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965-1-23 作者:[待确定]
(一)这学期来,由于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逐步深入,思想文化战线上阶级斗争的开展,在学生中引起了广泛的深刻的影响,开学以后,根据中央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的精神,学校加强了阶级教育,重视了理论联系实际,在学生中普遍传达和讨论了团九大的决议精神,启发了学生革命化、劳动化的要求,因此,学生中一开始思想就比较活跃,政治气氛比较浓厚,很多学生十分关心报刊开展的对《北国江南》、《早春二月》、“合二而一”、“李秀成问题”的批判,有的学生还在课外小组中自发地组织讨论批判。很多学生对现行语文课本中有些教材不满,向学校、出版社、教育局写信,提意见,如对《地板》、《爱莲说》、《牛郎织女》、《岳飞》等教材都提出批判意见。
(二)十一月间,我们组织中学初三以上学生和师范学校学生下乡劳动。这次下乡劳动的特点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运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形势,向学生进行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教育,开展了访贫问苦、向贫下中农学习的活动,有的还参加了当地的对敌斗争会。通过这些活动,学生阶级觉悟有了提高。对在市区的学生,也运用工厂现实的阶级斗争实际,向学生进行教育。加之这一时期,团委布置在青年批判冯定的阶级斗争熄灭论等错误理论,学生的政治觉悟有了提高,思想更为活跃。对周围的事物,都懂得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辨别一下,对教师的言行也不例外。
(三)纪念“一二九”运动时,《中国青年报》发表社论中说,“现在的学校也和社会上一样存在各种各样的资产阶级思想,世界观未改造好的教师,未经过彻底区分精华和糟粕的文化遗产,都在传播资产阶级思想。”以后,上海的《青年报》也在“听话要有阶级分析”的专栏中,发表了学生批评教师教学观点的两封来信。这一来,学生要求教育革命的形势就逐渐形成了高潮。本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意见是很多的。现在学生思想敞开,并且有了阶级分析的观点,意见就更为热烈了,也更为正确了。
(四)比较突出的事例:
1、遵义中学高三(2)班学生陈鸿祥,帮助邻居一个初二学生温课,重读《地板》,仔细嗅了嗅,他感到文章所描写的地主“和毛主席说的不一样”。于是他花了四个晚上,学习《中国各阶级的分析》,撰写了批评《地板》的文章。提出了作者安排一个拥有一顷地的地主,让他宣扬自己,在天灾下如何勤恳劳动,而一家人仍旧几乎饿死,以此来说服另一地主,这是“美化了地主阶级的剥削本性”。
2、上海中学学生在语文课上讨论批判西戎小说《赖大嫂》(被邵全麟作为“写中间人物”的例子)。个别学生歪曲“一分为二”的观点,说应 “批判其政治性,吸收其艺术性”。教师杨德辉作结论时,竟支持了这个错误的观点,教师陈淑明还说,看这类文章要有“两点论”,即“政治上批判,艺术上却有不少可取之处。”学生曹杰、张黎明等写信给校长,对教师的错误观点作了批判,并且“要求在领导的支持下,把辩论开展下去,不打倒错误观点不罢休”。
3、第二女中初三年级一个学生写了一篇题为《茉莉花》的作文,内容有浓厚的资产阶级情调,而教师翁梅贞对这篇作为大加赞赏,并且油印出来,在学生中介绍评讲。学生陈行健(团员、班主席)不同意教师的评价,揭露了这一个问题,引起了该校语文老师中开展了一场关? 于怎样评价和指导学生作文的辩论。现在这个问题,正在《文汇报》上公开讨论。
4、五四中学高二教师曹锡珍,一月六日在语文课上讲解《在狱中》(《青春之歌》中的一段)时,谈到文中的某些情节,没有必要描写,他说:“革命者即使可能有软弱性一面,作者也不必写出来。”有学生当场起立,表示反对,认为教师说革命者有软弱性是错误的观点。教师不接受学生意见,以致引起争论。为了处理这一问题,该校语文教研组连续两次会议讨论。由曹锡珍所教的两个班级各派学生参加。学生在会上揭露了曹锡珍在教学中大量散播资产阶级思想的事实。如讲授主席著作态度极不严谨,在写作指导中,鼓励学生追求辞藻,赞赏资产阶级情调,公开灌输片面升学观点,对教学改革抱消极抗拒态度,不满贯彻阶级路线等等。
