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襄樊文化大革命大事记

日期:1999-3-0 作者:中共襄樊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中共襄樊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七、“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

1966年

5月4日 湖北省委向全省党员、干部发出向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梁彦斌学习的号召。省委要求全省党员、干部,都要以梁彦斌为榜样,学习她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学习她勤勤恳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学习她艰苦朴素的思想作风;学习她密切联系群众,永远做人民的勤务员。梁彦斌是襄樊棉织厂党支部书记。

5月8日至21日 襄阳县举办区、社、大队、生产队各级领导干部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训练班,参加学习的有1.5万多人。

6月13日 随县洪山区第二届学习毛主席著作辅导员培训班举行宣誓大会。2000多人在毛主席像前宣誓。在此蹲点的省长张体学和洪山区社教分团的领导也参加了大会,并同群众一起举手宣誓,齐声高唱《东方红》,高呼革命口号。张体学还在誓师大会上讲了话,并亲自给到会的辅导员每人赠送一套“老三篇”(即《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

6月15日至22日 地委组织随县洪山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分别到各县(市)向参加学习毛主席著作集训的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以及专县(市)直属机关的国家干部、工矿企业职工等作了学习辅导报告。参加听报告的有10万多人。

6月 襄阳地委决定成立地委文化革命小组,由郑少波、陈金声、张化普、秦志维、张桓、向忠银、冯月梅、晁岱耀组成,以郑少波为组长,陈金声、张化普、秦志维为副组长,文化革命小组设办公室,张桓任办公室主任。

7月中旬 枣阳县发生药油中毒事件,中毒10万多人,地委发现这一事件后,马上派出工作组前去调查,并采取了坚决措施,收回全部药种、药油。中毒者经抢救全部脱险。

8月5日 为加强对农业、交通工作的具体领导,襄阳专员公署决定成立经济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专署。

8月14日 中共襄阳地委发出关于学习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讨论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8月14日 襄樊市1.1万多名男女民兵,在毛主席7月16日再次畅游长江的鼓舞下,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横渡汉江演习。上午七时四十分开始,十二时结束。襄樊市象这样大规模横渡汉江还是第一次。

8月19日 襄樊地区近五万群众,分别在襄阳、樊城举行“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欢呼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百万群众。并以大会全体群众的名义给党中央、毛主席发了致敬电。

8月下旬 襄樊地区第一个“红卫兵”组织在襄樊五中成立。23日下午,“红卫兵”向地委送了喜报和决心书。

9月17日 襄樊地区7000多名红卫兵和广大师生在反帝运动场隆重集会,庆祝襄樊地区红卫兵总部成立。中共襄阳地委、襄阳军分区、中共襄樊市委和襄樊市社教工作团负责人出席大会。襄樊地区红卫兵总指挥部是由襄樊一中、三中、五中、襄阳农校等21个学校的革委会和红卫兵负责人联席会议选举产生的。

9月29日 襄樊市红卫兵纠察队在襄樊五中成立。

10月11日至15日 专署工商行政管理局召开了全区工商行政工作会议,会议根据中央和省指示精神,对市场管理工作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清理公私合营人员问题作出具体规定,对清理整顿合作商店、小商小贩也提出了具体意见。

11月14日 襄阳地区“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成立。12月22日,专直机关“捍卫毛泽东思想红色造反兵”成立。1967年1月1日,“毛泽东思想工人赤卫军”成立,紧接着“毛泽东思想农民赤卫军”、“井冈山红卫兵”、“毛泽东路线红卫兵”、“工人造反军”、“红卫军”等造反组织相继成立。1966年12月以后,襄阳地区16个造反派组织联合起来,成立了“红色造反者联合指挥部”,夺了地委、专署的党、政、财、文大权。

12月9日 襄樊地区“红旗红卫兵革命造反司令部”在襄阳专署大礼堂举行成立大会,襄阳地委、襄樊市委负责同志出席了大会。

12月12日 “毛主席的红卫兵襄樊地区总部”在襄樊市人民剧院举行成立大会。地、市委负责同志,襄樊地区各红卫兵组织的代表,以及外地赴樊进行串连的红卫兵出席了大会。

12月13日 “襄樊地区‘井冈山’红卫兵红色造反司令部”、“襄樊地区‘一二?九’红卫兵红色造反司令部”在襄阳专署大礼堂举行成立誓师大会。

1966年 全区社会总产值128,884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国民收入为85,069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达92,46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为112,74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8,224万元,农业总产值为94,524万元。

