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有关罗广斌案有关活动的交待

日期:1968-8-5 作者:张羽

张羽

〖张羽,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长篇小说《红岩》责任编辑。〗

8月5日:《有关罗广斌案的材料》

总理、江青同志明确指示〖注:指1968年3月15日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接见四川军政领导干部时的讲话,时称“三一五指示”。〗后,罗广斌〖注:重庆作家,长篇小说《红岩》主要作者,文革初期参加造反,1967年2月自杀。〗问题的性质完全清楚了。回顾在此以前自己曾参与过对罗案的一些活动,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非常痛心。现就调查同志提出的几个问题把自己参与的和了解的情况,交代如下,供同志们审查:

一,关于《红岩战报》:

《红岩战报》是1966年4月1日在团中央礼堂一次“控诉重庆、西南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罪行”的大会以后办起来的。会上,青年印刷厂的工人提出,要求把大会的发言印刷发表。回来后,出版社革命造反兵团研究了此事,责成我来抓这项工作。在此以前,出版社已成立了罗广斌问题专案组,除我以外,有吴小武,另外还有几个同志。这个组又叫“红岩战斗队”。原来的工作是整理《红岩》出版前后情况,汇集有关罗广斌及《红岩》的有关材料,现在增加了一项工作,即编辑《红岩战报》。第一期的稿件就是那天大会上的发言稿,请当事人整理后就发稿了。当时本来有五个发言,施竹筠代表《从头越》战斗队的发言主要讲的是本社走资派的情况,没有放进去。关于印刷出版问题,因为那天大会上,青年印刷厂的工人同志已表了态,就把稿件送去发排。这时曾研究过,是出单张的报纸形式,还是杂志式的形式。因为青年印刷厂只印书刊,不印报纸,没有那种设备,乃决定用16开本刊物形式。纸张就用出版社的存纸。这一期共印了20万份,除经由新华书店发出一万多份,送给重庆革命组织“工人造反军”、“职工造反总部”约五千份未收费外,其余均用出售办法,收回了全部成本。第二期稿件,《关于罗广斌问题调查报告》(历史部分)是由北京地质学院“罗广斌问题调查组”供给的。《分歧何在?》一文是由杨益言〖注:重庆作家,长篇小说《红岩》作者之一,文革中与罗广斌一起造反。〗从于蓝〖注: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中江姐扮演者。〗处取来,加了按语和说明后发出的。这期采用和地院《东方红公社》合办的形式。另外,还刊了地院在成都牺牲的学生李全华的事迹。这一期青年印刷厂不愿再印,就联系通县印刷厂,印了十万分。两期的发行情况,除了西南、重庆地区由该地群众组织带去数千份以外,大部分在北京、天津等地直接出售。贵阳地区经杨益言联系由贵阳市委王书林负责代售了一部分,东北由出版社一个同志的关系寄去代售了一部分,上海通过上海团市委群众组织代售了一部分。收到的款项,除了开支过一笔运送天津的刊物运费以外,没有作过其它开支。全部款项均存在银行。

第二期发稿时间,约在5月半前后。接着,因为审查我的历史问题,我离开了兵团勤务组,专案组和《红岩战报》的工作,也改由黄伊同志具体负责了。在此期间,据我听到的,为了适应革命大批判的需要,《红岩战报》今后将以发表大批判文章为主,关于罗广斌问题调查报告的另两部分陆续发完就算了。当时还成立了五人的编委会。后来因为印刷困难,《战报》也就停办了。

《红岩战报》的编辑工作,我和吴小武负主要责任。第二期发稿时,叶至善做过一些文字加工和校对工作。另外也有几个同志参加过一些校对工作。

二,我所知道的直接或间接参加过罗案的有关活动的人如下: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有关的人大体如上述。

大专院校的有:朱学文、侯均初、吴泽湘、郑伟谋、安嘉玫(以上均系北大学生),周学勤(清华大学学生),孟繁华、曾昭贵(地质学院学生),张金根(政法学院学生),刘德钦(刘德彬弟,北京工业学校附属工厂工作),余刚勇(美院附中学生)。

机关干部:向洛新(团中央)、陈家俊(高级党校)、王唯真(新华社)、于蓝(北影),以及胡蜀兴〖注:罗广斌夫人〗所住的那家的两夫妻,丈夫周××,听说是在西苑机关工作,妻子在全国妇联工作。

重庆:除杨益言、刘德彬、胡蜀兴外,有罗光远(职工造反总部)、黄廉(重庆工人造反军)、曹开(重庆广播电台)、正威(重庆美协)、何明扬、何明芳(杨益言妻妹)、岳朝亮、杨向东、何××(西南师范学院)、胡明克(重庆川剧院)、瞿×璧(重庆妇联)、朱学渊(朱学文弟),还有造反军报一个眼睛有毛病的人及重庆文联一司机。

贵阳:韩子栋、王书林(贵阳市委)

内蒙:乌兰巴干(内蒙文联)

天津;南开大学“卫东”

上海:交通大学朱学坚(朱学文弟)

三,我所知道的在京津地区举行过的报告会,情况列后(时间、地点、主办单位、发言人、对象、参加人数、联系者):

