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中央关于加强公共食堂领导的批示

日期:1960-3-18 作者:[待确定]

上海局,各协作区委员会,各省委、市委、区党委,中央一级各部委、各党组:

“八个省农村公共食堂情况”一件,“河南省农村公共食堂情况”一件,“一九五九年年底全国农村公共食堂情况”一件,都好,使人看了高兴。现在发给你们研究、参考、仿行。其中放在括号内的一些指示性的断语,是中央加上去的。请你们对这个极端重要的公共食堂问题,在今年一年内,认真大抓两次,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学贵州河南等省那样作出科学的总结,普遍推行。从省到社四级都应组织生活福利委员会,派一个懂得政治、热情肯干、善于分析问题、勤于到食堂考察研究、而没有一点官僚主义作风的书记去充当领导。在每一个食堂内部组织一个食堂管理委员会。工厂、矿山、街道、机关、学校、团体、军队的公共食堂,一律照此办理。

中 央一九六○年三月十八日

(发到县团级)

八个省农村公共食堂情况

(中央办公厅整理)

三月五日上午,中央办公厅接到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八个省关于农村公共食堂情况的电话汇报,综合整理如下:

在去冬今春农村整社运动中,各地都认真整顿和积极发展了公共食堂。但是,因为原来基础不同及其他原因,目前各省公共食堂的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据今年二月底的统计,在公共食堂吃饭人数占农村人口总数的比例,河南为百分之九十九,河北为百分之八十六点一,山西为百分之八十一,甘肃为百分之六十三点三,山东为百分之五十五点四,黑龙江为百分之四十,辽宁为百分之三十三,吉林为百分之二十九点四。辽宁反映,全省还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的生产队,粮食产量没有落实,生活安排没有搞好,所以,食堂没有很好恢复。吉林分析入伙人数少的原因,一是冬季气候冷,距食堂远的老人、儿童不到食堂吃;一是食堂房子小,容纳的人少;再一个是社员家庭冬季烧炕,顺便做了饭,就不来食堂了。

在现有食堂,常年食堂约占百分之七十,农忙食堂或工地临时食堂约占百分之二十——三十。山东还有百分之十的食堂,只是食品加工性质,没有开伙。按就食的对象来区分,据东北三省反映,都是劳力食堂占绝大部分,男女老幼都参加的全民食堂只占一小部分;有的地方还专门办了老人、儿童、学生的食堂。黑龙江省委认为,常年劳力食堂是当前农村食堂的主要形式,但总的趋势应该是向全民食堂过渡。

目前大多数食堂是办得好的。据黑龙江、河北、山西等省反映,大体上办得好的一类食堂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办得一般的二类食堂占百分之四十左右,办得差的三类食堂占百分之十左右(河南这类食堂只占食堂百分之二点八)。各地确定办得好的标准,归纳起来有这样几条:(1)种了菜,养了猪,一部分或全部副食品已能自给(黑龙江是号召全省食堂都具备“五大件”,即:一有菜园子,二有养猪场,三有养禽场,四有温室,五有菜窖);(2)经营管理好,饮食花样多,吃得饱,吃得好;(3)建立了民主管理制度,认真执行了统一用粮,指标到户,实物到堂,(中央指出,一部分不能到堂吃饭的,如老人,病人,孕妇,婴儿,则将他们的粮食送到他们自己手中。另一部分不愿参加食堂吃饭的人,例如少数富裕中农及其他阶层的人,也照这样办。就全国说来,能够争取占全体农村人口百分之八十的人到食堂吃饭,就很好了。像河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上海、安徽七个省市争取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到食堂吃饭,当然更好。但其他各省、市、区,暂时达不到这个程度的也不要勉强,两三年内争取逐渐达到,是可以的。)按人定量,凭票吃饭,节余归己,定期结账,账单上墙,人人有底,乐意欢心,等办法;(4)进行了炊具改革,做饭效率高;(5)讲究卫生,食堂设备比较齐全。有—部分食堂还不够巩固,主要原因是:(1)干部不积极领导;(2)组织不纯,坏分子有意搞垮食堂;(3)政策贯彻得不透,群众尚有顾虑;(4)管理不善,账目不清,吃得不好。

各地都结合整社,纯洁和调整了食堂工作人员队伍,清洗了少数地富反坏分子及反社会主义的富裕中农,充实了党团员和贫农、下中农积极分子的骨干。河南的信阳、洛阳、许昌三个专区,已清洗各类不纯分子或调换不称职的管理、炊事人员二万八千多人。甘肃白银市的食堂经过整顿后,管理员中党团员占到了百分之三十,炊事员中党团员占百分之十。与此同时,河南、甘肃、辽宁等地还大力训练了“三员”(管理员、炊事员、保管员),有的地方还开展了红勤巧运动,“十好”食堂评比运动,大大地巩固和提高了食堂。