1967年

1月28日 地直造反组织在樊城广场召开大会,正式宣布夺地、市委的权,并将地、市主要领导头戴高帽在襄樊两城游行。

2月4日 襄阳地委机关“红色造反者”在专署大礼堂召开斗争地委书记焦德秀大会。2月12日,襄阳地区“红色造反者”联合指挥部在襄城反帝广场又举行一次声势浩大的斗争焦德秀大会。

3月3日 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襄阳地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成立,汪立进任主任。下设农林水、工交、财贸、文教卫生等办公机构。办公地点设在原地委办公室。

3月17日至19日 襄阳军分区举办地专直各革命群众组织代表学习毛主席著作训练班。地专直84个单位,119个革命群众组织的180多名代表参加了训练班。

3月26日 襄樊市人武部召开全市抓革命促生产誓师大会,参加大会的职工、农民、师生、民兵和机关干部共4万多人。会后,举行了游行。

7月11日上午 解放军7212部队排长董新月由襄城乘轮渡去樊城宣传中央“七?三”布告,当船行至江中,发现一木船受伤的群众,董新月前去抢救,当距樊城河堤约50公尺时,突遭市面粉厂据点机枪、步枪的射击,董新月中弹牺牲,战士张传厚左眼被打伤致残。

8月3日 张平从北京控告回来后,在中心联络站与赵义民等人策划,张大肆散布北京所谓揪四个一小撮活动,确定当前运动重点是揪军内一小撮,目标集中搞军分区,策划成立“彻底摧毁襄阳军分区内资产阶级司令部火线指挥部”,由张平任指挥长,刘广志、胡义善分别任副指挥长,第一步,先由第一、二、四、五中学,卫校、气校和襄师以所谓“支左办公室”、“支左领导小组”名义强占军分区办公大楼;第二步,“火线指挥部”在军分区大门口搭帐棚,树旗帜,架广播进驻军分区;第三步,派人在军分区机关内搞策反活动,“致军分区干、战的公开信”公开煽动干部、战士起来“造分区党委的反”;第四步揪斗军分区领导干部,至此军分区机关瘫痪,破坏了三支两军工作。襄樊地区先后揪斗军队干部战士337人,其中团职干部47人,有63人挨打。

8月5日 襄樊地区造反组织集聚2万多人在襄、樊两城举行纪念毛主席《炮打司令部》大字报发表一周年大会。首都红代会赴襄战斗队,武汉三钢、三新、三联赴襄战斗团,也参加了纪念大会。襄樊一中红旗,地专直红色造反兵,地委井冈山、红旗和襄阳地区红色造反者赴京归来控告团等代表,先后在会上发言。

8月14日 王松山、黄宗佩带一百余人冲击襄樊市人武部,砸开武器仓库,抢走各种步枪1300多支,各种子弹600多万发。此后,襄阳地区先后发生24次强夺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事件,仅抢走军分区、市县人武部各种步枪7600多支,机枪350多挺,冲锋枪250多支,手枪180多支,炮60门,手榴弹20万枚,各种子弹800多万发。

9月8日 襄阳地区斗批改联络小组成立。该小组由解放军3947部队、襄阳军分区、武汉钢工总襄樊战斗兵团、毛泽东思想工人赤卫军、毛泽东思想农民赤卫军、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捍卫毛泽东思想地专直红色造反兵、地委机关井冈山、专区公检法红司、襄阳地区革命干部联络站等单位联合组成,12日正式办公。

10月14日、15日晚 襄樊地区4万多人分别在襄、樊两城举行盛大欢迎会,欢迎来樊开展“三支”、“两军”工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7212部队。

至年底 全区发行《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22万套,三种版本的《毛主席语录》372万册,《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和乙种本20万册,“老三篇”、“新五篇”以及各种版本的毛主席著作单行本760万册,总计发行1240多万册。

1967年 全区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135,683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88,299万元、97,632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7,65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9,813万元,农业总产值为97,838万元。

1968年

1月 襄阳地区由湖北省军区、襄阳军分区、襄樊市人武部批准成立的各级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165个。

2月9日 襄阳地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襄阳地区各级革命委员会常委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同时开学。襄阳军分区政委、襄阳地区革委会主任蔡德清等在开学典礼上讲话。

2月20日 襄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和襄樊市革命委员会在樊城人民广场隆重召开“襄阳地区无产阶级革命派围剿派性和无政府主义誓师大会”,2万多名群众和驻军指战员参加大会,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

3月15日 襄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毛泽东思想整党建党学习班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参加这次学习班的有已经成立革命委员会(领导小组)的县、区和专直属系统整党工作的负责同志和造反组织负责人,共200多人。

3月20日至21日 襄阳地区召开加强市场管理、打击投机倒把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县、市革委会、人武部以及专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讨论了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开展打击投机倒把活动的措施,决定成立加强市场管理、打击投机倒把领导小组,由革委会的政法组、生产组和工代会、红代会工商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

