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976-7-2 作者:梁效
梁效伟大领袖毛主席亲手缔造和培育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胜利地走过了五十五年光辉的战斗历程。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反对国内外阶级敌人,反对党内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英勇斗争史。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峥嵘岁月,我们同刘少奇斗,同林彪斗,同邓小平斗,在战斗中经受了千锤百炼,积累了新鲜经验。我们的党更加纯洁,更加坚强,更加朝气蓬勃。
毛主席指出:“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毛主席关于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的科学论断,进一步指明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革命斗争重点,对于党的建设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只有牢记党的基本纲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对党内资产阶级的斗争、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才能正确地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党组织应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毛主席的建党纲领,明确规定我们党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搞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所以重点是同党内资产阶级斗。
搞不搞阶级斗争,要不要对资产阶级专政,从来是马列主义党同修正主义党的分水岭。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纲领,是彻底推翻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刘少奇、林彪、邓小平拚命宣扬阶级斗争熄灭论,极力反对阶级斗争这个纲,就是妄图一笔勾销我们党“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根本任务,取消党的基本纲领,篡改党的基本路线。否认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和对资产阶级的专政,必然把马克思主义的党变成修正主义的党,把无产阶级专政变成专无产阶级的政,从而断送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这就是党内走资派的罪恶目的。
在这方面,苏联资本主义复辟的历史教训值得注意。列宁缔造的党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受住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法西斯野蛮入侵的严峻考验,公开的敌人攻不破、打不垮它。为什么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一类上台,却使几十年的革命成果毁于一旦?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内资产阶级篡夺了党和国家的领导权,改变了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这个事实说明,党内走资派是党变修、国变色的主要危险。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不仅要看到老的资产阶级心不死,更要看到新的资产阶级还在不断产生;不仅要看到社会上的阶级敌人,更要看到党内的资产阶级;特别要警惕中央出修正主义。所有这些,都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党内资产阶级能不能占统治地位,会不会引起党和政权性质的改变,则取决于人们的认识和斗争。认识不认识党内会出走资派,发动不发动群众同它进行斗争,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毛主席关于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的英明论断,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和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其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正在于此。
既然资产阶级就在党内,那么,我们怎样识别党内资产阶级,防止他们篡权?怎样使广大党员真正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使党的领导干部不至于堕落成为党内走资派?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必须坚决按照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建党路线,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项条件,是毛主席总结了我国和国际无产阶级专政的经验,在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中提出来的。它已经载入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共产党员必须做到的五条,也是区别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同党内走资派的阶级界限。五条之中,第一、二条尤为重要,讲的是政治方向和阶级立场问题。党内走资派不搞马克思主义,不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而是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大搞修正主义,顶着共产党员的称号,专为少数剥削者效劳。他们作了大官了,要保护搞修正主义的“大官”们的利益,疯狂反对社会主义革命,极力强化和扩大资产阶级法权。正如毛主席指出的“官僚主义者阶级与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是两个尖锐对立的阶级。”“这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领导人,是已经变成或者正在变成吸工人血的资产阶级分子”。反动的阶级本性也决定他们必然要闹分裂,搞阴谋诡计;必然专横跋扈,文过饰非。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刘少奇、林彪、邓小平,一个个不是都具有这些特征吗?