1,3月中,美院附中,发言人杨益言、胡蜀兴、张羽,报告对象教师和学生,参加人一百多,联系人余刚勇找杨益言

2,3月25日,地院,主办单位地院东方红,发言人杨、胡、陈家俊、张羽,对象是学生,参加人二三千,联系人杨益言

3,3月26日,清华礼堂,主办单位清华《井冈山》,发言人杨、胡、陈、张,对象学生,参加者一千多人,联系人杨益言

4,3月27日,工艺美院,发言人杨、胡,对象学生,发言人不详,联系人杨益言

5,3月27日晚,北大,主办单位北大赴渝战斗队,发言人杨、胡、张,对象学生,参加者二三千人,发言人杨益言

6,3月28日,地院操场,主办单位三司,发言人杨、胡、张,对象学生,参加者二三万人,联系人杨益言

7,3月29日,矿院,主办单位矿院《东方红》,发言人杨、胡、黄伊,对象学生,参加人数不详,联系人杨益言

8,3月末,政法学院,主办单位《政法公社》,发言人杨、胡、黄伊,对象学生,参加人数不详,联系人杨益言

9,3月末,北京师院,发言人杨、胡、黄伊,对象学生,参加人数不详,联系人杨益言

10,4月1日,团中央礼堂,主办单位团中央机关及直属机关部分群众组织,发言人吴、杨、胡、张、施竹筠,对象干部,参加者约千人,联系人张羽

11,4月初,青年印刷厂,主办单位《红旗战斗团》,发言人杨、吴,对象工人,参加者400人

12,4月初,科技大学,主办单位《东方红》,发言人杨、胡、张,对象学生,参加者一千多人,联系人杨益言

13,4月初,机械学院,发言人杨、胡、黄伊,对象学生,参加人数不详,联系人杨益言

14,4月初,北京工业学院,发言人杨、胡、黄廉、张,对象学生,参加者一二千人,联系人杨益言

15,4月12日,中山公园音乐堂,主办单位文联、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书店、铁道出版社等,发言人杨、胡、陈,对象干部,参加者二三千人,联系人张羽

16,4月中,音乐堂,主办单位出版社界造反总部、科学院、科学出版社,发言人吴、杨、胡、陈,对象干部,参加者二三千人,联系人张羽

17,4月,中央音乐学院,主办单位《红岩兵团》,发言人杨、胡、张,对象学生,参加者约千人,联系人杨益言

18,4月,全总,发言人杨、胡、黄廉,对象干部,参加者约千人,联系人杨益言

19,4月,全国妇联,发言人杨、胡、张,对象干部,参加者三四百人,联系人胡蜀兴

20,5月,西苑机关、国际关系学院,发言人杨、胡、张,对象干部,参加者一千多人,联系人杨、胡

21,5月,最高法院、北京法院,发言人杨、胡、黄廉,对象干部,参加者一千人,联系人张

电影发行公司

22,5月,驻京郊某部队,发言人杨,对象官兵,参加人数不详,联系人杨

23,5月,西城区中等学校,发言人杨、胡、黄伊,对象学生,参加人数不详,联系人黄

24,6月,天津南开,主办单位《卫东》,发言人杨、胡、黄伊,对象学生,参加者数万人

四,在上述一些人里,有些曾来过出版社,有些只见过一面,有的从未见到过,只是听说过名字。一并提出来,供调查时的参考。

当时提出的罗广斌问题的核心问题,就是罗广斌的历史问题,罗广斌是不是叛徒、特务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只有少数人知道,这方面的事情是杨益言、刘德彬、胡蜀兴和向洛新、陈家俊等有关的知情人在一起研究的。这方面的材料,有些是他们提供的,有些是由他们提供线索由地质学院或西南师范学院的学生去搜集的。出版社没有任何人担任过这项调查工作。他们曾将一部分搜集来的材料交出版社的同志复写或刻印,印好后又给了他们。上报材料均由杨益言、刘德彬和罗光远、曾昭贵等经手,怎样送去,不清楚,只知道开始是直送中央文革,后来是送西南组。有一次,听说杨、刘两人去找过王唯真请转材料到中央去,具体情况不清楚。

重庆一些人大半是4、5月间中央在处理四川、重庆问题时来到北京的。北京大专院校的学生,主要是大专院校“赴渝战斗兵团”的人,在重庆文联见过罗广斌的。最先上报中央文革请求江青同志接见就是两部分人共同提出来的。关于罗广斌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表现情况,也是由他们提供材料上报中央的。

杨益言、刘德彬来京后不久,即和“三司”、地院取得联系。有个时候,杨、刘均住地院。后来,杨搬到出版社来住,刘仍长期住地院。那时,听说地院还住了不少四川人,但不知道活动情况。杨、刘住地院时,又经原三司和其它院校联系。后来的很多集会,特别是大专院校的集会,多是由三司联系后开起来的。中央文革小组派员到地院十二号楼的接见,也是通过三司联系的。另外一些集会,如妇联、工会、西苑机关、驻京部队都是和杨益言、刘德彬、胡蜀兴直接联系后开的。这些报告会的内容,据我所知道的,基本上和发表的材料差不多,只是有时因去的人不同,有多有少而已。如黄廉、陈家俊有的会未去,就少了这个内容。每个发言者,有时因时间限制,略掉一些东西是有过的。

我所了解的情况如上。请审查。

来源:

张羽夫人杨桂凤根据张羽日记中所记底稿录入、提供。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