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958-5-24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 吴德
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在吉林省的农业战线上和工业战线上,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都已出现。水到渠成,事有必至;这个运动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
思想战线上和政治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整风运动的胜利,带来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和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口号,苦战三年基本上改变各个地区的面貌的号召,鼓舞着空前觉悟了的人民,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的方针,给加速发展生产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实行技术革命也就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整风、“双反”揭发了和解决着各方面的矛盾,群众看到了生产潜力的所在,讨论跃进计划又明确了奋斗目标,使人们有了用武之地,干劲引起钻劲,大家的积极性顺乎自然地从提高劳动强度向技术革新方面发展。另一方面,大鸣大放、大争大辩、大整大改、煞了“三风”、“五气”和右倾保守主义的威风,多数干部作风有了转变,群众增强了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大家敢于大胆设想了,创造的欲望和智慧,就源源进发出来。群众中的先进部分就带动大家在技术革新的道路上进军。
目前出现的技术革新虽为时尚短,但已经可以看出:
一、技术革新已是当前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我们在技术革新工作中同样坚持了群众路线,因而使运动一开始就带有广泛的群众性。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大都是先进人物带头,少数人带起一群人,一群人影响更多人;每项改革成功,又都引起新的理想,开动脑筋的人越来越多,小雪球滚成大雪球,运动有领导地迅速向前发展;
二、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为群众所掌握,因而群众所进行的技术革新有着明确的目的性。改革的目标,迅速指向生产关键和重大课题;群众性改革的结果,使生产跃进计划得到了更可靠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并且不断地把跃进指标进一步提高;
三、共产主义精神大大发扬,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大大减少。比较重要的改革,多以老工人和技术人员为骨干,结合广大职工的经验和智慧,个别倡议,集体研究,劳技结合,大家动手。在设计和试验过程中,有关部门主动协作,“技术互相支援,材料送货上门”;遇到困难,围着不散,试验成功,奔走相告;大家围绕着共同的目的,展开革命竞赛,互相鼓舞前进;
四、技术革新运动也是群众性的思想运动,在运动中表现了群众反对右倾保守思想和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尖锐性、鲜明性。每项重大改革几乎都要经过一场激烈辩论和斗争;有些地方,群众一面辩论,一面取得党组织的支持,大胆地突破陈规陋矩的束缚,拿出试验的结果,来回答某些顽固的保守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教条主义者的阻难,同时提高了大家的思想。
我们认为,上述特点足够说明目前已经或正在出现的技术革新运动,不是一个普通的运动。这是一个广大群众性的、富有思想活力的、充满革命创造精神的、推动生产力大发展的技术革新运动,是伟大的技术革命的开端。这个运动在那里开展起来,那里生产上就必然出现新的局面。
技术革新运动对提高生产力所发生的巨大作用,从下列事实可以得到证明:
一、在农村,掀起了一个改良农具运动。群众制造了成千上万件改良农具,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例如,使用“四角打眼”、“拉刀破土”等严冬水利施工、挖掘冻土的方法;推广草炭快速发酵等积肥方法;发明了水稻点播机、大豆点播机;制造和创造了各种简易提水工具。这些在实现我省农业生产的跃进计划中,都起了解决重大的关键问题的作用;
