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金明接见各地大学生时的谈话纪要

日期:1966-9-12 作者:金明

金明

(九月十二日晚十一时左右,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金明同志接见了我们十二位同学,和我们作了亲切的谈话。现将此谈话内容整理出来,印发给大家。若有差错或与原谈话的内容不符,均由我们负责。)

金明:你们是从那里来的?

同学:我们是从全国各地来的。

金明:你是那个学校的?

唐军:我是新北大的同学。

金明:噢,北大的,首都的红卫兵,欢迎!欢迎!(问另一同学)你呢?

朱旭:我是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的学生。

金明:九月四日湖北省委门前发生的事情,你知道吗?

朱旭:是首都红卫兵在省委门前造反的事吗?

金明:是的。

朱旭:当时我不在武汉,但已经听说了。

金明:北京去的同学对你们很有意见咧。(手指桌上的一份材料)

唐军: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我对他(指朱旭)没意见。

南林:我们的观点都是一致的。

金明:你们是那个学校的?

南林:我们是南林的。

金明:什么学校?(未听清,故又问)

南林:南京林学院。

金明:你们真是不远千里来到这里,欢迎!欢迎!

(此时一郑州大学的同学进来商约明天另一位中南局的书记吴芝圃同志接见他们的时间)

郑大:金明同志,我们明天几点钟来?

金明:你们自己讨论吧,看什么时候来方便。

郑大:明天上午九点钟吧!

金明:好吧!就明天上午九点钟,还是在这里集中,会议地址另找。

郑大:金明同志,你出去向大家宣布一下吧。

金明:你代替宣布吧!代表我宣布。

(郑大同学去向等在外面的河南的同学们宣布明天接见的时间)

金明:你们继续谈吧!

朱旭:我们湖北的有些同学对首都红卫兵很不好,说他们是闹事、捣乱。他们抓住首都红卫兵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小缺点、小错误,在枝枝节节的问题上大做“文章”;我认为首都红卫兵做得对,这个反造得好,我坚决支持他们的革命行动。

金明:革命的造反精神好得很。我的两个娃娃也在家里造了我的反了,要我支持他们到外面去搞串连。我对他们说:“按学校里的安排,分期分批去。”他们不听,已经走了,这不是造我的反了吗?(笑)我对别人也是这样说的。否则,我不成了两面派啦!不过,对他们的革命行动,我还是从心里支持的。既然已经走了,就让他们去吧!让他们自己去闯,去锻炼锻炼,经经风浪也好嘛。

唐军:我们出来就是造反的。我们提出了“炮打司令部”,“炮轰省市委”,他们说这是“十足的反动口号”,是“右派翻天”。

金明:谁说的?

同学:他们都这样说。

南林:他们散发的传单上就这么说的。

金明:别听他们的,欢迎你们造反,欢迎你们“炮打司令部”,“炮轰中南局”,“炮打司令部”,你们可以向我开“炮”,“炮轰”我,我是欢迎你们的。不“轰”,错误怎么改掉,缺点怎么去掉啊?不“轰”,怎么知道他是革命的,还是不革命的呢?不过,有些人是对“炮轰”这两字的含意不清楚,这也难怪他们这么说。另外,你们也可以向他们解释嘛。

同学:我们早就一再声明解释过。我们说:“我们‘炮轰’就是利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锐利武器,进行揭发、批判、大揭阶级斗争的盖子。”他们有些人根本不听。

朱旭:他们对我们的革命行动就是不理解,上海有些工人同志说:“过去帝国主义炮轰过我们,蒋介石反动派炮轰过我们,现在你们也要炮轰我们。”把我们看成什么?

金明:这是出自他们深厚的阶级感情,出自他们对党的无限热爱,你们要理解他们。双方都不要误会,要团结起来,共同战斗,一起闹革命。你们都看了11日的人民日报社论吧?

同学:看了。我们先是在来广州的火车上听到这篇社论的,我们听了后很高兴,我们认为,党中央、毛主席讲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金明:好!好!一定要团结起来,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来源:

周良霄、顾菊英编《疯狂、扭曲与堕落的年代》之二——《十年文革中首长讲话传信录》, 2009。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