5、徐汇中学高二学生陆炳甫在最近一次题为《为什么写不好作文》的作文中,对语文教师杨若星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说:“使我写不好作文的直接原因,那就是语文老师是一个不称职的宣传家,他的学究式的教学对我很少有帮助,甚至束缚我的思想。”老师看了大发雷霆,认为这是对教师的恶意攻击,并要挟领导“要末将学生调班,要末我不教。假如领导上肯定学生是对的,那我只好到马路上扫地去了。”后来行政召开学生座谈会,同学们肯定了陆炳甫提的意见,并且继续揭露了教师在教学上的问题。现在学校领导还正在对师生进行思想工作。
6、虹口中学初三语文教师丁敏琪最近出了一个作文题目《我最近常想到的一个问题》。有六个学生在作文中对他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揭发他在教学中的许多错误言论。如在解释“发愤图强 、自力更生”时,举例说,有一个学生为了响应“自力更生”的号召,自己没有东西,就去偷人家的东西,别人问他为啥偷东西,他说是响应党的号召。丁敏琪看到这些作文,在评语中为自己辩解,没有评分,并且把作文压了两三个星期,没有发下去。
7、大同中学在期中小结时,召开了各年级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学生提出的意见很尖锐。后来,高一等年级又以《用阶级斗争观点,分析所见所闻》命题作文。学生在作文中对教师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生活方式提出很多意见,如揭露英语教师甄德仁在教学中经常散播崇洋思想、资产阶级享乐思想,说什么“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每个工人都有得香肠和面包吃”。有一次在上午第四课时,说:“你们现在肚子已饿,我请你吃点心。”接着就一下子把三十多种外国食品名称写在黑板上,还津津有味分析什么蛋糕是怎么样的。学校领导把其中一部分作文(把学生和被批评的教师名字略去),张贴出来,发动教师观看,在教师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8、师大一附中高三学生对数学教师陈品端的数学方法不满意,集体写了一张大字报,批评教师的做法是“上课=同学看书+老师读一遍书+布置习题+对答数”,认为这样的教学,等于自学,老师在与不在一样,这张大字报写好后,有些学生主张送到教研组去,结果被学校领导得知,听取了学生意见,没有把大字报公开贴出去 。
(五)总的看来,学生所提的意见涉及的面很广,包括教材,教学制度、教师的政治思想、教学思想、学术观点、教学方法、生活作风。此外,还旁及歌曲、图书内容、学校文物等方面,如上海中学在黑板报上讨论批判歌曲《航标兵之歌》曲子情调不健康,还批评了该校教学大楼名为“龙门楼”(该校前身为“龙门书院”),是一种“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唯有读书高”思想的反映。学校领导接受了这个意见,已把大楼上“龙门楼”三个字刮去。至于学生批评图书馆中有些图书内容不好的,各校均有发现。
(六)从这个运动的面来看,大抵是重点中学比一般中学开展得比较快(前面所举的例子,除徐汇中学外,均为重点中学)。这是因为重点中学的政治思想工作一般较深入,学生的觉悟提高较快,在学生中,干部子女、工农子女比其他成分的子女行动得快,团员比群众行动得快,批评的对象,以语文老师为最多,其次为外语老师,再次是其他各科教师。目前,学生提的意见内容虽然很尖锐,但是态度一般是诚恳、严肃的。
学生要求教育革命的形势,在广大教师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教师的态度大体有以下三种:
