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鲁山县获得1958年秋季作物全面大丰收的经验

日期:1958-9-0 作者:中共河南省鲁山县委员会

中共河南省鲁山县委员会

河南省鲁山县43万勤劳能干的人民,在上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大搞钢铁生产的同时,经过4个月的英勇奋战,继今年夏季大丰收之后,又获得了空前未有的秋季全面大丰收。

全县秋季作物11月下旬全部收打结束。今年秋季粮食作物(早秋和晚秋)实收面积468,307亩,总产量达56,050万斤,比去年增加2.83倍。平均亩产1,196.5斤,比去年(历史上秋粮亩产最高的一年)增产4.12倍。连同夏季粮食在内,今年粮食总产量达75,026万斤,比去年增加2.44倍,平均亩产1,417斤,比去年增产3.04倍,大大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规定的1967年粮食产量指标。全县平均每人有粮食1,732.7斤,使历年来的缺粮县,一变而为粮食丰饶的地区了。

今年秋季大丰收的特点是,样样丰收,块块增产。全县的264,018亩红薯,平均亩产6,290斤,折合粮食1572.5斤,28,282亩水稻,平均亩产1,057斤;115,699亩玉米,平均亩产824斤;21,081亩绿豆,平均亩产192斤;26,159亩大豆,平均亩产430斤;1,157亩谷子,平均亩产427斤;6,337亩高粱,平均亩产453.6斤。随着粮食作物生产的大发展,今年全县的花生、芝麻、烟叶等经济作物生产,也获得了飞跃地发展。全县的10,836亩花生,平均亩产313.6斤,比去年增产1.5倍;13,612亩芝麻,平均亩产112斤,比去年增产2.03倍;11,240亩烟叶,平均亩产312斤,比去年增产2.18倍。同时,不论山区、平原、丘陵,千百颗的丰产卫星,在各地腾空飞起。按照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卫星田的标准规定:红薯亩产40,000斤以上的,全县有31,444亩;水稻亩产4,000斤以上的有3,677亩;玉米亩产4,000斤以上的有12,640亩;高粱亩产1,500斤以上的有70亩;大豆亩产1,500斤以上的有2.5亩;绿豆亩产1,000斤以上的有20亩;棉花亩产400斤(皮棉)以上的有293亩;烟叶亩产3,000斤以上的有1,550亩;花生亩产2,000斤以上的有189亩;芝麻亩产900斤以上的有100亩。全县今年的秋收景象真正是“各路元帅齐升帐,成群卫星飞上天”。

鲁山今年获得秋季全面大丰收是激动人心的,但是它的得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并不是象某些人所说的是因为“风调雨顺”、“老天恩赐”,而是经过了许多曲折的斗争过程而获得的。我们这样说,是因为:(1)鲁山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深山县,全县耕地只有30%多比较肥沃,其余都分散在土薄石厚的山区和丘陵区;(2)全县过去的产量基础并不高,去年秋季粮食平均亩产只有233斤,经济作物如烟叶亩产只有98斤;(3)今年秋季的自然灾害也是比较频繁的,夏种时两个月不下雨,发生了旱灾,汛期连遭几次大雨,红薯、水稻虫害比过去任何一年都严重;秋收时又是阴雨连绵,直接影响到适时收获;(4)今年是大办钢铁的一年,同时鲁山又是矿藏资源极为丰富的地方,九月份以来,全县的180,000个劳动力,50%参加了钢铁生产,在放卫星时还要多于此数。因此,今年秋季生产运动是处在任务大、劳力少的情况下进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这样亘古未有的大丰收,不能不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奇迹。大丰收后的鲁山人民,无不欢欣鼓舞,兴高采烈。

鲁山今年秋季生产高速度的发展,是全民整风运动的伟大成果,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伟大胜利,是共产党和毛主席英明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43万人民响应毛主席“苦战三年,改变面貌”的伟大号召,苦干、实干、巧干的结果,是人民公社巨大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的突出表现。今年农业的大丰收,为逐步达到丰衣足食标准,进一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农业生产这样高速度的发展,是在资产阶级农业科学教科书中找不到说明的。它打破了农业生产只能渐进不能跃进的说法。那些保守派、观潮派和秋后算账派在铁的事实面前不得不认输了。

鲁山今年获得秋季全面大丰收的基本经验是,政治挂帅,整风为纲,用革命的精神加强了农业生产的领导,走群众路线;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了毛主席提出的水、肥、土、种、密、保、工、管农业生产的八字“宪法”。

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书记动手,全党动员。

鲁山各级党的组织在秋季生产运动中,坚决地站在运动的前边,依靠广大群众,正确贯彻执行了上级党的指示,认真贯彻了总路线的精神,实行书记分战线、委员包片的六战(工业——主要是钢铁,农业,政治思想,文教卫生,财政,政法等六条战线)、六统(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思想、统一中心、统一行动、统一检查评比)的科学领导方法。积极支持先进事物,不断批判和克服右倾保守思想,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开展秋季生产运动。

