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两点论

日期:1957-6-0 作者:北京大学, 谭天荣

北京大学、谭天荣

(谭天荣: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

第一部份 哲学

一、术语与概念

目前哲学界的争论,有一部份是属于术语方面的,在这里,我想对于几个常用的术语的含义底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同一与差异

在毛主席的〈矛盾论〉中说到的统一和斗争,是从阶级斗争中借来的术语。现在这一对术语引起了一些误解,我们相互斗争,这是一目了然的。但是在别的命题中,却不一定是这样,比方说:白马是马,这是说,白马与马是同一的,但是,白马与马还有差异,所以白马非马也是对的,马是马或者白马是白马不过同语反复,毫无意义,所以在任何命题中,同一永远以差异为前提,又比方说你身高一米八,我身高一米七,这是差异,于是我们得到以下命题:你比我高,但是你身高一米八,我体重六十公斤,就不能比较,这是因为你的身高和我的体重没有同一性,所以差异也是以同一为前提的,我们看到,在这里用统一和斗争这对术语、我们还并不习惯。再则,列宁曾说:统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这只能理解为统一和相对斗争和绝对是在质方面是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是互为前提的,统一与斗争也是互为前提的。在这里绝对和斗争,是积极的一方面,相对和统一是消极的派生的一方面,只有在特殊条件下,统一和相对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是如果理解为,只有斗争才贯穿了整个矛盾运动的过程中,而统一只是一种短暂的现象。那就不对了,石头和战争没有同一性也没有差异,在抗日战争时,我们和国民党反动派搞统一战线,这时统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是不管搞不搞统一战线,我们和他们总是统一于中国当时的上层建筑。当我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以后,统一破裂了,斗争也完结了。所以象斗争性一样,统一性也是贯穿于矛盾运动的整个过程的。

2.对抗和非对抗

我们通常说的矛盾,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逻辑上的谬误,比方说A=9这和A=5有矛盾,另一个是指对抗,比方说,政治与业务没有矛盾,在我看来,这两种理解都是错误的,首先,矛盾不是谬误,白马是马和白马非马不是相互抵触而是相互补充的,前者是这一命题的同一方面,后者是这一命题的差异方面,这一命题运用黑格尔的术语来表达就是,白马是马也不是马,说得通俗些就是,白马是马的一种,但不能说所有马都是白马,这是不证自明的,相反的,如果认为白马绝对是马,就立刻可以导致白马绝对不是马的结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机械观与诡辩术本来就是同一体系的两个方面,其次,对抗与矛盾的关系也象白马和马的关系一样,对抗与矛盾,但是不能把对抗和矛盾混为一谈,就说政治与业务吧,当然有矛盾,政治教育不能代替业务教养,反过来也是一祥,这是差异,正因为如此,它们才是同一的,这表现为,离开了业务教养,“政治”就会被关在封闭的积极份子的小圈子里,根本说不上什么教育,这一情况的反面表现就是,不同政治倾向的这一“政治倾向”增长。有人说,政治妨碍学习,这难道不正是他们的“政治”吗,良好的学习效率与政治上的开展是互为前提的,这就是政治与业务的矛盾,这种对立双方正比地增长的矛盾,就是非对抗性矛盾,相反的另一种矛盾对立双方反比地增长,象雇佣劳动与资本。一方的加强以另一方削弱为前提,这种矛盾,叫做对抗性矛盾,任一特定的矛盾,或者是对抗的,或者是非对抗的,这就是我对矛盾的对抗的理解。

在人民内部,有没有对抗呢,在回答这问题以前,必须首先分清两种不同的判断:实在判断和概念判断,我们说:“白马是马也不是马”,这是一个实在判断,“差异与同一是是互为前提的”,这是一个概念判断,实在判断只能是“非定的”,这种非定性正是概念判断的“规定性”的反面表现,这是说:只有实在判断采取不确定的形式,概念判断才能是确定的,关于这一点,数学家们知道得很清楚,如果一开始就确定A属于B,那么就能证明A不属于B。这就是使数学家们大伤脑筋的所谓“勃论”,在数学家们没有走出他们那不可攻破的抽象堡垒以前,勃论永远是一个谜,物理学家就更荒唐了,干脆承认电子又是粒子又是波,还搞出一大套所谓量子力学体系,完全陷入信仰主义的泥坑了,当哲学家们讨论某些矛盾的性质的时候,许多争论也是因为把这两种判断混同起来而引起的。

