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日期:1978-9-19 作者:李先念

李先念

(记录稿)

这次国务院务虚会开得很好,华主席作了许多重要指示,大家围绕着怎样加快现代化速度这个主题,敞开思想,总结了不少好经验,提出了很多好建议,现在我就几个原则性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抓紧大好时机,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速度。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党制定了十一大路线,提出了新时期的总任务,我们要立志实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目前在八亿农村人口中,还是以手工劳动为主,工业中的自动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都很低。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也就必然要多方面的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这场革命规模的巨大,变化的广泛、激烈、深刻,任务的繁重紧迫,意义的深远都不下于我们党过去在领导过的任何革命,某些方面还要超过。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必须为这场革命空前紧张的动员起来。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这是已经在党章和宪法中确定了的,中央认为,目前已不是要不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而是要比原来的设想更快的速度来实现这个任务,在本世纪末要达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那么,我们能否达到呢?目前,国内外形势很好,我们打倒了“四人帮”,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一年多来,各方面的变化很大,我们有了一个安定团结、生气勃勃的局面,从中央到各省市各级领导班子建起来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好传统、好作风得到了发扬,广大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各项事业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出现一派兴旺发达的新气象。国际形势也很有利,苏修霸权主义面目更加暴露,第三世界日益觉醒,国际反霸统一战线进一步发展。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希望我国强大,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要找出路,我们应有魄力、有能力利用他们的技术、设备、资金,来加快我们的建设。我们绝不能错过这个难得的时机。经济发展速度问题是党内外、上上下下、老老少少、人人关心的大问题。我们进行推翻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所有制、政治思想战线上的革命,进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要解放生产力,使国民经济高速度前进。总的说来,我们建设的成绩很大,用二十八年时间走过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路程,这是了不起的。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几段比较快,但没有做到持久高速度的发展,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严重干扰破坏,国民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加上我们的底子差,按人口平均收入和劳动生产率计算,我们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现在搬掉了“四人帮”这块绊脚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持久高速度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前提终于具备了,我们要是再不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使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的强起来,我们就对不起毛主席、周总理和为实现社会主义强国而献身的千千万万先烈,对不起全国人民和子孙后代。我们在全世界面前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的资格就要减少。再说,战争有可能推迟,但终究不可避免,如果我们不能迅速壮大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一旦打起仗来,就要吃大亏,那更是对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犯罪。我们这届政府是毛主席、周总理逝世以后的第一届政府,人民要求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努力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速度必须加快,完全有条件加快,要在二十多年内,使我们目前还很落后的经济技术赶上接近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不少人看来,这是个奇迹,但是这个奇迹是能实现的。我们有九亿勤劳勇敢的人民,有极其丰富的资源,有优越的社会制度。二十八年来,初步建立了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基本建设投资达5500亿元,建设大中企业6000多个,许多工业部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门类已经比较齐全,这个基础不算小,不算坏,这是我们继续前进的阵地,要看得起它,要立足于它,把它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解放初期,我们在国民党遗留下来的烂摊子的基础上,还实现了人们预想不到的跃进,还造出了自己的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现在有这样大的基础,有了一大批搞经济工作的干部、一大批科技人员、一大批熟练工人,有二十多年经济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加上我们及时正确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资金的经验,可以实现人们预想不到的、更伟大的跃进。

我们要加快现代化速度,当然必须克服许多严重的障碍,首先是思想混乱,我们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小生产的习惯势力本来就多方面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又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早已解决了的很多根本理论问题搞乱了,对于政治和经济、革命和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问题、客观经济规律问题、按劳分配问题、企业中的规章制度、生产指挥和劳动纪律问题,企业的经济核算、经济效果、社会主义利润和劳动人民物质利益问题,至今许多干部还存在着大量的糊涂观念,其次是经济管理水平低,在这方面我们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本来很大,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使整个经济管理和许多企业的经济技术指标,甚至还没有恢复到历史的最好状态,因为管理得差,现有工农业的能力远没有发挥出来,基本建设的效率很低。第三是技术落后,科学文化水平低,这些年来,我们的技术总起来说比过去有退步,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都突飞猛进,因此差距就格外拉大了,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制造高精尖设备的能力上和自动化水平上,表现在产品品种、性能、质量、原材料消耗上和工农业劳动生产率上,表现在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和林、牧业产量上。我们的干部、技术人员、工人、农民还缺乏现代化生产技能和科学知识,要在经济上接近和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必须集中力量认真解决这三个问题。