3月30日下午 襄樊地区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红卫兵和机关干部4万多人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亲切接见军队干部。军分区及革委会负责人在会上讲了话,号召人们誓死保卫毛主席,彻底粉碎“翻案复辟黑风”。

至3月 襄阳地区8县1市,已有5县1市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其余3个县正在积极筹备中,全专区共有88个区,已建立革命委员会有46个,508个公社,已建革命委员会有416个,其余厂矿、机关、学校也都相继建立了革委会。

4月2日 襄阳地区革委会在襄樊市召开节约闹革命会议。专、市、县节约闹革命小组负责人、专直各主管部门的财务负责人,以及中央、省驻襄樊地区的负责人共64人参加了会议。国务院节约闹革命工作组陶省隅和省节约闹革命工作组沈朝选分别在会上作了指示,省革委委员、襄阳地区革委常委刘焕祥也到会讲了话。会议认为,要贯彻执行好毛主席“要节约闹革命”和中央指示,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少而精的领导班子,各级革命委员会要确定一位常委具体负责领导这一工作,各单位都要迅速建立节约闹革命经济监督小组,既监督本单位的财务开支,又负责领导所属基层单位节约闹革命的工作。

4月份 在原市商业局长单兴成的鼓动下,借口《襄江报》问题,由黄宗佩调张永善持枪带60多余人,冲击地区革委会,殴打值班常委肖运祥及工作人员。在这一事件影响下,地区革委会先后受到水利三团、耕师、电厂等单位的冲击,任意抓走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严重的破坏了革命委员会的工作秩序。

4月30日 襄阳地区革委会作出决定,在全区各级革命委员会和城乡各战线的基层单位,普遍开展四好单位、五好职工和五好社员活动。开展四好单位的具体范围是:一、各级革委会,地区革委会各小组,县(市)革委会各大组,区(镇)革委会机关;二、地县(市)区(镇)社革委会所属各战线的基层单位;三、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四、城镇的街道。

6月3日 两个造反派组织持械武斗。汽车分局刘增胜等人,把张永善、彭光成抓至汽车大修厂进行殴打,被电力公司供电所、市一中知道后,数百人围攻大修厂,从此,双方武斗逐步加剧,时间长达27天,群众被打伤122人,打死84人,部队在制止武斗中被打伤9人,打死2人,学校停课,商店关门,损失巨大。

6月7日 刘德华、李青山、金家祯等30余人武装强占火车站服务大楼,造成三次停车事件。汉丹线积压700多个车皮,仅樊城站积压400多个车皮不能卸车。刘德华等占领服务大楼后,每天火车一进站就向站内开枪,打伤旅客3人,打死8199部队一执勤班长。

7月15日 襄阳地区革委会和支左领导小组为贯彻执行省革委会、省军区“七?一三”紧急指示,采取七项措施,主要内容是:停止武斗,限期上交及收缴一切武器装备,恢复交通、邮电通讯等。到8月,襄阳地区基本上刹住了武斗歪风,恢复了交通、轮渡、邮电、通讯,恢复了生产,收交各种武器装备3000多件,其中步枪2008支,短枪200多支,机枪40挺,炮4门。

10月5日 襄阳地区革委会召开常委会议要求在全地区开展“斗、批、改”工作,“斗、批、改”的中心环节是清理阶级队伍。

10月21日 襄阳地区革委会转发湖北省革委会鄂革[1968]77号文件,文件同意暂时停止执行退休、退职后子女顶替以及因工或非因工死亡吸收其子女参加工作的方法,今后中央有新的规定,则按新规定执行。职工子女的劳动问题,应根据国家需要,按照党的政策,由各市、地区、县(市)革委会统筹安排,对于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中个别生活确有困难又无依靠的,按照国家政策进行社会救济。

11月2日至25日 襄阳地区革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地、市革委会委员,各县革委会常委、相当县一级的工厂、机关、学校革委会的负责人等1100多人。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九?二七”指示和省革委扩大会议精神,主要内容是取缔“北斗星学会”、“决派”组织,查封《扬子江评论》。

11月28日 地、市革委会和襄樊驻军领导机关联合召开欢送大会,欢送襄阳地区第一批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会后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游行。首批工农宣传队驻进襄阳师范学校。

11月28日 地、市、县革委会和襄樊地区广大军民到襄樊火车站迎接襄樊地区第一期贫下中农赴大寨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全体学员。当日晚,又召开了“热烈欢迎我区赴大寨学习的贫下中农代表胜利归来大会”。

