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费孝通交待在苏州的活动

日期:1957-8-10 作者:费孝通

费孝通

4月21日从南京到苏州。

在车站上就见到江惟宽,盟苏州市委副主委。他正送罗子为代表等上车。22日他到招待所找我,坚持要我和盟员见面。我同意召开一个座谈会,听听苏州知识分子情况。名单是市委决定的。

座谈会是23日晚在招待所举行的。

到会的人(我保留着一张名单,可能不全)有:

江惟宽、周孝谦、李绪文、殷小沅、李学泌,孙家钰、夏文杰、陈友声、江左贤、茅以中、王琴南、周昭南、陆士一、邱作霖、杭立。

座谈会内容盟市委有记录。

我先发言,我记得起来的要点如下:

1.问大家对我那篇“早春天气”的意见。我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反映:一是觉得还没有春意举举一个失业知识分子来信为例,二是说着心情,三是解决后即是春天。我表示我认为第二种是多数的。要经过鸣放和整风才是春暖花开时节。

2.“早春天气”是带头鸣放,鼓动大家解除顾虑,有什么意见都可以说出来。盟市委应当把盟员意见综合了向统战部反映。

苏州盟市委根据这次座谈整理了一个材料给我,这个材料附后。陈友声有书面材料,由盟市委转我,也附后。

这次会上,由于我的鼓动,反党的情绪很显著,特别表现在下面这些问题上:

1.反对评优制度。陈友声称之为“滚钉板”,“校长有包办之嫌”,“教师之间,吹毛求疵互不服气”,“人前人后钩心斗角。”

2.强调教师健康问题,对公费医疗制度不满。攻击领导上不关心教师身体。有人说,“连人的生活都不够。”

3.对听课制度不满,孙家钰说“这是表演”,陈友声说“这是形式”。

4.对领导作风不满。市二中江左贤(?)说“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5.强调知识分子有顾虑不敢鸣放。“过去的空气使人怕”,“怕将来报复”。

6.陈友声特别强调,对一个中学校长“污辱学生”的案子处理不满,认为是“是非不明”。

从上面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这次座谈会是有意识挑选了对党不满的人。又由于我的鼓动,突出的几个人发言特别多,影响了其他到会的人。我还表示这样敞谈是好的。这些意见都应当综合之后提出去。这是执行了章罗联盟的反党方针,起了点火作用。

会上,江惟宽要我到乡间视察回来后,再和苏州全体盟员见面,我到了农村后,曾给江去了一信,表示如果要我讲话,我只打算在科学研究问题上讲讲,我想讲怎样开展民族研究的问题。

我5月15日回到苏州。江惟宽又来招待所找我,要我对“百家争鸣”作一个报告,不同意我谈民族研究。我不愿作报告,所以决定召开一些座谈会。

大约在20日左右,开了五次座谈会。

第一次在师院举行,到会的人有20—30人。

我首先发言,除了鼓动鸣放之外,我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还要大家努力争取,不要有顾虑,不要怕报复,民主党派应当起组织作用,一方面代表大家的意见向党政提出,一方面要为提意见的人撑腰。这是贯彻互相监督的方针。”这是鼓动向党进攻的号召。

在这个会上突出的问题是过去在运动中只批评过的人,(名字已记不得)表现了很深的不满和愤概,而且主要是打击进步分子。其中有人说,党和非党之间的墙都是这些人造的。墙越高这些人爬得越高。“我表示了凡是斗错的人是应该平反的,但是盟内还没有整风,盟内过去存在着缺点,有人说我们火上加油”(罗隆基在政协发言中的话),以后应当注意改正,将来再说。关于这个问题,我后来曾和江惟宽说,盟内存在着矛盾,应当注意,但现在不是盟的整风,不要转移目标。我回到北京也向胡愈之秘书长和统战部于副部长汇报过这个情况。我也曾向新观察记者张凤珠说过,“这倒是一张漫画”,但并没有要他写文章。不论怎样,我思想上注意这个问题,暴露出了我自己对一些进步分子的错误态度,和对肃反中被斗分子的同情。这是我应当自己检讨的。

