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李井泉关于农村公共食堂问题给毛泽东的信

日期:1961-5-10 作者: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 李井泉

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

主席:

关于农村公共食堂问题,在广州会议期间,省委就派出几个工作组,到几个地方进行调查和试点。最近我在南充、内江也着重调查了这个问题。四月中旬,省委几个同志就在内江交通公社的干部和社员中征求对六十条的意见,四月下旬,转而以食堂问题为中心,集中力量在这个社的临江大队本着彻底走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的精神,放手发动群众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开始即向群众宣布:食堂问题完全按照群众的意见办事,愿意参加的就参加,不愿意参加的就可以退出,都不愿意参加食堂就可以散伙。如果要办,也由群众自己办,不要干部干涉,群众愿办什么样的食堂就办什么样的食堂,并立即兑现,合理解决退伙中的具体问题。经过一周多的时间,使群众充分酝酿,反复讨论,各家各户自行计算和比较了参加不参加的经济利害,又经过无计名投票。临江大队共有十六个食堂,垮了4个,占25%。退出和提出要退出的共237户,占35%。

根据这一段的调查和试点,有以下几种典型情况:

第一种情况,内江交通公社临江大队一生产队食堂(一队一堂,79户,内贫农下中农49户),本来条件较好:菜多、水近,燃料不缺,服务人员较少(连种菜的占标准劳力总数12。6%,除种菜的只占6.3%)。开始讨论食堂问题时,社员对食堂意见不多,还没有提出要退伙的,只是发现队长蒋维章(新上,党员),一再表示不愿办食堂,又反映有少数社员想单干。我曾告诉队长:参加不参加食堂,完全自愿,如有社员坚决要单干,也可以考虑。第二天下午,我到该队去,社员就议论纷纷,丢下活路,自动团聚起来,情绪激动,有对干部提意见的,有主张搞互助组的,还有要求单干的,有说食堂不好要散伙的,也有家庭劳力弱的女社员,怕散伙单干没依靠,当场哭了的,暴露了干部和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当天由于多数人表示要退出食堂,就允许他们停了伙。经过几天来进一步的了解,这个队的问题主要是干部作风问题(扣饭罚款,多吃多占),严重地脱离群众,整风整社又不够彻底。其次,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现象还未完全克服,没有认真实行评工记分;小春作物包产指标过高,社员担心赔产和以生产队增种部分抵交;退赔中对住房问题也未认真处理。同时这个队是全大队的富队,过去收入多,工分值高,现在土地因城市基建占用而减少,平均每人由9分减少到7分,土地少、劳力多,又未积极发展付业,社员收入减少。所有这些因素搅在一起,集中在征求对食堂的意见时反映了出来。看来食堂问题是复杂的,解决食堂问题必然会牵扯到公社其他问题和各个方面。对于这个队的社员提出的问题,正在着手解决,能够兑现的马上兑现,首先是整顿干部作风。

第二种情况如临江大队第二生产队,有两个食堂,都是办得比较好的食堂,其中第一食堂有21户,96人。工作组同志在全体社员大会上把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34条先后宣读过三次。当第三次宣读的时候,一位社员说:“你们再动员我们退食堂,我们还是不退的”,经过一周讨论,最后采用无记名投票结果,除一人要求回家煮饭外,其余社员一致要继续办常年食堂。贫农社员刘云章的爱人说:“高级社没有公共食堂,为了挣工分,天天吃冷饭冷苕,现在吃惯现成的了,哪个还愿退食堂”。

这个生产队不但食堂办得好,生产也搞得好,三年来,没有发生非正常的死人现象,现在只有一个病人,1960年以来,全队死了一个75岁的老太婆和一个结核病人。平均每年人口增加2.5%,全队社员的生产情绪很好。这个食堂的特点是:干部办事公道负责,账目日清月结,每月五日前公布上月的账目;居住集中,规模适当。社员反映说:“下雨天到食堂吃饭,脚也打不湿”;社员口粮真正实行了由大队掌握,以人定量,分配到户,节约归己的办法,杜绝了克扣口粮的现象;吃得干净卫生,蔬菜充足,全食堂今年一至三月分,除每人每天平均蔬菜4斤,存有泡菜干菜外,还出售蔬菜,收入659元,每人每月平均吃酱醋1.75斤(新秤),社员反映:“粮食虽然欠一点,菜是干饱了的。”食堂尽量给社员自由方便,吃干吃稀自己计划安排,经常供应社员开水、洗脸、洗脚、洗澡的用水;节日、假期,老、弱、孕、病以及来客人,允许社员领米和菜回家自炊,社员反映说:“在食堂吃饭和在自己家里一样方便”。