一、以政治思想为统帅,深入发动群众,认真贯彻总路线,在全县掀起了轰轰烈烈地秋季生产大跃进的群众运动

鲁山今年获得秋季全面大丰收的过程,是一个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剧烈斗争的过程。春耕播种以来,自始至终都贯彻了两条道路、两种方法的斗争。生产上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思想胜仗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各种右倾保守思想主要表现在对增产指标和技术措施的怀疑和不满。今春县委第一次提出全年粮食亩产800斤的指标后,大多数人积极拥护,认为只要鼓足干劲,排除困难,指标是有把握实现的。但同时也遭到了保守派、促退派的攻击。他们说:“平原可以成倍的增产,咱这土薄石厚条件差的山区是不行的,要增产嘛,只是三、五成还差不多”、“夏季可以增产,秋季天气多变,非涝即旱,丰收是不保险的”、“只能小面积高产,不能大面积高产”,甚至有的说这是“吹牛说大话”。在技术措施上他们的说法是:“自古以来没见过种秋庄稼要深翻,弄不对就要减产”、“一亩地要求施肥10万斤、20万斤,上哪里去积呢?怎么也完不成”、“秋庄稼密植简直是胡闹”,等等。为了打退逆流,县委立即在全县干部和群众中,以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组织了广泛深入的大论战,有20多万人投入了这场大论战,贴出大字报60多万张,并使大辩论在整个秋季生产中不停地进行。辩论的题目主要有以下这些:“夏季大丰收是怎样得来的?”“秋季能不能来个更大的丰收?”“如何争取秋季更大的丰收?”在技术措施上,辩论的题目是:“深翻地好还是浅耕好?”“多施肥好还是少施肥好?”“普及良种好还是一般种子好?”“合理密植好还是稀植好?”根据生产季节,做什么鸣放什么,辩论什么,并召开现场会议,举办展览会,不信就看,不通就辩,哪里有问题就到哪里去辩论,使辩论真正成为群众掌握真理、驳倒保守思想的武器,真正成为推动各种工作的动力。县委为了进一步加强群众增产的信心,在夏收后,全面总结了小麦大丰收的经验,用增产事实教育群众,接着又召开了7,000人的评功表模大会,评选了模范,奖励了先进,整顿了队伍,转向了秋季生产的战斗。同时,县委又深入地贯彻总路线,加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在群众中肃清潘复生、杨珏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影响,在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以后,县委接着又开展了群众性的献计献策,使人人为秋季丰收出主意、想办法,并广泛地开展了生动活泼地分社与分社、管理区与管理区、队与队、人与人、老与少的“五比”(比干劲、比指标、比措施、比质量、比领导)竞赛运动。竞赛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评比跃进台、升降红旗、流动红旗、光荣榜等。这一切,更进一步使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解放了思想,鼓足了干劲。

在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之后,就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秋季生产运动,生产高潮一浪赶一浪。群众冲天的干劲动人心魄,增产指标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修改、被突破,县的全年粮食增产指标由原来的每亩800斤提高到1,000斤、1,500斤,最后提高到2,000斤,各地均修改了四、五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果真不假,张良分社老庄连秋季粮食亩产计划由1,000斤提高到3,000斤(结果亩产3,035斤)。全县有10多万人天天奋战在绿色“海洋”中。

为了及时指导生产,使群众在奋战中认清方向,县委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工作方针和口号,七月间提的是:“以思想政治工作为统帅,工农业生产建设为中心,秋田管理为重点,钢铁、红薯打头阵,全面规划,全面安排,全面大跃进”,9月间提的是:“以钢铁为重点,工农业同时并举,组织全面大跃进”,在夏收夏种时提的是:“人人动脑筋,个个想办法,苦干实干半个月,保证夏收夏种双胜利”,秋田管理时提的是:“分秒必争,向荒草进军,向自然索粮”,秋收时提的是:“斤两必争,丰产丰收”。这些生动有力的口号,不断鼓舞群众斗志,大大推动工作前进。群众说;“指的远,方向明,只要照着方针走,我们永远不会走弯路。”

充分的事实证明,如果不取得政治思想上的胜利,不是政治挂帅,要取得农业的大丰收是不可能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现场会、展览会等,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最好形式,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方法。

二、坚持贯彻革命热情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原则,以不断革命的精神,转变领导作风