其次是关于一些社会科学的教师的安排问题。有人反映,过去教社会科学的教师改行作总务工作,我表示很可惜,是“学非所用”。我说这类问题应当提出来,想办法解决。我又和东吴大学的老同学庞龙个别谈过话,那是他自己到招待所来找我的。也原来是教国际关系的,解放后搞总务科,现在教英文。我替他抱曲,并劝他还应当抽出时间来温习旧业,我暴露了我复辟资产阶级社会科学的企图,执行了章罗联盟的反动科学纲领。

第三,有人反映师院有些系科被调整到其他学校,引起不满。我又支持了他们的意见,认为把系科搬来搬去是不懂教育,带来损失。我也透露过自己对过去院系调整的不满情绪。曾经鼓动周孝谦写文章在报上发表。周是清华毕业生,我曾利用这个关系,煽动他说,“领导上也承认清华、浙大拆散了是错误。”这话是从钱伟长那里听来的,我把这种歪曲事实的谬论加以宣传,来破坏教学改革。更恶劣的是推托“领导上已承认”来迷惑别人。这是和章罗的手法一致的。

对于师院的座谈会,我当时是认为满意的。我还说:“有人说师院没有问题,我看问题还是不少。”

接着又开4个座谈会,是有两个下午举行,每个下午同时在盟市委两处开两个会。我分别参加了一部分时间。在两个会上我作了发言,发言内容是和在师院座谈会上一样的,但强调了“不用怕报复,盟组织应当出来撑腰”。我又要中小学盟员自己争取盟组织的关系,多提出问题,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特别提出要他们为“争鸣月刊”写稿子。我回北京后还向“争鸣”编辑千家驹提出,以后要拿出一定篇幅发表中小学盟员的意见。这是和章罗联盟扩大中、下层知识分子中的影响的方针相符合的。在座谈会上,有赵齐庆、蔡贵之发表了对人事制度不满的意见,提出考试制度,我又鼓动他们写文章。回北京后收到他们两个短篇:“关于重视自学及建立自学资格甄试制度的建议”和“关于小学教育的几点建议”。附后交代。

在座谈会上我听到有一个盟员(文化局工作的)由于被认为是地主处分,上一次选举时,没有给他选民证。后来这事已经纠正,而我却特别强调这是侵犯人权的例子,应当重视,用来教育干部。我在离苏前,向统战部汇报时还提出这件事。

在航空学校迁校问题,工专的迁校问题上我都表示了“这样把学校搬来搬去是不好的。”暴露了我对院系调整的不满和抗拒,并鼓动了群众的抗拒情绪。

在这些座谈会上有人看出了不对头,所以向江惟宽反映,这样搞对不对。江惟宽问我的意见。我表示“上面是要鼓励鸣放,地方上可能放不开手。盟这样做是不错的。我这样影响了江惟宽。”

不仅如此,我在座谈会上曾说,“互相监督不仅是个人的监督,应当有组织的监督。在开政协和人代前民盟应当召开这样的座谈会,集中盟员的意见,由盟的代表在政协和人代会上发言,效果就大。”我在会后还鼓励了江惟宽,认为这样做是对的,这是民盟全国工作会议的工作方针。(黄药眠,总结发言,第5节)而且说如果地方上有困难,还可以直接和盟中央联系。这样为江惟宽撑了腰。

江惟宽陪同我去中医医院看病,候诊的时候,他和我说:“工会和共青团系统传达了鸣放的方针,说党和非党互相揭发,大家改造。有人听了觉得害怕,有顾虑。”我向他说,“你应当向统战部反映。”

