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四川省武胜县粮食局关于一九六零年粮食工作总结报告

日期:1961-1-0 作者:[待确定]

四川省粮食厅、南充专区粮食局:

我县一九六零年粮食工作,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工农业生产全面大跃进、大丰收的大好形势下,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伟大号召,充分发动依靠群众,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跃进的方针,全体粮食职工高举党的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人人发奋图强,个个意气风发,粮食工作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切实做到业务工作为生产服务,在紧抓生产的同时,又紧抓粮食的分配、交换和消费**,既做到搞好国家粮食业务,又做好了公社粮食管理,使各项业务工作实现了新的持续跃进,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从粮食工作上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把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报告于右(下):

夏秋粮食征购工作,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彼此兼顾的粮食分配政策,达到合理负担,粮食产新前,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力量深入管理区、生产队,采用重(重点测产)、逐(逐块查看)、分(分类排队)、全(全面推广)、谈(与老农座谈)、比(与全年对比)、访(个别访问)、协(与干部协商)八结合的办法,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测产工作,同时结合实收实打情况,采取“两上两下”的方法制定预分方案,使分配方案走在征购和用粮之前,争取了工作主动。粮食入库前狠抓了“五早”即早提计划、早作仓房、用具准备和人员安排、早行动、早入库、早集运,又运用“五算五定”即算征购任务,定需要仓容,算入库时间定人员安排,算地区差价定粮食流向,算节约劳力定加秤设点,算内销外调定粮源摆布,达到了“五落实”,征购任务落实,送粮劳力落实,入库地点、时间落实,数字落实。在入库过程中,紧密结合生产推行“四边”入库,做到白天生产,晚上送粮,上午生产,下午送粮,生产入库两不误,加之书记亲自上阵,干部带头参加运粮,从而大大鼓舞了群众的交粮热情,同时普遍推广了另堆专交,多*过磅,一人双磅分公社、分品种、分性质设秤,专收与灵活调度相结合,提高工效,并贯彻了边入库边结算,跨界入库就地结账,和下社下队结账,做到粮完帐清,全年征购任务9212万斤,于九月三十日完成9232斤,提前92天超额0.72%,全面完成了征购任务。

粮食调运工作贯彻了“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和统一调度粮食的精神,大破本位主义,大搞加工、集运,克服了运力紧、库存薄、粮源摆布不平衡的种种困难,全年上级下达我县粮食外调计划外贸粮6070万斤,在10月底就提前60天超额完成2.7%,年底共调出粮食8339万斤,占计划数的137.37%,又一次实现了月月红、季季红、全年满堂红,保证了城市、工矿区、灾区城镇人员的粮食供应,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稳定了粮食局势。我们在工作中首先是不管任务多大,事件好紧,都是顾全大局,克服困难,力争任务一超再超。五月份国家库存粮源不足,夏粮尚未入库,都是本着宁可自己不吃,减少吃细粮,打紧内销支援外调,同时紧密依靠党委,合理摆布好粮源,由仓库到加工厂、门市部、车辆码头做到征购、集运、加工、外调,合理摆布一条龙,全年征购粮食,在交通沿线就社入库占15%,逐线推进占23%,一次集运交通沿线占41%,结合外调直晕*占5%,总共入在交通沿线的占95%,基本消灭了二次集运,再其次是大搞部门协作,开展接力运输,在工作上选择*运效搞、传量多,既安全又省力的廉价运输工具,全年车船运输占92%以上,不仅完成了调运任务,而且缩短人力(后面的字比较模糊,但不影响内容,笔者注),节省劳力42900个,费用30030元。

粮食工作的基础之农村,坚持管理区基本所有制,认真管好公社粮食,是做好整个粮食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县委的领导下,贯彻了全党抓粮食,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农、下中农掌握粮食,安排生活,因而公社粮食抓得早,抓得扎实,大小春粮食收的快,掌握的好,有95%以上的粮食都掌握到管理区。在公社粮食管理上,主要抓住了:

1、整顿组织,健全机构,从县委到公社党委都有一个书记亲自挂帅,各公社都建立了粮食管理委员会,管理区成立了粮食管理小组,我们在每个公社都派驻了一个粮食干部,管理区配备了一个仓房主任和一个专职保管员,每个生产队选择了2—3个粮食交叉验收元,全县共挑选了政治觉悟高,工作积极负责,大公无私,热爱集体的党团员和贫农下中农中的积极分子6148人,组成了粮食管理的专业队伍,并采取讲、学、看、作的办法,进行了短期培训,我们从粮食收获季节一开始就插手抓紧,全县抽出粮食职工45人,分别深入到公社、管理区、生产队具体负责帮助合理安排劳力,组织粮食收割、打晒、征购入库、分配等工作。在红苕产新前,为了适应红苕保管和管理区统一管理分配粮食的新形势,县、区成立了红苕收管用办公室,公社设立指挥部,管理区设保苕小组,每个生产队友一个副队长主管红苕保管工作,每个群窖设专职窖长一人,全县有窖长2681人,通过上述工作从粮食测产、分配,到安排群众生活等环节上,都做到关关有将,环环扣紧,一竿管到底。