12月1日 武汉市分配到襄阳地区的首批知识青年900余人到达随县、枣阳、襄樊等地。12月2日,襄阳地、市、县革委会,在樊城人民广场联合召开有3万多人参加的欢迎大会。会后举行了盛大的游行。

12月19日和20日 襄阳地区革委会、襄樊驻军和襄樊市革委会,分别在地区革委会礼堂和樊城人民广场,举行欢送襄樊地区首批千余名高、初中毕业生奔赴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大会。20日,襄樊市首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乘专车离开襄樊,奔赴南漳、谷城两县农村。

12月23日 历时9天的湖北省农村教育革命经验交流大会在枣阳闭幕。枣阳县双河公社、谷城县红旗公社、宜昌龙泉公社龙泉大队和谷城县革委会分别在大会上介绍了他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开展农村教育革命的经验。

1968年 全区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124,799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82,721万元、89,91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为108,48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6,264万元,农业总产值为92,224万元。

1969年

1月4日 襄阳地区革委会和襄樊市革委会在樊城人民广场举行五万人欢送大会,欢送第二批由工人和解放军组成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这次进驻的学校有襄樊五中、四中、一中、三中。会后举行了盛大游行。

1月6日 襄阳地区城市人口上山下乡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赵清奎、付士英、范伟学、路长贵、王耀、陈顺进、许世平、陈金声、郑少波等9人组成,赵清奎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一个办事机构。

1月10日 地、市革委会在市体育场召开欢送大会,欢送第三批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文化、卫生单位,指导斗、批、改运动。这次进驻的单位有市京剧团、曲剧团、说唱团、中医院、市医院。

1月 全区整党建党工作开始,由点到面,逐步分批展开,全区6035个支部,首批开展整党建党的4365个,到1970年4月止,整建后建立党支部165个,建立公社党委16个。

2月11日 襄阳地区革委会、襄樊市革委会、襄阳驻军和群众1000余人,在襄樊京剧院隆重举行欢迎大会,热烈欢迎襄阳地区县以上领导干部从省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胜利归来。参加这次学习班的有原襄阳地委书记焦德秀等。

4月1日 汉江六一二大桥提前半年胜利建成,桥长1600多米。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孔庆德为大桥建成试车剪彩。

4月2日 襄樊地区13万军民在樊城人民广场举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

5月1日 襄阳地区丹江口渠道工程正式破土动工,这天,丹江口工地、苏家河工地、孟桥川工地分别举行了开工典礼。

8月5日 根据省革委会鄂革[1969]第61号文件的精神,为了加强对爱国卫生运动的领导,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地区革委会决定成立爱国卫生运动领导小组。组长苏斌,副组长张平、付士英、秦志维。并要求各县(市)也立即成立领导小组。

9月11日 襄阳地区人民防空领导小组成立,由赵清奎任组长,焦德秀、李子君、魏家祯、阎桂山任副组长。随后各县(市)革委会都成立了相应组织。

9月22日 襄阳地区革委会根据省革委会整党建党经验交流会精神,为了加强对整党建党工作的领导,经地区革委会常委会同意成立地区整党建党领导小组,成员有蔡德清、赵清奎、焦德秀、李子君、路长贵、张平、肖远祥,蔡德清任组长,赵清奎、焦德秀任副组长。

10月7日 襄阳地区革委会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区迅速掀起“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社会主义革命竞赛的热潮。

11月26日 地区革委会决定成立地区革委会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高金锡、张安文、陈顺进和每期各县(市)带队领导组成,高金锡任组长,张安文、陈顺进任副组长。

12月30日 襄阳地区首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地区大礼堂隆重开幕。参加大会的代表1014人,地区革委会主任、军分区政委蔡德清主持会议并作报告,地区革委会副主任、军分区司令员赵清奎致开幕词。地区革委会副主任焦德秀作总结报告。这次大会历时11天,于1970年1月9日闭幕。

1969年 全区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131,611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86,424万元、96,027万元。工农业总产值为115,06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20,676万元,农业总产值94,392万元。

1970年

4月21日 襄阳地直单位召开1969年度四好单位、五好职工授奖大会,分别授予12个单位和345位个人四好单位和五好职工奖状。

4月26日 四○二○大桥举行隆重通车典礼,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孔庆德为大桥通车剪彩,省革委会代表赵修到会祝贺。该桥建桥用时171天,按常规需二、三年时间才能建成。

4月 湖北省委同意成立襄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由蔡德清、赵清奎、焦德秀、韩永昌、陈金声、李子君、王耀、郑少波、成玉明、黄若水、刘传贵等11人组成中国共产党湖北省襄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蔡德清任组长,赵清奎、焦德秀任副组长。

