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论钢铁生产大跃进

日期:1958-10-1 作者:河南省《中州评论》编辑部

河南省《中州评论》编辑部

工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的物质基础——钢铁,经过了几个月的摸索、试点过程,到八月下旬平均日产生铁三百五十四吨。当毛主席、党中央提出全党全民动员起来,为钢产量翻一番而奋斗的伟大号召之后,全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逐步组成了一支钢铁生产大军,鼓足了干劲,力争上游,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深山旷野里,挖矿、建炉、现场传授技术,终于在九月中旬出现了钢铁生产大跃进的局面。九月十五日铁的产量突增至一万八千吨,并且出现了八个日产千吨以上的县,成为钢铁生产大跃进的转折点,从此,到九月二十五日止,日产量平均达到了七千六百零六吨的水平,比九月上旬平均日产量(五百六十八点九吨)猛增十三倍多。在这些日子里,出动的钢铁大军近四百万人,参加这支大军的党、团员二十九万二千四百三十七人,干部十三万三千八百二十三人;已建和正在建设的各种冶炼炉子十万余座,投入生产的四万座左右;参加运输的各种车辆四十二万二千多部,新建公路一千五百五十五公里,整修老路一千七百一十公里,新架电线九千八百九十一公里(直接为钢铁服务的四千七百二十五公里),挖小煤窑一千五百九十六个。所有参加钢铁生产战线的英雄们,被人民公社组成了各种各样的专业队,并且还调动了大量的突击力量,帮助专业队突击挖煤、运输、破碎矿石等劳动,日夜战斗在沙河淘铁砂的人们,从七、八岁的小孩到六、七十岁的男女老年人,有这么一句雄伟的口号形容他们的劳动和心情,“从漯河到鲁山,要把沙河翻一番。”不少县的农民为了钢铁生产争上游,献出了大量的物资。许多治山、治水、农业丰产的劳动模范变成了钢铁战线上的英雄。许多中断了冶炼劳动的老师傅日夜守在土高炉的旁边指挥生产。各县还组织了大量的医务人员、商业人员、文娱工作者,深入山地为钢铁生产大军服务。机械制造工人们,日夜不离车间,为钢铁生产赶制设备。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全党全民大搞钢铁生产的运动已经形成,并且成为推动我省全面大跃进的动力。

现在,钢铁生产大跃进的形势,正从各方面压迫着各个方面的工作,要来一个新的安排。它从各个方面调动了大量的劳力,大量的物资,它要各个战线暂时都为它的大跃进服务,谁要是不主动地跟上来,他那里的工作就要受到影响。目前有些地区和战线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主动,合理地有计划地安排了工作,调整了力量,出现了新的跃进局面;有些地区和战线还处在被动的状态,工作有些忙乱。现在的情况,很象去冬今春农业大跃进的时候一样,规划得好,组织得好,农业大跃进就成了推动一切的动力,出现了全面跃进的高潮。各级党委和各部门的负责同志自觉地主动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形势的这种特点,就懂得了“不断革命”的指导想思,使各方面工作在新的条件下,乘胜前进,跃进再跃进。因此,各级党委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真地掌握“以钢为纲”的指导方针,既要保证钢铁“元帅升帐”,又要能够使各方面工作,在钢铁生产大跃进的推动下,从新的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新阶段。

从目前情况看,九月底铁的日产量将达到二万到三万吨,钢的日产量将达到万吨左右,十月以后应该基本稳定在这个水平上。就河南的条件来说,已经查明的铁矿比较多,矿的合铁量大部分也比较高;煤的生产过去就有基础,日产量已达到六万吨以上,虽然现在还不适应钢铁生产大跃进的需要,但不久就可以适应。有了这两大宝,加上群众冶炼技术迅速地成长,各方面工作的紧密配合,应该做到提前和超额完成国家分配给我省的钢铁生产任务。特别是从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之后,广大群众的共产主义思想高涨,人民公社在全省象雨后春笋一样的普遍出现,便使各方面工作更加壮阔,更加高速度地向前迈进了。人民公社革除了来自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种种消极因素,进一步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残余,也进一步打破了封建社会遗留的家长制度,使人们在一个公社的大家庭里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劳动生产,有组织的愉快生活。分配制度改变了,人和人建立了新的关系,从而劳动生产率成倍地增长起来,大搞农业、大搞工业、大搞文化教育事业,一切都获得了大规模群众运动的基础。钢铁生产大跃进,正是显示了人民公社的无比优越性。现在除了少数炼钢炼铁的炉子由工厂办的以外,绝大多数炼钢炼铁的炉子和矿山(实际是99%以上)都是由人民公社举办的。毛主席指示我们说:“我国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国,可能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现在,被共产主义思想,人民公社解放了的广大群众,正是干劲冲天,斗志昂扬。只要我们各级党委加强领导,不断总结群众搞钢铁运动的经验,充分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钢铁生产战线,也同农业一样,定会大放光芒,出现奇迹。目前我们在铁的生产方面初步获得了成绩,钢的大量生产关口还未突破,但是只要坚决贯彻执行办钢铁的群众路线,我们就能够很快解决钢铁生产中的某些难题。