克服加快现代化速度的困难,根本上要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要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和掌握客观经济规律,主要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价值规律和按劳分配规律,使各项经济工作严格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而不是按照那种不符合客观规律的长官意志办事,要勇敢地改革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在政治挂帅的前提下,放手发挥经济手段和经济组织的作用。在经济领导工作中,要坚决地摆脱墨守行政层次、行政区划、行政便利、行政方式而不讲经济核算、经济效果、经济效率、经济责任的老框框,打破小生产的狭隘眼界,改变手工式和小农经济式甚至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掌握领导和管理现代化工农业大生产的本领,特别要坚决实现专业化,发展合同制和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无论工业农业和其他各行各业都要全力以赴发展科学研究,学校教育,在职培训、岗位练兵、技术考核评级,奖励发明创造等各项措施,有系统的提高全体干部、技术人员、工人和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总之,我们要重视科学技术,重视现实,认识落后,破除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保守心理,要解放思想,振奋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急起直追,学政治、学经济、学科学、学技术、学管理,为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水平而英勇奋斗。

为了大大加快我们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的速度,必须积极从国外引进技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一些我们所没有的、不懂不会的先进技术,比关起门来,样样从头摸索,速度不知要快多少倍。根据毛主席“洋为中用”的一贯教导,中央多次指示,要抓紧时机,搞好引进工作。最近中央决定在这一工作中,胆子要更放大一些,步子要加快一些,今后十年的引进规模可考虑更加扩大一些,这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决策,对于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速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十八年来,我们大约用70亿美元,先后建设了156项工程,后又建设十几套化肥、化纤厂,还引进了先进技术,使工艺水平提高了一步。但很有限,大部分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搞的,经验少。特别是在林彪、“四人帮”时期,引进,是难于上青天,现在不同了,也不同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提出了新时期的总任务和十年规划,但十年规划还是很粗的,为了确保计划的完成,还缺少一批燃料,动力,建材基建项目,原设想会有120项工程,在主要规格品种上还不齐全,质量上还不见得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现在决定大批引进,如果引进按计划完成,到八五年的计划指标就可以实现和超过。

在今后八年内,我们要用比过去二十八年快得多的速度开展比过去二十八年规模大和多的经济建设,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打下牢固的基础,要完成十分紧张艰巨的任务,必须进行巨大复杂的组织工作,尤其要确保必要的政治前提,即就是全党必须把揭批“四人帮”的斗争进行到底,必须巩固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这两个条件,加快速度是不可能的,现在的大好形势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发展这个大好形势

,要在坚决批判“四人帮”和坚决执行新时期总任务的基础上,加强全党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切有利团结的话就说,不利团结的话就不说,一切有利团结的事就做,一切不利团结的事,就不做。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工人农民广大知识分子、广大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充分发挥亿万群众聪明才干和革命精神,要把全国九亿人民全部力量高度集中组织起来,同心同德,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斗争中去夺取史无前例的伟大胜利。

