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陈云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关于增产节约问题的发言

日期:1957-3-0 作者:陈云

陈云

我现在就目前的市场状况和今年的增产节约问题,发表一点意见。

去年市场供应紧张的原因,是社会购买力增长的程度超过了物资增长的程度

近来常有人问,为什么1956年下半年有不少物资供应的状况比较紧张?1957年的情况能否比1956年好些?大家知道,1956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巨大高涨的一年,同时,主要是去年下半年市场上也有不少物资供应比较紧张。供应不足的物资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肉类和副食品。许多地方几年来猪肉、蛋品的供应就是紧张的,但是1956年有更多的地方出现了供应紧张的现象。第二类供应紧张的物资是一些日用品,象自行车、纸张、棉布等等。下半年在大中城市,呢绒、皮鞋、毛线、收音机等等也发生供不应求的现象。第三类供应紧张的物资是生产资料,象生铁、钢材、木材、水泥等等。因为钢铁、木材供应紧张,五金材料的供应也就紧张。1956年的冬季,在几个北方城市,火炉、烧柴也供不应求。上述各类物资供应紧张的情况,主要出现在城市。那末,为什么1956年有些物资的供应这样紧张?这些物资的产量是否下降了?不是的,除了猪肉以外,其他物资无论是日用品或者是生产资料,1956年的产量绝大部分都大大超过了1955年。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比起1955年来增长了25%以上。1956年和1955年比较,下列几种消费品产量增长的百分比很不小:自行车增长约86%,机制纸增长约23%,棉纱增长约31%,呢绒增长约36%,毛线增长约50%,收音机增长约79%。皮鞋的产量缺少完整的统计材料,但是国家对牛皮的供应量增加了约90%。下列几种生产资料产量增长的百分比也不小:生铁增长约20%,钢材增长约54%,水泥增长约41%。只是木材增长较少,只有0.4%。不但如此,1956年不仅把上述几种生产了的物资全部供应了市场,而且把这些物资的上年库存也动用了一部分。猪肉的供应是紧张的,原因是1954年6月以后到1956年6月止的这一段时间中,猪的产量减少了(全国养猪量,解放初期是六千多万头,1954年6月是一亿多头,1956年6月是八千多万头)。这是由于统购粮食以后,饲料留得不够,猪的收购价格也偏低。但是即使如此,许多大城市1956年的猪肉供应总数,仍然比1955年增加了。而且全国各地其他肉类的供应量,象牛肉、羊肉、鸡、鸭、鱼、虾,1956年比起1955年都有了增加。由上述情况可以看出,1956年供应紧张的物资,绝大多数不但没有减产,而且都增产了。

那末,这些物资的供应为什么紧张呢?这是由于,1956年社会购买力增长的程度,超过了这些物资增长的程度。

1956年是社会购买力有很大增长的一年。我们只要指出下列各点,就可以看出社会购买力增长的轮廓。第一是1956年基本建设投资额的增长。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即1953年,基本建设投资额约为六十五亿元,1954年约为七十五亿元,1955年约为八十六亿元,1956年则增为一百四十亿元,比1955年增加了五十四亿元。基本建设投资增加了,生铁、钢材、木材,水泥的需要量就要增加,就业人数也就增加。第二是1956年由政府和国营企业支付的工资总额的增加。1953年支付工资的总额约为六十五亿元,1954年约为七十四亿元,1955年约为八十三亿元,1956年则增为一百零七亿元。1956年比1955年增加了二十四亿元,其中一部分用于原有职工增加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新增加职工的工资。1956年原定计划新增职工八十四万人,但是实际执行的结果,增加了职工二百二十余万人,连同国家补贴助学金的中等技术学校和技工训练班的六十余万人,全国新增加了二百八十余万人。工资总额支出增加了,猪肉、副食品和各种消费品的需要量就要增加。第三是农业贷款的增加。1953年底放出的农贷六亿余元,1954年底放出的近八亿元,1955年底放出的约十亿余元,1956年底放出的达三十亿余元。农贷的大部分是用于购置农业生产资料,但是也有一部分用于购买消费资料。根据上述的基本建设投资额、工资总额、农业贷款数量来看,可以看出1956年是社会购买力增加得特别多的一年。1956年的工农业产量虽然都增加了,但是社会购买力增加得更快,对市场供应的物资需要得更多。