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经过全民性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政治觉悟大大提高了,领导作风大大转变了。但是,形势逼人,在钢铁、农业齐跃进的新的形势面前,过去的领导方法显得又不相适应了,必须用革命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去领导生产运动。特别是县委根据群众冲天的干劲,在秋季生产运动中,始终坚持贯彻了革命热情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原则,不论在生产的安排和劳动力的调配上,在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和实行工具改革的工作上,我们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制订了合乎实际的计划,规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工作愈做愈细致。从县委到基层支部的各级党委和干部,经常深入田间,同群众在一起,研究和推广农业增产技术,真正把冲天的干劲和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结合了起来,才作出大跃进的奇迹。如在栽春红薯的时候,群众为了保证红薯大丰收,把土地翻了2—3尺深,有的深翻4尺多,红薯埂子扒成了底宽2.6尺、顶宽1.6尺、埂高1.5尺,地翻的深是大好事,是今后的增产方向,但是红薯埂子扒的不科学,有很多缺点:(1)用工多浪费劳力;(2)埂子高占用面积大,栽的棵数少,不能高度密植;(3)不保墒,影响薯苗生长;(4)不便灌溉,不便耕作。后来发现这种情况后,主管农业的县委书记处书记和公社农业部长等领导同志,深入到马楼、张良分社,同群众一起下田,一边扒埂,一边研究,改进扒埂方法,经过试验,初步改成埂底宽2.8尺、顶宽1.8尺、埂高1.2尺,这样还不能完全纠正上述第一次的四个缺点。接着又召开了多次老农座谈会,并和技术干部共同研究,这样经过反复的试验、研究、总结、提高,结果改进为埂底宽3尺、顶宽2.6尺左右、埂高6寸,扒这样的埂子有四个优点:(1)用工少省劳力;(2)可以实行高度的密植,一般每亩栽3,500棵,最高的栽到6,000棵;(3)保墒、保肥;(4)便于灌溉、便于耕作,保证增产。县委随即召开了现场会议,在全县推广了这种方法,使红薯获得了平均亩产6,290斤的大丰收。又如在红薯生长中期,普遍发生了斜纹叶盗蛾,这种虫害,就连农业技术干部过去也没见过,发生后群众积极除治,但缺少办法。这时全县各级党委书记都亲自深入田间,同技术干部和群众在一起,研究治虫办法,创造了用人工捕打和用6%六六六粉、滴滴涕等五种有效办法,推广后及时消灭了虫害,保证了作物正常生长。这才使今年粮食成倍的增产。

全县从事农村工作的1,623名干部,真正做到了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进一步转变了领导作风,从上到下,实行层层逐级全面包干,即:县委委员包片,分社党委委员包管理区,管理区干部包生产队,生产大队干部包生产小队,一包到底,作到队队有干部。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各种作物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包干的基础上,从县委到生产队,又采取了包作物、包产量、包措施的办法,即红薯、水稻、玉米、豆类、棉花、烟叶、花生、芝麻等八种作物,都有专门干部去领导。这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时,管理各种作物的干部,都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各种农作物的不同的生长情况,提出不同的措施和要求。为了使生产运动不断向前发展,全县广大干部以排山倒海的气概,开展了经常性的比艰苦深入、比红透专深、比多面手、比作风民主、比完成任务的评比竞赛。开会、办公都在田间,连电话机也搬到田间去了。全县有650个办公室,921部电话机搬到田间。县委办公室也搬到农村办公,与重点分社密切配合,更实际、具体地指导生产,及时发现典型,及时推广。因而,在干部中造成了深入实际、深入生产的新风尚,做到了行行有人抓,样样有人管。

在秋田管理中,县委全面地推广了赵村分社创造的生产队向组和劳力实行四交代的办法:交代各种作物的亩数、棵数、措施、产量,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领导方法的改进,真正达到了计划落实到队,措施落实到田,责任落实到人,克服了华而不实,浮而不深,粗而不细的毛病。让河分社一位党委副书记不懂水稻育苗的技术,今年党委分配他领导水稻,他废寝忘食的钻研水稻技术,买了很多技术书籍,亲自下田育苗、插秧,几个月以后,便学会了水稻生产的全套知识。该分社党委书记孙继德在生产中创造了一种“人力畜力结合刨薯法”,生产效率提高10倍,全分社推广后节省人工40,000个。全县很多干部置了镢头、锄头、铁锨、箩头等,下乡带上工具,走到哪里就劳动到哪里,这样就更加密切了党与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群众普遍反映说:“过去是检查干部,现在是生产干部”,说干部是“会播种、会管理、会收获的三会干部”。

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一切工作的生命,没有群众路线,没有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高涨,想获得农业的大丰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在领导秋季生产运动中,始终贯彻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事事和群众商量,充分发扬民主。在实现了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以后,又及时提出了“作风民主化”的口号,各分社均实现了管理民主化。这样就有效地克服了干部在领导生产中的主观主义和强迫命令的作风,更有效地提高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组织军事化。

为了开展技术改革运动,推广新的科学技术,各地运用“请进来、派出去”,“参观学习”,“以师带徒”,举办训练班等办法,培养训练了大批技术人员。全县共培养各种技术人员12,800人,使科学技术之花遍地开放。

抓两头,带中间,表扬先进,消灭落后地区、落后田,也是县委领导秋季生产的一个突出特点。全县各分社、管理区、生产队都有重点,样样作物有重点,领导抓住重点,创造经验,指导全面。哪里有典型,立即去培养,哪里有经验,马上去总结。县委并运用电话会、广播会、战地会、“鲁山报”、广播筒、黑板报、文字介绍等各种形式,将先进经验迅速传遍全县各地,号召后进地区向先进看齐。特别是在8月间,全县开展了八学运动,即:“红薯学城关,水稻学上汤、桑盘,玉米学老庄,棉花学董村,烟叶学安砦,芝麻学段庄,花生学让河的老庄,积肥学宗庄、马楼、张良”,使样样作物树立旗帜,把秋田管理运动进一步推向高潮。县委十分注意抓落后,以求得运动的平衡发展,对宗庄、董村、辛集三个后进单位,均派了县委委员长期驻乡加强领导。同时,县委又指示各分社都派较强的干部到落后队去领导和帮助工作,使原来的113个落后队,迅速改变了面貌,获得了大丰收。县委从秋季生产开始,就注意采取持别措施彻底消灭三类苗,并提出“扩大—类苗,减少二类苗,消灭三类苗”的口号。具体采取四条办法:(1)对三类苗不断进行检查站队,根据具体情况加工管理;(2)普遍推行定人员、定肥料、定措施、定时间、定工数的五定包工责任制,选择生产有经验的、责任心强的人员专门去管理三类苗;(3)管理区、生产队定期检查验收;(4)实行评比奖惩制,以提高社员管理三类苗的积极性。上述办法严格执行后,三类苗很快地消灭了,原来的55,415亩三类苗,在7月下旬便全部提高到二类或一类。