二、加强综合平衡,在统一计划下,发挥中央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我们的经济是计划经济,要高速度实现四个现代化,就必须认真总结我们过去二十八年中经济计划工作的经验,总结在统一计划下,发挥中央、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八年,在第一个时期:即三年恢复时期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管理财政……在统一计划下,集中力量新建了156项重点工程,重点上去了,其他工业也随之有了发展。这个时期,中央对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注意的不够。但成绩是主要的,经济发展是迅速和平稳的,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心情舒畅。毛主席论十大关系就是总结这个时期,在统一计划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作用。不给地方、企业一些利益恐不妥。大跃进时期,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提出了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是成绩,但对经济的综合平衡注意不够,发生了高指标,瞎指挥,弄虚作假,分散主义……任意增加项目,不顾产品质量、成本,造成的浪费很大。后三年有客观原因,也有刮无产风和计划失调,工作主*错误等原因。毛主席在总结时提出,有了平衡才能有群众的积极性。62年—65年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指导下,发扬民主、高度集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文化大革命期间,毛主席一开始就提出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抓革命、促生产没有实现,72—75年相对地加强了计划管理,经济发展比较快一些,但当时不可能真正克服林彪、“四人帮”的破坏,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扭转改变。

二十八年的经验证明,要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就一定要从客观经济规律出发,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规律出发,搞好综合平衡,统一思想、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把中央、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有组织的互相衔接而不是互相抵消的发挥起来,集中必要力量打歼灭战,用重点带动全局。综合平衡搞得好,各方面的关系处理得好,速度就可以加快,多快好省的方针就能得到实现。综合平衡搞得不好,各方面的关系处理不好,你挤我,我挤你,互相抵制,速度就上不去,甚至掉下来,损伤了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损失国家和人民的财富,浪费了时间,想快反而慢。马克思指出:按比例出产量……共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自觉的通过计划,并且是留有余地的计划,来经常保持合理的比例,如果做不到,甚至不顾这一点,那就必然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说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这不但不成为能忽视平衡的结果,恰恰说明要下大力量去搞好综合平衡,以便在不断出现的不平衡中,积极组织相对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大起大落,实现持久均衡发展的高速度。

现在,我们组织新的大跃进,要把九亿人民动员起来,全国摆开战场,积极努力建设一批商品粮基地,钢铁基地,煤、油基地,新修电站、铁路……

根据历史的经验和当前的任务,我们现在着重搞好那几个方面的平衡呢?首先,要搞好生产和建设之间的平衡。今后八年,首先要把主要力量放在狠抓现有工农业企业的挖潜改造和专业化改组方面,以便发挥现有物资基础的作用。原有基础发挥的作用越大,建设速度也越快,才能在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积累更多的资金发展基本建设。另一方面,为了加速四个现代化,基建规模可以扩大,也完全可以扩大。

其次,在发展生产,特别在发展基本建设过程中,必须注意解决好农轻重的平衡,农业内部和工业内部的平衡,解决好积累和消费的平衡。增加的投资要用好,要提高投资效果,加强薄弱环节,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不能水多加面,面多加水,不能投资增加了,各方面的不平衡反而扩大了。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必须大大地加强。农业上不去,整个经济也上不去。农业投资原400亿,占10%,现增加200亿,以后还要增加。轻工业要加快发展,投资和引进项目的比重也要提高一点,分配给轻工的物资、资金要不挤不让,现在农业和重工业的声音都不小了,轻工业的声音小,我们要为轻工业大声疾呼,农业轻工业搞好了,人民生活有了保障,大跃进才能持久,不能人们吃穿困难,市场供应紧张,九亿张嘴巴,一起叫,六神不安,日子难过。重工业也要协调发展,现在燃料、动力、交通和建筑材料,这三个先行落后了,需要赶到前面去。原材料工业要积极发展,目前原材料不足的加工工业,有的要着重提高产品质量,有的要改变产品方向,不能盲目发展。冶金、石油、水电、交通、建材等部的投资要增加,但必须注意,不能随便突破计划,不要让你们的大屁股去挤掉别人的座位,机械工业和电子工业是四个现代化的装配部,是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必须要极大的努力和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消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随着生产的发展,必须提高人民的生活,今后八年,要在大大提高生产率的基础上,通过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通过调节工农业产品的差价,把每个农业人口从集体得到的年平均收入由60多元提高到100多元。要处理好骨头和肉的关系,加强城市公用事业的建设,特别是加快职工住宅的建设,这方面一定要有具体计划,保证执行。只规划生产的发展,不规划人民生活的提高,就不是一个综合平衡的规划。