二、在新建的现代化工厂,群众在掌握新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新技术;在达到设计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技术措施,发挥设备潜力;试验的结果证明,这类工厂的生产能力都有很大潜力,有的可以提高一倍以上;
三、在设备陈旧的老厂,群众广泛进行革新工具,改进设计,改进设备,改进操作方法,改进工艺过程,采用先进技术,使许多工作的效率,提高了几倍、十倍、几十倍以至几百倍;长春市动力机械厂车工王德泽搞了九项技术革新和创造,八个月完成了八年的生产任务;吉林市省机械厂锻工周玉岭改进和创造了三十六种工具,现在正干着1962年第三季度的工作。技术革新运动开展以后,有些厂子作到了“粗床干细活”,“小床干大活”,“老机器当新机器”,“低级厂干高级厂的活”。在只有一千七百八十名职工的省机械厂,从3月中旬掀起技术革新运动,仅仅四十几天的时间,群众就提出了革新和创造二百一十八件,经鉴定采纳一百八十件,结果全厂六十六个工组,有二十七个工组的全部工人提高工作效率半倍到三倍以上,66%的工人突破了80%以上的定额,单项产品超过定额五倍至十倍的五百四十六人,十倍以上至五十三倍的三十四人;
四、在一些手工业企业里,群众提出“以土办法、穷办法大闹技术革新”的口号,有的木工厂用自制木机械的办法,实现了小型机械化,有的原来生产草绳、草袋的工厂,制出了人造棉和纸浆;
五、在已经出现的千百件技术革新中,有不少项目已使我们的某些生产技术的水平,迅速接近、达到或者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如丰满水力发电厂试验成功的送电线双周率高周波保护装置,根据现有资料对照,在世界各国同类装置中,是可以名列前茅的,同美英两国的相较,比他们的可靠,又不那样复杂;石岘、开山屯两个造纸厂的木浆蒸煮时间,在几天之内创造了超过加拿大的纪录。类此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项目,仅仅吉林市的各厂,一个3月份,就出现十五项。这就表明,技术方面的国际水平,并不象有些人所说的那样高不可攀。
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出现了这样许多振奋人心的事实,这说教育了我们:党所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得到了精神的解放以后,会发挥出多么伟大的力量。我们肯定地相信:目前的技术革新运动所导向的全面的技术革命,必将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不可限量的大发展。
现实生活已经把领导技术革新运动和技术革命的任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省在技术革新运动中遇到的一些情况,说明目前党的和企业的许多领导干部,对于群众技术革新运动和技术革命的目的、意义,认识还很不足,态度还不明确。我们必须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损示,进行深入的思想工作,提高干部的认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走群众路线,迎接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到来。
在科学技术问题上,干部中的“精神奴隶”状态比在其他方面更甚。许多同志由于自己不懂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又缺乏正确的观点,往往把科学技术神秘化,自甘菲薄,迷信或害怕“专家”;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一来,他们的表现是畏首畏尾,缩手缩脚,害怕群众会把事情“搞乱”,不敢支持群众的创举和先进倡议,不敢放手发动和大胆领导。另一些人,不从实际出发,只向往世界最新技术成就和现代化的最新设备,对于群众改良工具和革新技术的活动,认为是“低级”的东西,不感兴趣,不屑过问。“不屑”也好,“不敢”也好,都是消极态度,都是落后于形势,落后于实际的。
我国技术革命的道路,一方面是要尽可能采用世界上的最新技术成就,另方面必须与广泛群众性的改良工具和技术革新运动结合起来,这样既能使我国主要工业部门获得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又能使广泛的手工劳动和众多的旧设备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劳动效率得到许多倍的增长,并为将来转向现代化的大生产准备好条件。采取这条道路,将使我国生产技术水平以跃进的速度向前发展,从而改变我国技术水平低下和经济落后的面貌,使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尽短的历史时期内得到巩固和加强。同时,也只有采取这条道路,才能符合和满足广大群众对于革新技术的迫切要求,充分发挥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技术革命的过程中,对于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领导上必须有力争上游的精神,站到运动前面去领导群众。
