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958-10-18 作者:云南省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 郭超
云南省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郭超全国土法炼铜现场会议在云南省委、楚雄地委和牟定、东川矿区党委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胜利闭幕了!这次会议开得很好!28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都派代表参加了。在会议期间,大家听了楚雄地委、会泽县委和牟定、东川、丽江、大理等铜矿全党全民动员大搞土法炼铜的群众运动的经验介绍,参观了牟定、东川土法采矿、选矿和炼铜的现场,特别是听了省委书记马继孔同志关于云南全省发展铜的生产情况和经验的报告,对于云南全省土法炼铜的经验有了比较系统和深刻的了解。同时,安徽、江西、湖北、辽宁等省的代表也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大家都感觉收获很大,学习了很多东西,现在概括一下,我们这次会议学到的主要东西,作为各地土法炼铜生产的借鉴。
(一)政治挂帅,书记动手,全党全民动员起来大搞土法炼铜的群众运动。这是云南发展铜的生产中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大家都亲眼看到了云南人民大搞群众运动的冲天干劲。截至10月20日止全国有134万人参加土法炼铜的运动,其中云南省占100万以上;土法炼铜产量2700吨,云南的产量就有1500吨。云南省所以获得这样的成绩,就是由于政治挂帅,书记动手,全党全民动员,认真地贯彻执行了中央关于大力发展铜铝生产的两次指示和北戴河中央政治局的扩大会议“关于发展铜和铝的生产的决定”,像抓农业和钢铁一样抓铜的生产。大家都看到云南省和大多数省的情况一样,在工农业生产上当前困难还很多,要做的事情也很多,但是云南省委在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时也紧紧抓住了当前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铜的生产不足这个突出的薄弱环节。云南省委在今年八月就提出以铜为“副元帅”的口号,而在中央和国务院发出第二次指示以后又进一步提出“钢铜并举”的口号。在9月下旬召开的全省第一届第三次党代表大会上作出了“关于保证完成今年钢铁铜的生产任务并为实现明年钢铁和铜的生产计划而奋斗的决议”,决议中指出“把铜的生产摆在和钢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指出:“在钢铁生产基本满足本身需要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把铜的生产摆在比钢铁更重要的位置上”。党代表大会的这个决议是从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需要和云南省的具体情况出发的。云南省委始终认为:钢铁生产满足本省需要,铜的生产支援全国是云南省义不容辞的任务。并以这种精神教育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这充分说明云南的党和人民的整体观念和共产主义的协作精神。这就是政治挂帅的具体表现,也是大搞土法炼铜的群众运动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在全国范围内,经过中央的两次指示和北戴河会议以后认识到铜的生产重要意义的人越来越多了,参加炼铜的人数大大增加了,但是多数省份还没有形成全党全民炼铜的群众运动的高潮。在这一点上必须向云南省看齐。
大家应该深刻体会中央指示中所说的:“在当前工农业大跃进中,铜、铝不足是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和“明年生产70万吨铜和铝不仅是一个经济任务而且是一个严重的政治任务”这两句话。1959年我国“洋”铜的生产计划是30万吨,另有土铜约60万吨,一般先进的工业国家铜的需要量占钢产量的1.2%,而我国在目前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情况下需要量是大于这个比例的,明年我国铜的需要量最低是40万吨。我国1959年计划制造整套的发电设备1000万千瓦,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数字,如果铜的生产赶不上去,它就不能完全保证它的实现。汽车、轮船、机车、拖拉机、机床制造也需要大量的铜。而这些机械制造因铜的生产不足受到影响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将会影响到工农业跃进的速度。政治挂帅就是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并且发动广大群众行动起来克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铜的生产不足这个严重的薄弱环节。云南的事实证明,有了政治挂帅,书记动手就能够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动起来拿出冲天干劲克服一切困难,就可以动员一切可动员的人力、物力大搞铜的生产。大家听了会泽县委的经验介绍就会更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
(二)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小土群”的方针。今年以来全国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各方面的事实都证明了中央提出的这个方针的正确和英明。“小土群”的好处是:(1)建设迅速,技术简单,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掌握;(2)能够迅速地大面积铺开迅速增加生产;(3)可以起炼兵作用,为“小洋群”创造基础;(4)可以充分发挥各地的人力、资源条件;(5)可以起探矿作用。“小土群”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把“小土群”的生产方式和大规模群众运动结合起来。云南省在铜的生产方面执行了这条方针,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10月15日到10月21日的高产周中铜产量是604吨,平均每天产量是86吨,这相当于一座日处理10000吨的机械化采选厂的生产能力。而其中10月18日12时至19日12时那一天放出了日产318吨的“卫星”。这些成绩还是在农民刚刚上山各方面条件准备不够,技术尚不熟练的情况下获得的,可以想象,这一支“小土群”炼铜大军再经过一段练兵过程,突破了技术关之后将发挥多大的威力!