许多食堂都进行了炊具改革。河南全省已改革一百三十多万件,有一半左右的食堂,已实现了炊具机械化、半机械化。山西经过炊具改革,全省平均每个炊事员能作五、六十人的饭,最多一人做一百零六人的饭;有的食堂已做到炊具机械化、半机械化,吃水自流化,作饭电气化(电吹风),食堂卫生化。

食堂的管理工作也有了显著加强。山东的大部分食堂,在整顿组织以后,都建立了生活福利委员会。河南全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食堂已建立伙食管理委员会,大部分食堂建立了粮食管理制度,西峡县还实行了专仓保管、专账记载、专粮专用、专人负责的管理办法。(这个办法极好,应当普遍推行。)不少地区还建立社员生活代表会,依靠群众办好食堂。(这个民主制度,各地都应建立起来。)甘肃和政县有的食堂实行“帮炊事员”制度,即在食堂吃饭的社员,每天派一人帮灶,负责称面、打饭,监督和检查管理员和炊事员工作。

在办好食堂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几个省都认为,口粮分配实行“指标到户,粮食分到食堂”的办法好。目前口粮分配有两种做法:山东百分之九十的食堂,都是现粮分到户,参加食堂吃饭时向食堂交粮食;山西、辽宁也有少数食堂是这样做的。另一种办法,是口粮指标到户,粮食分到食堂。山西、山东都认为,采取后一种办法,对于掌握粮食,减少浪费,搞好生活巩固食堂有极大好处,只要把政策讲清,群众会满意的。河北也准备把口粮全部放到食堂。张家口市很多缺粮队,口粮没有放到食堂以前,每人每日只吃到粮食四、五两,口粮放到食堂后,每人每日能吃到十一、二两。反之,如山西有一些食堂,把粮食分配到户,现在已没有吃的了,造成很大被动。(中央认为,这个问题,必须坚决地逐步地实行解决,一律按照河南、湖南、四川、贵州、上海、安徽六省市的办法去做为好。)

(2)食堂巩固了,社员自留地如何处理,河北认为,目前自留地对于社员生活安排和饲养家禽家畜还起一些积极作用,但是随着集体生活的发展,自留地的作用将逐步缩小,因而应该采取限制和逐步削弱的办法。只要领导上明确这一点,就不会有危险。现在他们采取的具体办法是:一、严格控制自留地的数量;二、现有自留地划一部分给食堂,作为食堂种菜和饲料地;三、小片开荒和零散闲地由生产队统一规划,适当分配给小队经营,一律不许社员开荒。其他各省,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提出意见。(他们应当研究,提出意见。)

(3)必须坚持贯彻粮菜混吃,节约用粮。河北提出的口号是:坚持粮菜混吃,推行粮食增量法,大搞植物秸杆制淀粉。他们认为,只要抓好这一点,虽然口粮紧一些,也能够过得去。山东省已搞出淀粉二亿七千多万斤,对于保证社员吃饱吃好,起了不少作用。(用植物秸、杆、根、叶大制淀粉,是一项大发明,全国一切公社,都应推行。)反之,河南、甘肃都有一些食堂,不注意节约粮食,吃粮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对于巩固食堂就很不利。

(4)有的地方已提出了如何全面安排群众生活的问题。黑龙江省委二月下旬在克东县召开生活福利现场会,提出“五好”,即吃的好,穿的好,住的好,老人生活的好,儿童教养的好。省委还决定,除了搞好食堂外,四月份要在全省农村大搞综合性的生活服务站。现在少数地方已经搞起来了。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问题。(各地应当积极研究。)

(5)办好食堂的关键还在于领导。甘肃反映,不少地方对食堂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抓的不紧,食堂发展也很不平衡;少数地方由于粮食一度紧张,食堂大部散掉。如通渭县,由于领导上严重右倾,全县二千八百多个食堂,只剩下十几个,至今还没有恢复过来。河北省委对整顿和改造第三类食堂下了很大决心,现正从一些强的生产队抽调好干部去加强三类队,并加派脱产干部去整顿被坏分子掌握了的队。黑龙江提出,办好食堂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省委决定从省到社都要成立各级生活福利委员会。甘肃省委也指示各级党委,必须要有一个书记经常抓公社的生活福利工作,而重点是办好食堂。河南各级党委都有一个书记抓公共食堂工作,而且派干部深入食堂大搞试验田,干部亲自当管理员、炊事员。这是办好食堂的一条重要经验。(请各省、市、区党委注意,从省到社,一律建立生活福利委员会,而以办好食堂为重点任务。)

河南省农村公共食堂情况

(河南省委书记处办公室三月五日电话汇报)

