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中共中央关于度过春荒,克服当前粮食困难的紧急指示

日期:1962-3-14 作者:[待确定]

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

据各地最近反映,今年春荒来得早。灾区已经成批地发生断粮、缺柴、逃荒等现象,并且有发展之势。京、津、沪、辽和一部分大中城市,现在靠进口粮食过日子。中央粮食收支,由于征购和上调任务都没有完成,今年上半年亏空六十六亿斤;粮食调出地区已经不可能增加调出数量;进口粮食,尽最大努力,预计只能搞到五十多亿斤,因此,还有十多亿斤亏空,无法解决。中央再三再四地考虑,不得不削减粮食调入地区的调人数量,和推迟一部分经济作物奖励粮等专项开支。这种情况,说明当前的粮食困难,是极为严重的。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不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春耕和夏收,影响农业恢复,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调整,而且很可能在一部分灾区和城市出乱子。为此,中央要求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立即采取下面八条措施,度过春荒,克服当前的粮食困难。

一、加强领导灾区人民的生产自救工作。灾区各级党委必须深入群众,真正做到与群众同甘共苦,增强群众战胜灾荒的信心,防止悲观失望情绪。要领导群众加强小春作物的管理。要因地制宜,多种蔬菜、豆类,上山下水,多搞吃的。在生产度荒过程中,还要搞好春耕,力争做到度荒春耕两不误。

二、彻底清查县和县以上各级的小仓库,把他们手里积存的机动粮全部拿出来。过去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在省、地、县三级,不少地方搞了小仓库,或多或少,积存了一些机动粮。现在迫切需要把这部分粮食集中起来,用到最急需的方面。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和会议以后,有的地方主动清理自己的小仓库,报告上级,听候调用。这是识大体、顾大局、有党性的表现。中央认为,凡是过去搞了小仓库的地方,只要彻底清理,如实上报,不管情节如何,一律既往不咎。各地清查出来的粮食,中央委托省、市、自治区党委统一处理。

三、在去年粮食收成较好的地方,继续用工业品换购一些粮食。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集体所有的机动粮,用生产资料向他们换购一部分。分得粮食较多的社员,在自愿的原则下,也可以用日用工业品换购一部分。各地能换多少,需要多少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换到的粮食怎样调动,由省、市、自治区党委提出计划,通过粮食厅同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商定。

四;认真安排农村人民生活,大力组织余缺调剂。去冬今春,农村粮食的收获和分配情况,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就是说,有重灾区,也有丰产区;有缺粮户,也有余粮户;就在同一公社、同一生产大队、同一生产队的社员家庭之间,也有分得粮多或粮少的差别。因此,各级党委对当前农村人民生活的实际情况,要立即进行一次检查。灾区要检查,非灾区也要检查,一定要安排落实。今后几个月要时时注意安排的情况,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切不能麻痹大意。在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相互之间,在集体与社员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要根据可能,适当组织余缺调剂。在进行调剂工作的时候,要认真实行自愿互利、等价交换、借粮还粮的原则。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决不允许强迫命令。对丰产区和余粮户的农民,应当进行节约粮食实行互救的教育,说明今年你借粮给灾区、灾民,他年你有灾,人家也就会借粮给你。

五、在农村自由市场上,严禁买卖粮食。在自由市场上发现私自买卖的粮食,一律由国家粮食机关按统购价格收购。投机倒把、情节严重的,严予惩处。但是,灾区群众以物换粮的,不要禁止。

六、结合春耕,及时把一九六二到六三年度的粮食征购任务,包干到生产大队,并且落实到生产队,稳定农民的生产情绪。粮食包干任务,应当坚决实行“小队死、大队活”的原则。生产大队应当把国家分配的粮食征购任务,加上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机动粮,一并包到生产队,一次包死。从大队起,一直到地专,一律不许包干包死,以利全省范围内的余缺调剂。否则,层层包死,国家无库存,有灾无粮救,全局皆死,无法克服当前粮食困难。

七、按照中央二月十四日的决定,坚决减少城市人口和职工人数,能早减的早减,能多减的多减,早减比迟减主动,以减轻城市粮食供应的压力。同时,要经常核实人口,核实粮食,做到人粮相符。

八、节约国家粮食开支。各级党委应当全面审查今后几个月的国家粮食开支,可销可不销的粮食,应当坚决节约下来。城市居民的口粮标准,现在是不高的,一般不要降低,但是也要有思想准备,万一粮食不能如期调到,有些城市,在一个短时期内,要准备少吃一些。

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接到这个紧急指示以后,务必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具体措施,立即行动,并且及时向中央报告情况。

中 央一九六二年三月十四日

(发至省、市、自治区党委)

来源:

根据文件的翻印件打印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