土法上马之后必须立即进行(也可以说同时进行)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改良工具的运动,迅速实现“土”机械化,这是提高劳动效率扩大生产保证完成任务的必要步骤。现在许多地方已经初步这样作了,效果很好,创造使用了丰富多采的“土”机械,例如采矿和运输方面采用了脚踏吊锤打眼机、木轨木矿车(平面运输)、木质土卷扬机(自下而上的运输)、土索道(自上而下的运输)等等,效率提高几倍,甚至十几倍;选矿方面:采用水力、畜力的碾、磨、锤、碓,确也有地方开始制造马拉老虎口、木质球磨机等破碎设备和木质气升式浮选机、土法黄药及各种重力选矿的木质设备;在冶炼方面创造了各种类型的土炉和手摇、脚踏、马拉等各式鼓风设备。这些土机械较手工作业效率高,较洋机械有更大的现实意义。现在“土”机械制造还只是初步萌芽,希望各地继续集中群众智慧作更多的创造和发明。
“小土群”前进的目标是“小洋群”、“中洋群”和“大洋群”,只要条件具备,应尽快尽多的采用洋法生产。哪怕是部分工序(如鼓风机、破碎和磨矿等消耗劳动力较多的部分)首先采用“两大件”(老虎口,对滚机)“三大件”(老虎口、对滚机、球磨机)等半土半洋的办法也好。当然,不能弃土待洋,必须积极创造条件。
在目前情况下,大多数地区是土法先上马的问题,为了使土法迅速上马还必须继续批判“重洋轻土”“贪大喜新”“正规论”“条件论”等错误思想。土法上马一定要遇到一些困难,但这比洋法先上马容易解决得多。领导上必须坚持土法上马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楚雄地委坚决执行这个方针的精神是很值得学习的,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建设了23个小土群的有色金属矿山。他们很客气地说那是“蛮干”,不是的,那正是坚定不移的正确态度。否则因一时遇到困难而动摇不定,其结果必然是迷失方向,影响铜的生产的发展。多铺一些点,其中有个别点失败了也不可怕。当然问题已经摸透了的点,确实不具备条件的地方也必须适当地转移。
(三)集中力量突破土法炼铜的技术关。
虽然我国人民有着土法炼铜的传统技术、土法生产技术也比较容易掌握,但从全民规模的群众运动,特别是刚刚上山的农民同志来看,要突破土法采矿、选矿和冶炼的技术关还必须经过一段努力。这就需要在大搞土法生产的群众运动的同时大闹技术革命,迅速把土法炼铜的队伍武装起来,实现正常生产。其主要方法提供以下几点:
(1)干部带头现场练兵,边作战边学习,发动和依靠群众创造智慧,发掘民间的技术力量,这是解决土法生产技术问题的基本方法。会泽县委书记亲自带头猛攻技术关,采取干部、群众、技术人员三结合的办法和一有了好的经验立即召开现场会议的办法迅速培养大批土法生产技术工人。这个经验各地应很好学习。从省冶金厅、局到各个矿山、坑口车间的领导上都要亲手抓试验炉、试验选厂、试验采矿场来创造和总结群众经验及时传播推广。
(2)调动一切技术力量解决铜的土法生产技术问题。9月间,冶金工业部以有色生产司为主组织了有色设计院、有色研究院、选矿研究院、采矿研究所等技术部门集中了二百余人的技术队伍分别赴青海、宁夏、内蒙、四川、浙江等铜的资源雄厚但技术力量薄弱的省份进行技术支援,同时还成立了土法炼铜的技术办公室和一支机动的技术预备队研究和指导各地铜的土法生产,总结交流各地的生产经验。各省、专区冶金工业部门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迅速调动设计全试验研究、大专学校、中等技术学校等有关部门和现有生产企业的技术力量参加土法炼铜的技术指导工作。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分片包干帮助专、县、矿山解决技术问题。
(3)加强化验分析和简单的技术测定工作。目前土法生产对化验分析工作注意不够,对于自己的矿石、熔剂的性质和成份掌握不住,不能清楚地了解“敌人”就不能顺利地战胜“敌人”,因此各地必须培养必需的化验人员,准备一部分简易的化验设备,迅速展开化验分析和对原料的分析测定工作。否则,哪怕是技术人员他也不能正确地指导配料和采选工作。当然,这要一边生产一边创造这种条件,不能停止生产等待解决。
