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薄一波、刘澜涛关于华北调整工商业情况和初步经验向毛主席并中央的报告

日期:1950-8-6 作者:薄一波, 刘澜涛

薄一波、刘澜涛

(一)情况好转

根据河北省委和石家庄、太原、保定、唐山、张家口等市委的报告以及天津、北京的一些简短材料来看,各城市的工商业在五月底基本上停止下降,而开始稳定下来,至六月已逐渐好转,表现在:

1、开张复业者日多,停工歇业者日少。天津市工业开业者五月六十二户,六月九十二户,歇业者五月一五四户,六月一五二户。虽歇业总数仍较开业多,但已出现开业逐增、歇业逐减的新情况。商业开业者五月二三六户,六月二八二户,歇业者五月四七七户,六月五一六户。大量歇业是停止了。北京市工业开业者六月为五月的百分之九十五,而歇业者仅为五月的百分之三十七点三。太原工商业六月开业一四四户,歇业仅一八户。张家口六月工业开业二一户,歇业三六户;商业开业一八户,歇业六四户。较之四、五月歇业比率大大减少。石家庄私营工业六月上旬歇七户,开四户;中旬歇一户,开八户;下旬歇一户,开十五户。好转趋势,更为明显。其他中小城镇也表现同样趋势。

2、资本家投资较前增多。保市复合公面粉厂放弃了卖锅炉计划,并筹资五十九万斤小麦经营。石市大兴纱厂决将存汉口的一万纱锭搬来石市。唐山大纶纱厂新投资本四百五十匹大布。这种情况各地甚多。

3、市场交易日趋活跃。天津以六月份与四月比:面粉销量增加几近一倍,纱增百分之卅八多,布增百分之四十三。石家庄粮食交易由四月的一七八万斤增至六月的六二〇万斤,棉纱由四月的九五六捆增至六月的三、〇九一捆,布由四月的二,六三九匹增至六月的三、二〇〇匹。均接近正常状态。

4、工业产销渐趋平衡。部份私营企业如张市面粉、皮裘、木器业均大大增加了生产。皮裘业因出口顺畅,生产赶不上需要。据石家庄市不完全统计,私营五、六两月产量,豆油增加四倍多,袜子增加近一倍;在销售量上,以四月与五月比较:硫化碱增加四倍,条布、棉油、铜罗底等一般均多销一倍,旧有存货大多售出。一般商人反映:“共产党政府变好了,今后买卖好作了,利虽不大,可是稳当。”

好转的原因:1、毛主席及中央关于调整工商业的明确指示,在党内外起了极大的作用。各地根据中央指示,党内外分别地或联合地召开了一些必要的会议,进行了宣传解释和检讨,减少或消除了工商业者的顾虑,提高了工人阶级对四面八方政策的进一步认识。2、物价稳定后,人民真实购买力逐渐提高。3、麦收后农民有钱买东西,城乡交流较前活跃。4、停发公债,调整税收,调整价格。5、国营企业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对私营工商业作了有效的帮助。

(二)具体采用的办法

(1)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协商会议和各种座谈会,宣传调整工商业的政策。天津、唐山、邯郸并组织工商业者学习中央及各负责同志关于调整工商业和税收的报告及人民日报有关调整工商业的讨论,影响很好。通过工商业联合会、加强对私营工商业的领导。石家庄在工商联合会下,设立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税收、业务指导等组织,作了许多具体工作。唐山、保定以市委、市府为主,吸收工商界代表参加《工商调整委员会》、《私营工商业工作委员会》等咨询机关,协助政府工作。

(2)加工订货:天津国营纱布公司和粮食公司委托私营加工,保证了天津全年棉纺业全部生产和面粉生产的百分之七十五。北京铁工业在市财委会的工作组协助下,成立了加工订货管理委员会,由该会统一吸收和分配加工订货。石市棉织业(每月加工布五千匹),张家口的面粉、皮裘业,唐山的纺织、针织、漂染、火柴、肥皂业,太原的铁工、铁炉等业,均因国家的加工订货而能维持生产或增加生产。各地供销社也有的向手工业订货收购,对帮助私营工商业渡过困难均起了一定作用。