有了积极态度,还需要有共产主义的独创精神和革命风格。因为技术革新是一个群众性的创造运动,一方面改革着机器和工具,一方面继续改造人们的思想。技术革新是保守思想、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对立物,它的发展过程充满着新思想对旧思想、先进思想对落后思想的斗争。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运动一出现就遇到“群众不能革新技术”的迷信;每项重大革新的提出都遇到“条件论”、“书本主义”和民族自卑思想的阻挠;试验过程中,又碰到各种陈规陋矩的障碍;革新的过程中也常常发生跃进与缓进,多快好省与少慢差费,积极平衡与庸俗平衡等等涉及路线、方针和建设方法的思想争论。在这些保守落后思想的束缚、阻挠之下,群众表现了势如破竹的战斗锐气,和敢想、敢说、敢试、敢干的创造精神。但是群众在充满斗争的革新道路上能否顺利前进,取决于党的正确领导。事实证明,凡是领导上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建设路线,具有共产主义革命风格,能够积极支持和领导群众的地方,群众的革命意志和创造精神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扬,就能够把各种障碍和困难一批一批地克服下去,革新和试验一项一项地实现了,觉悟和信心更加提高了;保守落后的思想受到了事实的批判,更多人的思想得到解放,运动大步前进了。反之,群众就受到压抑,运动就不能前进。
这里举两个工厂的例子,说明领导的态度和思想对于发展技术革新运动的作用和意义。
头一个是第一汽车厂党委领导全体职工进行全厂生产能力大检阅、“班产百辆份”大试验的例子。他们的大胆创造精神不仅一下证明了设备能力可以提高一倍以上,实现了“一厂变两厂”的生产跃进;而且打开了工厂全面进行管理大改革和技术大改革的道路。
另一个例子,是原桦甸石油九厂(现并入桦甸页岩油公司)进行技术改革试验的情况。该厂在1956年试验成功的“油页岩成堆干馏法”,是过去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经试验、采用,但被认为失败的一种提油方法。现在该厂试验和进行生产的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块页岩和页岩碎末,出油率也提高到与该厂桦甸式炉相当的水平,在技术上完全是成功的;特别由于这种方法设备简单,技术操作不复杂,投资少,收效快,适于地方工业建立小型油厂(一个年产千吨的厂,投资在十万元以下,不出三个月就可建成),从经济意义上说,也是很有价值的。但是,这项技术创造的成功,是从两种思想的一场尖锐斗争中产生的。这个厂子原来由于设备落后,生产落后,连年完不成计划,连年赔钱,面临关厂的命运。当时要转变局面,必须提高页岩利用率,增加出油量。厂长兼党委书记贾承烈同志是一个技术上的“外行”,但他看到石油工业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关心为国家增产原油,有着坚定的依靠工人阶级和勤俭办企业的思想,苦心寻找提高生产的出路。他从本厂情况出发,打主意利用大量废弃的碎页岩。他从页岩自然发火流油的现象得到启发,又恰好看到有关的资料,就大胆地决定进行“成堆干馏”的试验。这个主张一开始就遇到厂内外一些技术领导人员的反对,他们认为这个决定乃是“胡扯”,说“用土办法,烂管子能抽出油来,那是天晓得的事”;至于如何才能达到增加生产、降低成本,他们的主张则是“只有增加新式设备”。这种不从实际出发、求新求大、保守促退的思想,同厂长、党委的正确思想尖锐地对立着。在试验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以后,工程师要辞职不干,有的技术人员则说:“下马的厂子,应该收摊了”;上级领导部门也有个别人劝说厂的领导:“干不干自己拿主意吧,这可不是泼你们的冷水!”在这种情况下,厂长和党委既没有泄气,也没在困难面前退缩;广大职工对这一试验也十分关切,特别是一部分老工人更不肯胡里胡涂,半途而废。这样,领导的毅力和群众的热情结合起来,就以“重打锣鼓另开张”的精神,详细地检查进行了艰苦的思想工作,积极采取了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重新修设备,开炉试验。遇到的技术难题,都依靠工人群众和先进的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获得解决,试验终于成功,并投入生产。