第三,必须注意解决物资平衡和外汇平衡,安排生产和基建计划,要有物资和设备保证,不能留有缺口,计划不能层层加码,物资不能层层克扣,物资分配要先生产后基建,不能把基建规模搞的过大,不能挤掉现有生产和市场供应所必须的物资,否则不但生产和人民生活发生困难,最后基建也要退下来。无论生产、基建都要励行节约,防止浪费。大规模的引进,也必须有进有出,逐年保持支付能力的实现。

不难了解,为了上述平衡,需要全党全国人民进行怎样艰苦的努力。为了保证今后平衡计划得到贯彻执行,需要在今后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实现高度的集中统一,绝对不容得各行其事,各搞一套的无政府和半无政府状态。但目前的情况,恰恰存在着极大的矛盾。现在基本建设项目,战线长,乱上、投资效果很差;生产方面,不按计划的情况也很突出,需要的不生产,不需要的乱生产,如普通机床,上半年就突破了全年计划,钢材库存1750多万吨,设备积压500多亿元;物资管理方面,层层设库,货到地头死……计划和物资供应脱节,采购人员满天飞,乱搞以物易物等等;计划外用工大大增加,达一千多万,现已发现地下工厂……如果不采取措施,克服这些混乱现象,就不可能实现综合平衡。

我们说,要改革一切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要从什么地方下手呢,就要从消灭经济管理中的分散现象和无政府现象下手。各部委都要提出克服的措施,把该管的事都要管起来,比如:全国再建的基建项目,计委、建委共同动手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或快建、缓建,或坚决下马。机械工业现在是百花齐放,型号很乱,一机部就必须当秦始皇,坚决制止一切不按计划生产的现象,对全国的机械产品要坚决实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物资部门要坚决改变行行层层设库的状态,压缩库存,加快周转,财政银行部门要支持生产,促进生产,加强财经金融监督,严格制止一切违犯制度的开支。总之,一定要在全国范围内快刀斩乱麻,限期解决问题。中央各部门,全国各级地方和企业一定要同心协力,全心全意支持和不折不扣的执行中央的决策,要认识这是在经济战线上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综合平衡的一场严重斗争,不进行这场斗争,无论中央、地方、企业的工作,都不可能真正走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轨道,都不可能走上现代化的轨道。

我们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执行全国计划的前提下,按照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的原则,更好地发挥地方和部门的积极性,使他们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在今后一个相当时期内,我们的任务是要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并因地制宜,为逐步建立出个大区经济体系创造条件。在目前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在每个省建立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如果免强去搞,就必然分散全国有限的物力和资金,妨碍全国的经济专业化协作,延缓现代化速度,而且由于客观上的无法实现,最后造成人力物力的最大浪费。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计划,加快四个现代化的步伐,目前迫切要求,使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协调一致,而不是互相冲突,部门和地方都要遵守全国一盘棋的原则,扭成一股劲,为建设全国现代化经济体系而共同努力。今后八年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是集中力量搞好120项工程、搞好引进的大项目,把全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一步。大局得到了发展的自由,小局也才能得到发展的自由,搞好了这个大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央各部的头等大事,也是全国各地方的头等大事。任何部门、任何地方都必须为这个大局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离开这个大局,而各自为攻,这样盲目的积极性,越大就越有害。当然,国家计划机关在安排这些大项目的时候,必须充分注意各地方的经济发展。各地方在确保这些大项目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办好自己能办的事,各地方首先要用极大的努力把农业搞上去,把林业、牧业、渔业搞上去。其次要把地方工业搞上去,特别是支农工业,农产品加工工业、轻工业出口工业和为大项目配套工业、还要大力发展城市公用和服务工业,使它们赶上四个现代化的需要。

