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东北协作区关于粮食工作今后几年规划的初步意见(草稿)

日期:1959-12-31 作者:[待确定]

东北协作区第三次会议上,在研究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区内粮食局势亦作了研究。

东北地区在党中央领导下,由于多年来国家的重点建设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援,已经形成为国家的一个以重工业为中心,以现代化大型企业为骨干的重要工业基地,一九五九年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百分之八十二,而且重工业比重较大,担负着大量支援全国的任务,由于工业生产高速度的发展,致使城市、工矿地区人口不断增加,三省城乡人口比例已由一九四九年的一比三点八发展到一比一点八。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工矿人口的增长,人民对粮食、副食品及日用工业品的供应需要也迅速增加。在农业生产上,也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一九五八年、一九五九年连续两年大丰收。但是,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经济作物、多种经营、畜牧业、副食品的生产增长的速度比较起来显得非常不够,这就形成了高度发展的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上比较单一的粮食经济和多种经营发展副食品生产之间出现不相适应的局面,这也就给国家重点工业的进一步的高速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迅速的补长轻工业短腿和增加农业上多种经营,以满足轻工业原料和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的需要,就必须积极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多种经营,增加饲料基地,以扩大轻工业原料和副食品的生产,逐步满足城市人民对副食品和生活日用品的需要。根据协作区会议确定的农业发展规划,全区今后三年的粮食生产还是继续大跃进的,但是,由于城乡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畜牧业大发展所需要的饲料,对粮食的需要将要有很大的增加。因此粮食生产增长的速度还赶不上消费的增长速度。现在设想,在农业“四化”尚未全部实现以前,由于需要量的增加,粮食商品量在一九六二——六三年度以前还不能提高的很多,因此,在积极支援全国需要,合理平衡区内调拨的基础上,建议中央对粮食调出继续实行包干上调办法,全区上缴国家粮食数量,稳定于一九五九——六○年度预计包干调出的水平上,以便集中力量,加强上述薄弱环节。

全区今后包干调出数量,如果稳定现在水平,与粮食增产速度相比,看来是慢了一点,但是,为了补长轻工业和多种经营这两条“短腿”,和更全面的贯彻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充分发挥工业支援全国的作用。基于这个出发点,我们认为这样安排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适宜的,也是符合东北地区情况的。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在社会主义大工业的有力支援下,正处在持续的全面的大跃进、大丰收和大规模的进行农业技术改造的新时期,今后三年粮食总产量初步规划为:(粮、豆、薯,原粮,亿斤)。

地 区 1959年预计 1960年 1962年 计 划 比1959年增长 % 计 划 比1959年增长 % 全 区 527 567 7.5 760 44.2 辽 宁 160 160 -- 240 50.0 吉 林 142 157 10.5 200 40.8 黑 龙 江 225 250 10.0 320 42.2

油料产量也有很大的增长。为此,我们对全区今后三年粮食征购、销售、包干上缴指标规划如下:

二、粮食征购:根据今后三年粮食产量规划,在保持农村现在消费水平的基础上,主要增加畜牧业大发展的饲料用粮及人口增长的口粮需要,并在可能的条件下,适当建立一些储备和发展多种经营。今后三年的征购是:(单位:原粮、亿斤,下同)

地 区 1959-60年预计 1960-61年度 1961-62年度 1962-63年度 计划 比上年增长 % 计划 比上年增长 % 计划 比上年增长 % 全 区 200 212 6.0 230 8.5 254 10.5 辽 宁 44 48 9.1 52 8.3 60 15.3 吉 林 56 60 7.1 68 13.3 74 8.8 黑 龙 江 100 104 4.0 110 5.7 120 9.1

二、粮食销售: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及畜牧业的大发展,必须相适应的增加工业用粮、居民口粮、行业、副食、饲料等用粮的需要。据此初步规划意见是:

地 区 1959-60年预计 1960-61年度 1961-62年度 1962-63年度 计划 比上年增长 % 计划 比上年增长 % 计划 比上年增长 % 全 区 150.56 166.6 10.0 175.44 5.9 189.88 8.2 辽 宁 64.16 72.60 13.1 74.44 2.5 78.88 5.9 吉 林 32.40 37.00 14.1 41.00 10.8 44.00 9.7 黑 龙 江 54.00 57.00 5.5 60.00 5.2 66.00 10.0

