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中共山东省委转发谭震林同志对“关于刁屯大队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的批示及谭启龙同志对这一报告的批语

日期:1959-6-15 作者:[待确定]

各地、市、县委:

兹将省委菏泽工作组“关于刁屯大队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和谭震林同志、谭启龙同志对这个报告的批示发给你们,省委认为类似刁屯大队这样的生产队,各地都会有的,请各地注意发现和总结这方面的典型经验,作为对干部进行教育的最实际最生动的教材。

中共山东省委1959年6月15日

小平同志阅后转主席。这是在乌云笼罩下的一颗明星

震林

济宁地委并西部地区各县委:

不久以前,菏泽县委汇报工作的时候,曾讲到马岭岗公社刁屯大队总支书段清华同志的一些事情,听起来很动人。5月13日,我到了那个生产大队,开了一个座谈会,又看了一下他们的麦田、春苗、宅前宅后土地利用和一个小木工厂,感到工作确实做得好,很有说服力,为了进一步帮助他们总结经验,也为了再深入了解一下,看看到底是真是假,接着派了一个工作组到那里住了几天,又进行了一番调查研究,现在把这份调查材料寄给你们。我建议将这个材料发给所有公社党委书记以上的同志们看一看,并向所有生产队主要干部讲一下。

段清华同志做的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平凡,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出色地方。但是,在像去年那样的风浪里和拔白旗的压力之下,能坚持做到这个样子,却是很不容易的。看起来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他既不认字,又未受过训,只是由于他有比较丰富的生产经验,有过穷苦日子的经验,没有忘本,没有褪色,保持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德。所以他在领导生产中能克勤克俭,苦心经营;在作风上能勤劳朴素,大公无私,关心群众,联系群众;遇到困难时,知道依靠群众,知道从实际出发,能把上级指示与当地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把听党的话和听群众的话一致起来,实事求是地去克服困难,做好工作,而不是盲目蛮干。

这个事实生动地说明:正确挑选基层生产单位的干部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基层生产单位的中心任务是搞生产,它的主要领导干部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条件之外,同时还必须具有生产经验,才能把生产搞好。但是,现在的情况却并不都是这样,有不少基层生产单位的领导干部,缺乏生产知识。去秋以来有些地方不知从哪里刮来一阵“风”,把不少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劳动模范和老农踢开了,换上一批不懂生产、好大呼隆、好空喊的人担负领导;有些地区在挑选干部时过分强调文化水平和上面委派脱产干部去领导基层单位的工作,没有充分注意挑选群众中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生产知识的人,这些不恰当的做法,显然是不利于发展生产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这种状况,应通过基层两个代表大会的选举加以改变。此外,公社党委和管理委员会中要有意识地吸收一定数量的有实际经验、生产知识的原高级社书记、社长、劳动模范甚至老农和个别中农参加,这对于改进我们的领导作风,避免脱离群众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大有好处。

像刁屯大队这样的单位,像段清华同志这样的干部,各地都会有的,请你们也注意总结这方面的典型;以这些典型去教育干部,接受经验,改进领导,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谭启龙1959年5月31日

关于刁屯大队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菏泽县马岭岗公社11790户,9个生产大队,今春体制下放确定基本核算单位53个。去年全社丰收,公社化时群众情绪高涨,干劲十足,情况很好。但秋收以后刮了一阵“共产”风,情况变坏了。春节以后局势更加紧张,到处闹粮紧,80%的户数要国家供应粮食,大批劳力外流,近千头牲口死亡,水肿病发展到1800多人,扒树皮、吃青苗现象很普遍,社会秩序混乱,抢粮闹事此起彼伏。4月底曾发生有几十个村庄6000多人参加的群众性大骚动,打伤公社干部,抢走国库粮食,搞得人心惶惶,群众无心过日子,有的大队生产停顿3个多月。但是,就在这个混乱的公社里,有一个生产大队——刁屯大队,风平浪静,安然无事,去冬至今没要国家供应,群众生活安排得很好,全队没有发生水肿病,劳力也没外流;牲畜没有减少,喂养得比较肥壮,母畜满怀,人春以后还生了20多头小牛;群众生产情绪饱满,春季播种适时完成,比邻近大队提前半月,村头、路旁零星土地也都播种了农作物;邻近大队的小麦一般每人平均在半亩左右,亩产量也大都不及去年,而这里的小麦每人平均1.8亩,预计亩产量比去年增加一成左右。现在广大社员正在突击问苗、锄苗、大搞积肥(已积大粪100多万斤),运肥、抢修车辆农具、积极准备夏收夏种,社员们都满怀信心,争取全年丰收。

刁屯大队的生产条件是不是比邻近大队优越呢?不是。这个大队共20个村,1680户,14个小队,20100亩耕地,土质是全社最孬的一片土地,生产条件不比别队好;去年增产也不比别队多;征购任务完成150%,在全社居上游。那么,为什么在同一公社,同样条件而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呢?这主要是刁屯大队的干部特别是总支书记段清华同志具有高度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他们绝大多数是原高级社的干部,有生产经验,会当家过日子,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段清华同志今年47岁,佃农出身,不识字,自当干部以来,一贯的大公无私,联系群众,对集体事业克勤克俭,苦心经营,正如社员所说:他是社员的好当家人;他能够从实际出发,把听党的话和听群众的话一致起来,对执行党和上级的指示采取了正确的态度。从下面的几个事例中可以看的清楚。