河南全省有农村公共食堂三十三万五千九百三十一个,就餐人数四千五百五十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九,其中办的最好的一类食堂占百分之六十六,二类占百分之三十一点二,三类占百分之二点八。公共食堂一般是以生产队为单位建立的,每个食堂就餐人数平均一百三十六人。各级党委都有一个书记抓公共食堂工作,不少党委和干部深入食堂大搞试验田。有的县提出三级书记进食堂,通过搞试验田、干部当炊事员和管理员,巩固了食堂。(中央认为,这些办法极好。)

全省制定节约用粮计划的食堂,已占食堂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七。有些地区实行了以人定量,凭票吃饭,节约归己的办法。据新乡、信阳、开封、洛阳四个地区统计,公共食堂已节约粮食七千一百一五万斤。

食堂种菜、养猪、养家禽等生产已有很大发展。据今年二月份统计,副食品已实现自给的食堂十六万二千六百七十七个,半自给的食堂十二万三千三百九十六个,光有蔬菜基地的食堂五万六千三百七十二个。有些食堂,由于家底生产的发展,不但解决了生活费用(口粮除外),还购置了炊具、食堂设备等,扩大了基本建设。

据二月份统计,全省已改革炊事工具一百三十多万件,实现吃水自流化的食堂十八万零一十三个,实现锅灶改良的食堂二十七万九千九百七十三个,做面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食堂二十二万三千三百六十一个,实现炊具机械化的食堂二千六百四十二个,炊具半机械化的食堂十六万一千二百四十二个,部分炊具半机械化的食堂九万九千六百一十一个。经过炊具改革,全省节省了大批劳力和畜力,同时也大大减轻了炊事人员的劳动强度。

不断改进食堂的经营管理,主要抓住了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深入食堂,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2)纯洁和调整食堂人员队伍。据信阳、洛阳、许昌三个地区统计,结合整社,清除各类不纯分子或调换不适合炊家和管理工作的人员二万八千二百四十六人,已派了党团员、贫农、下中农积极分子代替他们的工作。

(3)建立和健全民主管理制度。目前,全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食堂建立了伙食管理委员会,大部分的食堂建立了粮食管理制度。西峡县实行了“七改良”、“四分开”(专仓保管、专账记载、专粮专用、专人负责)的粮食管理办法。不少地区还建立了社员生活代表会等民主管理组织,作到了依靠群众办好食堂。

(4)各地都重视了对炊管人员的培养、训练工作。许昌地区已训练九万七千零四十人。孟津、汝南等地成立了炊事夜校。不少地区已在炊管人员中开展红、勤、巧运动。西峡县开展了十好食堂评比运动,大大推动了食堂的巩固和提高。

(中央认为,以上各项制度和办法,都很好。)

目前存在的问题:

(1)少数食堂对计划用粮、节约用粮注意得不够,有吃超粮食标准的现象。如新乡地区七个县一千一百二十个公共食堂,已超吃粮食二十九万九千六百二十七斤;洛阳地区渑池、汝阳、伊川、宜阳、三门峡等五个县市,也有七百三十九个食堂,在一、二月份超吃粮食十九万六千二百一十斤。

(2)春菜种植进度不平衡。有的地区因为干部还存在消极等待思想,春菜种植任务完成不到百分之三十。

(3)豫东平原有些地方烧煤供应有困难,主要是因为抗旱用水多,河道不通,影响及时运煤。

(4)部分地区发现炊管人员有贪污偷盗、多吃多占现象,以致引起群众不满。

(中央认为,以上各项缺点,都应迅速改正,变三类食堂为一类食堂。)

一九五九年年底全国农村公共食堂发展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一月份统计,截至一九五九年年底止,全国农村已办公共食堂三百九十一万九千个,参加食堂吃饭的约四亿人,占人民公社总人数的72.6%。分省统计如下:

90%以上人口参加食堂的,有河南(97.8%)、湖南(97.6%)、四川(96.7%)、云南(96.5%)、贵州(92.6%)、上海(94.5%)、安徽(90.5%)七个省市。

70——90%人口参加食堂的,有北京(87.4%)、新疆(85.1%)、浙江(81.6%)、广西(81%)、广东(77.6%)、河北(74.4%)、山西(70.6%)七个省市区。

50——70%人口参加食堂的,有湖北(68.2%)、福建(67.2%)、江西(61%)、陕西(60.8%)、江苏(56%)、宁夏(52.9%)六个省区。

50%以下人口参加食堂的,有甘肃(47.7%)、山东(35.5%)、青海(29.9%)、吉林(29.4%)、黑龙江(26.5%)、辽宁(23%)、内蒙(16.7%)七个省区。

(中央认为,这样的统计极为有益,使读者对全国面貌,一目了然。)

来源:

根据文件的翻印件打印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