5月初 遵照中央精神,地区革委会对所属工作机构进行调整。调整后设四组一办(办事组、政工组、政法组、生产指挥组、国防工业办公室),下辖一委十一局,人员定编300人,是地区原党、政、群干部总数的25%;暂配备178人。革委会机关原有工作人员216人,留在机关工作的161人,调到基层单位或到临时工程工作的23人,调到“五?七”干校的28人。各单位在5月10日前开始办公。

5月21日 地区革命委员会决定将襄阳地区原党政群机关干部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改为襄阳地区革命委员会“五?七”干校。“五?七”干校设政工组、生产组、办公室。校部干部编制15至20人,学员实行连队建制。

7月16日 襄樊地区广大工农兵群众、红卫兵和革命干部12000多人举行盛大集会和横渡襄江,庆祝毛主席畅游长江四周年。

7月中旬 地区党的核心小组召开全区贯彻中央“二?五”指示政策座谈会。从8月上旬开始,全区掀起了贯彻中央“二?五”指示的高潮。首先,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举办贯彻中央“二?五”指示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3400多期,组织业余宣传队8.7万人,组织9500人的“三宣队”进驻1920多个单位,在各条战线展开了一场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的群众运动。

9月7日 襄阳地区革命委员会经研究同意,由张金芳、罗清波等253位干部第一批下放农村插队落户,这批干部编为2个连7个排,张金芳、周万年任连长,罗清波、周传金任政治指导员。不久,这批干部先后回机关分配工作。

至9月 襄阳地区水利建设掀起新高潮,投入劳力32万人,动工15500多处,其中大、中型重点工程25处,已完成大塘小库、韨坎、引水渠5203处,平整土地、改水田108000亩。

10月30日 襄阳地区革委会召开农业学大寨动员大会。地区、襄樊市、襄阳县革委会机关和直属单位3000多人参加了大会。

至11月 自全区开展“一打三反”运动以来,揭发出“十种人”线索12481人。立案8816人,基本查证落实4940人。揭发出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线索26699人,总金额1086万元。揭发出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粮票1931000多斤、布票224169尺、油票20360斤,基本查证落实的8918人,金额3225000多元。全区经济退赔14214人,金额为236万多元,粮票47万多斤,布票28000多尺,油票2800多斤。

12月10日 襄阳地区第二届、襄阳军分区第五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和四好单位、五好战士代表大会隆重开幕。来自各条战线的代表2194人参加了“两代会”。

1970年 全区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160,737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93,253万元、105,96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为128,91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30,510万元,农业总产值98,402万元。

1971年

1月 为尽快落实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襄阳地区血防小组要求疫区做到:①固定领导,专人负责,要求县、区、社有一名负责同志专管区、社、大队;②重新部署,固定足够劳力组织打好歼灭战;③血防工程所需材料,应本着节约原则“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发动群众,土法上马,不足部分由地区适当解决;④各县对血防工作的措施和血吸虫病消灭后的情况,县委(或党的核心小组)专题报告地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

2月9日至14日 地委召开开门整风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县、市、地区革委会机关各大组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原地委部分成员、机关工作人员代表共52人。会议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论述;学习了中央1970年57号文件,酝酿协商了新地委候选人名单,为召开全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作了准备。

2月20日 为了狠抓路线教育,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地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决定本年度对公社以上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分期分批进行轮训,第一期学习班于当日开学。地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襄阳军分区司令员赵清奎出席开学典礼。

3月16日至18日 襄阳地区召开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应出席代表606名,因病因公缺席20人,实际出席586名,代表大会于17日晚选举产生了中共襄阳地区第一届委员会,地委由46位同志组成,推选蔡德清、焦德秀、赵清奎、韩永昌、王耀、成玉明、耿挺、郑少波、刘传贵等9人组成常务委员会,蔡德清为书记,焦德秀、赵清奎为副书记。

4月1日 襄阳县伙牌公社襄郜大队举行纪念毛主席为《襄阳县伙牌乡襄郜农业生产合作社关于喂养和使用耕牛的经验》一文撰写按语发表16周年。襄阳地区革委会、襄阳军分区和襄阳县革委会、人武部及当地驻军首长参加了纪念大会。

4月 襄阳地委决定,建立襄阳地区“五?一六”、“北、决、杨”专案小组。专案小组由成玉明、郑少波、刘传贵、张福、李呈样、郭玉山、郭清林组成,成玉明为组长,郑少波、张福为副组长,专案办公室设在襄阳地区公安机关军管会。