如果问,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与集体的矛盾是不是对抗的,那么我说,是对抗的也不是对抗的,因为这命题的本身就非定的,显然个人主义思想与集体主义思想是对抗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非对抗的,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不存在抽象的个人主义或个人利益,所以在抽象思维的同时,必须紧紧地结合着具体分析,资本家们和工人们的矛盾,社会集团与全民的矛盾,也是这样,从概念的运动中是不能得出结论来的。

对抗与非对抗也是不可分割的对立,用恩格斯的术语就是,对抗是非对抗的反面表现,或者说,对抗与非对抗是相互渗透的对立,这也是不证自明的,比方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非对抗性与个人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的对抗性是互为因果的,还有正因为存着无产阶级思想体系与资产阶级体系的对抗,所以政治教育与业务教养是互为条件的,任何非对抗性矛盾,都有它的反面表现——与它相应的对抗性矛盾,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在我看来,关于自然界无对抗的判断,是十分奇特的。

对抗这个术语,也是从阶级斗争中借来的,术语是形式概念的内容,当我们和自然科学打交道时,立刻会发现,作为哲学术语的“对抗”,用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我建议用另一对术语:协变与逆变来代替对抗与非对抗,这是从数学中借来的术语,在我看来,这对术语似乎很形象化,当然,更适合的术语一定还很多,至于自然界对抗的具体例子,在这里暂不考虑。

3.连系与转化

对立物的相互连系和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是同一性的含义,有人说,外在联系不是本质连系,这无异于说,有些连系不是同一性,或者说,某些同一性不是同一性,实际上内在连系是矛盾双方的连系,外在连系是一个事物作为矛盾的一方和外界——矛盾的另一方面的连系,所以一切外在连系,都是内在连系,反过来也是一样,这是我读过陆定一同志在3月5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那篇文章的一点体会。

还有人说,有些矛盾双方是不会相互转化的,在我看来的这无异于说,有些矛盾没有同一性,或者说有些矛盾不是矛盾,这也是一个可悲的错误。

大家承认,在哲学史上,有过辩证法和唯物主义,从统治者转化为被统治者,又以新的形式转化统治者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每一次否定的本身又是以无数次的否定之否定相成,但是,这些人却说,辩证唯物主义一产生以后就不会再转化为被统治者了,这在罗辑上是没有说服力的,而且,在我看来,事实与这种判断刚好相反,在自然科学中,根本没有过辩证唯物主义的统治,在社会科学和阶级斗争中,辩证唯物主义也曾经两次地被否定,恩格斯逝世以后,是修正主义的统治,列宁逝世以后,是教条主义的统治,在斯大林写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词句上是进步的,但实质上却充满了信仰主义和诡辩,因而是退步的,首先在哲学的基本问题,斯大林的论点就是不对的,谁不知道,客观辩证法是自然与历史所共同遵循的规律,而主观辩证法是这种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所以辩证法与唯物主义永远是不可分割的对立物,可是在斯大林那里,辩证法只不过是一种把世界看成不断变化和相互连系的方法,唯物主义只不过是一种认为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的理论,更奇怪的是,斯大林把历史唯物主义解释成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推广,在这里我援引恩格斯的一段话,来说明这种论点是如何地错误。

“在本书中,辩证法是被看作关于一切运动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这就是说,辩证法的规律对于思维的运动以及对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运动必须是同样有效的。这样的规律可以在三个领域中的两个领域中,甚至在这所有三个领域中被认识出来,即使形而上学的因袭者还是不明白他所研究的只是同一规律”(自然辩证法第22页)。

在哲学史上,从历史科学的领域中找辩证法的例证,并不比在自然科学的领域中少,黑格尔哲学体系中,辩证法被当作仅仅是概念运动的规律,但是他不仅在自然界而且在历史中找到了无数的天才的例证,再说,辩证法在资本论中运用,确是马克思先研究自然规律以后再推广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吗,在这种教条主义的影响下,现在整个理论界,甚至在马克思主义的常识问题上,都存在着无限混乱是不难理解的,在教条主义的歪风中,中国共产党一直是逆流而进的。

哲学家们曾经两次把哲学从神秘的天国取回来人间,第一次是德国人,第二次是俄国人,而现在必须来第三次了,看来,这一次,一定是中国人,这一次转化,这一次否定之否定,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彻底胜利,在这以后将不会再有转化,这就是说,将消灭两个哲学体系的对立,也就是说,在消灭唯心主义一切流派的同时,也得消灭了作为哲学体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本身。

这个任务是艰巨的,长期的和复杂的,但是,真理一定能战胜!

来源:北京大学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委员会编印《北京大学右派分子反动言论汇集》,一九五七年十月。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