(一)支持学生的意见,认为学生敢于提意见,好得很。看到这是生动活泼的好现象。这一类教师多数是党员、政治教师、团队干部和青年教师中的大部分。(从已经开展起来的上海中学、向明中学等校看,约占全体教师的百分之二十以上。)例如控江中学政治教师在政治课考试中出了《从学校生活一、二事说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在学校中的反映》的题目,有很多学生在考卷上批评了老师,事后,政治老师暴露思想说:“我们出这个题目早估计到学生对许多老师有意见,触动,触动他们。”又如上海中学语文教研组,青年教师一致支持学生批判语文教研组长杨德辉主张“对有些文章,应批判其政治性,吸收其艺术性”的命题。这些青年教师几年来对有些老教师的错误观点和受到他们的压抑,早有意见。这次看到学生行动起来,高兴得很。
(二)大多数老师情绪沉闷、思想矛盾。有的感到“招架不了”,有的搞到教学上是存在问题,但又怕触及自己的观点,回避矛盾。例如控江中学数学教师鲁平平,看到学生的试卷很多批评她的“升学率”思想,急得哭了,埋怨政治老师说:“都是你们出一些阶级斗争、阶级分析的题目,分析来,分析去,分析到我头上。”市二女中也有三个教师在语文组讨论《茉莉花》问题时哭了。大同中学语文教师李向(本人表现不好),看到学生提意见的势头很猛,怕再讲话,因此讲课时“缩手缩脚”,不敢发挥,偶尔解释一两句,连忙补充“这是个人的意见,可能不对,作为参考”。有些教师自认为从早到晚勤勤恳恳,现在学生意见这么多,不知怎么办,例如师大一附中物理教研组长说:“学生提意见好的,但是,提这么多意见,怎么改?”虹口中学有些老师说:“我们不行了,只好退休了。”
在这些教师中,也有少数人,经过思想斗争,转变了态度,例如上海中学语文教师陈真(老年教师),开始抱观望态度,经过教研组讨论后,也对杨德辉的“《孔雀东南飞》是忆苦思甜的好材料”,“新诗是支离破碎,只有古诗是民族化、大众化”等错误观点进行了批评。又如大同中学外语教师吴庭松(团员)编了一首很庸俗的“馒头”歌教学生,以引学生一笑,不料学生反而提出了批评,这一批评,对他触动很大,他几夜没睡好,找支部书记谈话,经过支部书记的教育和自我思想斗争,感到自己观点不对头,公开向学生承认错误,现在经常征求学生意见,改进教学,并且加强了对工人子女的辅导。
(三)有不少教师对学生的意见有抵触情绪,认为“师道尊严”,不能触犯,放不下架子。认为“糟得很”,说是“学生造反”,“要天下大乱”。市北中学中三(2)班学生,认为苏轼《喜雨亭记》的内容有思想性错误,批评语文教师朱宝元讲解时对课文不作批判。党支部肯定学生的意见是对的,朱很不高兴,在教研组开会时说:“党支部肯定学生,否定老师,以后很难上课。”还一口气连说五声“心情不舒畅”。新力中学学生对茅盾《怎样评价<青年之歌>》有意见,教师则认为没有问题,学生争辩一下,教师便说:“我是党派来的,我不对,党不会派我来教书。”有个学生不服气,教师又说:“你究竟是老师还是学生,你要好好体会’学生’两字,学生,学生,学生的任务就是学。”据上海中学对语文教研组八个老教师的态度的分析,有七人是抱抵触情绪。
文汇报开展了《茉莉花》讨论后,有的教师不愿意看讨论文章。六十一中一个教师说:“我改造得差不多了,你们要求太高了,再要我改造不可能了,要末把我调出去。”嘉定一中语文教师陆慰萱(地主成分)说:“文艺界进行大扫除,要扫到我们头上了。”市二女中翁梅贞(反属,反右时曾被斗)在《茉莉花》讨论开展后,布置学生写评论文章,有些学生在作文中说她好的,评九十分,批评她的评六十分。育才中学刘培坤,几年来在语文教学的争论中,一直是“以文为主”的主将,他曾在课堂上发表汪精卫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谬论,学生表示不同意。刘说学生故意同他作对,并说:“你们要我认错,我不会认的,你们去教育局告我好了。到报关去投稿好了。”
