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950-12-23 作者:中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杜润生
中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润生全区土地改革运动中,凡及时纠正了和平分田倾向的地方,都发展很快,群众情绪高涨,工作进行顺手,成绩很大。这证明,放手发动群众的方针是正确的。今后的任务就是如何将这个方针全面贯彻下去。
根据许多重点乡的情况看,以下三个情况必须予以注意:一是原来工作基础是很薄弱的,特别是贫雇农发动不充分、农协组织不纯是个大问题。二是地主阶级在土地改革开始后,其抵抗不是趋向减弱而是更加激烈了。三是群众对过去不彻底的减租反霸表现不满足,对放松了制裁不法地主表现不满意,急于要求在两个问题上行动;但我们干部中的多数则苦于工作不得法,工作不入门,领导力量与工作发展是不相适应的。这三种情况,必须在工作中加以照顾,而不应有所脱离。脱离而不加照顾,必然要出问题。因此:
第一、各地针对具体情况,对不法地主的破坏,加以制裁,某些地方于必要时实施面的控制,由政府法办一些不法分子,并有区别地加以处理,是可以的。但这一措施在工作中的地位,必须要正确地加以估计。它只应作为运动中的一项必要的政治措施,而不应当作运动进入高潮。因为这并不能完成对地主阶级最后的打击,还必须坚决依照由点到面的发展方法,一村一村的去组织斗争,发动群众,以求全面地改变阶级力量对比,树立群众优势,而不可从此发生迷惑,一轰而起,使运动无阵地的前进,而发生了新的波折。
第二、凡过去减租不彻底的地方,群众有要求,在土地改革总目标下,以反破坏、反抵抗为中心口号,从执行减租法令、惩办不法地主条例、债务处理法令入手,发动一个反霸查减斗争是可以的。在这种地区讲来是完全必要的。但也不要因为进行了这样斗争就满足起来,以为从此分田就可以和平进行。还要深入一步,适时地引导群众进行划阶级斗争及其他分田中的各种斗争,以求彻底消灭封建并组织群众的大多数。同时,这个斗争因其是为分田运动直接开辟道路,所以应与过去清算运动有所区别,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击地主当权分子(或暗中操纵分子),深入发动贫雇并满足一些群众最切近的要求,改编原来的农民队伍,为分田斗争打基础。我们中心的任务还是分田,过长地停在这一阶段是不适当的。
第三、各地在运动开始强调做好重点工作,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做好点,不但可以给群众运动扎下根子,培养出一批地方农民领袖和积极分子,并且对于我们的干部也是一番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省略这一步骤,全面冒进,必然发展混乱,难于发动群众的大多数。但只做好点还是不够的,还要学会由点到面的方法。现在已发现点的工作很好,而在发展到面的过程中就发生了过去大轰大擂的毛病。因为重点四周的群众受到重点影响,跃跃欲动是很自然的,但也因各乡农协都属不纯,要求动作的还只是少数勇敢分子,在旧的基础上骤然进入全面斗争,领导力量照顾不来,引起混乱也是很自然的。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不要在集中力量突破重点的时候,丢掉地区的农民代表会议。要经过农代会集中附近群众的要求,特别是广大贫雇农的要求,讨论这些要求,分析各乡的情况,特别是贫雇思想与组织状况,主动地通过群众多数安排斗争的步骤,让群众心中有底,把群众意图和领导意图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还应适时地结合重点工作的进程,布置一些面的工作,把群众引导入有步骤的斗争中去,使其自发性得到领导。有些村庄如农协成分极不纯,受四围乡村影响而跃跃欲动时,则应坚决地说服他们,暂时停止行动,而不宜置之不问。某些乡村中的小市镇,一部份贫民也有闻风而动的情况,对此必须严格加以区别,更要肯定地加以停止,绝不可以把乡村斗争搬到市集上去。
第四、放手的方针业已为全体干部了解之后,必须引导干部把更大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发动群众的大多数,如何深入群众组织群众斗争这个任务上,而不要使他们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放手就是追求表面的轰轰烈烈,就是任凭少数勇敢分子蛮干错干,就是依靠少数执行错误政策。须知今天我们工作中的致命弱点就是贫雇发动不充分。他们占人口的70%,这一部份群众发动不起来,任何轰轰烈烈都是假象。所以发动贫雇是一个根本关键,必须在这个问题上多下工夫。有些地方一听放手,就单纯依靠原来基础全面大动,是不妥当的。老基础不应一脚踢开,但不能不看情况,原封不动地运用。结合斗争,进一步发动贫雇去健全改造组织,这一个过程乃是大部份乡村都所必须经过的。发动贫雇,各地已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就是:一面靠干部深入贫雇,访苦串连;一面依托原已参加斗争的贫雇积极分子,经过农协召开乡的贫雇代表会,普遍动员,发动诉苦,开展斗争,满足贫雇运动要求,组织多数。这种个别吸引和普遍酝酿动员相结合的方法,是适合于今天情况的,并可以较快地完成初步发动贫雇的任务,而不致于形成胶着不前的状态,影响运动的推开。
来源:中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编《土地改革重要文献与经验汇编》(上册),1950年出版。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