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安徽省是怎样成为早稻千斤省的

日期:1958-0-0 作者: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部

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部

安徽省位于北纬二十九至三十五度之间,全省耕地面积八千七百三十三万亩,全年平均气温摄氏十四至十七度,四月份平均摄氏十五点一度,十月份平均摄氏十七点八度,无霜期二百二十天至二百五十天,年雨量一般皆在一千毫米以上。这样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合于稻麦两熟制的栽培,同时也适合于双季稻及一年三熟栽培制度的发展。早在1953年,省委就提出了农业生产的三项改革办法,决定扩大种植水稻面积,大力推广双季稻。这几年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今年更出现了一个极大的飞跃,不但种植面大,而且产量高,打响了大跃进的头一炮。

今年我省共栽早稻六百一十二点九九万亩,获得了空前未有的普遍大丰收。早稻总产量六十二点六亿斤,比1957年的十八点四亿斤增产四十三点一亿斤,增长二点三倍,平均亩产一千零二十一斤,比1957年的三百六十四斤提高175.5%。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今年的早稻,不但面积大,产量高,而且大面积高产多、卫星多。全省亩产三千斤到五千斤的共有七万九千七百零八亩,五千斤到一万斤的共有一万五千五百四十一亩。万斤以上的卫星共有二十三个。同时,不仅圩区丰收,岗区、山区也丰收;不仅老稻区丰收,新稻区也丰收;不仅少数没有受灾地区大丰收,广大受灾地区也照样大丰收。如境内岗峦起伏的来安县和山高岭大的大别山区岳西县,平均亩产都在千斤以上。在过去经常遭受灾荒的淮北新稻区蒙城、濉溪等地,也都出现了早稻亩产六干多斤的高产卫星。因此全省人民莫不喜在眉头,笑在咀边,一致反映:“共产党领导好,双季稻是个宝。”

今年早稻大丰收,既不是大自然的恩赐,也不是偶然的成功,而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以虚带实,发动广大群众,进行了顽强斗争的结果;是继续贯彻三改办法,大兴水利,大举积肥,打破常规,革新技术,大力推行先进措施,并战胜了自然灾害的结果。

一、政治挂帅,充分发动群众

组织生产大跃进,不但贯串着先进与落后的思想斗争,而且包含着社会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两条道路的斗争,只有首先取得了政治思想斗争的胜利,才能保证生产斗争的胜利。去年以来,经过整风和反右派斗争,一方面铲除了兴风作浪的孽根,扫清了有害于生产建设的障碍;另一方面大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系统地调整了人民内部的关系,并严肃地批判了部分干部中的右倾保守思想,克服了“三风”“五气”,从而出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爆发出一股伟大的革命干劲,这股干劲有如地下喷泉,冲天而起,迅速地形成了生产建设的高潮。

在这大跃进的新形势下,各地在领导方法上也来了一个很大的跃进。在整风运动中创造的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方法,现在已被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来。一般都贯彻了做什么,辩什么,借以分清是非,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保证先进指标的实现。在争取早稻大丰收的过程中,开始时有些人思想抵触很大,说什么增产已经到顶,单产不能再提高了多说什么肥料不够,劳力紧张,双季稻面积不能再扩大,扩大了会得不偿失。针对这一情况,各地普遍展开了鸣放辩论,并结合总结过去的生产经验,用一摆(摆出典型)、二比(比较收成好坏)、三算帐(算清利害得失)的办法,从道理上和事实上驳倒了右倾保守思想。很多地区还结合辩论组织了现场观摩,既解决了思想问题,又贯彻了技术。群众反映:“眼见为实,口服心服,他们能做,我们能学”。从而坚定了跃进的信心,鼓舞了革命的干劲,纷纷提出了先进指标,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增产运动。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个开端,在前进过程中,仍然会遇到许多障碍。经验证明只要不断地进行思想革命,就能不断地破旧立新。这样既能使各项先进措施得到完满的贯彻,又能在群众思想不断跃进的基础上,一跃再跃地提出新的指标和措施。正如群众所说,“思想节节通,计划步步升,措施条条有,干劲日日增”,这异常中肯地说明了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对推动生产建设的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虚带实,正确解决在大跃进中出现的新的矛盾,新的困难,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跃进。