2、把六关收好、管好,用好粮食,为切实把公社粮食管理好在粮食收获前,采取“人员、技术、工具”三下队的办法,抽出50%的力量投入“三建”,大抓管理区仓库(苕窖)晒坝,加工厂的建修,全县共建立了1087个管理区仓库,保管室219处,仓库容量33306万斤,晒坝32.2万平方丈,建立综合米面加工厂1299处,日产达63万斤,给粮食丰收做了必要的准备。与此同时具体抓住了收、打、晒、产、管、用六个环节,在粮食收获时,实行三方会同测产,三员到场过秤,三联单,三净验收制度等,粮食使用时,实行“五专、一卡,十天一拨粮(红苕五天一拨)”的制度,收挖红苕时,普遍采取了“划片分段,固定田块,工分到田,责任到组,收、挖、晕、窖一道清”。运苕入窖时,做到四间窖口两头过秤,验收划码,交苕领票,凭票记分,入窖记帐,按窖编号,分类储藏等办法,一般基本达到收的精细,管得严密。

3、坚持计划用粮,扎实安排好群众生活。根据统一验收产量,分级分个共同保管,统一安排的原则,贯彻了由管理区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的制度,在完成征购任务的同时,还抓了“四落实、四分开,四共管”的工作,全县以管理区委单位共成立了348个共管小组,并实行“两把锁”的共管制度。为了彻底弄清家庭,切实安排好社员生活,普遍开展了“一查,二定,三补”运动,通过此一工作,本着“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根据“低标准,瓜菜代”的精神,把群众生活进行了分段安排。同时狠抓啊大办食堂,办好食堂,粮站干部以食堂为家,全县农村3159个公共食堂,经过不断整顿,巩固提高,真正成了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场所,还成立了储蓄组、邮电组、缝补组、小卖部等,发展到“十有”的新阶段,有出现了标兵食堂458个,在大办食堂的同时大抓蔬菜生产,采取“两包,两定,三专,四结合,一奖”的办法,大大激发了群众的种菜积极性,全县已种蔬菜12万多亩,间种35*多窝,做到种、管、出、用一齐抓,基本上保证了社员每人每天吃到2—4斤蔬菜。大搞代食品生产也在各地广泛开展起来,农村粮食评销后,坚持口粮“三八线”和“低标准,瓜菜代”的原则下,把群众生活扎扎实实地进行了安排。

我们认真贯彻了省、地、县委关于计划用粮,节约用粮的指示,对城镇粮食供应工作,不断地进行了以查实人口,搞准工种定量,建立制度,加强管理,杜绝浮报冒领和浪费粮食的群众运动,紧密结合“三反、五反”运动和清理劳力等工作,开展了全面整顿,采取外部整顿与单位内部揭发,组织用粮单位自查自报,张榜公布供应人口、供应标准,发动群众讨论评议,具体实行了“四查四揭发五清五对证”和“三依靠,两交代”的办法,确定专人划片定点,自始至终一包到底,认真地核实人口,合理归级定量,全县粮食部门先后参加整顿人员47人,经过三次整顿两次复查,共清出浮报冒领人口1323人,粮食105987斤,已收回粮食、粮票71965斤。压缩回农村人口10220人,粮食335000斤,整顿后比整顿前减少供应单位436个,人口7620人,粮食378100斤,粮食销量逐月下降,11月份销量实*为97.18万斤,比10月份下降4.8%,而10月份比9月份下降5.2%,比8月份下降26.5%,非农业人口口粮定量也逐步压缩11月份核定的供应人口为35992人,比四月份减少20.38%,每人平均定量水平由7月份31.32斤,已压缩到27.16斤,同时在整顿中查出有严重贪污、盗窃粮食、粮票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情况报请有关部门严肃处理,计外部处理人员17人,粮食部门内部处理8人,其中判处徒刑一人。在整顿复查的基础上,对集体伙食单位以人定量,一人双卡,卡户对口,归并食堂,人动,卡动,户动,凭卡配粮,售粮换票,分户记账,月终结算的制度,同时建立了备用粮单位的人口出生、死亡、迁进、迁出和劳动年*变化申报批准制度,巩固了“三有,四符”和计划节约用粮,我县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工作,通过不断整顿复查,确实起到了节约压缩量支援农村的效果。

在连续两年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我县粮食工作能够取得上述的巨大成就,实现持续跃进,充分证明了党的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的正确和人民公社的无比优越性,这应当归功于党的领导,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援,同时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了政治挂帅,树立不断革命思想,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主动服务于党的中心,并且为适应业务发展,不断革新了管理制度,大兴协作之风,大搞评比竞赛,就使我们的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