人民公社这一新型组织的建立,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的大跃进。鲁山在今年8月全县建立了一个人民公社,公社化后接着便紧密结合生产,初步进行了一次整顿和巩固工作,开展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制订了社章,处理了若干经济问题;建立了管理机构,调整了劳动组织,进一步审查调配了干部力量;实行了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大抓以公共食堂为中心的集体生活。因此,人民公社建立不久,就从各方面显示了它的巨大的优越性。它打破了过去430个小社的界限,这就保证在抽调近10万劳力大办钢铁工业的同时,全县还有10多万个劳力集中突击农业。由于公社实现了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管理民主化,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了,妇女劳动力进一步解放了。又由于公共食堂等集体福利事业的建立,以及群众觉悟的提高,全县劳力由18万人增加到24万人。夏种、秋田管理、秋收等农活,主要依靠妇女、老人、少年等辅助劳力,他们还自动地组织了黄忠队、穆桂英队、罗成组等,互相比武,干劲十足,这样就保证了钢、粮二帅的同时升帐。此外,公社实行工农商学兵合一,政社合一,在组织上减少了过去条条与块块之间的矛盾,各部门集中在公社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全面保证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随着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人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大为提高,在生产运动中,全县各地普遍出现了劳力、畜力、工具、技术的大协作,先进地区主动地帮助落后地区。今年夏种时,地少牲口多的赵村、瓦层、让河、下汤等山区,组织人力,离开家乡,自带工具、行李、口粮,赶着2,400犋牲口,到地多牲口少的张官营、杨村等平原帮助犁地播种,保证了全县适时夏种。全县还组织老稻区的160名技术员到张良等新稻区辅导技术。秋田管理进入紧张阶段时,让河管理区劳力少,田内草苗争长,荒地很多,当时,熊背管理区社员们看到这种情况,就主动组织了800名劳力,带上锄头,前往支援,向让河管理区的荒草进军,一昼夜锄草1,300亩,消灭了草荒,达到了共同跃进。以上这些大规模的互相支援,互相协作,对秋季大丰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搞好四田

所谓四田就是种子田、卫星田、试验田、卫星指挥田。这四田已普及到全县的各个角落,通过四田的管理工作,干部可以从实践中摸索丰产经验,以生产领导生产,效果良好。这四田都比大面积增产二、三倍。除种子田外,均以高额丰产为目的。

(一)种子田。是各个生产队根据秋作物总面积,划出5%的土壤肥沃、水利条件好、耕作容易、离村庄远近适中的地块,选派专人精心培植各种良种用的田。一部分生产队还搞了种子试验田,试验引进的新品种和创造杂交新品种。种子田的庄稼收获时,进行严格挑选,妥为保存,留作下年度使用。今秋全县共搞种子田40,433亩。

(二)卫星田。这是管理区、生产队干部和社员搞的高额丰产田。形式多种多样,有干部、社员单独搞的,干部和社员结合搞的,还有妇女、青年、小孩搞的。今年卫星田很普遍,全县共搞19,995亩,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措施培植的,以创造高额丰产的经验。今年秋季卫星田的产量很高,一般的比大面积增产二、三倍,高的增产六、七倍。各地都摸索了很多丰产经验。

(三)试验田。全县搞了8,505亩,大部分是干部、农民和技术人员合搞的。这是干部学习生产、联系群众、钻研技术、由外行变内行、领导生产、推行技术改革的好方法。金县在农村的县、分社、管理区的干部2,205名,有2,196名培育了试验田。这样做的结果,大大克服了主观主义和强迫命令作风,推行了新的生产技术,锻炼和提高了干部的工作能力,加强了干部的劳动观点和生产观点。今年群众试验田又有了新的发展,全县有496个生产队搞了试验场,组成试验小组,进行土壤、密植、灌溉、良种、施肥、田间管理等各方面的试验。

(四)卫星指挥田。这是省农业劳动模范文香兰领导的丰丽农业社(现在是张良分社第一营)在今年领导秋季生产运动中创造的先进经验。它的作法是:由社干部和生产队长一级直接用“卫星指挥田”指挥若干大面积作业区,带头执行农业生产八字“宪法”。每进行一项先进的技术措施,先在“卫星指挥田”内试验,成功后即召开现场会议,在大面积作业区进行推广。做了以后,干部还验收质量,这就使农业丰产的技术及时普及,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推行大面积丰产的有力手段。如原丰丽社玉米长到3尺多高时,生了剜心虫,社员们都不会除治,文香兰首先在她培育的“卫星指挥田”内试验,找到了治虫方法,马上组织了参观,于是全社的401亩玉米连续治了三遍,把虫害彻底消灭了。由于“卫星指挥田”发挥了作用,就使该社的1,012亩秋粮作物,获得了平均亩产3,035斤的大丰收。

