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广西省饿死人事件公布前后平乐地区干部的思想情况

日期:1957-7-4 作者:新华社, 郭纯青

新华社、郭纯青

新华社南宁4日讯 广西省去年因灾饿死人事件公布后,平乐地区党委领导部门层层举行紧急会议,讨论中央决定。绝大多数领导人员认为中央对失职干部的处分是正确的,过去曾说上级党委“官官相护”的一些基层干部,很快地消除了不满情绪。也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对撤职三个省委书记感到十分震惊;对平乐地委副书记何庶民、平乐县委书记矫志周和荔浦县委书记王文陆的撤职处分,感到太轻,不能平息民愤。荔浦县委现任书记钟镇静(地委委员)和富钟县委书记蒋杰认为,饿死这么多人中央陈云同志也有很大责任。

前平乐地委书记杨林说:平乐的案子不管怎样处理,我没有什么怨言和意见,就是处理得太晚了。如果去年或前年省委撤了我们的职,省里的领导人也不会挨处分。省委很信任我们。我们惹的祸连带了省委,这点使我们更加难过。杨林对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认识得很不深刻。(1)他对今春省委检查组(由省监委副书记陈东,中央监委员岱峰等组成)的调查报告在许多问题上表示不能同意。他说这个报告总的精神是说我们故意提高产量,见灾不救,有意识饿死老百姓。如果照这个报告办事,起码我们就该挨枪毙、杀头,我们很难同意。(检查报告4月初写成,4月中下旬,杨、段曾指派地委办公室组成一个十人小组,专门搜集材料,逐段逐事反驳检查组的报告。这个反驳文件有三万余字,比检查组报告长两倍多)杨认为饿死人事件是无意识造成的。

(2)杨认为1955年容县、桂林、宜山等四个专区也饿死了很多人,为什么不给予处理而单单处理1955年饿死人事件,感到不可理解。

(3)省委书记伍晋南已说过平乐事件不再处理了,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石堂也曾说过这样的话;现在伍晋南否认了他所说过的话,不知为什么又来处理。

(4)犯错误书记有责任,地委也有责任,委员不能推得一干二净,不能光是书记错了,光处分书记。

前平乐地委副书记兼专员段书香对于这次事件的看法主要说成是粮食产量定高了,征购太多,留粮过少造成的。对自己本身错误没作检查,对撤职处分感到有些冤枉。

饿死人事件公布前,在平乐和荔浦两个重灾县里,领导与被领导,党与群众的关系表现得相当紧张。平乐县党代表会议上绝大部分代表要求会议作出决议罢免十个现任县委委员,把在北京学习的地委副书记何庶民拉回还斗争,要求枪毙前县委书记矫志周。后来地委提前向平乐党代会宣布了中央的决定,党代会在结束时还罢免了两个县委委员(副县长、县委常委廖义宁和农村部副部长张机生)要求严办矫志周。在荔浦县群众也普遍要求枪毙前县委书记王文陆。和王私人感情较好的副书记包兴和吴景文,因王不在县里(离职学习)感到工作难做,也要调离或退职。县委大部分成员说包兴处处效法王文陆,应该给以处分。

中央决定公布后,曾经反对过杨林作风的地委宣传部长马华村说,他是书记以外唯有的常委,已接近处分边缘。他认为他自己在失职干部以内,错误也有一份。并检查了不能坚持真理的自由主义作风。富钟县委书记蒋杰曾再三要求地委给他以适当处分。他说他在群众中有罪恶,富钟连年成灾死人与他的领导作风有关,如果不处分实在很难到群众中进行工作。平乐县委代书记朱荣华等说,县委书记过去来地委开会每个都提心吊胆,怕挨批评怕挨整,真像坐牢一样。今后领导上如能彻底克服听喜不听忧的官僚作风,下边也不会发生报喜不报忧的现象了。荔浦县、区乡干部见到刊登中央决定的报纸后,又高兴又很沉痛,认为中央不处分基层干部是英明的。东阳乡干部说,共产党到底还是关心群众疾苦的,死也要跟着共产党走;今后对群众讲话也大胆了,群众也会相信政府了,再不安心工作就没有道理。荔浦县城街上一个理发馆的一群理发员工说,过去我们说共产党变了,现在看来还是没有变;那样大的干部都受了处分,这是为民申冤,不是官向官。

现在,平乐地区县区干部间还有这些思想顾虑和意见:(1)中央认为产量定得高,征购粮食多,不是饿死人的根本关键,而主要是没有群众观念,缺乏民主作风和有错不纠。这一说法有些人不甚同意。他们认为强迫命令,草菅人命的主要原因是产量定得高,征购粮食多,口粮留得少。平乐县委副书记董广农说,因为粮食问题,我们在群众中变成了乌龟王八蛋。今年只要上级还让我在平乐工作,就是开除我的党籍,也要给农民留五百斤粮食(去年每人每年平均四百五十斤)。(2)见这次处分的都是书记,因此,有不少党委书记都感到寒心,有的就计较起个人得失来。他们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得挨处分。有些领导成员怕当主要领导人,如贺县县委书记吕秀因病离职,县委几个副书记都不愿担任第一副书记,怕出问题找到第一副书记头上。(3)怕群众抓住这次事件作把柄,提出更多要求,怕群众要求处分更多的干部。

----来源:1957年7月17日新华通讯社编《内部参考》。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