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969-3-17 作者:[待确定]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在光辉的“红五条”指引下,我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沿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开辟的航道,乘风破浪,迅猛地向前发展。形势一片大好。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以两条路线斗争为纲,以光辉的“红五条”和“8·28”批示为思想武器,严肃地揭发和批判了个别同志在自治区革委会成立以来所搞的反动的资产阶级“多中心论”;对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后的大方向,对西藏军区的“平反公告”,对西藏的“二月逆流”和为“二月逆流”翻案的邪风以及对全区革命大批判的对象等重大问题统一了认识。光辉灿烂的“红五条”越来越深入人心,并日益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不少单位在“红五条”的原则基础上,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巩固革命的大联合和革命的三结合。可以预见,一个空前广阔的实现革命大联合和革命三结合、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的新高潮即将在全区范围内迅速掀起。
实现革命的大联合和革命的三结合、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是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是全区无产阶级革命派和各族革命人民最迫切的愿望和最大的利益,也是反对美帝、反对苏修、反对印度反动派,特别是反对苏修侵犯我国领土进行武装挑衅的斗争的迫切需要,是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认真清理阶级队伍,搞好斗、批、改,夺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的迫切需要。是当务之急。经过这次会议充分讨论,特作如下决定:
一、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提出的革命大联合和革命三结合的伟大原则。西藏两派都是革命的群众组织,就要在“革命的原则下实现革命的大联合”。要大乘“红五条”的强劲东风,放手发动群众,在“红五条”的原则基础上,迅速实现归口大联合,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3月底实现全区一片红,向党的“九大”献礼。
二、毛主席教导我们:“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我们必须继续开展大宣传、大学习、大落实“红五条”的群众运动。要开动一切宣传机器,采取各种形式,大造落实“红五条”的革命舆论。使“红五条”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一切革命同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行动准则。两派革命群众组织和广大革命群众,都必须顾全大局,要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各自多做自我批评,求大同,存小异”。在“红五条”的原则基础上,为尽快实现归口大联合和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为人民再立新功。
三、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的组织形式应该服从于革命斗争的需要。如果组织形式已经与斗争的需要不相适合时,则应取消这个组织形式。”西藏两派革命群众组织,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大方向都是对的。但是,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已经半年多,跨行业的山头依然存在,已经与斗争的需要不相适合,应予撤销。拉萨两派革命群众组织所有大、小总部限于3月25日前全部撤销,具体要求按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十八次常委会议纪要执行。
各单位必须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必须坚决执行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关于实现革命大联合和革命三结合的一切决议、指示和规定。在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的一元化领导下,在军区各级支左办公定、军管会(组)、驻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领导和帮助下,迅速实现归口大联合,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搞好本单位的斗、批、改。任何群众组织都不准再插手外单位的问题。已经实现革命大联合的单位,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某些尚未完善的革命委员会,应当通过两派革命群众的充分协商,予以调整、充实和加强。
四、为了加强对革命大联合和革命三结合的具体领导,决定由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和西藏军区的余致泉、苗丕一、巴桑、陶长松、刘绍民、土登尼玛、朱景尚、张鹤田、宋开元、郑万兴、张子辰等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并由革委会政工组、军区支左办公室、警司组成联合办公室。
五、毛主席教导我们:“要用文斗,不用武斗。”两派革命群众组织,在撤销总部以前,必须干净、彻底、全部地上缴一切武器弹药,坚决杜绝武斗妖风。私藏武器是犯法的。谁不缴谁负责。谁再搞武斗,就是破坏革命大联合,破坏“红五条”,破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坚决按照毛主席亲自批发的“7·3”布告和“7·24”布告处理。
六、实现革命大联合和革命三结合的过程,始终贯串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派和一切革命同志务必提高革命警惕,擦亮眼睛,严防一小撮阶级敌人进行破坏和捣乱,随时识破他们的阴谋诡计。同时也要注意克服革命队伍内部的资产阶级派性,排除反动的资产阶级“多中心论”的干扰。
我们一定要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高举“红五条”的光辉旗帜,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为迅速实现革命的大联合和革命的三结合,迅速实现全区一片红而努力奋斗。
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是胜利!
来源:《中央文件汇编》,拉萨革命造反总部,1969年3月。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