县委认为“卫星指挥田”是搞试验田的新发展。它的好处:(1)是干部达到又红又专的重要方法;(2)可以克服干部的主观主义,更深入、具体地领导生产;(3)可以更好地克服干部和社员的右倾保守思想,树立敢想、敢说、敢作的共产主义风格;(4)可以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与农民固有的经验正确地结合起来;(5)可以培养广大干部和社员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的积极性;(6)可以进一步密切干部和群众的关系;(7)可以更好地执行农业生产的八字“宪法”,保证农业大丰收。县委总结后,很快推广到全县,共搞5,316亩。“卫星指挥田”的普通推广,掀起了全民搞试验学技术的热潮。

四、大检查大评比

实践证明,大检查大评比是一种很好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这种方法已成为中共鲁山县委领导今年秋季生产运动的一项重要措施。大检查大评比,从县委到生产队已形成了制度。每当一个阶段的农活基本结束时,县委即采取书记带书记,组织一次全县性的大检查大评比,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夏种开始到秋收止,全县先后组织了六次大检查大评比。第一次组织了以深翻土地为中心的夏种质量大检查大评比,纠正了播种粗糙现象,提高了播种质量。第二次组织了以查苗补苗保证全苗为中心的大检查大评比,消灭了缺苗断垄现象。第三次组织了以消灭杂草为中心的大检查大评比,发现沙河南有60%的秋田发生草荒,当即发动群众,全力以赴,突击两天消灭了杂草。第四次组织了以积肥施肥为中心的大检查大评比,解决了积肥运动开展迟缓的问题。董村分社积肥工作搞的不好,检查团提出意见后,很快掀起了积肥高潮,每天积肥由1亿多斤增加到7.2亿斤。第五次的大检查大评比,重点批判了“定局论”,提出了“秋收不开始,管理不停止”的口号,加强了田间后期管理工作。第六次组织了细收细打、颗粒还仓的大检查大评比,保证了丰产丰收。各分社的检查评比更为经常化,都是5、7天一次,一环套一环,不放松任何一个加工环节。在每次检查评比前,即事先开展广泛的宣传,达到人人皆知。检查评比的时候,对先进单位加以表扬,并迅速传播经验,对后进单位,以善意的态度帮助查找原因,采取措施追赶先进。在检查评比的同时,全县还划分为4个竞赛协作区,经常开展竞赛。各级组织的检查评比的干部,均作到了既是检查评比员,又是工作员、生产员,深入田间,踏实工作。这样就使全县的秋季生产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踏踏实实,克服了部分干部工作不深入的缺点。

另外,各地还经常召开现场会,以活人活事来推广先进经验。

五、两套锣鼓一齐敲

中共鲁山县委为了力争钢铁和粮食双丰收,县委第一书记亲自挂帅,一手抓工业,一手抓农业,在大搞钢铁的同时,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并采取分战线领导和分班子工作的办法,促使工农业共同跃进。县委有3个书记、8个委员管钢铁,另外3个书记、8个委员管农业。县委以下的各级党委也都根据上述原则来分工。

夏季大丰收后,在县委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在全县范围内展开大鸣、大放、大辩论,题目是:钢铁和农业能不能齐跃进?怎样齐跃进?并提出了“全党全民总动员,工业农业比着干,劳力畜力配合好,前方后方不脱节。钢铁卫星腾空起,农业卫星冲云霄,两个党帅齐升帐,永占上游争第一”的豪迈口号,以充分发挥数十万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宣传教育和鸣放辩论,群众认识到工业发展和农业发展的辩证关系,认识到地方工业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搞起来的,发展工业没有农业的支援是不行的。又使群众认识到发展钢铁生产对于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的巨大作用,以及钢铁生产对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在进行教育中,又批判了少数人认为“今后钢铁重要,农业就不重要了”和“钢铁大跃进,农业就无法跃进了”等消极错误思想,还批判了“钢铁下马论”、“劳力紧张论”、“工作困难论”等等论调。

保证钢铁、粮食双丰收的关键还在于科学地组织和使用劳力。从大办钢铁以来,全县自上而下就通过三算帐(劳力、时间、生产任务)、两安排(钢铁和农业),统一组织了钢铁和农业两支队伍,平时两支队伍各挡一面,分战线作战。全县181,000名劳力,平时参加钢铁生产的61,000人,占34%;参加农业的95,000人,占52.4%;其它活计的25,000人,占13.6%。遇有必要,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灵活地组织大突击,比如为了在10月下旬开展钢铁卫星旬运动,全县搞农业的劳力,采取了白天搞农业、晚上突击运铁沙的办法,结果从10月18日至31日,卫星连续上天,29日又放出日产钢铁15,000多吨的大卫星,全县今年共产铁164,457吨、钢794吨。钢铁卫星上天后,全县又抽调10万劳力,突击5天刨完了红薯。同时,大挖劳动潜力,解决劳力不足困难。在思想和劳力问题大体解决以后,即在全县开展了工业农业大竞赛。县城设了钢铁和农业两个评比跃进台,每隔一段,通过评比升降红旗,促使两个方面竞放卫星。全县在连放钢铁卫星的同时,就给农业战线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量,很快放出了日产细肥12,000吨,日翻土地70,000亩等卫星。前方后方还不断运用报喜的形式,互传捷报,相互促进,推动运动前进。