无论中央各部门或地方各级领导机关,都必须认真注意发挥工农业企业的积极性,企业是基本的生产单位,在企业中劳动的全体职工和社员是直接的生产者,只有充分尊重和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生产才能高速度发展。把企业当作任何行政主管机关的附属品,把只能依靠上级从外部指挥的算盘珠,这种管理思想,是与四个现代化的要求格格不入的。机器都要自动化,何况是人,何况是当家作主的工人,农民和由他们组成的社会主义的企业,一定要给予各企业以必要的独立地位,使它们能够根据经济本身的需要,自动而不是被动利行经济核算,降低经济消耗,提高劳动率和资金利用率,提高经济效果。这就是在经济管理中充分注意企业的经济利益,充分实行按劳分配,善于应用经济手段,而不要滥用行政方式,不用行政层次、行政区划的框架去束缚经济的发展,要使企业为执行国家计划而执行的经济活动,尽可能避免由于行政管理的干涉而形成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以至蒙受生产和经济上的损失,我们要大力发展企业的专业化和协作,将来大的专业公司可能超出地方的范围,超出中央部的范围,如果还用中央部和地方各级的老框框管理这些企业、就削足适履,这怎么行的通呢!在这去二十多年中,我们不只一次改革经济体制,但往往从行政权利能够着眼多,往往是放了收,收了放的循环,因而改革了也不能符合经济发展的利益,我们要进行的改革,一定要同时兼顾中央地方企业的积极性,一定努力用现代化的方法来管理现代化的经济,使我们管理水平尽可能适应高速度发展工农业的需要。

三、搞好技术引进、努力扩大出口。从国外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是一项关系重大又极其尖锐复杂的任务。全党必须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动员全体有关的干部、技术人员和职工群众,齐心协力,积极地而又有条不紊地,把这项工作做好。引进先进技术,是要提高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科学研究水平和经济管理水平,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步伐。这个目的一定要明确。为了抢时间,应该引进一些关键性的设备和成套设备,并且还要同时引进必要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技术以提高我国的机械制造能力、提高设备自给率。当然,不允许花钱去买一些不那么先进的东西,就是买了先进的东西,但是掌握不了制造技术自己不会生产,那我们的生产技术水平也是提不高。像过去我们买了十三套化肥设备,自己长期生产不出第十四套来,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要向日本学习,对于引进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消化它,发展它,创造出新东西,如果只引进不创造,那就会永远落后在别人后面,永远不能赶上,更不能超过,那我们就是笨蛋。那种什么都想买、一直买下去的懒汉思想,是一辈子也实现不了四化的。

引进要力求少花钱、多办事,新厂要建设一些,但大量的是要把新技术的引进和老企业的改造改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的厂址,厂房设备和人员,做到事半功倍。

确定引进项目,要遵守下列原则:

1、凡是自己确实能制造的,即使自己质量上稍差一些也要努力,改造提高产品质量。

2、凡是引进了制造技术,自己可以制造的,就不要买设备。

3、凡是能买点主要设备的,自己可以配套的,就不要成套引进。

4、必须买成套设备的,只要自己能承担一部分设备制造任务,就要设备分交。

5、引进设备和技术、产品的型号要有统一规划,逐步成形,我国自己的产品,不能同时从许多国家引进同样的东西,搞那种万国牌。

6、技术设计或规模较大的引进项目,可以聘请外国专家负责设计和帮助建设。建成后再留一段时间,帮助掌握技术和管理。

7、要利用国外各种咨询机构。请他们提供技术情况和建设,以供选择。

8、引进技术专利。在国内要互报有关部门,引进设备,有的要统一使用或共同使用。不能一家垄断,让别人重复引进。

要积极做好各种调查研究。有步骤地一项一项地引进。国内要摸清资源和水文,地质情况,选好厂址、定好技术要求等。国外要摸清对方的技术信用、价格等情况。要提出几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比较,选用最好的,每个项目和建设,都要考虑和安排好原材料,燃料供应交通运输、生活供应物资等。干部技术人员,工人,都要提前培训。有的到外国实习,现有的基建队伍要抓紧整顿好。并尽快引进一些施工机械,把他们装配起来。建材工业一定抓紧,在一两年内搞上去。每个部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不要四面出击,弄得手忙脚乱的。

