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中共榆中县委第一书记雷秉关于食堂问题调查报告

日期:1961-5-17 作者:[待确定]

地委报省委并西北局:

5月17日同秉政等同志到原金崖公社红柳沟大队,在调查研究社队调整后经济处理的同时,对食堂问题,做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这个生产队共有54户,308人,其中:新下2户,7人,老下36户,202人,新上7户,37人,老上7户,46人,富农1户,9人,地主1户,7人。共有92个劳动力,土地977亩,牲畜12头,平均每口人占有土地3.2亩,每个劳动力负担土地10.6亩,每头畜口负担土地81亩;是全县川区干旱的一个地方。

这个队居住集中,58年8月随着生产集体化,劳动力的大量外调,生活上也随着来了一个集体化,前后不到十天,全队的人都入了食堂,初办时每人平均口粮标准1斤,实际上还多一些,以后就放开了肚皮吃饭,那时还能吃到蒸馍、面条、散饭等,逢年过节也可以吃到包子花卷,花样虽不太多,但可以吃饱,因而粮食上的漏洞不大,多吃多占也不突出,群众意见还少。到59年4月份由于粮食标准下降。每人每天平均十二两,以后到半斤,食堂又占的人多,吃菜、烧柴、推磨等问题都赶不上,再加上炊管人员的多吃多占,粮食十分紧张,所以社员意见很大,当时为了解决粮食紧张,动员党团员回家吃饭,因而暂时散了伙,共约9个月的时间,到59年11月份,又主动员办食堂,起初大家都不愿意,但为了响应上面的号召,紧接着又开展两条道路的斗争,有十几户就勉强的加入了食堂,其余户直到60年4月份,将队里分给的自留地的粮食吃完后,先后加入了食堂,当时口粮标准低,每人每天平均8两,糊糊饭调济不好,有的还要断炊,标准越低,漏洞越大,有些社员吃不到定量,怨言很多,直到中央十二条政策下达后,于60年12月份又打回家去吃饭,食堂再未恢复,这一段也是九个月的时间,前后两个阶段,食堂共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

这个食堂家底很薄,地址是借用的,一无新建,就连灶具,除买下两个切刀,三个案板和几个锅盖而外,其余全部都是借用社员的。现在都已退还给了社员。61年划给食堂菜地20亩,现由生产队经管。有猪5口,其中母猪2只,公猪2只,猪娃子1口,现队里抽出1人专门喂养,除此而外,其他一无所有。

食堂管理员丁万福老下中农,自开始到结束未有换过炊事人员,初办时6人,到59年以后减为3人到4人,每人负担做饭50—100人(找菜、推磨、打柴的人在外),炊事人员变动不大,其中有两个没有换过,因是同姓关系,群众内心有意见,表面上不提,实际上意见很大。

我们到队后,群众愁肠的是生产,担心的是生活,谈论的是食堂,食堂虽然散了伙,但群众为什么议论很多呢?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因此我们就食堂问题,专门进行了访问座谈,调查研究,前后两天时间共开了五个座谈会议,参加的共有43人,其中有单身汉5人,贫下中农11人,娃娃多拖累大12人,并访问了28户,听取了各阶层、各类人的反映,归纳起来对食堂有这样一些意见:

1.食堂占用多,浪费劳力;全队共有劳动力92人,在食堂做饭、找菜、打柴、推磨就有20人,占劳动力21%,而且都是些年青力壮的;全队共有牲畜12头,经常推磨就占用了3头,占牲畜数26%,这样就削弱了农业的劳动力,大大影响了生产。如单身汉韩兴斋说:“管粮做饭都是强劳动力,在家吃饭,这些事就可以附代着做,现在做饭没啥做的,调那样多的人干啥呢,丁进仓(老下)说:“做饭的人多,干活的人少,真是头比身子大,还上顿接不下顿,吃不到时间上。”

2.打饭要排队,花工又花时间。由于300多口人在一灶吃饭,每顿打饭排队得一两个小时,单身汉丁进善(老下)说:“吃饭要排队,过时吃不上,在食堂吃饭不如过去讨要的”,丁进玉的女人说:“食堂给人给够了,我一辈子再不想到食堂吃,排队等的时间多,娃娃在家哭,饭打不上,把人给咱了,真伤心的很”。有的说:“这几年因打饭,不知打破了多少盆盆罐罐”。

3.层层扣,降低口粮标准,群众普遍反映,口粮过五关(拉运、管粮、保管、推磨、食堂)。才能吃到口里,丁顺成女人(老下)说:“家里吃饭,打一两能吃一两;食堂谁做谁多吃。饿不下做饭的”。韩兴斋说:“食掌的粮食漏洞大吃不饱。过了一关又一关。吃胖了炊事员,饿瘦了社员”。刘兆吉(新下)说:“食堂这一下散的好,如果食堂里吃饭到现在我们走不动路了,做下的饭比过去下饭的汤都清”。丁兆发说:“去年四月我的学生到他姐姐家去,被扣了20天的粮食,婆娘转了一回娘家被扣了三天粮食,不知是县上规定的,还是这里规定的”。

4.做饭单调,既不合口味,又不讲卫生。丁进玉说:“实话说了不挣人。小锅饭吃去味道都好”。刘万得(新下)说:“食堂里吃不到合口的饭,又不背时间,把五谷精都煮掉了。菜洗不净,不讲卫生,头醋不腌白到底,瞎透膛了在不办了”。钱贵珍(新上)说:“食堂饭顿顿是糊糊子,在没有变卦,有病来亲真把人难坏了”。

5.互相怀疑,造成隔阂:丁兆希(老下)家里有三口人,饭打回去后,他母亲嫌他吃的多,妹妹还争嘴,因此家中不合;丁五凯(新下)父子三人,分开单吃;丁福照(老下)讽刺说:食堂有三好,管理员好、炊事员好、干部好,标准再不超。丁万珍(老上)说:“人多的嘴多,驴多的腿多,始终搞不到一块儿”。

从这个队的反映来看,我们所遇到的群众几乎没一个人赞成办食堂,既或是家庭有干部的和社会上有经验的也说些官腔话,如丁兆英说:“办也好,不办也好,反正都是一样,我是怎么都行”。谈到再办不办食堂时,有的妇女说:“政策叫吃我们就吃,不然我一辈子也不自愿”。有的妇女说:“家中吃半斤如果食堂吃一斤,我就到食堂吃去”。谈到将来口粮高标准是

(原稿未完)

来源:

甘肃省某档案馆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