在改进领导方法上,还明显地表现在采取了各种措施,进一步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各级干部都种了试验田,做到了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群众说现在的干部是“赤足光头,手拿锄头,生产带头”。这样,不但使干部向又红又专的道路跨进了一大步,有效地加强了对生产的具体领导,而且为群众树立了丰产榜样。如潜山县早稻亩产三千斤以上的有三百七十三亩,全部是干部的试验田,群众称之为“模范田”。干部作风的转变,进一步密切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鼓舞了群众的干劲,他们反映说:“社干部作风大转变,和咱一起忙种田;同甘共苦心连心,社员越干越有劲。”为了加强生产领导,各地还用评比检查,现场会议,抓两头带中间等办法,开展了群众性的生产竞赛运动。经验证明,检查评比和现场会议等等,都是适应大跃进形势的有效的工作方法,许多农业社通过定期检查评比,适时地解决了各个生产环节中的关键问题,促使先进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落后的快马加鞭,赶上先进。现场会议充分体现了虚实并举的原则,能够及时传播经验,推动全盘,干部和群众普遍认为:“现场会议实在好,说了作了又看了,样样事情都明了,回去工作好做了。”这些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领导方法。正是由于掌握了这个法宝,认真贯彻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因此真正做到了充分发动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这里还必须指出,各地在大跃进中,还注意从组织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合理调整劳动组织,改进生产管理等等,特别是所有农业社都以党团员和积极分子为骨干组织了突击队,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突击,这对完成关键性任务和改变落后地区面貌,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并且培养出一批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和新生力量,使每个社形成了一个无坚不摧的核心。通过他们团结和带动起全体群众,困难就迎刃而解,一切事情就好办得多。

总而言之,由于坚持了政治挂帅的原则,也就是加强了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了群众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使早稻大丰收获得了最根本的保证。正如群众所说:“千条万条归一条,不离党的好领导。”

二、早干大干,做好物质准备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肥料是庄稼的粮食”,要使生产跃进,就必须充分做好水利、积肥等物质准备工作。特别是双季稻生长期比一般中稻长,需要的水分和肥料较多,改种双季稻以后,解决水肥供应问题就更显得重要。我省在推广双季稻的过程中,保守派总是拿水利、肥料困难作挡箭牌来反对双季稻。他们的流言蜚语,从反面促使我们更加坚定地依靠群众,多快好省地修水利、积肥料,为双季稻创造丰产条件。特别是去冬以来,在农业发展纲要和总路线的鼓舞下,我省和全国各地一样,开展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兴修水利和积肥运动。运动的特点是:决心大、行动早、劲头足、速度快。省委提出的“用尽劳力、竭尽智力、挖尽潜力,把低产变为高产,把落后变为先进,把淮北变江南,把江南变岭南”的口号,很快就成为广大干群的实际行动。

在兴修水利中,工农商学兵,男女老少,全部发动起来,掀起了千军万马的水利建设热潮。全省出勤最高记录每天达到一千一百四十万人,占全省整、半劳力的79%,连以往不大参加劳动的二流子、懒汉、小脚妇女,甚至瞎子、跛子也上了工地。肖县毛庄乡建华社瞎子黄温林参加了挖河,高兴地说:“加油干,抬土忙,挖河就是建粮仓;你在前,我在后,无眼跟着有眼走,干多干少是力量,总比闲着不干强。”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广大群众日以继夜地进行兴修,表现出了顽强苦战的英雄气概。那时到处呈现出“白天红旗招展,夜晚灯火通明”的景象。一月中旬,寒潮袭来,泥土冻结,温度下降到零下十度左右。广大群众提出了“红军不怕长征难,英雄不怕北风寒,学习红军过雪山,克服困难加油干”的战斗口号,全省仍有三百八十万人破冰取土,抗冻兴修。春节期间,各地都打破了常规,“多挖土方送旧岁,提高工效迎新年”,全省有四百万人照常兴修。在兴修中群众不仅表现了惊人的干劲,而且也表现了惊人的钻劲,创造和发明了许多先进工具。到四月底,全省即已推广使用各种先进工具七十五万件,平均工效提高到每人每天十公方,比开工初期提高五倍多。干劲加钻劲,兴修水利大跃进,全面地做到了多快好省。全省仅一冬一春就完成五十八亿土石方,等于解放八年来完成土石方总和的四倍。这些工程的全部效益,可增加及改善灌溉面积四千四百五十七万亩,除涝面积一千九百三十四万亩,初步控制水土流失面积五千四百三十八平方公里,正是“千年涝灾一下除,千年旱塘水汪汪,引了河水上山岗,活活气死老龙王”。

