出现过盲目地照搬农村的经验,照搬别的地区、别的单位的经验,没有认真地按照主席的思想,对企业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实事求是地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半年多的试点,使我们深刻地体验到,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离开了主席思想,就要走弯路,就要出偏差;符合了主席思想,就会搞出成绩。我们准备在总结试点经验,训练第二批工作队的时候,教育干部牢牢记住这一点。

以上就是我们对鞍钢社教运动的大体规划,和我们在试点工作中取得的几点经验,不知对否,请予指示。

王鹤寿、刘彬一九六五年三月三十一日

来源:

根据文件的翻印件打印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