(3)银行贷款:五、六月份河北省不完全统计,各地银行共贷用二百七十八亿,其中公、私营约各占百分之四十三强,合作社占百分之十二,公私合营占百分之一。天津银行六月份放款较五月份约增百分之三十,其中私贷占相当数目。各地贷款中,已改正“多存多贷,少存少贷,不存不贷”的错误原则,适当增大了私营贷款数额。保定、临清并推动私人借贷,便利了工商业的资金周转。

(4)调整经营范围:1、减少零售店,并只准经营六种主要商品。经营数量,石家庄规定为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2、结束机关商店。3、市民供销社只做社员买卖。4、根据需要委托私商代购代销。

(5)调整市场价格:多数市镇已初步合理地调整了批发与零售、地区与地区间的价格差额。河北各市镇大体上保持着这样的差额:粮食百分之八到十,布百分之五到八,百货百分之十到十五。张家口于五月中旬一般地规定了零售价高于批发价百分之三,六月份将不同的商品分别提到百分之四到七,地位间的价格差额,有的地区也开始调整。如张市与京、津纱布的差额,已趋合理,使京、津、张间纱布交流趋于正常。

(6)组织联营:各市镇已着手组织私营工商业的联营,大致有五种形式:1、集中资金生产,按股分红。2、联合采购。3、联合推销。4、联购联销,分散生产。5、联合揽活分工生产。在组织联营中,各地一般掌握了下列原则:1、从解决当前困难做起,根据需要,多种多样。2、组织时讲明目的,完全自愿;组织后切实贯彻民主。3、由小到大,开始户数不宜太多,邯郸除组织联营外,并帮助私营制订计划,转变经营方式,改革内部不合理情形。

(7)劳资协商,克服困难。在政府号召下,各地职工自动提出减薪、加工或暂时轮流回家等办法,来减轻资本家的困难。这一条必须从必需与可能的实际情况出发,目前不宜一般地强调。北京、张家口有重点的选择了一些典型工厂和商店,帮助解决劳资纠纷,对促进劳资关系的正常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在私营企业中,各地均着手建立和加强对劳资协商会议的领导。

(8)救济失业工人:华北全区共有失业工人八万余人,各地正设法救济。天津、太原等地失业工人问题已逐渐大体解决。唐山有失业工人一万余人,正拟用训练转业及参加临时工等办法加以解决。有些中小城市的失业工人问题尚未引起应有的注意,正在督促帮助解决中。

(三)调整中发生的偏向

1、有的干部对统一财经、平衡收支、稳定物价的成绩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不久以前工商业的困难主要是由税收、公债所造成,因而对有些资本家的错误认识不能给以有效地解决与纠正,甚至无原则地给以同情,以致增助了资本家气粗,有的提出过高要求,强调贷款、减税,否则即以歇业来威胁。目前资本家的态度,有的心气趋旺,敢于经营,有的则仍怀疑犹豫,如说,“怕摊子大了,再变政策”、“打一下得顺顺毛,现在是给咱们顺毛哩!”有的单位责备政府,对自己投机行为与经营管理不良不加检讨。

2、在调整工商业的具体措施上,个别地方加工订货有些偏顾私营。泊镇油脂支公司给私营榨油厂加工,每斤油料赔二百元,认为扶持私营必须如此,但实际上私营厂每榨油一垛赚纯利三千六百四十元。银行贷款有盲目性和单纯任务观点,保定对两油厂盲目贷款,收不回来。唐山在私营企业中开展生产竞赛(这是对的),有成绩,但在竞赛中随时照顾两利与工人健康,安全不够,有的铁工厂工作达十三小时。以上偏差虽是个别的,但必须切实加以纠正,以免“小时不补,大需尺五”。