也正因为如此,党内资产阶级对毛主席规定的五项条件十分恐惧,千方百计地加以篡改。林彪曾经炮制所谓“高举”、“突出”、“干劲”的三条,邓小平大讲什么“敢”呀、“干”呀,公然同这五项条件相对抗。他们实际上是要突出资产阶级政治,坚持修正主义路线,纠集叛徒、特务、反革命分子、新老资产阶级和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搞翻案复辟,篡党夺权。
这样,党内资产阶级就充当了很好的反面教员,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党的建设中,务必坚持用毛主席提出的五项条件教育党员,选拔干部,“吐故纳新”。要引导广大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批判修正主义,抵制资产阶级的腐蚀和影响,彻底改造世界观;特别要警惕和防止党内资产阶级篡夺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要注意在斗争实践中把敢于反潮流,同走资派对着干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吸收入党;坚决地将叛徒、特务、死不改悔的走资派、蜕化变质分子、阶级异己分子清除出党,以纯洁党的组织,保证党的无产阶级先进性。
毛主席指出:“不斗争就不能进步。”这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辩证发展规律。我们的党是这样,党员也是这样。共产党员应当成为同阶级敌人斗,同党内走资派斗的先进战士,必须充分发挥先锋作用。也只有在战斗中,党员才能提高自己,拒腐防变。你对斗争感到厌倦吗?你觉得斗得“差不多”了,要去平平静静地搞建设吗?那就恰好符合了走资派的心愿。他们正是要麻痹广大党员的战斗意志,磨钝广大党员的革命锋芒,熄灭无产阶级的斗争烈火。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尖锐而又长期的斗争中,我们一定要发扬继续革命的精神,决不能把个别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垮台,当成整个斗争的结束;更不能在取得一次斗争胜利之后,看不到还会有多次斗争。走资派在哪里走,革命者就在哪里斗。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要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长期坚持下去,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一直斗到共产主义。
毛主席一再教导我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进程和发展趋势的科学概括。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以最后消灭任何剥削制度和任何阶级为目标的,对立面是整个旧世界,而资产阶级又在党内,因此它比以往的任何革命都要艰巨得多。如果弄得不好,资本主义复辟将是随时可能的。对此我们必须头脑清醒,高度警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尽管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错综复杂,我们只要坚持“从游泳中学习游泳”,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就可以逐步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取得斗争的主动权。不管党内资产阶级伪装得多么巧妙,他们既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就不可能将其真相荫蔽得十分彻底,总有一天会原形毕露。而我们通过同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斗争,就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他们的特点,掌握他们的活动规律。回顾文化大革命刚开始的时候,不少人连什么叫路线斗争,什么是走资派,都搞不清楚。去年邓小平大刮右倾翻案风的时候,就有不少基层党组织进行了抵制,有相当多的革命同志奋起斗争。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的锻炼,广大党员和群众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些生动的事实,是对“路线斗争不可知论”的有力批判。
我们共产党人是革命的乐观主义者。不管前进道路上出现什么曲折和反复,我们总是看到光明的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那种“迟早要复辟”的“必修论”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是极其反动的。我们坚信自己的事业必胜,是因为共产主义制度一定要战胜资本主义制度,这如同封建制曾经战胜奴隶制,资本主义曾经代替封建主义一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坚信自己的事业必胜,是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科学真理使我们比全世界的资产阶级站得高,看得远。“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我们可以透过现象认清本质,了解事物的生存和发展规律。我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我们的纲领》,《列宁全集》第4卷第187页)我们坚信自己的事业必胜,是因为占人口总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民群众总是要革命的,总是赞成马克思主义,反对修正主义的。即使在已经复辟资本主义的苏联,那里的广大人民群众终究也会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列宁说:“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不可战胜的根源就在这里。”(《工人国家和征收党员周》,《列宁选集》第4卷第78页)与此相反,我们的敌人是腐朽的反动势力,他们注定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资产阶级在共产党内,并不意味着资产阶级的强大,恰恰反映这个已经被推翻、正在被消灭的阶级的虚弱本质。我们党敢于公开地发动群众来同党内资产阶级作斗争,来揭发我们的黑暗面,这正是我们党坚强有力和满怀信心的表现。
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和党内资产阶级作坚决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机会主义、修正主义路线的头子曾经多次要搞垮我们的党,但一个个都碰得头破血流,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却越战越强,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民主革命,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反复证明,人心,党心,党员之心,要求革命,要求团结;反对倒退,反对分裂。我们的党是大有希望的。
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载《人民日报》一九七六年七月二日)
来源:载《人民日报》一九七六年七月二日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