在秋季生产运动中,培养和抓住了大批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作为骨干,担任领导职务。九月份大办钢铁以后,一大批领导人员被抽调搞钢铁去了,当时部分地区出现了对农业生产领导不力的现象。县委根据这一新情况,全县农村提拔了6,873名积极分子,发展新党员1,650人,作为新生的领导力量,从而保证了运动的健康发展。

六、关心社员生活,巩固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发展生产的目的是逐步地提高和改善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县委根据上级党的指示精神,充分地认识到党的任务就是要全面地抓思想、抓生产、抓生活,就是要关心人。这就是说群众的干劲越大,党越要关心群众的生活。党越是关心群众生活,群众的干劲也会越大。从县委到基层支部,都学会了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

县委对社员的生活十分重视,保证了社员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干净卫生。全县有52%的儿童入了托儿所和幼儿园,并普遍建立了敬老院、妇产院、面粉厂、被服厂、医疗站等。县委对社员的文化娱乐活动也很关心。集体生活福利事业的大力兴办和不断巩固,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改善了社员生活,巩固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和不懈的干劲,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八字“宪法”

中共鲁山县委在秋季生产运动中,始终如一地掌握了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斗争,贯彻执行了毛主席提出的水、肥、土、种、密、保、工、管的农业生产八字“宪法”。持续开展了以无水旱灾害、无缺苗断垄、无瘦田薄地、无杂草、无病虫害、无三类作物的六无为内容的秋田管理运动,使农业生产的八字宪法,在秋季生产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一)水

水就是水利。鲁山是一个易受水旱灾害的地区。为了根除水旱灾害,去冬以来,在县委的领导下,全县10多万劳动大军大兴水利,苦战200余天,完成土石方18,000多万公方,可蓄水20,854万公方,改造洼地69,000亩,水浇地的面积由去年的25万亩扩大到57万亩,88%的耕地实现了水利化,消灭了普通的水旱灾害。今年6月29日至7月5日,全县降雨量352公厘,降雨最大的赵村分社一次降雨201公厘,但没有造成一点灾害。沙河水在同样雨量下,去年流量5,840秒公方,今年削减了1,720秒公方。过去全县常受严重水灾的8万多亩耕地,今年也保证增了产。历史上受水灾最严重的程村分社变成了米粮之乡。马楼管理区一块430亩大的“老龙湾”,群众叫“淹死青蛙地”,一遇雨多,则颗粒不收,连种子都要赔进去,去年每亩收176斤高粱,今年这块地的附近修了一座水库,防住洪水,种植的玉米平均亩产3,910斤,比去年增产21倍。

夏种时两月不雨,这是严重的旱象。为了战胜它,经过充分的思想发动,全县出动20余万人,充分利用所有水利设备,展开了抗旱夏种斗争,车的车、推的推、担的担,日夜不停,随收、随犁、随种,并提出了“分秒必争”的口号,苦战了半个月。这番斗争使全县夏种在极困难的情况下,终于在6月23月胜利结束,适时地播了种,比往年提早半个月,还浇秋作物245,969亩,保证了作物的正常生长。张良分社老庄连的401亩玉米,适时浇了三次水,亩产高达4,104斤,同样土质的刘庄连,没浇一次水,亩产只2,400斤。

在夏种中,县委十分注意播种质量,开展了全面播种质量大检查,消灭了玉米撒播,采用耧耩、丢犁沟和点种的办法。烟叶改直播为移栽。秋苗出土后,全县开展了查苗补苗,逐块检查,运用移栽的办法,做到了缺一棵补一棵,缺一垄补一垄,种到头、种到边、种满种足、寸土不留,保证了全苗。

(二)肥

肥就是肥料。“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业生产需要肥料,正象人需要粮食一样,只有多施肥,才能多增产。全县抓住夏、秋的有利季节,开展了积牲口肥、猪圈肥、压绿肥、家庭肥、坑肥、塘泥、人粪尿、颗粒肥、熏肥、换墙土、土制化肥、细菌肥等多头多路的积肥运动。此外,各生产队还采用土洋结合的办法,大搞细肥。特别是夏种前开展了普遍熏肥,节省了大批劳力,对增产起了很大作用。赵村分社的4,180亩水稻全部熏一遍。全县保证了所有秋田每亩施底肥和追肥粗肥9万斤、细肥300斤,比去年增加8倍。今年施肥的特点是:数量多、质量高、方法好。过去远地不施肥,今年则完全改变了这个习惯,采取地头挖坑,就地积就地施的办法,彻底治灭了“白脸地”。