春 地区对各县、市粮食征购任务作了一次调整,原分配定购基数6.2亿斤,一定五年不变,“购回”0.3亿斤任务分配到县,各级不准层层加码。经济作物区,对粮食自给有余的生产队,应分配粮食定购任务,夏余秋缺,全年算帐不足或仅能自给的生产队,不要分配粮食定购任务,不足部分按政策规定合理安排、定销,坚决保证经济作物区社员口粮不低于邻近粮区的标准。

8月19日至26日 地委召开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县(市)委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常委),农林局负责同志,部分先进大队的代表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共50人。会议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党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重要指示,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根据中央召开的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精神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决定》,总结交流了全区“农业学大寨”的经验,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部署了今后农村工作。

9月初 为加强对“一打三反”运动的领导,地委常委会议决定正式组建“一打三反”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分为运动、调研、审批、“5.16”专案等4个小组。

9月 为了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根据省革委会[1971]161号文件要求,地区决定成立由王耀、李呈祥、王利华、宫颖超、王哲民、陈润清、温光明等组成的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王耀为组长。

11月1日 襄阳地区革委会再次调整工作机构。调整后设:中共襄阳地委组织部、宣传部、襄阳地区工农青妇联合办公室,襄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办公室、文教办公室、政法办公室、中级人民法院、公安局、民政局、劳动局、物资局、文化局、教育局、卫生局、体育运动委员会、林业局、农业机械管理局、气象局、地质局、基本建设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党校。撤销襄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办事组、政治工作组、政法组及其所属各组和民政卫生局、文化教育局、体育局、林业特产局、计划委员会科技小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襄阳地区气象台。

从11月1日起 襄阳地区执行新的农村留用口粮标准,坚持轻灾照购、重灾双减(任务、口粮)、增产增购、购四留六的原则,不同地区的留粮标准,有所区别。平原、丘陵地区口粮,每人每年最低340斤,一般360斤,最多不得超过420斤,达不到340斤的,国家供应到340斤;大山区口粮,每人每年最低320斤,一般340斤,最多不超过380斤,达不到320斤的,国家供应到320斤;棉花及其他经济作物区口粮,要坚决保证不低于邻近产粮队的口粮标准。凡实现粮棉双高产,超额完成棉花收购任务的队,口粮标准可适当增加一点,但最多不得超过420斤,完成粮棉生产任务的生产队,口粮360斤,产量低,完不成粮、棉生产任务的生产队,口粮最低340斤。完不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的队,平原、丘陵地区口粮应低于360斤,但不低于340斤,大山区不低于320斤。

1971年 全区社会总产值169,574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国民收入97,584万元,国民生产总值113,47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35,30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9,378万元;农业总产值95,925万元。

1972年

5月 根据省委指示,老河口划为地辖市,将白蓬区童营公社的五星、红旗、桃花、燎原、东风5个大队和光化公社的新光、新丰、先锋、裕丰、炬光、炬丰、群利7个大队共12个大队划归老河口市。老河口市时有面积为5.78平方公里,这12个大队划入后,面积为29.27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79916人。市下辖5个公社,其中郊区2个,城内划3个。

7月1日 引丹渠道清泉沟隧洞工区因突然降落倾盆大雨,山洪暴发,隧洞落水,发生了一场极为惨痛的重大伤亡事故,溺死62人(男30人,女32人),受伤102人(其中伤势较重的16人),隧洞里面的机械设备全部被淹,损失极其严重。险情发生后,工地指挥部立即组织抢救,并向地委报告,在当地机关、部队、厂矿和社队群众的大力支援下,经过及时组织抢救,绝大多数受灾的工人、农民、民兵、干部安全脱险。

7月30日 地委召开地直机关抗灾夺丰收动员大会决定,抽调一批干部、工人组成抗旱宣传队和机械维修小分队,深入到全区旱情严重的地方,与广大贫下中农一道,抗灾夺丰收。

12月 地委书记蔡德清调回军队工作,廉希圣任地委第一书记,李俊任地委书记。

1972年 全区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170,950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95,905万元、110,23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为139,23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46,684万元,农业总产值为92,546万元。

1973年

3月24日至4月4日 地委召开县委书记会议。会议分析了农村形势,总结交流了批修整风运动的经验,研究了继续深入开展批修整风运动的部署和作法。

4月5日至9日 共青团襄阳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来自全区各条战线的8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还邀请了部分老红军、老干部、解放军英雄模范和工农业生产劳动模范参加大会,红卫兵、红小兵和超龄离团的代表也列席了会议。地委第一书记廉希圣、书记李俊在会上讲话。会议选举产生了共青团襄阳地区第一届委员会,通过了给全区共青团员、青年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一封信。