结合大兴水利,各地还以治水的劲头,掀起了汹涌澎湃的积肥热潮。在“每亩三千担,见田增加二寸”的口号下,从淮北到江南,从山区到圩区,无论是天晴天雨,每天都有千军万马突击积肥。有些地区还成立了积肥指挥部、积肥大队、积肥突击队等,淮北地区还组织了积肥基建队,到处兴修厕所、畜圈,彻底改变了“人无厕所,猪无圈,牛无栏”的陋习。仅一个冬季,全省就修建了厕所三百二十四万个,牛栏猪圈二百四十三万个,挖粪池五百九十五万个。在积肥方法上,除广泛积蓄人、畜粪尿,利用绿肥、青草、野草以外,群众还大力积蓄泥杂肥料,开辟了许多新的肥源。群众总结这些经验说:“积肥没有巧,十字要记牢,烧、熏、挖、换、扫、铲、沤、堆、拾、捞”。对于隐埋在地下的肥料,在群众性的献计找肥源运动中,也纷纷被挖了出来。仅六安一个专区,就挖出古代肥料矿一千四百三十七个,其中有商代烽火堆,三国、唐朝的战壕,明朝的洗马池。此外,各地结合改善居住条件,在并庄建新房和拆旧房中取得了大量庄基、房土;结合修水利,河底和湖底的淤泥、肥土也都被充分利用了起来。事实证明,肥源是无穷的,“肥料到处有,就怕不动手”,只要去发掘,要多少就有多少。总计全省到六月底止,共积攒自然肥料一千五百二十三亿担,超过解放八年来积肥总和二百一十五亿担的六倍。与此同时,乡乡社社还大造土化肥,满足施肥的需要。据八月中旬统计,全省已建立二十五万七千多个土化肥厂,已生产出土化肥六千八百多万担,群众赞扬说:“走一庄,又一庄,到处都有化肥厂,大家动手造化肥,秋季丰收有保障”。

水利和积肥的大跃进,使农村到处都是沟渠纵横,绿波荡漾,肥源遍野,肥料成堆,给双季稻特别是早稻的丰收,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如濉溪县卧龙湖过去是“蛤蟆撒泡尿,浇了一大片,七天不下雨,旱得地冒烟”的地方,兴修水利以后,完成河网化,彻底改变了易涝易旱的自然面貌。今年上半年虽然一直没有下透雨,但改种的早稻仍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桐城县由于积肥工作搞得出色,积了大量肥料,做到了“亩施三千担,见田高二寸”,全县四十五万多亩早稻,因而全面丰收,单产达一千四百八十五斤。仅一季早稻就超过了农业发展纲要指标。正如群众所说,“大干一冬春,遍地出黄金,十年的规划,一季就完成。”

三、打破常规,推行先进措施

今年,我省双季早稻获得丰收的主要技术经验,是在深耕、多肥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了密植,结合选用良种,提早育秧和加强田间管理等一系列的措施。因而今年早稻苗壮、棵密、穗大、粒多。