3、对私营工商业者本身的改造,整个来说,还没有积极进行;个别地方做起来又操之过急。邯郸帮助私营工商业制订计划改善经营,十个主要商业中订了百分之七十以上,但商人认为“计划是给政府做的”、“订了完不成怕政府检查”、“政府瞎操心”,多抱敷衍态度。在改革私营内部制度上,有的规定十天开一次检讨会,有的规定不抽烟不喝酒,临清帮助私商订节约计划有的规定不吃豆腐只吃白菜、不喝茶只喝白水等。这种办法是不妥善的。

(四)现存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1、价格问题:(甲)地区间价格差额及细粮粗粮比价,不少地方没有解决。如天津的东北粗粮价高于保定,唐、津、保地区麦价连续下跌。麦与粗粮比价不合理,一般一斤麦换米十三两,低者十两半。谷贱伤农,需火速解决。(乙)批发与零售的区别划分得欠合理。太原一匹布、一打毛巾、一袋面、唐山百斤量即为批发,这样少量的批发,只有利于小商、摊贩,而不利于座商,合作社及零售公司。(丙)有的牌价与市价相差仍太大,太原七月布价每匹高于市价八千元至一万元,玉茭、高梁牌价每斤高于市价八、九十元。(丁)有些公营公司不遵守公定价格政策,如太原有些公营公司不断的九五扣减价售货,使批发价与零售价相接近,变相地破坏公定价格。

2、税收政策。太原反映,过去有固定任务,工商业者共同评议分配,因利害矛盾形成互挤互斗;现在是评定营业额,按率征收,这就可能互相包庇,缩小营业额,致公家吃亏。又每季征收前,要评议一次,工商业者感到麻烦。唐山在执行查财中,发生翻箱倒柜强迫命令的现象。关于过去多征的退税问题,有的地区感到执行起来有困难,怕一退退乱了;但少征者则仍需补税。既不退又要补,恐怕办不通,且有碍政府威信。

3、计划性问题。逐渐克服扶持私人经营上的盲目性:究竟生产什么?经营什么?面向农村干什么?农村到底还需要我们什么?没有学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因此在指导间歇业上与组织转业工作上,困难仍然很大。虽然有的地方做了些调查工作,但只是一时一地的,不能解决全盘的计划性问题。

城镇手工业生产,尤其是制造农具的手工业,供销社还不能统一计划进行订购,以扶植其生产。河北省榨油业因出口销路未打开,水车制造业因水利推进社尚未做出计划,多停工等待。

4、领导问题。唐山、太原等地省级与市级,国营、省营和市营的企业之间,步调不够一致,急需有统一的领导机构与组织形式来解决此项问题。

对以上问题,拟采取如下办法解决:

一、认真学习主席在三中全会的报告,贯彻三中全会的精神,正确地进行干部思想教育,在巩固财政统一、巩固收支平衡、巩固物价稳定的基础上继续调整工商业,防止和克服某些干部在纠正错误中的片面性,如扩大错误,否定一切或扶得东来又倒西。

二、公私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中心关键是提高农民购买力,开辟办内市场。华北农村的购买力已较土地改革前有相当提高,而今天还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主要是农副产品不能畅销。因此,解决办法应为:(甲)保证国家收购主要农副产品任务的完成。(乙)积极建立供销社,收购并帮助农民推销生产,供给农民生活与生产必需品。为此必须有计划的推广合同制。除组织城乡物资交流外,还应着组织省、专、县及山地与平原之间的物资交流,提高农民购买力,改善农民生活,打开工业原料的来源与产品的销路。(丙)根据农商两利原则,积极地鼓励和组织私商下乡,贩运土产。地方党与地方政府除表示欢迎外,并应给以种种便利条件。

三、增强计划性:指导开歇业要有计划性,何者生产供不上消费需要增加工厂?增加机器多少?提高生产多少?何者生产过剩需要减产停产?减停多少?并如何扩大市场?总之,使产销渐趋平衡。要在贷款、扶持、加工、收购、生产等方面克服盲目性,增强计划性。调查和根据农民购买力与需要量,逐渐做到按需要来设厂生产。

四、解决国营和地方在各种政策上步调上的统一领导和分工合作问题。此项工作我们拟专门加以研究。

来源: 国防大学中共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十九册。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