要建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中央引进小组,是引进的总指挥部。根据中央的指示,全权处理引进各项事宜。要成立总管技术情报的核心,广泛设置和灵活指挥国内外各种渠道。收集大量情报,用最现代化的方法,迅速、整理和分发、供领导和有关单位使用。每个确定了的大项目,都要有党性强、干劲大、有能力的干部,成立专门筹备处。人员,由有关部门和省委负责从现有搞得好的企业中搞调配。要象过去搞156项和三线建设那样,调谁给谁,随调随到。不准讨价还价,贻误时机。筹备处的领导班子,工作要迅速果断,雷厉风行。考察、谈判、基建、投产要一杆子到底。主管部和建设项目的领导班子,要立军令状。对国家负完成计划法律和经济责任。对外负履行合同和经济责任。建设的时候,有关部、有关地方党委、建委、外贸部、银行、物资总局,都要派人到现场,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工程进度。

总之,进口项目,只准搞好,不准搞坏。要大量进口,就得大量出口,要采用多种形式,把出口贸易做活。为了增加出口,有些制度和办法要有相应改革。例如,改用外汇排价,让各生产部门和单位直接承担出口和交货任务。实行外汇流程等。对外国专家,要热情地同他们交朋友,虚心地向他们学技术。不要随便疑神疑鬼,如临大敌。我们搞了一条中日海底电缆,自己又不敢用来通话,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一定要改变。要粉碎“四人帮”的枷锁,大胆工作。

四、有关农业的几个问题。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加快农业的发展,并且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农业现代化。关于农业问题,过去讲过的不重复。这里讲五个问题。

1、有效地发挥三亿农业劳动力的作用。应该说,28年农业劳动力是紧张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有许多地区,实际效果不大。说明农业还未把三亿劳动力,有效地组织好,利用好。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没有规划,农业的发展缺少全面、长远地、有科学根据和确实措施的规划。这在全国是如此,在一个地区、一个县也是如此。农业发展的规划已经多年不在农民中讨论和实验,而且由上级说了算,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在林彪、“四人帮”的影响下,干部瞎指挥和强迫命令成风。农业劳力的使用,不但没有合理的计划,而且形成大量浪费。另一方面,生产关系问题没有解决好。农村集体所有制往往不受尊重,基本核算单位对自己生产和经营往往没有自主权,对农民的劳动往往在很大的程度上不计算经济效果,浪费大。为了有效地发挥三亿农业劳动力,这个伟大资源,必须认真地解决以上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要迅速地进行有系统地调查研究。通过广大农民的民主讨论,按农林牧副渔同时并举、农业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则,制定好全国和各地方的农村款。农林牧副渔各业的规划,和劳力使用规划。不准任何领导机关、领导,任何人瞎指挥。由于瞎指挥造成的损失,一定要由搞瞎指挥者,对农民实行赔偿。第二,要坚决地保障农民的集体所有制,尊重基本核算单位的自主权。毫不动摇、毫不含糊地在农业劳动中贯彻执行定额管理,多劳多得,多贡献多奖和等价交换的原则。在社队严格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帐目公开。只有农民、牧民、渔民看到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具体的前途,看到这种发展合理,而且在给自己带来实在的物资利益,他们的积极性才会真正地发挥出来。制定农业发展的规划,同时考虑现代化、专业化、加工业的发展。

2、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农业机械化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不同条件,决定先化什么,后化什么,不能千篇一律。现在支农产品价格高,质量差,型号乱,甚至买零配件难。是对农民变相的剥夺,不是支农,而是坑农。一机部要配合各地搞整顿。农机工业要限期提高质量,形成统一的规格。

3、搞好科学种田。

4、用好农业投资。国家现在每年用于农业的投资不少,能办的事也不少,问题是这么多年的农业投资怎么用的,效果怎样,这个问题不查究清楚,国家投资可能是浪费,农林部和各地对农业投资的效果一定进行一次严格的彻底地检查。那些效果好、那些差,哪些没有效果,反而造成损失,那些被挪用和浪费,统统要做出总结,上报中央。从现在开始,各级对农业投资一律作出使用计划,充分对对国家和人民做出什么贡献,要有目标,有措施,有效果,有期限。要确定责任,按期考核,严明惩罚,工业和其它部门投资和使用也是这样。只有在我们整个经济生活中,普遍执行经济核算制和经济责任制,我们才能加快实现四化的步子,否则,一切都不可能。