(一)加深耕层,改良土壤

稻田深耕,加深耕层,是促进土壤熟化、增加肥力、防止倒伏和提高产量的必要措施。今年,全省早稻田一般都进行了三犁三耙两耖,耕深达到六至七寸,比去年增加一至二寸。由于加深了耕层,产量显著提高。如桐城县公园社在相邻的两块田里做了试验,结果深耕达六寸半的亩产三千零一十五斤,比未深耕的亩产一千五百六十一斤增产93.1%。

为了达到深耕增产的目的,我们主要是采取了以下办法:1.密耕。把原来犁两犁的地面改做三犁来犁,减少宽度,增加深度;2.套耕。先用双铧犁深耕,接着顺犁沟用七寸步犁套耕;3.耕挖结合。耕后用人工以锹深挖;4.加厚土层。结合施肥和改良土壤,大量铺施河塘泥、墙壁泥,或掺沙土、掺粘土等,加深耕作层。在深耕同时,及时进行了耙碎、耖平、秸匀等联合作业,平整田面,做到泥烂田糊,为秧苗生长发育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同时也为浅水勤灌等田间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应该着重指出的,一向认为水稻倒伏是不可能解决的难题,是影响水稻产量继续提高的重大障碍。这一问题,通过今年的早稻大丰收,已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得到了解决。由于深耕,加深了耕作层,促进了水稻根系发育,使稻根扎得深、扎得牢,因而有效地防止了倒伏。今年我省万斤以上的卫星田,都经过深耕。枞阳县高丰社一千零四十二亩早稻深耕一尺,始终未倒,结果创造了亩产一万六千二百二十七斤十三两的高产新纪录。

(二)大量施肥,培养地力

“亩施三千担,见田高二寸”、“春送万担肥,秋收千担粮”,这是我省农民提出的施肥的战斗口号。今年早稻施肥,不仅数量多,质量好,而且在施肥方法上,也大有改进。一般是基肥看田施,分层施。追肥看苗施,分期施,集中施。施基肥时掌握不同土质、前茬和土壤深度,施以不同的肥料。例如:粘土田多施沤肥、绿肥,沙土田多施粪肥、泥肥等,每次施肥均结合耕翻,做到层层有肥。很多地区栽秧前还用硫酸铵、石膏或人粪等“打耖口”或“蘸秧根”,促进秧苗提早返青活棵。追肥一般在栽秧活棵后,结合耘头次草追第一次肥,以后根据秧苗生长发育需要再追肥二至三次;对于落后苗,则重点增施速效肥,以促进生长,赶上一类苗。为了促进秸秆粗壮,穗大粒多,籽粒饱满,很多地区在禾苗生长后期还追施了穗肥和叶面喷磷。施肥时各地都掌握了粗肥和慢性肥先施、分层施,细肥和速效肥后施、集中施(如蘸秧根、塞秧根等)以及氮肥先施、磷钾肥后施的原则,做到合理施用。

由于施肥的数量多,方法合理,加上深耕和密植等措施的相互作用,因而全省早稻普遍生长良好。舒城县群众形容早稻长得象“芦柴秆子茭瓜叶,马尾穗子杏子粒”、“枪打不透,针扎无缝,蛙不见天,蛇不能钻,撒土不漏,鸡蛋不溜”。

(三)高度密植,大棵满栽

“要收一千斤,秧插3×6寸”。几年来全省各地做的密植试验都证明,在同样条件下,密植比稀植显著增产。1957年,桐城县公园社以3×6寸插了十二亩三分作密植试验,平均亩产一千三百四十九斤,比5×5寸的平均亩产八百零八斤,增产66.9%;同年,怀宁县潘塅社在同样条件下插3×6寸的平均亩产八百多斤,比7×8寸的平均亩产四百多斤,增产一倍。群众赞扬说:“三六寸就是好,山区圩区都能搞;穗子大,粒子饱,能耐肥,不易倒,多收粮,多牧草,紧紧抓住这个宝,亩产千斤跑不掉。”这些事实坚定了我们大力推广密植的信心。