4月17日上午 襄阳地委、地区革委会在地区礼堂举行了欢送襄樊市第一批应届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大会。参加大会的有上山下乡的四中、五中应届高中毕业生,学生家长代表、教师代表以及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地委、地革委、市委、市革委负责同志出席大会并讲了话。会后,十辆满载着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汽车,经过襄城主要街道,开赴乡村。

4月12日至16日 襄阳地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850人。大会选举产生襄阳地区妇女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和出席省第三次妇代会代表。省妇联副主任宫颖超、地委第一书记廉希圣、书记李俊先后在会上讲话。

5月 根据中央[1973]17号文件和省委工会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地委决定成立襄阳地区工会筹备小组。筹备小组由李俊、刘传贵、张晓初、葛景炎、胡运新、郭清林、秦志维、逯刚、白长见、肖远祥等13人组成。李俊任组长,刘传贵、张晓初、胡运新任副组长。

8月10日 地委成立“中国共产党襄阳地区委员会工交政治部”、“中国共产党襄阳地区委员会农村政治部”、“中国共产党襄阳地区委员会财贸政治部”。上述各部与襄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工交办公室、农业办公室、财贸办公室合署办公,不另列编制。具体任务是分别负责地直归口各局、委及所属企事业单位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生产管理工作。

9月19日至23日 地委召开地直单位党员干部会议,学习党的十大文件,贯彻十大精神。参加大会的党员干部1600多人。

10月8日至17日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战备工作的指示和两级军区战备工作及民兵组织训练会议精神,经地委同意,军分区召开了战备工作、民兵组训会议。到会的有县、市人武部的领导同志,分区机关的部、科、独立营、教导队的负责同志共99人。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9月11日关于《认真检查落实几项战备工作》,中央军委8月17日关于《加强战备、严防苏修挑衅》的指示和两级军区战备工作会议、民兵组织训练工作会议精神,省军区陈政委汪副司令员参加会议并讲话。地委领导同志听取了汇报,并到会讲话。会议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抓好战备思想教育;(二)搞好民兵建设;(三)搞好襄樊市防卫建设;(四)加强重要目标守护;(五)搞好战备通信和交通运输保障;(六)加强对战备和民兵工作的领导。

10月22日 河南郑州纺建公司华汰(公司党委书记)、杨振峰(公司革委会副主任)一行4人来到襄樊棉织厂,召开在襄棉施工的纺建职工和部分群众的大会,华、杨在会上讲了“河南形势”和为163名“五?一六”平反问题。23日,他们又到湖北化纤厂工地活动,召集“五?一六”平反对象开会,找原受处分的人谈话,找专案人员和中层干部谈话,并于26日召开了在樊的纺建全体职工大会,宣读了为163名“五?一六”等5个平反决定,引起纺建队伍思想混乱。市公安机关于27日凌晨对华、杨进行拘留审查,29日澄清身份,经做工作后回河南。事情发生后,一些群众到地委集会,在厂内到处刷写“强烈抗议”等大幅标语等。11月3日地委工作组进厂,事态逐步稳定下来。

12月13日至1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在省委书记赵辛初、省革委会副主任饶兴礼、朱业奎陪同下,来樊检查指导工作。陈永贵在樊期间视察了八县一市。

12月21日下午5点半 在随县天河口水库东湾渡槽施工的民工,浇筑19号边墩混凝土时,发生模型板胀裂,脚手架倒塌,当场砸死砸伤正在施工的厉山区宇宙、灯塔、星炬等大队民工39人,其中死亡6人,重伤11人,轻伤22人。事故发生后,县委常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组织干部和医护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对伤员进行抢救,并对伤亡人员家属进行了慰问和抚恤。

1973年 全区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212,622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119,206万元、135,46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78,454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63,328万元,农业总产值为115,126万元。

1974年

2月 襄阳地区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会议召开。参加大会的有贫下中农代表,农业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单位的代表,还有地、县、区、社四级党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共1400多人。会议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分析形势,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找出差距,讨论1974年任务。同时还研究了贫下中农协会的工作,选举产生贫下中农协会委员会。

6月15日 湖北省中学生排球运动会在襄樊隆重开幕。参加这次运动会的有武汉市、黄石市等7个市和地区的27个男、女代表队,共有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373人。大会组委会主任、襄阳军分区副司令员、地区体委主任王金庚讲了话。

7月 丹江渠道主体工程胜利竣工通水。大渠全长150多华里,支干渠有6条,长达500华里。沿渠大小建筑物有640多处。全部工程建成后,可灌光化、襄阳两县北部的220万亩农田。

8月9日至18日 地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地委、地革委负责同志,各县(市)、区(镇)委书记以及地、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先进单位的代表共400多人。会议着重研究了深入批林批孔,进一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加快农业发展速度问题,还讨论了秋播、分配等农村工作。