5、调整工农产品的比价。中央已确定,要进一步缩小工农业产品之间的比价。我们必须抓紧落实。今年作好准备,明年开始逐步实行。首先解决提高粮价问题。请国家计委牵头,物价总局和有关部委参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弄出方案,进行比较。年底提出具体意见,报中央审议。

各行各业,要全心全意地支援农业。我们在座的同志,战争年代都生活在农村,都懂得依靠农民的重要性,进城二十多年对农民的感情是否淡薄了。要问一问你主管的那个部门,对支援农业办了一些什么好事。办了一些什么对不起农民的事,加快农业发展,同工业、财贸、文教、卫生部门的有关的一些问题,到底怎样解决,国务院各部委,都要研究这些问题,矛盾一个个揭开,拿出解决的办法。

五、有关工业的几个问题。要加快建设速度。必须下极大的力量,把现有企业搞好。我们原来要求所有企业经济技术指标,今年内都要达到本企业历史最高水平。必须严肃指出,这个要求实现很不理想,今年上半年,主要产品,有77%没有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主要产品消耗62%企业没有达到。全国还有四分之一的企业中亏损。有的部门对整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抓得不紧,成效不显著。各级领导干部要动脑筋想办法,搞好工业管理,企业管理水平,我看重要的有以下六个方面。

1、大搞增产节约,励行经济核算。今年下半年,各行业,都要把群众广泛地发动起来,围绕大搞增产节约,利用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果这个题目,开展一次大讨论。揭矛盾、提建议、订措施,解决具体问题,切实地提高管理水平。要在这个过程中,把《工业三十条》的有关企业管理的规定贯彻下去,落实到实处。只许进一步发展,不许利用种种借口打折扣。今明两年内,各企业要普遍开展定员、定额、清产、检货工作。迅速地把统计、计算、原始记录一整套工作搞起来,把车间、工段、班组的经常性的工作搞起来。建立经济核算的基础。经委要把这件事抓好,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军工企业的增产节约,除了解决和民用企业相结合外,要解决军民结合,产战结合等问题。请国家计委、国际工办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尽快的搞好军工各部,提高军工产品质量,生产出高质量的民用产品,出口产品,降低成本。军工各部要开展一个竞赛,看哪个部进步快。

2、搞好技术管理,加强职工培训。职工的技术培训重要性有所认识了,关键是迅速采取行动。我们要在一九八五年前,努力作到使四分之一的工人达到七级工的技术水平。技校毕业生,达到四级工的水平。一般工人具有高中毕业和程度。

3、加强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工人群众当家作主的责任感。今后所有企业的重大问题,都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和职工大会的讨论。企业的领导干部,要向职工报告工作,听取职工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车间主任、工段长、班组长,要由群众选举产生。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组织,要定期评议全厂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并有权向上级汇报处理意见,撤换严重失职、作风恶劣的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

4、坚决把企业多余的人减下来。现在大多数企业人浮于事。引进设备用人要严格,按国外的规定,采取措施。第一步先把从农村招工的临时工顶下来。今后两年内,一般不从农村招工。多余的职工,首先由本单位负责处理。本企业安排不了的多余职工,由劳动部门进行调剂。现在企业即使把多余的人减下来了,也不调动。这种情况要改变,分配不去要做工作,不服从分配的,就要扣工资。

5、要把企业经营的好坏同职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今后凡是全面超额完成计划、上交利润多,对国家贡献大的企业,从利润中提取企业基金要多一些。发给职工的奖金和用于集体的福利的钱要多些。完成不好的,不给或少给基金。要坚决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个问题也讲了不少了,现在必须订出具体措施,坚决执行,不能再拖。工资制度,奖惩制度,劳保福利制度,都要总结经验。年内搞出办法来。今年发的实行奖励和计件工资制的通知中对计件奖的限制严了,还有附加工资改月奖,老工人有意见要修改。