今年,全省早稻在深耕、多肥的有利条件下,普遍推广了3×6寸密植。安庆专区的二百五十多万亩早稻,实行3×6寸密植的有二百二十万亩,2×5寸的八万多亩,其余为2×3寸,3×3寸,4×5寸等,消灭了大五棵、一尺挂两头、方七寸、方八寸等稀植现象。推行得较好的如桐城县3×6寸面积占早稻总面积98.4%,怀宁县占97%,因而这两个县的早稻单产平均都在一千四百斤以上,荣获全省早稻单产的冠军和亚军。

贯彻密植的办法,除了解决思想问题以外,在技术方面,还普遍训练了插秧手,广泛采用了插秧指行器和插秧船;在经营管理方面,则修订了劳动定额,建立了检查、验收和奖惩制度。实行“五插”(插正、插直、插茂、插匀、插到边到拐)和“五不插”(不插隔夜秧、不插烟袋头秧、不插眠秧棵、不插定浆田、不插斜行秧)的质量标准,做到了块块密植,棵棵均匀,正如群众说的“水稻插的真排场,路是路来行是行,大棵密植块块好,赛过鲁班用尺量”。

(四)提早播种,培育壮秧

早稻早播早栽,不但有利晚稻早栽早熟,和午季作物适时播种,而且是解决一年三熟季节矛盾的重要办法。今年我省早稻育秧工作,在生产大跃进的新形势下,彻底打破了“二月清明不超前,三月清明不退后”的陈规惯例。一般都提早在“春分”边播种,“清明”边结束,比往年提早一个节令。青阳县今年一般都在三月上旬播种,四月上旬栽秧,七月上旬开始收割。早播早栽能显著地提早成熟,增加产量。宿松县长铺乡五星社第七队有十二点二亩早稻,条件完全一样,其中四月十六日早插的七点五亩,平均亩产一千二百一十四斤,四月底插的四点七亩,平均亩产只有八百一十六斤。但是早春气温变化较大,提早播种必须密切防止烂秧。几年来群众创造了干墁下种的办法,有效地防止了烂秧。1.选秧田,烧秧包。选择背风向阳的田做秧田。用烧秧包子的办法来提高土温,消灭病虫害。烧包方法:用干稻草和牛栏粪各二至三斤,卷成草包,每亩三百个左右。烧包熏土,先结合冬耕烧一次,春耕再烧一次。根据潜山中心社经验,烧包子的田比不烧的田能提早三至五天播种,而且秋苗亦较健壮。2.浅灌水,平整田,干墁下种。秧田必须冬季深耕,春季浅耕二至三次,并细耙耖匀秸平,然后做成合式秧田。整好秧田,等水澄清后,放去田水,晾晒一、二天,天晴少晒,天阴多晒,沙田少晒,泥田多晒,使浮泥定板,再用牛粪灰、灶灰、大粪等暖性肥料垫墁,播种后再复盖草木灰,以吸热增温,利于扎根,防止“翻根”、“翘跨”。3.温汤浸种快速催芽。用摄氏五十度温汤浸种十分钟,催芽时经常用温水淋浇或用铜壶装温水置稻种中,以增高温度,促进发芽。4.浅水勤灌。一般是晴天浅灌,风、雨天深灌,夜晚及天阴,如气温高应浅灌,气温低深灌,但应注意及时露苗,以利秧苗呼吸。