1956年上述三项支出,即基本建设投资、工资总额和农业贷款,绝大部分都是必要的和用得适当的。大家知道,1956年以前,许多新建工程处在勘察设计阶段,设备进口和建筑安装集中在1956年或者1957年,因此,1956年的基本建设投资应当比往年多。1954年和1955年有些部门职工工资增加得比较少,因此,1956年职工工资应当有适当地增加。1956年是全国农业合作化的第一年,为了支持农业合作社的生产,多发放些农业贷款也是必要的。但是现在看来,上述三项支出中有一小部分是可以少支出或者不支出的。例如,基本建设投资可以少支出一部分;工资支付方面,新增加的职工过多,过多地扩大了职工的升级面,有一小部分人员的工资加得太多,有些地方不适当地支付了福利费用和奖金;农业贷款中有一部分可以不发放;行政开支和其他支出方面,也还有用得不当的部分。因为多支出了这些款项,使1956年当年的支出超过了当年的收入,不得不动用一部分上年财政结余,实际上也就是要用国家储备和商业部门的库存物资去抵付。由于国家的某些物资库存量和周转量减少了,就使1956年一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出现了供应紧张的现象。但是,必须看到,1956年某些物资的供应虽然是紧张的,可是就市场的全局来说,仍然是稳定的。正如前面所说,某些消费品的不足,并不是由于生产下降,而是在生产大量增长的情况下,就业人数增加了二百多万、全国职工增加了工资、农民增加了购买力的结果。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了这是人民生活有了改进。生产资料的供应紧张,虽是我们所遇到的一种困难,但这是建设中的暂时的困难,很显然,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这种困难。

这种供应紧张状况在几个月以后就会有改变

1956年下半年的市场状况虽然表现了某种程度的暂时的紧张,但是这种状况目前正在发生变化,而且在几个月以后就会有改变。我们有改进这种状况的条件。

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1956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根本转变和生产巨大高涨的一年。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我们已经走过了五年计划的第四年,1956年完成了巨大的基本建设的工作,四年累计已经完成了五年计划总投资额的80%以上,完成五年建设计划已经有了保证。1956年的工业总产植,已经超过了五年计划最后一年1957年的指标。职工人数的增加和职工平均工资的增加,也都超过了1957年原计划的指标。1956年我国农业是在合作化基础上进行生产的一年,虽然遭到了比1954年范围更大的自然灾害,虽然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大多数干部,办社的经验还不足,但是粮食和许多工业原料作物的产量,仍然超过了1955年。棉花产量是略低于1955年,但有许多省区是丰收的。1956年全国农民在合作化以后,用空前的规模进行了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几千年来,直到1955年为止,我国的水田、水浇地的面积,在十六亿多亩的全部耕地面积中,总共只有四亿八千万亩;但是合作化了的农民,在1956年一年之内,就增加了灌溉面积一万万亩。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农业合作化给了我国农业生产何等巨大的力量。国家在1956年,即合作化的第一年,用巨大的贷款来支持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是完全必要的。合作化对于农业发展的效果,将在今后若干年内看得更加清楚。

在1956年巨大成绩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只要政府在财政方面安排得适当,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有系统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1957年的市场情况就可以好转。

