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976-5-9 作者: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记者去年,正当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大刮右倾翻案风的时候,辽宁省彰武县哈尔套公社党委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依靠贫下中农,改造农村旧的集市贸易,创办了一种新型集市──社会主义大集,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学大寨运动,进一步巩固了农村的社会主义阵地。
哈尔套公社靠近辽宁和吉林两省交界。这里土地瘠薄,气候干旱,过去粮食产量很低。一九七四年冬季,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这个公社掀起“农业学大寨”的新高潮。广大干部、群众打破“猫冬”习惯,积极参加农田基本建设。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出勤人数逐渐减少。接近过年时,参加农田基本建设的人更少了。人都到哪里去了呢?经公社党委了解,原来是集市贸易的一股习惯势力在吸引着他们。
哈尔套的集市贸易已有多年的历史。每到“逢五排十”的集日,四邻八乡,甚至几十里外的人都来赶集,多时四、五千人,少时也有两、三千人。少数投机倒把分子利用集市倒买倒卖,弄虚作假,搞资本主义活动。这种集市对一部分没有摆脱私有心理的富裕农民,有着很大的诱惑力。由于这种集市的影响,这个公社的集体经济受到削弱,学大寨运动开展不起来,农业生产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哈尔套公社党委对农村集市进行了调查研究,弄清了农村两条道路的斗争与集市贸易的联系,感到对这样的一个集市,如不加以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就会通过这个缺口自由泛滥起来,使越来越多的人离开社会主义轨道。怎么改造农村集市?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象过去那样,用行政命令简单关闭,或者进行一般管理,结果,关,关不住,管,又管不好。另一种办法是,根据农村现阶段还保留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的情况,创办“社会主义大集”,以阶级斗争为纲,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发动群众把过去投入集市贸易的农副产品卖给国家,同时,组织供销部门打破常规,扩大购销范围,积极组织群众间的交换活动,有计划地占领农村商业阵地。公社党委研究,决定采取后一种办法,改造现有的集市贸易。
哈尔套公社在创办社会主义大集的过程中,首先组织干部、群众大办政治夜校,学习大寨的根本经验,对农村集市贸易中的资本主义倾向展开深刻的批判。同时,进行细致的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批判和思想教育工作,很多社员主动提出,把准备赶集的个人的农副产品卖给国家,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公社党委决定,因势利导,组织社会主义大集。
一九七五年元旦,这种新型的集市在哈尔套公社出现了。这一天,各大队的社员群众由干部带领,挑着自家的农副产品,敲锣打鼓,红旗招展,从四面八方赶到哈尔套街里,参加社会主义大集。他们把自用有余的农副产品交售给供销社,然后,再到供销社的门市摊床选购自己需要的各种农具和其它日用品。市场上购销两旺,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过去那种呼买叫卖、讨价还价的资本主义习气一扫而光。在这个集市上,公社和各大队的业余文艺宣传队,还演出了各种文艺节目,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群众既来赶集,又受到社会主义教育。在这种集市上,还有城市工厂组织的各种支援农业的活动。人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工农联盟、城乡交流的生动景象,听到的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道理和学习大寨,抓革命、促生产的先进事迹。他们高兴地说,赶社会主义大集,越赶对资本主义越恨,心和社会主义贴得越紧,社会主义大集就是好。
这种集市是在两条道路斗争中涌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它一出现就把资本主义势力给压下去了。在广大贫下中农的支持下,这种社会主义大集越办越好。现在,除了定期举办的综合性大集之外,还根据农时季节和群众需要举办单一商品的交流大集。这种集是综合性大集的补充,它在指定时间、地点和范围之内,严格遵守预先议定的价格,把供销社目前还不便于经营的仔猪、鸡鸭雏、秧苗等农副产品,由供销社组织群众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调剂余缺,互通有无。这样,就把过去自由交易的猪禽、编织、柴草等九类一百二十八种农副产品纳入社会主义轨道,在农村集市阵地上树立了社会主义优势。在一般的农副产品购销之外,公社还利用赶大集的机会,组织各队向国家交售粮食、生猪等统购统销、计划收购的产品。实际上,这种社会主义大集已经成了农村经济交流活动的主要形式。
社会主义大集创办不久,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发表了。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列宁说,‘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哈尔套公社的干部和群众学习了毛主席的这些教导,运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总结分析创办社会主义大集的实践,更加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他们认识到,办好社会主义大集,不仅是打击资本主义活动的一种措施,也是教育农民,改造小生产,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一个实际步骤。在社会主义时期,不可避免地存在资产阶级法权,象集市贸易、商品交换、自留地、家庭副业、按劳分配等等,在政策上是允许存在的。但是决不能给它供氧输血,使它无限制地扩大,而是要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逐步加以限制。创办社会主义大集,为堵住小生产通向资本主义的渠道,有效地限制农村商品交换领域中的资产阶级法权,逐步铲除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和条件,提供了新鲜经验。
在认识提高的基础上,哈尔套公社党委在创办社会主义大集的过程中,始终把引导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他们通过不断地向农民灌输社会主义思想,使他们自觉地与私有观念决裂,与旧的传统习惯决裂。在这个公社,各大队的政治夜校经常开展“路线教育”、“一事一议”等活动。每举办一次大集之前,他们都要组织群众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有时还请老贫农讲家史、村史、社史,进行新旧社会对比,以及文化大革命前后对比的教育。他们通过这些活动,歌颂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批判修正主义路线,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炕头上、人心里,不断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这样,社会主义大集就有了更广泛的思想基础。