上述这些特点,特别是在实行三七开、三包一奖、评工记分,社员都积极争取多得工分的情况下,这样的食堂,就使每个社员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劳动,多挣工分,增加收入,因此,得到了群众的拥护。

第三种情况,如象平坝地区的绵竹县孝德公社十大队第一生产队的食堂,参加的有六十二户(有地主七户),271人。这个队,是一类社的一类队,食堂是公社的红旗食堂。据工作组的报告,自三月二十二日向这个队的社员宣传了公社工作条例(草案)34条,强调自愿原则以后,55户社员中,有45户退食堂,这个食堂垮台的主要原因,是烧柴严重缺乏。这个队,从五九年秋收以来,因为食堂大,锅灶大,茅草柴煮不熟饭,许多可作燃料的农付产物,被遗弃田里烂掉了。自五九年冬天到今年二月,全队的树木,被砍伐了百分之五十,供食堂烧了。三月间,砍树烧的行为被基本制止了,但每天要派出三个强劳动力去挖树疙瘩,挖一天烧一天,一天烧鲜柴七百多斤,加上有些社员在家煮菜吃,“两头冒烟”,造成燃料的很大浪费。其次,干部作风不好,严重脱离群众。去年,社员中被干部扣过饭的就有三十五人。有两个队长打人。一年换过六次食堂管理员,都没经过群众同意。财务账目不公开。克扣社员口粮,干部多吃多占。社员在食堂吃冷饭,冷菜,吃的不卫生。对社员的小自由照顾得不好。打人,扣饭等虽然是发生在整风整社以前,但在整风整社中,没有得到解决,社员还有着一肚子气。另外,食堂规模大,社员居住比较分散。社员每次在食堂排队,吃饭与来回跑路时间达两三小时。影响出工时间。

这个食堂停伙二十六天。在此期间,工作组继续进行了调查研究工作。根据社员的意见和要求,工作组一方面帮助群众清理了生产队和原来食堂的账目,重新进行了六○年的分配决算,真正实行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同时帮助生产队的干部认识了自己的缺点,错误,在社员大会上作了检讨,并听取了群众的批评。一方面帮助全队坚决要办食堂的十一户社员,重新筹办食堂。这样一来,又有26户社员报名要参加食堂,共计参加食堂的有37户(其中包括一户中有部分人参加的14户),占66%;参加的人是120人,占农民241人的50%。经过讨论,根据群众意见办了三个院坝食堂。这种食堂吃的卫生热烙,能调剂口味;有开水喝,有热水用;几天结一次账,“家务能管了,也能管好了”。都觉得自由方便的多了。由于食堂小,锅灶小,充分利用了野茅草柴和可作燃料的农付产物,这样不但不再砍树木了,而且节约了烧柴。同时,也就有利于社员挣工分。

根据以上三种情况,可以看出。大凡是干部作风不好,平均主义解决得不彻底,特别是浪费劳力和燃料困难对生产不利,对群众不方便的食堂,是一定要散伙的也是应该散的。大凡是有利生产,便利群众,自愿参加,自己管理的食堂,又是散不了的。看来临江大队的情况,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有些地区可能比临江大队坏一些,食堂散的可能多一些,也有一些地区,可能比临江大队好一些,散的食堂可能少一些。对办得不好,非散不可的,应该帮助它们散好。对办得好,继续坚持要办的,应该帮助他们办好。总的看来,公共食堂问题很复杂,牵扯的问题很多,我们还在继续调查研究,详情另报。

李井泉1961年5月10日

来源:

四川省某档案馆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