8月31日 湖北省革委会在襄北排子河渡槽进水口,举行引丹工程总干渠通水典礼大会。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姜一、省革委会副主任朱业奎,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各地(市)、县(市)委书记,受邀请的支援单位代表和工地全体指战员以及附近群众共2万多人参加了大会。姜一为通水典礼剪彩。

9月24日 襄樊市委隆重召开欢送知识青年下乡务农大会,1400多名知识青年奔赴襄阳、谷城、宜城农村插队落户,地、市领导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大会。25日上午,襄樊市3万多群众夹道欢送这批知识青年到农村落户。

秋 全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由学校组织改为由学生家长工作单位(居民以公社、街道为单位)组织下乡。各单位(或战线)固定下放地点,并派干部带队。在形式上可以到农村插队落户,可以“户口在队,集中办场”,可以试办集体所有制的青年队(场),也可以分配一部分到国营农、林、牧、渔场。

冬 全区百万大军掀起声势浩大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大打治山、治土、治水的人民战争,至12月中旬,全区平地改土19万多亩,开荒、治河造田扩大面积1.8万多亩,“三治”工程完成土石3642万多方,比去年同期多1600多万方。

1974年 全区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230,202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121,455万元、139,603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92,449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72,263万元,农业总产值为120,186万元。

1975年

1月 全区地、县、区、社万名机关干部,先后到农村蹲点劳动。1月11日和12日,地委常委除一人在家主持日常工作外,其他同志带领450多各机关干部,到保康、襄阳、枣阳、随县、宜城、光化等县社队蹲点劳动。

4月 中共襄阳地委保密委员会成立。沈汉民任主任,谢传纪、王禹久任副主任。

5月16日至20日 襄阳地区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674人。这次大会通过了《襄阳地区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倡仪书》,选举产生了襄阳地区贫下中农协会第一届委员会。

8月4日至9日 襄阳地区普降暴雨,相当一部分农田受渍、受淹。为此,地委于8月11日召开电话会,号召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抗灾斗争,开展生产自救。随后,地委又组织800多名工作队员奔赴襄阳、谷城、保康、南漳、宜城等县灾区,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10月27日至28日 中共襄阳地委召开常委会,认真学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29日,又召开动员大会和地委、地革委各部门负责人会议。参加动员大会的有地直机关干部、军分区指战员共4500多人。

冬 全区90多万劳动大军奋战在3300多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地。至11月28日,全区完成土石方2400多万方,完成工程1200多处。

1975年 全区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261,669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130,435万元、155,28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为211,939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94,121万元,农业总产值为117,818万元。

1976年

4月至7月 襄樊市先后有800多名干部深入基层,当工人、社员和营业员,与群众同学习、同批判、同劳动,努力和群众划等号。其中有市委常委,各部、委、办、局的领导干部115名。

4月10日 襄阳地区暨襄樊市、襄阳县党、政、军8万多人在襄樊市人民广场举行群众大会,坚决拥护中共中央两项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华国锋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议》)。会后,举行了游行。同日,其他县共20多万军民也举行了集会游行。

4月18日至30日 “全国体育摄影展览”在襄樊展出。

5月7日 地委五七干校全体学员和职工隆重集会,庆祝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发表10周年。地委五七干校自1970年9月28日创办以来,已有2000多名干部到干校学习、轮训。

5月16日 地直及县、市举行群众大会和游行,纪念五一六《通知》发表10周年。

5月16日至20日 地委召开全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几年来全区已有6.8万多名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7月16日 全区军民举行集会和万人横渡汉江活动,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十周年。

9月4日 1976年全国重点业余体校足球赛(襄樊赛区)在襄樊开幕。地委、地革委、襄阳军分区等有关负责人出席大会开幕式。来自10省(区)7个民族的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9月9日 毛泽东逝世的消息传到襄樊后,顿时,襄江两岸从工厂到农村,从机关、学校到部队,行人肃立,车船停驶,飘扬在襄樊上空的千百面五星红旗,下半旗志哀。9月11日下午,地委、地革委和襄阳军分区领导机关在地区大礼堂举行隆重吊唁仪式,地委、地革委、军分区党委及地直各部门送了花圈。18日下午,襄阳地区暨襄樊市、襄阳县党政军机关和各界群众16万多人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大会中心会场设在襄樊市人民广场,襄樊两城设有365个分会场。大会收听了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的追悼大会的实况。地委副书记王耀主持大会,地委书记李俊致悼词。

来源:

《中国共产党襄樊历史大事记(1919年5月—1998年12月)》,内部出版,1999年。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