我和江惟宽每次见面时间虽则都很短促(第一次是4月22日,接洽座谈会。第二次是我从乡间回来,大约是5月16—17。第三次是他来陪我去开会,第四次是陪我去看病。其他会见场合都是集体的),但是我一贯的鼓动他和支持他放手鸣放,实际是要他执行章罗阴谋的方针路线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活动。这是我应当负责的罪行。

在座谈会之外,我会见了盟员陈廉贞是江惟宽向我提出的,因为他是我在中学里1928年一起在苏州参加学生运动的。我和他已有三十年不见,很愿意和他谈一谈。通过盟市委和他联系。他对工作不满,我了解了他的情况,和他说,如果实在想调动工作,我可以帮助他到北京去,要教书,我可介绍他去民族学院,要做编辑工作,可以介绍他去光明日报或争鸣月刊,但劝他先多写写文章,特别是苏州的掌故,文章没处发表可以寄给我想办法。回北京后,曾向储安平提出过,他没有接话,我也算了。

我是5月27日离开苏州的。

附录一

中教界盟员同志与费孝通同志座谈——及进一步在部分学校中了解材料的整理

苏州盟市委 1957年5月16日

1.由下列事例在各方面造成看轻中学教师:

(1)小学教师到中学教书,中学教师到高教教书,叫做“提升”,这个说法造成错觉,把高、中、小教分成三个等级,照理高、中、小教的在教育事上的责任是一样重要与光荣的。

(2)在教师中评优这个做法是不好的:

第一,把教师分为优秀与不优秀。陈友声同志讲。“优者即突出,则不劣者也劣矣,是诚给多数教师以打击”还认为要教师们自报优点,大会小会开了多少次,好象滚钉板,三考出身“是尊之而又玩弄之也”。许多老教师受不了。

第二,教师的好坏,学生知道得最清楚,此外是群众,但是评优委员会是行政指令的,校长也有包办之嫌,如五中起先评出的优秀教师只有二人,而工友却有三人,陈友声同志讲这那是评优秀教育工作者呢?他说校长看到这情况,又召开大会,提出要补上自己与教导主任,不经群众讨论就在大会上请大家举手,许多人碍于情面,都举了,但还有十多人未举手。

第三,说选优工作与工改无关,但实际上怎么没关系,有些优秀工作者群众不满意,工资高,虽有群众反映,但无用(以上情况,使学校内造成一种闷头于提高业务进修,以便“提升”与“优秀”,有的人专业思想有了问题。)

(3)不重视师范教育如分配的师范生质不高,在中学只得二分的,分配到了师院文学系,语文不行的人分配去读文科,规定师范生录取标准放宽,事实是降低了质量,给人看做师资可以低一点。

(4)有的教师每早七时半到校,六时回家,晚上要弄到十点以后,不要说看杂志等文化生活,连人的生活都不够,简直当机器看待,等你不行,请你退休,得不到提高而要求却是很高的。

2.中学教师身体健康问题

(1)中学教师患病者很多,很多老年教授失眠,如谢光珍,吴翼祯每晚只能睡三、四小时,记忆力差,不能超前三天备课觉得很苦。

(2)市二初中徐良曾说,暑假里吃得下饭,一开学就一天只能吃一碗饭。

(3)原因——①公费医疗存在问题,健康缺少保证。

②重复的会议如物价调正问题就听了三个重复性的报告,硬性四小时连续的学习制度,便有工作牵挂的人精神紧张,加班加点,不能灵活。

③工作负担重,任课,兼职,教材等方面存在问题。

3.对公费医疗问题的意见

(1)医疗质量差孙家钰同志患贫血,门诊医生说是可医好,打了不少肝精与马口针,不见效,后来到上海医院去,几角钱药,把病治好。

(2)离得远,候诊时间长,而校医又不能就近看。

(3)听说有人建议取消,大家认为不妥,公费医疗有浪费现象,但是教师中浪费少,取药不吃,瓶子不退,无病看病(只有煞着不看的例)的教师是极个别的,有资格大量浪费的人倒是“委”“长”之流,开方子常是贵重补药。