从学校领导的情况来看,总的是,对学生起来要求教育革命,是不敏感的,落后于学生,落后于形势,在这个运动开展以后,大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1)工作比较主动,能够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这样的学校领导尚属少数。这些学校有育才、向明、师大一附中、控江、市北、一女中等学校。例如育才中学的段力佩,主动对教师检查了自己对党的教育方针领会不深,还没有真正把方针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他的检查对教师很有启发。最近,教师在学生中普遍召开了座谈会,征求学生意见。又如向明中学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对教师的问题比较了解,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临时党组《关于克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报告》。
在这一类学校中,还有一部分学校如上海中学、五四中学、市二女中、六十中学等校,在学生行动起来后,积极支持学生,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师讨论,例如上海中学组织语文教师讨论了关于文艺批判的标准问题。五四中学组织语文教师讨论怎样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2)多数学校反应迟钝,对下面情况不了解,例如十五中学、学生在下面对教师很有意见,但学校领导干部不了解,看到一些现象,只认为是一般的师生纠纷。这一类学校,以中小型规模的中学居多数。
3)有些学校领导怕“搞乱”,怕“影响教师积极性”,感到“很为难”。例如建东中学校长孙泰昇说:“学生意见这么多,都找到我们头上,校长做不下去了。”又如第一女子初中初一学生对《王冕》一文提出批评,并跟教师争论后,该校教导主任(党员)说:“课文不好,是出版社的责任,学生这样搞,我们对教师的工作很难做。”
(一)……看来,这个教育革命的局面,同上半年育才中学的教改比较起来,更为广泛、更为深刻。
……教育革命的形势早已经形成了,但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思想,落后于形势的发展,目前的情况是,学生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领导和教师必须迎头赶上才是。
(二)……
怎么领导这个运动?我们的打算是,组织学校干部和教师,进一步学习主席关于教育工作的历次指示。特别是关于学校课程和讲授,考试方法问题的有关指示,学习教育部临时党组《关于克服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报告》;学习毛主席著作和《人民日报》有关社论,有重点地学习报章杂志上学术讨论中的有关文章。通过学习,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中阶级斗争的形势,从思想上把学校干部和教师群众发动起来,要求教师通过学习,认识到自己落后于形势、落后于学生,从而有改造思想的自觉要求。要启发教师,应有自我批评的精神,放下旧知识分子的架子,在教育工作中有缺点或错误,要敢于承认,勇于改进。
在整个学校工作中,要学习人民解放军,实行四大民主,教师尤应重视和实行教学民主。
(三)在教育革命发展和深入的过程中,要及时掌握“火候”,明确政策界限。首先,学校党支部要把运动积极地领导起来,对于学生的意见,不要去消极限制,要善于因势利导。……总之,在整个运动中,不能借此机会整教师,更不能整学生。在学生所提意见中,有些方面、有些问题,同学校领导工作有关的,学校领导干部要把责任担当起来。
其次,学生提出的意见,方面很广,内容很多,……要引导学生提交给领导处理,不要宣扬,如有个别严重的坏人坏事需要加以批判斗争,须根据区(县)委批准。
再次,发扬教学民主,要有一定的形式,主要形式是“背靠背”。可以召开学生座谈会,设置意见箱,征求学生意见,不提倡贴大字报。教研组中,可就学生的意见和反映的问题,开展讨论,学生自己也可就自己所提意见和问题展开讨论。教研组讨论时,也可吸收学生代表参加,总之,要有领导地进行。
(四)为了把运动积极地领导起来,我们准备在春节以后,召开全市中学支部书记会议,使大家认识当前教育革命的形势。……
上海市教育局
来源:档号B105-2-941-1 馆编档号B105-2-941-1馆藏:上海市档案馆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