依靠群众,自力更生,以小型为主,以土法为主,在小型,土法为主的基础上,土洋并举,大、中、小相结合,这是坚决贯彻执行办钢铁的群众路线的一条正确方针。因为这条方针可以使广大群众插手,“众人拾柴火焰高”,群众一插手,钢铁生产就形成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一切事情都是如此,一旦形成了群众运动,就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立见实效。可是有些人在大、中、小之间,在土、洋之间,在依靠群众,还是依靠少数专家之间,迷信“大、洋、专”,轻视“小、土、群”。他们把办钢铁工业看的很神秘,认为只有“大、洋、专”才能解决工业化的需要,因而只能少数人包办,只能依靠国家投资和制造现代化的设备,大派专家、技术人员才能办到。省委根据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精神和河南的具体情况,批判了对办钢铁工业的神秘观点,坚持了以“小、土、群”为主的方针。现在党的这条方针已经为人民公社所接受,并且放出了“卫星”,没有人再大叫“大、洋、专”了。但是,有一些人对群众大搞小型钢铁厂、土法炼钢炼铁,仍然抱着怀疑态度,他们走到小土炉群里,指手划脚,东挑西拣,这里质量不高,那里不正规,或者见了暂时某些小土炉子不出铁,耗煤量大,成本高,就惧怕赔钱,犹豫动摇,悲观失望起来,甚至说:“没有会跑就想飞”。好象这些人在群众热火冲天的劲头上,泼上一瓢冷水就心安理得了。对这种怀疑态度必须予以批判。几百万人大搞钢铁运动和全党全民办其他工业一样,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刘少奇同志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的报告中这样指出:“前途必然是:一,加速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二,加速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三,加速缩小城乡差别的进程。”离开了大搞群众运动,三个加速,怎么能够设想得出呢?现在几百万人上山,小土炉子点面结合,遍地开花,铁的产量增长,几天一个变化,河南过去一年只产三、四千吨土铁,现在不到一个月就等于过去几十年的产量。今后在群众冶炼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铁的增产速度还会更快,铁的质量也会得到提高。群众大办钢铁,投资少,设备简易,一切自力更生,这比办大型钢铁企业要省得多,收效快得多。而且,群众充分发动起来后,就必然要以革命的气魄打破一切陈规陋习,建立一套新的制度,走向技术革命的新阶段,小土炉就会逐步改造成为现代化的洋炉子。我们现在不放弃举办大型企业,但是必须同时坚持以“小、土、群”为主的方针,明确依靠群众,自力更生的道路,并且和国家的大钢铁企业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就有可能使我国钢的产量,在较短的时间里,快马加鞭赶上资本主义大国,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资基础。采取群众运动的方法,大搞钢铁,是一个革命。对待群众的革命行动,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热情,不可泼冷水,不可泄气。对待群众运动中的某些缺点,只能采取说服的方法,鼓舞群众自己去克服。总之,“小、土、群”好得很,坚持下去就大有希望。