今年开展增产节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现在我要说一说为什么我们要在1957年开展一个全国范围的增产节约运动?增产节约,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法。在1957年,增产节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我们知道,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我们在这一年内要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要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1956年是我国农业遭受灾害的一年,受灾范围超过了1954年。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农业的歉收直接影响到财政收入的各个方面。1954年的大水灾,使得1955年的财政收入不能按正常比例增长(除去上年结余和国外贷款,只按两年的当年国内收入比较),而只能相等于1954年。1956年的农业灾害,使1957年的财政收入,也不可能大大超过1956年,估计只能微微超过。第三,正如前面说过,1956年动用了一部分国家储备和商业部门的物资库存。因此,1957年国家财力物力的情况将是这样:1957年的财政收入预计比1956年增加得不多,1957年国家储备和商业部门的物资库存比1956年已经减少。但是,绝大部分的基本建设工程必须照常进行,凡属应该完工的工程必须完工。因此,基本建设的投资,虽然可以比1956年略为减少,但是仍然必须在必要的规模上进行建设。同时上面也说过,1956年度我国新增加了二百多万职工,这二百多万职工是1956年度各个月份陆续增加的,去年并不是每个人都支领了十二个月的工资,但是在今年则要支领全年工资。去年全国职工所增加的工资是从4月1日开始发收的,只发了三个季度,今年就要发四个季度。国家必须保证必要的建设需要、职工工资和其他支出。这些,就是1957年国家财政在支出方面的需要。为了使国家的财政支出适合于财政收入,为了使物资的消费适合于增产的可能,政府认为必须对一切可以减少的支出,加以节约,对一切可以增产的物资,尽力增产,并且号召全国人民和政府一起进行增产节约运动。总之,我们必须作一切努力,保证1957年经济计划的完成,并且保证1957年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使若干种物资的供应紧张转向缓和。

增产节约的途径

我们应当从那些方面进行增产节约呢?

第一、农业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经济部门。我们要求全国农民、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业工作者,象去年一样开展全国农业的增产运动,总结1956年的一切经验教训,巩固已经得到的成绩,克服1956年工作中的缺点,进一步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争取1957年的大丰收。

第二、一切工业部门,不论是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合作社企业或者个体手工业者都必须开展一个增产节约运动。在原料和市场允许的范围内,一切工业企业都必须为增加产品的数量和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而斗争。冶金、煤炭、木材、电力等等原料工业部门,应当尽可能提高生产指标,职工群众、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广泛的进行讨论,找寻增产的有效办法,开展劳动竞赛,努力超额完成国家的计划。所有制造部门,应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原材料,广泛采用那些确实可用的代用原料和废料。生产任务不足的企业,只要条件可能,应当进行新产品的试制工作。

增产节约运动都必须防止各种不正常的办法,例如只顾数量、不顾质量,只顾生产、不顾安全,或者放松设备检修,浪费资源,忽视均衡生产等等。必须坚决避免任何名义上的增产节约,实际上造成浪费的现象。

第三、中央各部门和全国各省市的基本建设工作,必须根据国家财力分配的计划,进行妥善安排。削减那些可以削减的项目,在财力物力上保证必须开工的项目,不要平均主义地削减,应当选择最合理的方案,适当安排开工建设的项目。在1957年,除了十分迫切需要的职工宿舍、学校校舍等以外,一般的民用建筑应当停止修建。凡属推迟进度、缩小规模或暂时取消的建设项目,对于多余人员的工作必须妥善地安排,合理地利用和维护已经建成的建筑物。

设计人员必须进行认真讨论,研究几年来的经验,实事求是地作出一些适合于各地各种不同情况的设计方案。应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克服某些项目安全系数过大、建设标准过高、经济技术定额过宽的缺点。对于民用建筑应当根据适用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纠正那种在1956年又重新抬头的某些追求豪华和标准过高的偏向。对于城市建设,必须纠正规模过大、标准过高、占地过多、要求过急的偏向。对于旧城市的扩建,应当在充分利用原有基础上逐步进行,严禁过多过早地拆除民房。应当制止那种把大城市和附近中小城镇连成一片的做法。

政府要求全国所有施工单位,发动职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讨论,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一般要求达到降低建筑成本百分之五。

第四、一切运输业、商业部门都必须进行增产节约运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邮电各部门,应该采取切实措施,增加运输和通讯的能力。运输各部门应当努力节约燃料的消耗,同托运单位加强合作,改变各种浪费运输能力的现象。各个商业部门,应当制定切合实际的主要商品的全国分配计划,努力降低商品的流转费用。应当调整那些重叠的商业机构,简化统计、财务、会计制度,精简管理机构的人员,充实营业单位。发挥职工群众创造性,推行各种合理有效的办法,减少商品的损耗,认真克服各种浪费现象。