此外,各地还指定专人负责管理,采取熏烟、搭风障、盖竹帘等办法,防止霜冻,保证秧苗生长健壮,从而达到了早播、快长、早栽的目的。

(五)做好品种搭配,加强选种工作

根据品种特性,用两三个品种搭配种植,能调剂忙闲,避死农活过分集中,做到适时栽插,确保丰收;同时,对双季稻的迅速发展也有极大的作用。我们对培育良种工作一直是注意的。几年来每年均自外省引进良种进行试验、试种;本省各地也开展了水稻良种培育工作。通过试验、试种和群众生产实践证明:“南特号”、“大叶早”、“五○三”、“莲塘早”和“有芒早粳”等都是适宜于我省栽培的双季早稻良种。特别是“南特号”和“大叶早”,在需要较高的技术条件下,今年更表现了惊人的奇迹,群众说:“南特号,大叶早,秆子硬,不易倒,刁子大,粒子饱,真是增产的好法宝。”这两个品种不仅创造了大面积丰产亩产三千至五千斤以上的新纪录,发射了万斤以上的卫星,而且还出现了“稻王”与“穗王”。枞阳县复兴圩,有一棵“南特号”稻王,株高四尺二寸,全棵一百二十五穗,共一万七千一百零二粒,重一斤零七钱一分,一粒“大叶早”穗王,全棵二十四穗,共六千二百七十粒,平均每穗二百六十一粒,其中三百粒以上的有五穗,最高的一穗三百五十四粒。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植株高,分蘖强,秆子硬,穗子大,粒子多,耐肥不倒,产量高而稳定;只是生长期稍长,一般应采用生长期短的晚稻“小红稻”或后期耐低温的“红须粳”、“猪毛簇”予以配合。此外,也可采用寄秧办法,解决茬口矛盾。

今年早稻不仅选用了以上生长期不同的品种,同时在种子质量上也比过去大大提高。为了逐步提高良种特性,防止品种退化,去年各地普通开展了规模巨大的群众性的田间选种运动,采取穗选和片选相结合的办法,全省共计选了早稻良种一亿五千三百多万斤。今年播种前又全面进行风、筛选种和泥(盐)水选种,进一步提高了种子质量。

(六)抓紧田间管理,开展“棵两”运动

早稻插秧后,有些干部和群众产生了“黄秧落地三分收”的松劲思想,部分地区还有一些三类苗,针对这一情况,各地均及时开展了“一棵秧,一两稻”的田间管理运动,消灭三类苗,提高二类苗,培养一类苗。六月上旬,芜湖专区有三十四万亩三类苗,通过查青棵,比青棵,加强了追肥管理工作,几天以后,禾苗迅即好转。群众反映说:“管理一加强,早稻大变样,昨日苗儿瘦又黄,今日苗儿肥又壮。”很多地区在消灭落后苗的运动中,还开展了社会主义大协作,做到了一队落后,全社支援,一社落后,全乡支援。桐城县孔城区石南乡有三个社因劳力肥料不足,禾苗生长较差,其他六个社随即主动地抽调了九百六十多个劳力,支援了大量肥料,结果三个社一千一百多亩三类苗,都全部赶上了一类苗。在技术措施上,除抓紧追肥以外,还着重地贯彻了浅水勤灌、轻烤、勤烤和提早防虫除草等工作。一般是根据水稻生长发育规律,按照早期浅灌,中期深灌,后期浅灌的原则,并结合土质情况,进行适当烤田。对于烤田,根据我省农民经验,必须肥田重烤,瘦田轻烤;低沤田重烤,高塝田轻烤;粘土田重烤,沙土田轻烤或不烤。对于耘草、防虫工作,今年都比以往提早,并普遍做到满月耘三交,严防病虫害,保证了禾苗生长健壮。

四、战胜灾害,确保普遍丰收

今年早稻大丰收,是和自然灾害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而取得的。先是秧期的两次寒潮,全省曾出动三百多万人,搭棚、熏烟,日夜守护,让秧苗“白天晒太阳,夜晚睡暖房”,保证秧苗正常生长。六月上旬,螟虫盛发,各地又开展了一个“千灯万火灭螟蛾”的运动,仅芜湖、安庆两专区即动员了一百三十多万人苦战三个通宵,共歼灭螟虫二十一万多斤。紧接着又出现了几十年从未有过的大旱,其严重程度超过了历史上旱情最大的1934年。据史料记载,1934年有八十天未落透雨,而今年我省淮北及沿淮地区近二百四十天未落透雨,沿江地区也有九十天未落透雨。但是,在觉悟了的和组织起来的群众面前,再大的干旱,也都不在话下。各地本着抗旱第一的精神,抱着人定胜天的决心,由上而下地批判了畏难思想、依赖思想和等天下雨的思想,动员和组织了一千多万人的抗旱大军,苦战数十昼夜,终于彻底战胜了灾害,从旱魔手中夺得了早稻大丰收。

