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979-6-18 作者: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
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1958年,全总党组召开第三次扩大会议,对赖若愚、董昕等同志进行批判斗争,当时认为他们犯了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错误,属于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性质;认为工会工作中存在一条以赖若愚、董昕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路线,要求全国各级工会整风,拔白旗,肃清影响。会议最后形成的全总党组向中央的报告、刘澜涛同志在会议上的发言和会议决议等三个文件,中央以中共中央文件中发[58]851号批发全党。会后,全国各级工会在贯彻会议的过程中,对许多工会干部进行了批判斗争,有不少人受到处分。
我们根据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对这次会议批判赖若愚、重昕等同志五个方面的问题,复查如下:
一、关于反对党对工会的领导。会议把赖若愚同志关于:党只包括工人阶级的先进部分,因而不是工人阶级的“本队”,工会才是工人阶级的“本队”;党必须保持工会在组织上的独立性,让工会独立地开展活动;做工会工作的党员在同党委有不同意见时可以在党内争论,并向上级工会反映等言论,作为赖若愚同志从根本上否定党的领导的根据。
经查证:赖若愚同志在讲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本队”这篇文章中,是先讲了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领导力量;在讲保持工会独立性时,也先讲了工会必须接受党的统一领导,并批判了离开党领导的独立性;在讲做工会工作的党员同党委有不同意见时,也是先讲了一方面应该执行党委的决议,才讲一方面也可以在党内开展争论。把这些说成是“反党活动的理论武器”,是没有根据的,是错误的。
会议特别提出两件事作为赖若愚等同志抗拒中央领导的根据,一是1954年他们“不切实际地、自以为是地”提出技术革新的口号,后来在取消这个口号时,又不按照中央以后不再提这个口号使之自然消失的精神办;二是1957年起草工会八大文件时完全脱离中央关于全民整风的方针和对于中央关于把工会的产业原则改为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原则的指示拒不接受。经查证:技术革新这个口号是中央批准提出的;在中央负责同志指出这个口号不完善不确切主张取消时,赖若愚同志提出过不同的意见,后来中央决定取消后,他们执行了决定。但在公开宣布取消这一口号之前,没有给省、市、自治区工会打招呼,给地方工作带来一些被动和影响,这是工作中的缺点。关于中央提出的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工会组织原则,赖若愚同志提出过不同的意见。在中央决定后,赖若愚等同志还是执行了。工会八大报告的初.稿没有突出整风中心,经中央指出后,就修改了。把以上这些说成是反对党的领导,这是错误的。
二、关于向政府争夺权力,诋毁无产阶级专政。会议把赖若愚同志在党的“八大”发言中关于:工人阶级执政以后工会会有很多权利,要执行国家机关的某些职能,和工会同行政有差别性的言论等,说成赖若愚同志企图把工会变成带有国家性质的权力机关,凌驾于政府之上。
经查证:赖若愚同志在讲工会参与并执行国家机关某些职能时,列举了制定工资标准、规定劳动定额、办理劳动保险事业、监督生产中的安全卫生等等。实践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会参与国家机关的这些工作,都是必要的、正确的。赖若愚同志在讲工会同行政的差别以前,先讲了企业行政和工会组织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不应该把这些视为向政府争权,诋毁无产阶级专政。
三、关于修正工会的任务和作用。会议把赖若愚同志关于: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后,发展生产,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是工会的独特任务,工会的作用,是联合团结工人阶级,保护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当职工同党、政府和企业发生矛盾时,工会要代表职工,向官僚主义斗争,发挥调节作用等言论,作为赖若愚同志修改工会任务,伺党和政府相对抗的根据。
经查证:赖若愚同志在同一讲话中首先讲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努力发展生产,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然后才说生产建设不是工会的独特任务,而是党、国家机关、经济机关和全体人民共同的任务。然后再说,在实现这个共同任务的斗争中工会的作用是,团结全体工人,保护职工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以共产主义教育群众,使群众同自己的先锋队紧密联系起来,在群众提高觉悟的基础上发扬光荣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这样工会才是共产主义的学校。赖若愚同志的这些观点是正确的。赖若愚同志在讲到工人同党、政府、企业行政发生矛盾时,是强调工会要“关心群众疾苦”,反对官僚主义。但同时也强调对群众的不正确意见,工会应当说服,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要求群众一举一动,都要有利生产。把这些说成赖若愚同志要同党和政府相对抗,是错误的。