第五、政府部门、军事机关、工厂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一切学校和事业单位,都必须精简机构,严格节约行政管理费用。必须改变管理机关人浮于事的现象,认真实行精简上层,加强下层的办法。一切工厂企业必须严格实行劳动计划,不得自行招工。全国军政机关必须精简机构,不得增加人员。凡属被精简的人员,必须有妥善的工作安置,否则留在原机关不动。一切被分配到下层单位或其他地方工作的人员,应当服从政府的调配。

政府、军队、工厂、企业、学校、事业单位中,除了工薪开支和与生产、流转有关的费用以外,其他管理费用,全年约有二十五亿元,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其中许多支出是不可少的,但是可以节省的开支是很多的,浪费的现象是严重存在的。我们必须进行一个节约运动,认真提倡艰苦奋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作风,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脱离群众的现象。应当停止购置家具和车辆,减少办公杂支,除特定场合外,严禁请客送礼,纠正开会方面和文娱活动中的浪费。凡属供应紧张的物资,首先应当减少对机关团体的供应。为了有效地实行管理费的节约,政府规定,凡属由国家财政部门发经费的机关,应当由财政部门把管理费中应当节约的部分,预先扣除,不予发给。军事机关,也应当这样办。工厂企业的管理费用,应当比照政府机关管理费用的节约比例,把应当节约的部分,列为上缴利润,缴入国库。我们必须把一切可省的开支加以节省,以便保证建设和行政方面的必要支出。

第六、在全国人民中间,我们也要按照具体情况,提倡节约和储蓄的运动。我国人民的目前生活水平,比起经济发达的国家来,还是很低的。但是经过我国人民七年多的努力,比解放初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世界上没有一步登天的奇迹,我们只能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前进。要把已经落后了上百年的祖国,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需要有几十年的努力。目前我国有若干种消费品是供应不足的,例如,猪肉、食油等等,政府已经决定,除了发动大量养猪以外,在1957年度比1956年度减少猪肉出口量的三分之二,减少食油出口。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即令减少了出口,也仍然难以满足人民的需要。因此,政府希望全国人民为了长远的利益,忍受暂时的困难,对于目前供应不足的商品,节约消费。同时希望按照各人的可能,将现金购买公债和实行储蓄。

因为1956年的农业灾害,1956年7月到1957年6月的粮食年度中,政府已经决定对于粮食的统购数量比前一个年度大大减少,同时供应灾区的粮食又大大增加,这样做是必要的。但是这个年度的国家粮食收支是紧张的,为了保证全国人民必需的粮食,为了支援灾区人民,政府要求全国人民在政府规定的消费标准上,每人每月节约半斤或一斤粮食,并克服一切浪费粮食的现象。

我们要求政府、军队、工厂、企业、学校、事业单位,根据各个单位的情况,作出增产节约的方案,有力地开展全国增产节约运动。

我们认为只要实行上述各条,只要政府对1957年的财政收支作出适当的安排,只要全国人民大家动手进行增产节约,那末,我们一时的局部的困难一定可以克服。除了某些物资,象猪肉、食油、棉布、木材等等的增产,需要有较长时期的努力以外,其他物资供应紧张的情况,是可以缓和的。人口众多,消费量大,这是我国经济生活方面的一种困难。但是也正因为人口众多的缘故,只要每人节约出一点,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解放后七年多以来,我们经历了不少困难,但是只要政府把困难的情况向人民讲清楚,人民就与政府合作,把阻碍我们前进的困难,一个又一个地加以克服。我们深信全国人民会象过去七年一样,与政府通力合作,进行一个巨大的增产节约运动。这次运动,不仅将迅速地顺利地克服1957年的困难,而且将完满地完成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原载《人民日报》一九五七年三月十日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