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一九五八年钢铁生产的决定

日期:1958-9-11 作者:[待确定]

(一)一九五八年国家分配浙江钢铁生产任务:生铁30万吨,钢10万吨,钢材7.5万吨。省委决定,要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一九五八年钢铁生产水平必须达到:生铁40万吨,钢12万吨。同时,应当力争提前半个月到二十天完成。目前时间紧迫,省委号召立即实行全党全民动员,把实现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当作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全省人民共同的突击任务。

各地区的任务分配如下:

嘉兴专区:生铁55000吨,钢5600吨;

宁波专区:生铁56000吨,钢5600吨;

金华专区:生铁60000吨,钢5600吨;

温州专区:生铁57000吨,钢5600吨;

建德专区:生铁47000吨,钢4000吨;

台州专区:生铁23500吨,钢4000吨;

舟山专区:生铁5000吨,钢4000吨;

杭州市:生铁10000吨,钢7200吨;

半山钢铁厂:生铁45500吨,钢66000吨;

绍兴钢铁厂:生铁31000吨,钢14000吨;

公安厅:生铁10000吨。

(二)省、地委领导重心立即转向工业,首先抓紧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决定由江华、霍士廉、陈伟达、吴宪、任一力、刘剑、沈策等七同志成立工业小组,霍士廉同志任组长,在省委统一领导下进行日常工作。省委建立工业生产委员会,由陈伟达同志负责。成立计划基本建设委员会,由吴宪同志负责。成立采掘、燃料、运输指挥部,由任一力同志负责。

各地(市)、县委,必须加强对钢铁和工业生产的领导,由第一书记挂帅,工业书记具体负责,地委和县委应当立即成立钢铁生产指挥部,组织生产、基本建设和采掘燃料交通运输三套力量,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

立即抽调2万名干部,充实钢铁和必须相应发展的工业部门。

(三)实行全党全民大动员,结合当前形势和大办人民公社,广泛深入地进行大办钢铁工业的宣传教育。各级领导,各机关、工厂、农业社、商店、学校、部队,都要展开大鸣、大放、大辩论,认识钢铁与形势、钢铁与农业、钢铁与人民公社、钢铁与一般工业、钢铁与人民生活幸福的密切关系。从而鼓舞全党全民多出钢铁、多出粮食、支援解放台湾斗争的革命干劲。

(四)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迅速建立一支坚强的钢铁队伍。从全省调集100万劳动力,充实钢铁和工业生产战线。第一步,在九月底前调集50万劳动力充实钢铁工业战线;以后,根据需要分别分批完成。在这支劳动大军中,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干部、党员和团员,建立和健全党、团组织,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管理工作。同时,工农业和各部门都必须深入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提高劳动效率,节约劳动力。

(五)根据技术力量和资源条件。全省确定吴兴、长兴、安吉、绍兴、萧山、新昌、嵊县、临海、丽水、青田、永嘉、平阳、缙云、武义、遂昌、东阳、衢县、建德、富阳、淳安、临安、定海以及杭州、宁波、温州三市等25个县(市)为钢铁生产的重点地区。从现在到年底,这些地区应当把突击钢铁生产作为中心任务。生铁生产水平,到九月底应当分别达到日产100吨到500吨以上(报上不宣传)。其它县也要抓紧钢铁生产,绝对不能放松,保证超额完成计划。并根据自己地区的具体条件,确定重点,划成若干片,指定专人负责,加强领导。

(六)坚决保证重点。原材料的使用和调拨,首先应当保证制造冶金设备、发电设备和工作母机的需要,绝对不准将制造冶金设备的原材料移作别用。必须保证完成国家调出任务,坚决服从中央、协作区和省的统一调拨。库存必须报实,不准以物易物。同时,在地区、部门和企业之间必须发扬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风格。

(七)九月份是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月。必须在这个月内改变全省钢铁生产面貌,保证产铁4万吨,钢5000吨。为此,必须迅速采取“四带、五会、六定”的办法,在九月底前作到炉炉出铁,70%左右炉子正常生产。“六定”是定人、定型、定群、定料、定量、定制度,首先是必须作到炉炉有人负责。“四带”是以炉带炉、以老带新、以师带徒、以工带农。通过“六定、四带”,每个钢铁工业干部和工人,都应当尽快学会建炉、鉴别矿石、操作技术、配料发料、测定风量风压等五个方面的冶炼技术。

(八)抓紧时间,分秒必争。全省和各个地区必须立即研究制订逐月生产计划,每个月又必须制订以五天为一期的小段计划和逐日计划。县以上各级党委必须每五天检查一次。党委分工负责同志,必须每天检查钢铁生产情况。省委号召在全省展开钢铁红旗竞赛,每个月总结评比一次。九月份评比的基本条件是:一、钢铁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二、贯彻“四带、五会、六定”的情况;三、全党全民大动员和共产主义风格。

来源:

根据文件的翻印件打印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