四、关于曲解党的群众路线,崇拜自发的工人运动。会议文件说赖若愚等认为:工人根据党的路线、政策来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就是“运动工人”;工人离开党的路线、政策而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自由行动才是“工人运动”。
经查证:赖若愚同志确实批评过工会很少根据群众意见和要求进行工作,而单纯依照行政和党布置的工作向群众贯彻的现象。但同时又说:不错,行政和党布置的工作,也是需要贯彻的,但是如果把群众的要求漠然置之,群众对自上而下贯彻的工作就不会感兴趣,群众就不会把工会看做是自己的组织。陈用文同志写的经赖若愚同志审阅过的《西行纪要》中说:“根据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办事,又由群众中涌现的积极分子去办,这是群众运动;相反,不按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办事,只是自上而下地要求贯彻什么、保证什么,那就成了运动群众。”把这些说成是歪曲党的群众路线,崇拜自发的工人运动,都是错误的。
五、关于进行严重的宗派活动,破坏党的团结的统一。会议指责赖若愚等同志采取权术手法,破坏党的集体领导,许多重大问题不经过党组讨论就擅自决定;自立山头,在干部政策上用人唯亲,有自己的“五虎上将”,对一些反革命分子、自首叛变分子、右派分子以及其他坏分子,长期包庇。
经查证:赖若愚同志主持全总工作期间,执行全总党组集体领导的工作制度,并能及时地向中央请示报告。赖若愚、董昕等同志没有结帮拉派的反党宗派活动。现已查明,陈用文同志不是右派分子,秦达远同志不是反革命分子,所谓包庇重用坏人也不是事实。
六、会议还着重指出赖若愚等不仅在政治上抗拒党中央的领导,在组织上也是极端的无组织无纪律,他们散布各种各样的流言飞语,恶毒地诽谤党的领袖和中央的许多负责同志。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情况说明,全总党组第三次扩大会议,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严重地破坏了党的民主生活准则。把赖若愚、董昕等同志定为“严重右倾机会主义、宗派主义”和”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错误”,是没有根据的,对他们的处分也是错误的。综观赖若愚、董昕等同志在全总工作期间的情况,他们是按照党中央、毛主席的工运路线工作的,主流是好的,是有成绩的。在工作过程中赖若愚等同志能够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实践证明,他们的意见多数是对的;其中有些意见不确切、不完善,这是在前进过程中缺乏经验、难以避免的。赖若愚同志也有自由主义的缺点。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严重右倾机会主义和宗派主义错误,更不是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问题。会议所做的这些结论是错误的,应予彻底平反。
历史事实证明:会议对当时全国工会工作中存在一条以赖、董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估计是错误的。会议贯彻过程中,在全国各地株连批判、处分了许多工会干部,是完全错误的。会议贯彻以后,引起工会干部思想混乱,使工会工作遭受严重损失。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又利用这些错误的论断作为砸烂工会,迫害工会干部的根据,给各级工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会议所批判的问题,是非不清,许多工会干部至今心有余悸,成为当前开展工会工作的一个严重障碍。现在应该明确地说:全总党组第三次扩大会议根据一些断章取义、歪曲原意的诬蔑不实之词所作的错误结论,应当给予彻底平反。为此,我们建议:
一、请中央撤销1958年9月30日中发[58]851号文件,其中包括《关于全总党组第三次扩大会议向中央的报告》、《刘澜涛同志在全国总工会党组第三次扩大会议上的发言》和《全国总工会党组第三次扩大会议的决议》三个文件。
二、对在全总党组第三次扩大会议上受到批判和处分的赖若愚、董昕、王榕、陈用文、李修仁、秦达远等同志重新做结论,一切诬蔑不实之词一律推倒,错误处分一律撤销,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全国各级工会干部凡受此案株连被批判和处分的,均应根据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由有关党委进行复查,重做结论。受株连的家属,也应复查平反和消除影响。
全国总工会党组第三次扩大会议后,全总八届执委会第二次会议作出决议,撤销董昕同志全总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书记的职务,撤销王榕同志全总主席团委员的职务,开除陈用文同志全总执行委员和主席团委员的职务并曾公开报导。应由全总第九届执行委员会作出决定,撤销上述决议,予以平反,并予报导,恢复名誉。
请中央批转这个“复查结论”及其附件“复查报告”,以便在全国工会组织中分清是非,拨乱反正,使工会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1979年6月18日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