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中共中央转发湖北省委关于今年领导干部学习任务的通知

日期:1966-1-31 作者:[待确定]

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

兹将湖北省委《关于今年领导干部学习任务的通知》及其附件转发给你们参阅。

中 央一九六六年一月三十一日(发至省军级党委)

以解决突出政治问题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中心

——湖北省委关于今年领导干部学习任务的通知

毛主席十二月二日对一个文件的批示中有如下的指示:那些不相信突出政治,对于突出政治表示阳奉阴违,而自己另外散布一套折中主义(即机会主义)的人们,大家应当有所警惕。

什么是折中(衷)主义呢?这就是违反主席一再教导的“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观点;把政治和军事,政治和经济,政治和业务技术平列起来的错误观点。这在哲学上是违反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它是和二元论、均衡论一脉相承的。反对这种折中主义,对当前实际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还有许多同志对于突出政治的意义模糊不清。他们不是把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不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不是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南。而是空喊政治挂帅,实际上陷入事务主义的泥坑。

对于生产的数字、进度兴趣很大,对于阶级斗争形势,对于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问题则漠不关心。就事论事,就生产论生产,不能把日常工作与我们伟大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缺乏革命理想,缺乏雄心壮志。只顾眼前,缺乏长远打算。只顾局部,不顾整体,不是心怀祖国放眼世界。这种鼠目寸光的庸人习气是和共产党员的称号不相称的,更是和党的领导者的职责不相称的。

对于那种革命意志衰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姑且不论。对于那些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作风,有必要再敲一次警钟:“大家要提高警惕。”

希望同志们在思想上真正学懂(不是假懂)“政治统率经济、业务、技术”、“以红带专”、“以虚带实,虚实结合”的原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一九六六年学习毛主席著作应当以解决这个问题为中心。要学习主席的有关著作(学习内容由省委宣传部规定)。要学习解放军一九六六年政治工作的五项原则。只要在这个问题上有更多的同志学会了运用毛泽东思想,我们省的各项工作就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进步。

为了帮助同志们了解什么是折中主义(即机会主义),省委办公厅的同志从列宁批判布哈林的文章中摘录了几小段,作为学习资料。

一九六六年一月六日

附:学习资料

列宁批判布哈林的折中(衷)主义错误的论述

现在重新提出这样初步的、属于起码的常识的问题,当然是很奇怪的。但遗憾的是,托洛茨基和布哈林迫使我们不得不这样做。他们两人责难我,说我把问题“暗中掉换”了,或者说我是“从政治上”看问题,而他们是“从经济上”看问题的。布哈林甚至把这点放在他的提纲里,并且企图把自己说成“凌驾于”争论双方“之上”,他说:我正在把双方统一起来。

这里存在着惊人的理论错误。我在自己的发言里曾经重复说过,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因为我在以前就听到过这种对我“从政治上”看问题的非难,听到过这种非常荒谬的、完全不应当由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讲出来的话。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

我的政治估计也可能不正确。如果是这样,就请指出并且加以证明。可是,如果说(或者只是间接地表达了这种思想)从政治上看问题和“从经济上”看问题有同等的价值,“二者”都可以采用,这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

布哈林宣传把从政治上看问题和从经济上看问题统一起来,这样就在理论上堕落到折衷主义立场上去了。

(《列宁全集》三十二卷第七十一页至七十二页)

布哈林同志在十二月三十日说道:“我认为绝对必要的——在这里被称做‘缓冲派’或缓冲派思想的东西,其理论实质就在这里——并且在我看来完全无可争辩的,就是无论政治因素也好,经济因素也好,都不能丢掉……”(第四十七页)

布哈林同志在这里所犯的错误的理论实质,就在于他用折衷主义偷换了政治和经济之间的辩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所教导我们的)。“又是这个,又是那个”,“一方面,另一方面”——这就是布哈林在理论上的立场。这就是折衷主义。辩证法要求的是从具体的发展中来全面地估计对比关系,而不是东抽一点,西抽一点。在政治和经济的例子上我已经指出过这一点。

……

在十二月三十日的争论中,布哈林说道:

“季诺维也夫同志说工会是共产主义的学校,而托洛茨基同志说它是管理生产的行政技术机关。我看不出有任何逻辑上的根据,可以证明第一个不正确或第二个不正确,因为这两个原理都是对的,把这两个原理结合起来,也是对的。”(第四十八页)

在布哈林及其“集团”或“派别”的提纲第六条里,也包含着同样的思想:“……一方面,它(工会)是共产主义的学校……另一方面,它又是——并且愈来愈是——经济机关和整个国家政权机关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月十六刚真理报》)

布哈林同志的基本理论错误正是在这里,正是用折衷主义来偷换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这种折衷主义在各种“时髦的”和反动的哲学体系的作家当中是特别流行的)。

(《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第八十页至八十二页)

来源:

根据文件原件打印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