在抗旱斗争中,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广大群众在“有雨无雨不等雨,大旱一年保丰收”的口号下,以“端起巢湖当水瓢,哪方干旱哪方浇”的雄伟气魄,使淮水翻堤,江水倒流,泉水上涌,湖水上岗,浇灌秧苗。同时,他们还突击改进提水工具,提高了抗旱效率。如桐城县苦战七昼夜,改制和新制各种新式水车四万四千五百多辆,基本实现了水车革新化。望江县由县委书记带头,全党全民动员,苦战三昼夜,基本上实现了车水风力化,提高工效几倍至十几倍。通过这一斗争,使人们深刻地认识了人的巨大能动作用,信心十足地要做驾驭大自然的主人。

在抗旱斗争中,不但做到了生活集体化,行动战斗化,各个地区,各个部门还进行了全面的协作,充分发扬了共产主义精神。上游与下游,岗区与圩区,县与县,乡与乡之间,本着扩大抗旱效益和互利的原则,进行有无相通,余缺互剂,相互支援。这样,就做到了充分发挥现有人力物力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如沿巢湖的四个县实行大协作的结果,迫使湖水翻岗越岭,倒流一百余里,灌溉了一百多万亩受旱农田。群众反映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协作抗旱力量大”,从而增强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在抗旱期间,各地工厂、手工业社赶制了大量水利工具支援农村,财贸部门也及时组织了各种物资的供应,保证了抗旱的需要,促进了抗旱斗争的胜利。

早稻大丰收以雄辩的事实,说明了马列主义能够出粮食,总路线的精神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成为极大的物质力量,群众就会创造出前人不敢想、不能做的奇迹。现在观潮派的幻想破灭了,秋后算帐派的等待落空了,总路线的红旗举得更高了。同时,也再一次告诉我们,我省提出的“三敌”办法,对促进生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三改好比聚宝盆,农业增产好窍门,若不兴种双季稻,哪有这样好年成”。在铁的事实面前,促退派和保守派对“三改”的一切抵抗和非难,都已彻底破产。由此可见,任何新生的、先进的东西,都免不了遇到衰朽的、落后的东西的反抗。只要我们坚持真理,顶住歪风,敢于革新创造,大干特干,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早稻大丰收以令人信服的生产成果,再一次证明了潜力无穷,增产无顶,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可限量,真所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迷信书本的人,把“土地报酬递减律”、“粮食增产有限论”这一套资产阶级伪科学奉为金科玉律,说什么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粮食增产只有慢慢来,不可能一翻再翻地上升,他们从来就不相信早稻能够亩产万斤。当早稻“卫星”上天的时候,他们仍然不肯服输,还聊以自慰地说:个别的高产是可能的,大面积的高产就不可能了。但是劳动人民用双手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奇迹,许多地区出现了全县、全乡的大面积丰产,许多“卫星”成群结队的飞上天空。在这些事实面前,他们不得不低头认输了。“事在人为,田在人种”,大自然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只要我们敢想敢做,大力发掘,生产就能成倍的跃进。今年早稻大丰收是解放思想的结果。反过来它又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大家信心百倍地争取明年在农业生产上出现更大的成就。

早稻大丰收,以它罕有的创造性,又一次指明了在实践中发展科学的方向,这对农业科学的跃进,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广大干部和群众一道,创造了盖过世界的高产记录,在耕作技术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来安县农民说得好,“多打粮食,就有科学”,只要我们把今年的丰产经验很好地总结起来,就是世界上最实际、最先进的农业科学。事实又一次证明了,科学产生于实践的真理。毛主席早就说过:“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劳动群众最大的长处,正是富有实际经验、富有钻研精神,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一般都严重地脱离实践,脱离群众,只是在书本上打圈子,终究钻不出什么名堂。这说明土专家大有可为,大有前途,洋专家必须正视现实,放下架子,拜农民为师,尊重实践,尊重客观规律。这样,理论和实践结合,土和洋结合,取长补短,比翼高飞,就一定能把农业科学迅速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来源:

根据文件的翻印件打印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