大家反映说以上这些问题暴露在实习的师范生面前,使他们越实习,专业思想越不巩固,实习了很久,经不住老年教师喷一口气就都完了。

4.对学校领导的作风问题

(1)工作的群众路线有问题,市二初中反映评优是由群众指的而评优委员会是行政指令的。

(2)市二中反映对党政提的意见,接受而不改,所谓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行政有党的支持,没有办法。

(3)教中国史的教师应该可以安排他只教一个教材,他们更熟悉,更提高,市二初中反映校内排课却硬要多加一个钟头,带教几个钟头外国史。

(4)四中有校长三人,教导主任三人,赵振海即党员校长,却不能全部掌握教职员工情况,某班开学七八周仍缺中文学教师,行政上就抽不出人代一代?却等有些缺教师的课也不代而加之于其他教师,这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5.对听课制度提出了一些缺点。

(1)有形式主义的缺点,如苏中经常有人去听课,现在被听课的教师的教法根据听课的人而定,是内行则注意内容,是外行则注意形式。

(2)孙家钰谈听课实际是表演,上课前拼命备一备。

(3)陈友声说讲课是艺术,听一课是形式,听的人有的只注意几个阶段的不好,另外,造成学生紧张,老师也紧张,他自己教了几十年书也不免紧张。他说以前没有听课的办法,校长们还是知道教师业务情况的。

6.“鸣”与“放”的顾虑

(1)怕“摸底”暴露了自己的缺点。

(2)不知自己讲的对不对,希望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更提倡“言者有赏”对的无罪,不对的也无罪,过去的空气使人怕。

(3)领导上听到反映后,断章取义,或张冠李带(张的意见成为李的意见)。

(4)怕在会上管了闲事,失去原来经常参加的会议。

(5)中学里教育工作者怕放了,不知那一天要被调工作。现在是在运动中可以“侭管放放”,不会受到打击,过了这阵就不行了。师院反映“大地方易执行,方面多,小地方难,突击了不好”师院反映,“是否真能展开,要看党委的作风,若党的部分人学习不够一看到放就不愉快,将来报复”。

党员水平高,民主党派成员自卑,某中某同志反映,不知到何处去鸣,报纸只有一大张,稿子送到那里?有人怕看暖中的春寒(苏农有位教师在会上讲在苏农有领导无领导都可弄得好,校长在会上忍不住,结束时说“所惋惜的是有领导无领导都教不好。”有人反映说有人以“历史是发展的”为理由,到将来说现在的鸣是应该的,而却把记的帐拿出来算。怕鸣了没有交代。有人说他没有听见过肃反有疑问的人讲“肃反时领导上搞错的事替我解释过。”群众在看民主党派成员是不是没有顾虑。有一些是个别的问题,鸣了怕说是抱着自己的利益而争。

7.对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认识。

(1)以前只抽象理会,故仍缩手缩脚。

(2)看到有些问题反映之后无结果,以为党坚持如此,必有其道理,认为盟是助手,就硬通了这就“左了”脱离群众。

(3)还要避免不分析群众的情况,搞得“右”了。

(4)有人担心,政治自由,组织独立了,基层党以后避免干涉,不多过问我们的活动,我们将不习惯,将不知如何搞。

8.九初中校长鸡奸学生,该校已有过教师因同罪判刑2年,理应加罪一等。(反动派时期苏州老画师因鸡奸而判刑15年,但因贯彻“知识分子政策”反省后,仍经常熟省教书,陈友声认为这是是非不明。耻与此等人同为人民教师。教师不满者现仍很多。

附录二 陈友声来信

因主要意见已经摘录在上面的附录里,不再抄。

原信寄苏州。

附录三 赵齐庆、蔡贵三的两篇短论略。

原稿寄苏州。

来源:《揭露和批判章罗联盟的军师-费孝通》,中央民族学院整风办公室编印,1957年8月。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