在施肥方法上,也有了很大改进,掌握了根据不同土质、作物、时间施入不同肥料的原则,普遍采用分期施、开沟施、窝施的方法,做到了粗肥细施化。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1)根据不同土质施肥。如粘质壤土,则多施腐植质多的羊粪、牲口铺肥、沫子肥、泥炭肥等;沙质粘土和轻沙土除施腐植质多的肥料外,还要多施坑泥、绿肥、墙土等;水田要施熏肥。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肥效,而且还可以改良土壤。(2)根据不同作物施肥。不同作物需要不同的肥料,因此必须掌握好氮、磷、钾三要素。水稻、玉米生长初期施入含氮肥多的人粪尿、鸡粪、圈肥、墙土、化肥、固氮菌等,以资助苗生长。中期多施磷、钾肥,如草木灰、家禽肥、磷矿石粉、土制化肥、过磷酸钙等,促使攻杆。后期根外施入过磷酸钙、硫酸铵等,促使结实。红薯初期施入人粪尿、圈肥、墙土、饼肥、土化肥、固氮菌等,中、后期施草木灰、硫酸钾、牲口粪等;烟叶、棉花、芝麻、花生等作物,同样按照上述原则进行施肥。(3)根据不同时间施肥。根据秋作物生长期短的特点,各地掌握了早施、多施、分期施的原则。一般施追肥四、五遍,多的达十遍以上。全县平均每亩施追肥36,500斤,比去年增加7倍多。多施肥多增产的真理,在秋季生产中又得到了生动的证明。城关分社的6,630亩秋粮作物,平均每亩施肥15万斤,亩产达到2,700斤,比去年增产5.28倍。从此打破了“城关人不会种地”的老说法。

(三)土

土就是深翻地改良土壤。夏种前,首先全面的总结了小麦深翻土地的增产经验,批判了部分人认为秋庄稼不需要深翻的错误看法。后来遇到干旱,县委即强调了深翻土地的重要性,要求块块深翻,寸土不留,让土地来一个大翻身,全县秋田都深翻1尺以上,其中有40%的深翻2尺以上。往年全县总有12万亩实行粗耙,今年彻底改变了做法,进行了细耙匀耙,一般细耙二、三遍。整地打畦也较普遍,有31万亩进行了平整,有168,100亩进行了打畦。从下面一个深翻和浅耕的产量对比,就可以看出秋庄稼深翻能增产的效果了。张良分社老庄连的第七队,种植48亩玉米,深翻1.3尺以上,亩产4,626斤,而该连第九队种植的31亩玉米,仅耕7寸深,亩产只有2,120斤。

(四)种

种就是良种。全县秋季实现了良种化。红薯种植的是“100号”,还引进了“553”、“166”、“177”等17个优良品种。埋种前进行了块选,有90%的实行了高剪苗。玉米用金皇后,黄、白马牙,混选一号等良种,播种前普遍进行了翻晒、发芽试验、粒选、去两头留中间,温汤浸种,淘汰了劣种、杂种,每亩下种量由过去2斤增加到4斤。水稻用川稻、九月寒、胜利籼等良种,播种前进行了筛子选、簸箕选、胶泥水选,下种量由过去的8斤增加到15斤。烟叶是云南多和黄苗榆等良种。棉花用代字15号,进行了草木灰和赛力散拌种,以杀病虫害。花生用直立种,进行了根瘤菌拌种,下种量由过去的10斤增加到30斤。据调查,这些优良品种都比一般种子增产30—50%。由于种子选的好,今年的秋苗出的齐,长的旺。

红薯地内套种玉米是鲁山县今年的一个成功经验。全县红薯地内套种玉米的有67,806亩,平均每亩收玉米235斤,红薯也不少收。有的增产更显著。城关分社套种的4,600亩,平均每亩收玉米1,114斤,红薯22,000斤。但是,套种的玉米要掌握五条原则:(1)是早熟品种,这样玉米可提前收获,不影响红薯生长;(2)提前播种10天至半月;(3)要种在红薯埂子的根部,便于管理;(4)要多施肥,施窝肥;(5)实行单穴双棵,株距5寸左右,易于授粉。红薯埂最好是南北行,通风向阳生长快。

(五)密

密就是密植。事实证明,在实现水利化、深翻土地、多施肥料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密植,就能高度的增产。全县各地用过去密植增产的典型广泛地进行了教育,提高了群众对密植的正确认识,因此,各种秋作物都做到了合理密植,充分发挥了地力。一般玉米每亩种3,000棵左右,水稻每亩20,000撮以上,红薯3,500—4,000棵,烟叶每亩2,000棵左右,棉花每亩4,000棵以上。从今年各地报来的丰产卫星情况看,这些卫星田,全部实行了高度的密植,玉米采用一穴双棵的耕作法是成功的经验。张良分社一营一连的一亩卫星玉米田,采用了一穴三棵(品字形),亩产20,423.7斤,比一穴独棵的每亩增产12,284斤。桑盘管理区的水稻试验场,每亩栽秧63,700撮,比一般密植的增产一倍以上。