钢铁生产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形成大跃进的局面,除了党的正确方针之外,还必须政治挂帅,充分发动群众。九月初各地党委在广大群众中进行了大搞钢铁的宣传教育工作,接着就在群众中展开了一场大破大立的思想大辩论,为什么要搞钢铁,能不能多搞、快搞、大搞,成为群众辩论的中心。经过大鸣、大放、大字报,大会小会的充分辩论,克服了某些人的右倾保守思想,提高了群众的觉悟。鼓舞了斗志;广大群众和干部认为能够治山、治水、搞好农业生产,也一定能够炼出大量的钢铁来。并且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于是一支钢铁大军组织起来了,男女老少入山探宝,大建群炉,大搞运输,现场学习技术,失败不灰心,成功不骄傲,群策群力,终于冲破了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难关,炼出了大量的钢铁。这一经验,完全证明了毛主席所指示的政治与技术结合的重要性。群众体会得最深刻,“马克思主义出钢铁”、“炼铁又炼人”。的确,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了守纪律,听指挥,藐视一切困难的共产主义风格。但是也有少数干部没有把政治与技术结合起来,单纯强调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没有看到这些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要人来掌握。例如焦作钢铁厂的54立方米高炉,在没有解决政治挂帅充分发动群众之前,每天不过出铁二十吨左右。市委对那里的工作进行了深入地检查,发动群众讨论了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之后,不过两天的时间,日产量一跃再跃,达到了六十五吨。最近各地的经验都充分说明了,哪里的政治思想工作做的深透,群众的共产主义思想雷厉风发,哪里的钢铁产量就增长得迅速。政治与技术相结合是一条普遍真理。钢铁生产大跃进,在河南来说仅仅是开始,而且这一条战线较之其他方面更加艰苦,除尽可能做好各项物质供应以外,必须广泛地反复进行政治思想工作,从各方面鼓舞群众的冲天气概,克服困难,要高山低头,要铁水奔流。这是我们各级党委保证提前和超额完成国家钢铁生产计划的中心环节。

发动群众,连续放几次“卫星”,是各级党委学会领导钢铁生产大跃进的重要方法之一。放“卫星”不仅可以大大鼓舞群众情绪,而且能够使钢铁的日产量从低的水平跃进到高的水平。九月十五日放出一万八千吨的“卫星”后,下半月的日产量平均增长了十几倍。不少县在几次放“卫星”的过程中,从矿石、煤炭、交通运输、物资供应等准备工作到劳动力的合理调配与组织,从建炉到生产,初步摸索出了一套经验,熟悉了组织大规模生产中的一系列工作。通过放“卫星”,党的政治工作发挥了无比的威力,干部和群众完全打成了一片,在统一的指挥下,展开了劳动竞赛,从矿山到炉旁,从当地群众到运输线上,人们的意志比钢铁还坚,立誓“不出钢铁决不罢休”。当地群众在党的一声号召下,男女老少倾其全力以赴,贡献出了一切。谁没有参加钢铁生产运动,谁就感到不光荣,这是多么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啊!通过放“卫星”,把各方面工作带动到一个新的跃进阶段。放“卫星”是一个大规模的群众突击运动,打破了旧的平衡,暴露了新的不平衡;党及时抓住了薄弱环节,统一规划,合理安排,组织了新的平衡。而暂时的平衡,一次又一次地被先进环节所冲破,再平衡再冲破,如此,一跃再跃,变成了钢铁生产急剧跃进的规律。党的领导就在于掌握这种规律,抓住先进和落后这两个环节,以先进带动落后,使放“卫星”和正常生产结合起来,使正常生产在更加合理安排的条件下,不断提高到新的生产水平。放“卫星“,使现场会议开的更多更好了,冶炼技术迅速为群众所掌握,暂时某些技术关节虽然没有完全被突开,但是不久就会突开。通过放“卫星”,各级党委深深休会到,必须组织城乡之间、平原与山地之间的共产主义大协作,不断克服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是取得钢铁生产大跃进的重要保证,许多突出放“卫星”的县,都是和几个县合作,农村和城市合作,同心同德取得了胜利。各级党委在几次放“卫星”的过程中,把党的领导重心切实地转移到了工业方面来,第一书记挂帅,亲自抓钢铁,领导干部分工负责,“以钢为纲”,带动全面工作跃进再跃进。总之,上述这些经验,各级党委都应该及时加以总结,为十月份钢铁生产大跃进作好一切准备工作。

我们预计九月底以前完成全年任务大约10%左右,90%的任务要在今后三个月来完成,时间十分紧迫,任务十分艰巨。根据九月份的经验我们肯定的说,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是有信心的,而且可以提前和超额完成任务。关键在于十月份能否完成钢二十万吨,铁八十万吨。希望各级党委认真加强领导,切实做好全面规划,抓好采掘矿石和煤炭、交通运输、劳力调配,选定有效炉型、加强技术指导和各项物资供应工作,进一步政治挂帅,充分发动群众,力争在严冬到来之前,使所有生产钢铁的现场,能够储备充足的矿石和煤炭,保证铁水长流畅流。我们相信,勤劳勇敢的河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定能够在钢铁战线上创造出更多更大的奇迹来。

(原载河南省“中州评论”第4期,1958年)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