“根本在路线,领导是关键”,同样也适用于办社会主义大集这场斗争。(⑴⑷)
哈尔套公社党委认为,要让群众掌握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自觉地限制资产阶级法权,走社会主义道路,首先公社党委要带头同旧传统观念决裂,同资本主义作坚决的斗争。公社党委书记那顺(蒙古族)是个老同志。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教育,他把办社会主义大集看成是继续革命的一场斗争。他带头回忆自己文化大革命前执行修正主义路线的沉痛教训,主动批判自己身上的资产阶级影响,带头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那顺坚持继续革命的行动,带动了公社、大队两级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公社革委会副主任、青年干部施亚文,主动说服自己的母亲把自留地上产的黄烟,头一个按国营牌价卖给国家,在群众中起到带头作用。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也带动广大干部党员的思想革命化,全公社出现了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的革命景象。
哈尔套供销社过去受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不以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只在柜台里讲买讲卖,不管柜台外的阶级斗争。在收购农副产品中搞了许多清规戒律,这个不经营,那个不收购,适应不了社会主义农村的需要。创办大集一开始,公社党委就把端正供销社的经营路线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公社党委提出,农村商业部门要坚持政治挂帅,为广大贫下中农服务,成为打击资本主义的一个方面军,让社会主义占领农村商业阵地,当好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这个供销社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经营思想有了很大转变。他们积极扩大经营范围,把多经营一个品种看成是多占领一块阵地,多铲除一块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一年多来,这个供销社经营的商品增加三百五十多种,农副产品收购比办社会主义大集前增加四十一项,同时还增设了商业网点,方便了群众,支援了生产。除此之外,他们还增加小红炉,方便社员修旧利废;小车下乡送货上门,收购到队。在各门市部,还增设了布匹剪裁、图书租借、义务割玻璃等服务项目。这样一来,即使不逢集日,群众也能和国营商业网点发生联系,不给资本主义留下可乘之隙。
社会主义大集出现以后,为了保证市场物资的稳定供应,哈尔套公社按照“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在安排生产时把市场需要考虑进去。各生产队落实国家种植计划时,在不影响粮食作物、不减少国家计划种植面积的情况下,统筹安排一些市场需要的经济作物,逐步用集体经济的产品取代过去靠社员自留地上生产的产品。同时,在继续鼓励社员个人养猪的同时,大力发展集体养猪,发展集体副业生产,把发展多种经营和组织市场货源结合起来。这样,不但在商品流通领域里,而且在商品生产环节上也掌握了向资本主义势力斗争的主动权,有效地保证了市场上物资的稳定供应,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社会主义大集的出现,是一场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这场革命不仅改变了哈尔套农村商业的面貌,而且教育了人,改造了人,使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在这个公社的一些队里,阶级斗争尖锐复杂,资本主义泛滥,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受到压抑。社会主义大集创办以后,这种局面很快发生变化,社会主义正气压住了资本主义的邪气,形成了“干社会主义光荣,搞资本主义可耻”的革命风气,农业学大寨运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取得了人变、地变、产量变的可喜成果。
这个公社富有大队北疙瘩苏生产队老贫农、共产党员杨福祥,群众称赞他走社会主义道路棒打不回头,是干社会主义铁了心的人。他对旧集市早就有反感,社会主义大集一出现,他积极支持,认为这个办法能“卡住资本主义脖子”。他说,贫下中农的眼睛不能总盯着自己的小家庭,共产党员的心不能只想自己的事,干革命就得让社会主义在头脑里扎下深根。一次,他到外地开会,生产队有人用大车拉着社员的七百多张炕席到外地卖高价。他回队以后,一个副队长向他夸耀自己为生产队收入一百多元拉脚钱,还说什么:“队有收入,社员满意,弄了个两全其美。”他一听不是味,就马上批评这位副队长说,你向资本主义让步是“最大的不美”。并且说,你是领路人,只想多抓钱,不想学大寨,不带领群众赶社会主义大集,方向就偏了,路线就错了。一席话说得这位副队长无言可答,承认了错误,同时,主动在社员大会上作了检查。这件事,使社员们受到了一次活生生的路线教育。这个公社的敖汉大队腰敖生产队有一个六十八岁的林大娘,过去“搞副业为自己,赶小集入了迷”。自从举办社会主义大集以后,她通过学习提高了觉悟,天天为集体拾粪。林大娘转变思想,一心干社会主义的革命精神受到社员们的称赞。老放牧员周德金,过去一边给集体放牛,一边为自己拣烧柴,准备到集市上去卖。现在,他扔下拾柴篓,背起拣粪筐,一边放牛,一边为集体拣粪。全大队的十几个放牧员共为集体拣了二十多万斤粪肥。
自从创办社会主义大集以来,哈尔套公社的广大干部和社员,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经过一年的努力,使这个“山多土薄风沙大,十年九旱条件差”的后进公社迅速改变了面貌。去年一年,全公社兴修水平梯田二万多亩,等于过去十年所修梯田的十倍,同时还兴修了一些水利工程。这就为促进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去年,全公社粮食总产量比一九七四年增长百分之四十七,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百分之五十五,交售商品粮数增加了一点八倍。社员们说:“十年学大寨,唯有今年快!”
社会主义大集的创办和发展,充满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去年,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刮起右倾翻案风时,社会上也出现一些奇谈怪论,攻击社会主义大集这个新生事物。哈尔套公社党委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指示,不断开展革命大批判,针锋相对地予以批驳,以实际行动回击了右倾翻案风。现在,公社党委正带领广大群众,深入批判邓小平抛出的“三项指示为纲”的修正主义纲领,决心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办好社会主义大集,推动学大寨运动更加深入地发展。
哈尔套公社创办社会主义大集的经验,受到中共辽宁省委的重视和支持,去年全省先后三次在这里召开现场会加以推广,进一步发展了农村的大好形势。
(载《人民日报》一九七六年五月九日)
来源:载《人民日报》一九七六年五月九日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