(4)在土法采选冶炼上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采矿方面:有些地区因为尚未大量生产,还没有感觉到采矿上有什么困难,但是今后生产发展了,这个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建几百个土炉是比较容易的,但要使它吃得饱、吃细粮就不那么容易的。这是硬碰硬的工作,铜的生产和铁不同,它多数是脉状矿体,露头氧化矿部分还比较容易,采过去一、两个月坑道越来越深,岩石硬度大了,通风排水问题也出来了。采矿中最重要的是锉岩,我们目前是靠手锤,效率很低,应当迅速创造推广一些“土”机械,如脚踏吊锤、手搬钻等等。土法采矿的运输方面应该尽量减少人背矿,因地制宜地采用木轨木矿车、木质土卷扬机、土索道、溜矿槽等运输工具提高运输效率。
爆破材料也要依靠土法解决,各省应安排土炸药的制造,为了适应土法生产,要求采矿方面注意“先富后贫”和降低贫化率。加强尾矿的保存工作。
选矿方面:进一步发展铜的生产的关键在于选矿。把低品位矿石经过选矿加以富集不仅大量地减少燃料和熔剂消耗,而且能够节省大量冶炼设备和劳动力,提高冶炼回收率。以牟定铜矿为例:目前入炉矿石品位1.5—2%,生产1吨粗铜需要矿石100吨左右(冶炼回收率60%左右),如果经过选矿,富集成为品位8%的精矿,即只要15吨精矿即可炼出一吨粗铜,减少80%以上的入炉废石,节约的燃料、熔剂和人工也都在80%左右。根据各地土法炼铜情况计算,3%以下的矿入炉冶炼是极不经济的,必须经过选矿。目前铜的选矿方法有下列3种:1.手选:这是根据铜矿物和脉石围岩表面颜色与光泽的不同,用肉眼观察用手把它们分开。在机械化生产中手选是辅助手段,而在土法生产中它就成为主要手段了,必须十分重视手选工作,只要训练一批识别矿石的工人即可进行,不需什么设备材料,嵌布较粗的矿石经过手选即可得到4%以上的富矿直接入炉冶炼;2.浮游选矿:是目前在选铜上应用最广,效果最果最好的方法,一般低于3%的硫化铜矿都要采取这种选矿方法。木质土法浮选机已有几个单位在研究试验,牟定铜矿试制的木质气升式浮选机应继续试验,待基本成功后即可大力推广,希望各地都进行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土法黄药也找出了一种方法,不十分成熟,还应继续试验改进。在起泡油类方面各地可根据本地的具体条件试用松节油、桐油、茶油、桉树等各种野生植物油作代用品。3.重力选矿的方法在铜矿石中一部分比重较大的矿物也可以采用。但是对于大多数铜矿石来说效果不好,如果在同一流程中把重选和浮选结合进行,可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土法重力选矿江西、广东、湖南等省和云锡公司都有丰富的经验。如手摇跳汰桶、脚踏摇床、匀分槽等都经过长期使用证明效果很好。土法选矿工作中当前最不好解决的是破碎和磨矿问题,目前各地采用的锤礁、马拉石磨、石碾等等一般效率较低,应继续改进,如:装上滚珠轴承提高其生产能力。马拉的老虎口、球磨有的地方在开始试验应迅速研究制造,土法选矿机械应充分利用水力条件,和选矿用水统一考虑合理利用。
冶炼方面:1.冶炼方法根据云南和其他省介绍的经验,不同的矿石必须采取不同的冶炼方法。大体原则是:含铜在4%以上的(手选以后)高品位氧化矿可直接入炉炼成粗铜;含铜3%以下的(手选不能再分离者)低品位氧化矿如果含铁、钙较低而含二氧化硅很高,最好是用湿法冶炼。好处是回收率高,硫酸消耗量少,成本较火法冶炼低,但必须就近解决土法制稀硫酸问题。硫化矿和低品位氧化矿都以炼汰铜为主,虽然硫化矿经过焙烧脱硫后也可直接炼成粗铜,但金属的回收率较低,燃料的消耗很大,所以硫化矿不强求直接炼成粗铜,最好是炼成含铜在25%以上的冰铜,可以根据冰铜的含铜量折算成粗铜。各省炼出的粗铜和冰铜可以考虑集中在几个地区进行精炼和吹炼,吹炼冰铜的设备可以用反射炉,真吹炉,有电的地方可以考虑用转炉吹炼。2.炉型问题:土法炼铜炉的炉型很多,较好的有云南牟定的跃进炉和双胞炉,安徽的腰鼓形土炉,辽宁的土鼓风炉,江苏的江宁炉和半土半洋的东川炉。这些炉型都可以试验,希望各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更好的炉型。3.