去年公社化以后,这里与其他各地一样,各项任务非常繁重,大批劳力外调和集中进行挖河开渠、深翻土地、大办钢铁,庄稼已经成熟急待收割,当时很多村庄劳力几乎调光,秋收非常粗糙,有的村用犁耕地瓜,收一半,丢一半,豆子爆了角,在地里生了芽。刁屯大队全部劳力3000人,公社要抽调2200人去挖河。群众意见纷纷。在这种情况下,段清华同志想:挖河能保证增产,应当办;到嘴边的粮食也不能丢。于是他一面要求公社采取定质定量包干完成的办法分配挖河任务,不要机械规定人数,一面召集队长商量如何保证把挖河、秋收两件事同时做好,大家一致意见;选拔较强劳力挖河,少去人多做事,包干完成,从而省出了600多人,又组织了在家的半劳力和老人,由副队长带领,突击秋收。因此既完成了挖河任务又做到了精收细打颗粒还家,没有损失霉烂粮食。

10月间,这里也刮起了一阵“共产风”,公社要求粮食全部集中,全社统一分配,实行“三库合一”统统归库。刁屯大队的粮食集中到100多万斤以后,各小队不愿再交了,开始瞒产私分。这时干部、群众思想混乱,交粮多的队主张“翻箱倒柜”把粮食搞出来,段清华同志从切身的经验中体会到:强迫命令啥事办不好,思想通了啥事都好办。因此他召集各小队支部书记开了五天会,进行整党解决思想问题。会上商定了几条“安民告示”:大队保证社员有饭吃;因征购任务已超额完成,各生产队的粮食集中归各队保存;社员个人的粮食交食堂自行安排生活,一律给现钱。经过广泛宣传后,迅速解除了干部群众怕挨饿的思想顾虑,各小队自动地报实了产量,拿出了粮食,五天中共集中粮食35万斤,使各队的粮食基本上全部集中起来统一保管,社员个人的粮食也自愿交给食堂,共解决了50多天的口粮。10月中旬,各地正在刮“高产风”。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大家都在唱“高调”,当时县委估计全县平均亩产1770斤。段清华同志对本队产量心中有底,他认为县的数字是吹大气,虽然在会上没有公开反对,他却暗自盘算:产量估高了,国家拿的就多,必然要卖过头粮;打不了那么多粮食,按那么大的谱过日子就会铺张浪费。这样,明年春天就必然要闹粮紧。这时各队都在放开肚皮吃饭,段清华同志从县里开会回家,发现段庄小队340人,一个月吃粮1万多斤,每人1天合3斤多,他便立即召集队长会议,用这一事实说服大家赶快把肚皮收起来,当即实行了分等定量凭票吃饭的办法,确定队长管生产,支书抓生活,教育社员省吃俭用,丰年当成歉年过,发动社员搜集干菜,准备度荒,并规定地瓜叶谁摘归谁,几天的时间共采集各种干菜3万多斤。这时挖河工地上各地民工有的1天吃5顿饭,有的在放“吃饭卫星”,也有的吃地瓜像吃香蕉一样,吃一半丢一半,唯有刁屯大队的民工是以人定量凭票吃饭,其他地方的民工有的讽刺说:“刁屯是老顽固,跟不上新形势”,但是他们没有动摇。

春节前后,社员交到食堂的粮食已经用完,有的食堂停伙,群众情绪不安,有的准备外流,有的酝酿抢粮,段清华同志几次请示公社党委把各队集中的粮食发给食堂安排群众生活,但公社党委不批准,他作难了,发粮吧,违犯组织纪律;不发吧,群众在挨饿,眼看要发生逃荒,甚至要闹事。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以后,他想:只要对群众有利,对党有利;同时,本队征购任务已超额完成,剩下的粮食应该归群众。在这样紧要关头,他下决心,宁愿挨批评、受处分,也不能不管群众死活。因此就背着公社党委召开了队长、支书会议,民主讨论了发粮办法:根据各队生产好坏,交粮多少,分别规定平均每人每天12两、10.5两、9两三个标准,一次安排到麦收。从而迅速稳定了群众情绪,扭转了紧张局面。

去年秋季种小麦的时候,公社强调大兵团作战,集中种麦,并规定:深翻不到2.5尺不准种;施肥量不到20万斤的不准种;播种量不到30斤不准种。这时种麦季节已过,种了还不到三分之一,群众非常焦急和不满,有的生产队夜间偷种,段庄小队偷种15亩,县检查团发现后强迫他们毁掉另种,还让队长段清竹赔偿麦种,公社党委也在大会上点名批评,并酝酿拔段清华的白旗(党委会上没有通过)。段清华同志想:上面的规定,多数群众有意见时,应找一找根,不应强迫执行。于是他访问了老农,并同他们一起从当时当地情况出发,算了一笔账:全大队需种1万多亩小麦,如果都深翻2.5尺,所有劳力都拿去翻地,来年正月也翻不完,全队仅有肥料1亿多斤,按照公社要求只够种500亩小麦用的,就是有那么多的肥,也运不到地里去;全队的水浇地还不到100亩,水肥跟不上,亩施30斤种子一定会长成“毛芽”造成减产。在这里帮助工作的社党委委员白化学同志也同意这个看法。因此,在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社党委白化学同志的同意下,改变了种麦的要求,规定亩施肥4000斤,下种15斤,深翻1尺左右。为了发挥各队的积极性,争取时间多种小麦,改变了集中种麦的方法,允许各队种各队的。这样,种麦速度大大提高,“霜降”前全队小麦基本种完,比邻近大队种的又早又多,而且麦田分布比较平衡,体制下放后,小队与小队之间也没有麦田纠葛。

刁屯大队这些事例,是一个鲜明的对立面,对我们有很大启发。它说明了正确挑选生产队的干部,也就是说让社员很好地选择出自己的好当家人,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省委工作组1959年5月31日

来源:

根据文件的翻印件打印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