6、提高工业的管理水平。现在,首先有两件事要力。一件是扩大合同制度。企业之中通过合同把相互承担的责任明确规定下来。各级计划逐步弄到合同基础上,做到按需生产供应,按质量作产供销衔接。违反合同的,要赔偿。对经济上的损失,为了加强经济责任制,国家每企业也试行合同制。国家保证《工业三十条》企业五定的落实。企业保证完成八项经济指标。任何一方完不成的,都要赔偿损失。另一件是成立专业公司,可能按行业和地区成立专业或联合公司。把同类的,关系密切的关系组织在一起。这个问题,请经委和有关部,在明年上半年把办法送上来。

六、搞好领导班子的整顿,改进领导作风。现在,新的长征路线已制定,方法已明确,关键在领导。中央和各部委、地方,都要在揭批“四人帮”的过程中,进一步把机关的领导、工厂的领导、社队的领导、商店的领导、文化教育的领导切实整顿好。具体要求,首先是一二把手,搞好传帮带,把中年干部提到领导岗位上来,把“四人帮”的人弄出去。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心有余悸。一次被蛇咬,三年怕草绳,战战兢兢,前怕狼后怕虎,工作上拨一拨动一动。生怕自己犯错误,不怕国家受损失,搞不好。要帮助这些同志,从“四人帮”的枷锁中解救出来,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建设中去。

现在,我们要加快实现四化,不但要普遍地采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而且要在经济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在这个过种中,已经开始出现,而且将继续出现,我们不熟悉的新矛盾,新情况。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认识到这种变革的必要性,复杂性、尖锐性。要站在斗争的前面,大胆而又细致的领导这种变革。

我们要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学会用科学的行政方法管理经济。这就是说,学会有效的发挥各种经济组织和经济手段的作用。学会有效地发挥各企业和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主动性。抛弃那种,目前不少地方,还严重地存在着的,阻碍影响经济发展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领导方法。

我们要按实现四化的要求,改进思想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破除各种陈腐观念,破除小生产的狭隘眼界,提高工作效率。各部要负责把本系统、大中型企业的厂子,轮训一遍,学会怎样管理。

经委要设经济干部教育管理局来抓这件事。对各地做经济工作的干部,要结合整顿,普遍进行一次包括政策、政治、业务和生产技术的考试。按德才兼备的原则,以客观实践的实绩,为检验的主要标准,来安排和提升他们的职务。

我们要发扬群众路线的作风,实现四化步子能不能加快,取决于能不能把亿万群众的积极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在制定经济工作的具体政策、计划措施时,一切把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为归宿。现在,有些领导干部高高在上,群众意见很大,要改。这样人民不允许,党和国家不允许,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允许。每个领导干部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很好的研究群众的要求和利益。只要坚持党的路线就无往而不胜。

我们要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搞社会主义革命,我们的经验还不足,特别搞四个现代化更不足。要努力调查研究,这些问题。凡是经过长期社会实践,是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事,就坚决地搞好,去办,不要轻易改变和取消。只要我们做到实事求是,工作的成效就会更大。

我们要脚踏实地,雷厉风行地去工作。现在大会开得不少了,报告不少了,文章发表的也不少了,这些是必要的。但是,主要的是落实。要少说空话、大话,多做实事。决定了的,而又有了明确正确的事,要放手大干。大胆的去干,分秒必争,废寝忘食的去干,不能左顾右盼,松松垮垮。要有严格的要求,严明的纪律,党指到那里,就战斗到那里,不能把革命当儿戏,靠人情讲价钱。国家计划要有严肃性,决不允许破坏。要实干就得有切实的步子。要认真的检查。要防止虚报浮夸,指鹿为马。各部要深入基层,发现和培养典型。

(完)

1978年9月整理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