“成堆干馏法”的试验成功,一方面驳斥了那种“政治不能领导技术”“外行不能领导内行”的说法,证明必须有党的坚强政治领导,必须有正确的方向,技术工作才能在生产上充分地发挥作用,技术本身也才能更好地获得发展和提高;另方面驳斥了那种“工人不懂技术,群众不能革新技术”的说法,证明正是被那些自视“高贵”和“聪明”的人们所看不起的劳动者,才是敢想、敢作、抓住真理不放,真正能够有所创造的人;因而技术革新必须依靠他们,而决不能脱离他们。这种思想的收获使得该厂的技术革新运动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巩固基础。整风以来,综合苏联、抚顺、桦甸三种炼油炉优点的“气燃式方形炉”,也在今年3月份试验成功投入生产了;4月份又根据苏联的新技术经验,开始了小型气化(地下干馏)的试验,现在已经获得了初步成绩。但是,在这个厂里,目前的技术革新运动,还是继续遇到了各种错误思想的障碍的,比如有的技术人员至今还在讽刺“成堆干馏法”这个创造性的劳动的成果,是“土”而“奇”;对于该厂现代化炼油炉和牛拉“轱辘马”同时并存的现象,也有些人看不上眼。这就说明先进与落后两种思想的斗争,什么时候都会存在,必须经常保持革命的战斗风格,以“虚”带“实”,放手发动群众,大胆破除障碍,把领导、群众和技术相互结合起来,把革新、创造和学习、实践相互结合起来,并且采取个别突破、全面扩展、反复试验、反复总结的方法,使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群众是完全可以依靠的。有些人怕群众“搞乱”,那是没有根据的。已经觉悟起来的群众,在政治上有主人翁的责任感,这种觉悟反映到生产方面,就是要使自己变成自然的主人,使自己的劳动产生更大的效率,为社会主义多作出贡献,而不安于作工具和机器的消极的使用者。这样,群众在技术革新运动中,就表现出那种毫不迷信、摆脱束缚、注重实践、掌握主动、使物服从于人的创造精神。在这种精神下,群众能够发挥最大的智慧,会把生命给予工具和机器,使它象活物一样听人使唤;人解放了,工具和机器也就有了积极性。这样的群众,是非常可爱而决没有什么可怕的;群众的那种可贵的创造精神,是应该信任而不应该怀疑的。如果说群众起来会“搞乱”什么东西,那就是打破那些束缚生产力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冲垮那些限制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顽固堡垒;而这样的“乱”正是“治”,这样的“破”正是“立”。当然,在广泛群众性的技术革新中,也不免有些试验会得不到成功,甚至也不免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在任何运动、任何工作中,都是不能完全避免的。只要经常注意,及时加以调整,就可以避免发生大的错误。
技术革新、技术革命,不但不能离开专家的领导,而且应该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忽视技术人员的作用是不对的。经过整风、“双反”运动和思想改造的深入,技术人员队伍的状况有了新的变化和进步;许多先进的技术人员在技术革新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他们同党、同群众的关系在日益改善。至于对那种脱离实际、离脱群众、不结合生产劳动、只见物不见人的专家,我们应该按照“又红又专”的要求,对他们继续进行教育和改造,使之在技术革命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怕专家”是没有道理的。也不要认为那些障碍生产力发展的教条主义和陈规陋矩是不可触犯的。只要群众的革命创造运动起来了,那些东西在群众和实际的面前,是一定出丑的。有这样的例子:工人为了干活方便,自己做了个灵巧的小钳子;自诩“高明”、“照章办事”的工艺师说:“自己做工具,违反工艺,不行,也不能用!我给你们设计个合乎工艺要求的钳子!”工艺师设计的钳子拿来了,工人一见就哑然失笑;原来,钳子的重量是三斤,要夹的零件却只有四两。工人把钳子从工艺师的手里接过来,更加哭笑不得了;大家奇怪地说:“怎么做了个反钳子!”莫名其妙的工艺师瞪大了眼睛问:“钳子还有反正吗?”工人善意的教训他说:“我们不是锻工,所以要用右手拿钳子”。这样一个小小的例子,很值得那些有同类毛病的人深思,也很有助于我们解放思想。
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解放思想,依靠群众,以共产主义的创造精神和革命风格去迎接技术革命。必须加强领导,政治挂帅,使政治领导和技术领导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要结合技木革新运动,在工厂、企业、农村中展开一个大规模的学习科学知识、学习技术的运动,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大量培养技术人材,以便在初步技术革新的基础上逐步加以提高。
(原载1958年5月24日人民报)
来源:科学普及出版社编辑《我国技术革命的道路》,科学普及出版社,1959年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