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总结评比 多出钢铁

日期:1958-10-8 作者:《新华日报》社论

《新华日报》社论

国庆前夕,本省放出了日产生铁万吨的高产卫星之后,南京、无锡、常州等地先后发动群众在炉前开展了总结经验、评选好人好事和鸣放、辩论的总结评比运动,这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

总结评比,本来就是一个促进各项工作不断发展,推动先进更加先进,落后赶上先进的工作方法,而当前在钢铁战线上发动群众进行总结评比,又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由于党的正确领导,由于全体指挥员的身临前线,参与战斗,组织和领导群众,更由于全省城市与农村,前线与后勤,工农兵学商,各条战线上几百万战士日夜苦战,几个月来,无论是领导,无论是群众,都已摸索与创造了不少宝贵的冶炼钢铁的经验。这些从实际斗争中积累起来的经验,都是异常宝贵的。通过及时的总结评比,把分散的经验集中起来,变成比较完整的更有普遍指导价值的经验,加以推广,将会推动10月份和今后钢铁生产取得更大的胜利。

其次,在这一场钢铁大战中,无数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优秀的干部和群众,都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艰苦奋斗,顽强作战,他们的精神,是一种高贵的共产主义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面前的任何困难都将被克服,任何艰巨的任务,都是一定能够完成的。通过总结评比,可以大大地表扬钢铁战斗中的好人好事,树立模范榜样,发扬革命朝气,就可以大大地激励士气,鼓舞斗志,进一步从思想上发动群众,为完成10月份更为光荣和艰巨的任务而奋斗。

其三,前一时期由于我们还缺乏经验,在一场突击中,免难要有一些缺点。在思想认识上,在技术上,在组织领导上,会有一些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暴露出各个工作环节上还有一些薄弱之点。通过总结评比,可以进一步来讨论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并在今后的准备,工作中注意防止。

有人认为,在钢铁生产这样十分紧张的时刻,又要发动一个群众性的炉前总结评比运动,会不会耽误当前生产、影响经常工作呢?我们说这是不会的;不但不会,相反地如果把这次群众性的总结评比组织得很好,就会大大推动与促进当前的钢铁生产。担心总结评比会影响生产的人,不外乎存在两种不正确的思想。一种人缺乏不断革命的思想,把总结评比与当前生产割裂开来,看成为两回对立的事情。他们不了解在一个战役之后,需要有一个暂短的休整,这个休整,决不是休息不干,而主要是进行总结,进行准备工作,重新部署力量,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动员与组织群众巩固既得胜利,更好地迎接新的任务。因此,总结评比正是为了目前的钢铁生产,只要组织得好,决不会妨碍当前生产。另一些人的毛病是“见物不见人”,在钢铁生产中,他们只看到那些炉子、煤炭、矿石等等物质的东西,而没有十分重视掌握炉子、矿石、煤炭命运的“人”的作用,好象搞好钢铁生产的关键只是解决物资材料,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我们所以要强调进行炉前总结评比运动,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革命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人们的思想觉悟不断地提高起来,革命干劲不断地高涨起来,操作技术不断地熟练起来,那么炉子、煤炭、矿石之类的东西就能砌得好、修得好、开采好、准备好,就能切实保证钢铁生产不断跃进。只有把总结评比搞好了,才能有力地推动当前的生产。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炉前总结评比呢?一个主要的问题,应当充分发动群众通过大鸣大放大辩论,而不是由少数人“包办”。应当坚持到炉前现场去,结合生产,机动灵活地进行总结评比,而不应坐在办公室里搞总结评比。大家知道,万吨生铁卫星的腾空上天,这是由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小、土、群”为主方针,依靠几百万钢铁战士辛勤劳动得来的结果。这就是说,胜利是群众力量赢来的,经验是群众智慧创造的,经验出自群众之中,好人好事生长在群众之中。只有到炉前去,到现场去,发动广大群众参加总结评比,才能把丰富的经验深刻而生动地总结起来,并且让这些丰富的经验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在总结评比过程中,应当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大辩论、大务虚,以解决必须解决的一些思想问题,明确斗争的方向和任务,而不应当简单从事,就事论事。对于某项经验的总结,既要使群众懂得有几条什么样的经验,而且还要引导群众动脑筋,研究出为什么会有这些经验的原由。对于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应当充分发扬民主,由群众自己来评选、表扬,既要使群众懂得那些人物、那些事迹算是先进的,还要使大家懂得这些人物和事迹为什么先进的道理。从而提高大家学习先进、赶上先进的自觉要求。

当然,如何组织领导好这一次总结评比,应该引起领导上重视。总结评比应该利用一些休息时间,利用各种灵活的小组活动和大会结合的方式,利用各种宣传鼓动工具,如黑板报、广播台等来进行,不应满足于开大会,作大报告。要发动群众自己来搞好这次总结评比工作,各级党组织应当认真重视这项工作,并把这一工作切实领导起来,而且要把总结评比成为经常的制度。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