三、粮食上缴:在积极支援全国需要,加强区内的统一调度平衡,合理安排的原则下,初步规划意见是:

年度 全区净上缴计划 辽宁 吉林调出 黑龙江调出 调入 其中:增加库存 1959-60年度 18 35 8 19 34 1960-61年度 22 31 4 21 32 1961-62年度 22 32 6 22 32 1962-63年度 36 22 -- 24 34

东北地区在党中央领导下,在粮食上一直担负着支援全国的任务,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共上缴粮食五十七点九五亿斤,平均每年十一点五九亿斤。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共安排上缴粮食一百一十二点零五亿斤,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增加百分之九十一点六,每年平均增加将近一倍。在今后三年中,为了集中力量,补长轻工业“短腿”。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副食品生产,积极支援“四化”,建议中央在我们规划调出指标的基础上,不再增加任务。辽宁每年六月末库存粮食仅够三十至四十天的供应,库存是十分薄弱的,而在接上秋粮登场以前,最低需要有一百三十天左右的库存量才能周转过来。近几年来,中央在七至十月份都由外省调入十亿斤以上的粮食,而且大部份是细粮,这样就形成第三季度大量供应细粮的现象,到秋粮登场后反过来又大量供应粗粮,这一局面给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为此,我们建议国家考虑从今年起分别在三年内给辽宁补充接上新粮登场前的供应库存十八亿斤,以解决上述季节及品种之间的矛盾。

食油上缴:东北地区食油主要依靠大豆榨油解决,由于大豆生产增长速度还是较慢的,小油料生产发展也有限度,特别是区内工业生产用油大量增加,城乡现在消费水平还是很低的,今后需要适当调整。为此,考虑在保证完成大豆出口任务的情况下,全区今后除辽宁每年上缴国家食油四千万斤外,吉林、黑龙江请中央考虑是否不再上缴,保证自给,并力争逐步储备一点。

此外,对实现上述规划指标的有关的几个问题也作了研究:

(一)大豆出口问题:大豆是国家出口主要物资之一,几年来,全区积极的完成了出口任务,保证了国家外汇的收入,但是,由于高产作物的增加,特别是水稻、小麦面积的扩大以及每年需要换槎的影响,大豆面积不但不能增加,按今后规划还略有减少。一九六二年全区计划面积比一九五九年减少六十五万亩(辽宁减少二十四万亩,吉林减少九十三万亩,黑龙江增加五十二万亩)。大豆产量一九六二年全区计划为一零三亿斤比一九五九年多十七亿斤(辽宁增加八亿斤,吉林增加一亿斤,黑龙江增加八亿斤)。全区每年保证出口二十六点六亿斤(辽宁二亿斤,吉林九亿斤,但一九五九——六○年度可达到九点八亿斤,黑龙江十五点六亿斤,其中:农垦局按五点六亿斤作基数计算)。

农垦局大豆出口,根据中央指示,可以单独计算的精神,我们意见,今后三年农垦局的大豆出口的基数确定为五点六亿斤,在今后大豆生产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还可以逐年增加大豆出口任务。

(二)粮食储备问题:粮食生产今后虽然是继续跃进的,但是,在日子并不能一下富裕起来的情况下,仍要坚决贯彻执行“瞻前顾后、细水长流、计划用粮、留有余地”的原则,既要保证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又要保证城乡人民必要的粮食消费,既要保证完成国家的上缴和出口任务,又要适当建立地方和农村人民公社的储备,以保证区内意外的需要。为此,全区一九六○年——一九六二年地方争取储备足够半年以上需要的粮食。

(三)细粮供应比重问题: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国家收购的逐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全区城镇细粮供应比重计划一九六○——六一年度达到百分之五十五左右,一九六一—六二年度达到百分之六十左右,一九六二——六三年度达到百分之七十左右。这样区内安排的结果,在保证完成上缴任务的基础上,要求国家每年给串换三十亿斤左右的细粮,以满足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

1959年12月31日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