配料和造渣:正确地进行配料,炼出较好的炉渣是火法炼铜最关键的问题。配料的原则是:含铁、钙高的碱性矿石需加入适量的酸性熔剂(如石英石),造含二氧化硅30~35%碱性炉渣。含硅酸高的酸性矿石需加入适量的碱性熔剂(如石灰石,铁矿石等),造含二氧化硅40~45%的酸性炉渣。以减少熔剂的消耗量。要作到这一点,必须先摸清矿石的成份,矿石中的铜、铁、硫、二氧化硅、氧化钙等几种主要成份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合理的炉渣成份。东川对配料造渣的问题上已作了详细的介绍,他们根据矿石的成份来确定炉型,利用古代的炉渣作熔剂炼出了较好的炉渣。3〔4〕.扩大燃料的品种:炼铁炼铜都需要大量的焦炭,目前已突出感到焦炭供应不足,我们除用焦炭和木炭炼铜外,还应当学习云南丽江和四川会理用白煤(无烟煤)和烟煤炼铜的经验,为国家节约焦炭,支援钢铁工业。4〔5〕.鼓风设备问题:目前土法炼铜使用的鼓风设备是多种多样的,如手拉风箱、脚踏鼓风机,马拉和水力鼓风机,电动鼓风机,以及用锅驼机和柴油发电机带动的鼓风机等。有条件使用电动鼓风机的应尽量采用。手拉风箱应内部光滑。这样拉起来就省力,外面粗糙点没有关系。另外还可以考虑采用自行车式的脚踏鼓风机,脚踏的水力的或马拉的鼓风机可以考虑用滚珠轴承,这样就更省力,鼓风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过技术关的最大问题是集中在领导上,领导思想应注意到怎样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使劳动力用得最少,又能多出铜。就全国的情况来说,土法炼铜的技术关还没有过,怎样使技术关过得快,对明年完成40万吨铜有重大意义。
(四)对全民炼铜的群众运动的领导上的几点要求和提请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
(1)要求各省领导同志特别注意抓紧时机,立即动手。必须接受今年钢铁生产的教训,9月份以前钢铁生产行动比较迟缓,许多地方只限于口头和书面的规划,翻一番。直到今年9月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主席亲自抓钢铁生产的时候才紧张起来,这就是把一年的工作推迟到最后3个月来做。非常被动。铜的生产必须及早动手,说干就干,宜早不宜迟,能在今年12月作的工作不推到明年1月,否则明年动手一拖就过去一个季度。同时要求各省保证完成1958年铜的生产计划,这将为明年大搞铜的生产的群众运动作好一些准备工作。
(2)要求各省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条件安排重点,要学习云南和四川西昌专区的做法,总的以钢为纲,但在某些铜的资源较好的地区则以铜生产为重点。四川省委决定西昌专区“以铜为纲”的作法是正确的。否则把铜的基地打乱了明年40万吨铜的任务很难保证。
(3)要求大型企业学习东川的经验,以基本建设为主,同时进行土法或半土半洋的生产,实现“基建生产双跃进”。同时,必须专门组织生产机构领导和组织群众性的土法炼铜工作,并注意向外围发展,母鸡下蛋。
(4)各省领导同志应当注意把土法炼铜的群众运动与群众报矿和普查找矿地质工作结合起来。为全民土法炼铜提供资源条件。土法生产必须贯彻边探边采的方针。
(5)为了解放思想,打破迷信,鼓舞士气促进生产水平的提高,放卫星是必要的,但是放过卫星之后必须注意组织比较正常的生产秩序,每月每旬必须有个计划安排,并及时检查,以便发现薄弱环节,组织力量加以克服。使矿石、燃料、材料供应和运输工作能够保证生产的需要。
(6)立即安排小型采选和冶炼的机械动力设备的制造,为向半土半洋和“小洋群”过渡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省、专区和县中小型机械厂、农具厂、铁工厂的作用,分期分批地创造小型的老虎口、对滚机、球磨机等机械设备和锅驼机、小型柴油发电机、柴油压风机、水力发电站等动力设备。建议各省立即着手开始建设几个小型半机械化和机械采选厂矿作为向小土群过渡的试点。
来源:云南省某档案馆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