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依靠群众充分供应炼铁原料

日期:1958-9-2 作者:《大公报》社论

《大公报》社论

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力争实现今年钢铁生产的跃进指标中,如何保证矿石的供应,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矿石县炼铁炉的“粮食”。要争取快出铁、多出铁,就必须让炼铁炉吃得饱和吃得好。炼一百万吨铁,就得准备三百万吨左右的铁矿石和二百万吨左右的石灰石。炼铁所需要的矿石数量是很大的,我们必须重视矿石的供应问题。

目前,许多地区已经紧急地行动起来,着手解决矿石的供应问题。河南省组织了百万钢铁大军,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力量是专门负责解决矿石资源的;河北省组织了十万人马上山采矿;广西陕西和山东等地也都组织了大队人马为解决矿石原料问题,夜以继日地苦干。但是,应当指出,有些地区对于这项工作抓得还不够紧,行动还非常迟缓。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炼铁炉,就不怕没矿石。这种看法和做法,如果不端正,将来必然在生产中造成很大的被动。影响到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

正确的方针应该是边挖掘、边建设、边生产。不仅钢铁工业是如此,其他有关工业也是如此。边挖掘、边建设、边生产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使地质、建设、生产三者主要的活动,实行同时并举。经验证明,凡是认真地在实践中贯彻执行这个方针的,生产建设事业就获得了多快好省的发展;反之,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就少慢差费。在钢铁工业大跃进中,及时地做好矿石的准备工作,做到不仅经常地使炼铁炉“吃得饱”和“吃得好”,而且,经常保持炼铁炉有足够的“余粮”,就会使钢铁工业高速度的发展,得到有力的保证。

在大办炼铁炉的同时,必须立即行动起来,迅速地解决矿石的供应问题,以保证炼铁炉的正常生产。这一问题解决的越早,对生产就越有利,任何迟缓等待的想法和做法,都将对钢铁生产建设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那末,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办法,才能更好地解决矿石的供应呢?我们认为,首先,必须依靠群众进行矿石资源的普查工作。我国的铁矿资源,非常丰富。仅现在已经知道的,全国铁矿的储量就在一百二十亿吨以上。但是很多地方的铁矿资源及其储量现在还摸不清楚,这就要求我们进行一番普查。要做好普查,只依靠少数地质勘查队,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各地广大群众的力量。山西盂县依靠当地农民在全县只进行了一次普查,就发现铁矿一千八百万吨的储量,比原来所掌握的增加了四倍;河南登封县由于依靠当地群众和当地地质普查队的力量,从今年3月到现在,已发现三百多处铁、煤、铜、铝等等矿藏,因为有了矿石来源,他们这一县,今年年内就要发展土法炼铁炉一千座和小高炉一百座,产铁二、三十万吨。事实证明,一切依靠群众力量进行普查的地区,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在矿石资源的利用上,必须实行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和统一安排。实行这一原则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合理地利用矿石的资源。我国矿石资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有的地区有这个矿,有的地区有那个矿;有的地区矿石多,有的地区矿石少或者没有。这种不平衡状态,若不加以合理调整安排,有些有丰富矿产的地区,就会因为生产力小,不能尽量地去利用;而有些没有矿产或矿产有限的地区,就不能充分发挥生产力。全面规划和统一安排,就可以克服和解决这一矛盾,就可以最全面和最充分地发挥生产力。

大力开发矿石资源,必须做好劳动力的统一调配工作,开采矿石需要有巨大的劳动力,一个人如果用手工来采矿,一天只不过采几百公斤的矿石,照这样来计算,假设一个省依靠小土高炉年产一百万吨铁,每天就需要有好几万人来采矿。因此,开发矿源需要进行—件巨大的劳动组织工作。在解决采矿的劳动力时,必须使工农业生产得到全面的照顾,做到既不影响农业生产的进行,同时,又不耽误矿石的供应,并且还要使矿石的成本获得经济合理。为了做好这个工作,各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以适应各方面的需要和要求。

为了不断地提高采矿效率,还必须积极使参加采矿的农民群众掌握采矿技术。让农民群众掌握采矿技术的根本方法,是要实行现场指导,从现有的采矿技术基础上,逐步地加以提高。

为了使矿石迅速地运到铁炉附近区域,还必须相应地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使道路及运输工具适应于提高生产效率的要求。

此外,在建设炼铁护时,还应当注意,要尽可能地照顾到矿石资源分布的具体情况,并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的具体矿石成份条件,来筹划和安排建设。要知道,建设中的工作做得周密些,生产中不仅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能。

做好矿石供应工作的基本关键,还在于各级党委书记挂帅。在坚强的政治领导和紧紧依靠群众力量的前提下,各地炼铁炉的原料供应问题,一定能迅速地和彻底地得到圆满的解决。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