(六)保

保就是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今年秋作物发生的虫害主要是稻苞虫、稻飞虱、红薯斜纹叶盗蛾、烟青虫。广大群众从历年来的生产教训中,充分认识到防治虫害的重要性,所以都有高度的警惕性。各个生产队都确定专人负责,加强虫情侦察,做到了勤检查,早发现,快消灭。各生产队并贯彻了土法为主、药械为副,及早治、连续治、彻底治的精神。因此,全县用人工和药械相结合的办法及时消灭了22,153亩稻苞虫和稻飞虱,消灭了10,699亩烟青虫,用人工捕捉和6%六六六粉药杀的办法消灭了93,103亩红薯斜纹叶盗蛾。此外,在夏种前,全县又组织10,000多名儿童随犁拾虫,消灭了地下虫害。通过除治病虫害能增产的具体事例的教育,“事在人为,人定胜天”的道理已深入人心。

(七)工

工就是工具改革。在今年的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中,突出的出现了任务大、劳力少和群众冲天干劲与工具落后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当时人们想了许多办法,如有的主张减少任务或推迟时间;有的主张增加劳动强度,有的主张向国家要机器;有的主张大力进行工具改革,提高生产力。县委坚决批判了前三种主张,采纳了后一种积极的主张,在全县范围开展了以工具改革为中心的技术革命运动。由于县委坚持了政治挂帅,贯彻了群众路线,并提出了“人人献计,个个发明,失败千遍不灰心,成功以后再前进”的口号,充分发动群众,因此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取得了很大成绩。到11月下旬止,全县共创制和改良各种工具551,605件,并力争实现六化;运输工具滚珠轴承化,提水工具新式化,运输工具改良化,面粉加工钢磨化,深翻犁子化,工地运输车子化。现在土制锅驼机、鼓风机、车床、电杆机等也能制造了。六化的逐步实现,将会大大减轻体力劳动,使生产效率提高了几倍到几十倍,保证了秋季生产运动的持续高涨。

(八)管

管就是田间管理。从播种到收获,始终如一地开展了以无水旱灾害、无缺苗断垄、无瘦田薄地、无杂草、无病虫害、无三类作物的六无为内容的秋田管理运动。实行了块块地上插牌子,牌子上写着领导人、管理人、产量、措施,责任明确,激发广大社员的积极性。“秋收一张锄”的农谚是有道理的,因此,在秋田管理上,除了适时浇水、施足肥料、除治病虫害外,我们突出地抓住了中耕锄草,打破了几千年来有草再锄的陈规旧矩,采取了有草锄、雨后锄、干旱锄、涝天锄、连续锄、彻底锄、雨天边锄边拔草,锄地与积肥沤粪相结合等办法。粮食、油料作物均锄了四、五遍,烟叶、棉花锄了七、八遍,拔草三次以上,达到了地锄松、草锄净、苗锄壮。为了做到管理经常化,又狠狠地批判了“定局论”,加强了田间后期管理工作,如全县红薯搭架64,000亩,玉米搭架22,000亩,水稻拉网4,600亩,有效地防止了倒伏。玉米人工授粉115,000亩。棉花、烟叶及时进行了整枝打杈工作。

中共鲁山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又打胜了最后一仗:适时收获,细收细打,颗粒还仓,提出了“分秒必争,斤两必争”的口号。特别是通过全民讨论、批判杨村分社党委副书记李景祥和谭庄队长李丙林因工作失职造成粮食腐烂的事件,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开展了反对损耗的二次收秋运动,纠正了收打粗糙现象,保证了丰产丰收。

“地没赖地,作物没低产”,这就是鲁山县人民对今年秋季大丰收的结论;也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能出粮食的真理。群众歌颂今年的丰收景象说:

总路线放光芒,今年农业不寻常;

十年纲要早实现,一年跨过长江南;

产量增长幅度大,一季更比一季强;

低产作物变高产,低产地区翻了身;

平地庄稼长得好,山区庄稼大增产;

事实驳倒算帐派,功高属于共产党。

高举丰收红旗继续前进

取得大丰收后的鲁山县人民,无不欢欣若狂,精神奋发。越丰收群众的干劲越大,群众的干劲又促进生产运动的节节胜利。现在县委根据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又订出了争取明年农业生产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的宏伟计划:全县保证小麦亩产800斤、争取1,000斤,全年粮食产量要比今年翻一番。对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也提出了伟大的指标。我们的口号是:丰收再丰收,跃进再跃进。全县人民经过50天的奋战,又快又好又适时地完成了405,000亩的小麦播种任务,今年的小麦播种特点是:地翻的深、肥施的多、种下的多、密植面积大、畦打的多,基本实现了园田化。目前,各地正在精心地加强田间管理。这一切都为明年小麦大丰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我们实现明年更大丰收的基本措施是:继续实行政治挂帅,进一步加强党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充分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认真地执行农业生产的“八字宪法”。县委认为,有了1958年农业生产的大跃进,有了人民公社化的新形势,经验更丰富了,力量更雄厚了,1959年的生产任务是能够完成的,同时也必须完成。

目前,全县人民正高举争取更大丰收的红旗,以雄健的步伐继续前进,决心使明年的丰收红旗越举越高,越插越多。

(1958年10月)

来源:

河南省某档案馆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