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广东省退租退押清匪反霸运动初步总结与今后任务:赵紫阳在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扩大干部会议上的报告

日期:1951-9-5 作者:赵紫阳

赵紫阳

一、运动的概况与基本估计

经过各地扩大干部会议,贯彻了中共中央华南分局4月扩大干部会议开展农民运动的方针,广东各地在6、7两月蓬勃开展了退租退押、清匪反霸运动。5月以来,全省有4万余干部下乡,在63个县1500万人口的地区展开运动,参加斗争的有700余万人。这一运动是在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基础上和春荒严重的季节中开展的,农民群众一经发动,斗争特别坚决和英勇;而地主阶级、反革命分子的抵抗破坏是顽强的、狡猾的。因此,运动的特点是:规模巨大;开展迅速;斗争复杂。

由于全党对农民运动的严重意义,取得思想认识的一致,明确了依靠解放大军、向大军学习的思想,从而高度地集中了力量,统一了步调;造成了全省规模的以退租退押、清匪反霸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农民运动高潮,初步发动了群众,开始组织成以贫雇农为骨干的群众队伍,斗争了地主,打击了地主的统治,获得了大批果实(5月后约得果实谷4亿3000万斤),有效地停止了严重的春荒,解决了农民生活与生产的困难,破获了大批土匪特务、蒋匪地下军组织,收缴了近10万枝的非法武器,给反革命分子以有力的打击。

各级领导与数万土地改革工作的干部,在会议中初步整顿了思想,明确了观点;特别是在运动的实践中开始吸取了自己的经验,教育了自己,大大提高了革命的认识;经过深入贫雇,访贫问苦,进一步认识了农民疾苦,因而初步明确了依靠贫雇农的观点,和贫雇农建立了阶级感情;运动中暴露了基层不纯,敌情严重,因而克服了盲目依靠旧基层和无租可退、无霸可反的错误思想;运动中考验了干部,进一步暴露了革命队伍内部的不纯情况,因而说明了运动中必须整顿队伍。这一切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了农民运动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经过这一运动,领导与干部都取得了和丰富了实践经验,摸索了发动群众的基本方法和学习了深入群众的作风,特别是取得了放手发动群众和贯彻政策相结合的经验。

不仅这样,运动的开展,大大推动了农村的抗美援朝运动,参军任务超额完成,广大群众踊跃捐献飞机大炮;结合镇压反革命肃清土匪特务和展开群众性的清理积案;提高了农民生产情绪,刺激了农业生产,使今夏获得丰收。

这些事实,再一度证明:发动农民,消灭封建,是一个带根本性的任务,当前农村中的一切工作只有在这一运动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反之,抛开了农民运动,孤立地进行工作,则是错误的。农民群众一经发动起来,必然强烈地影响到各方面工作和推动了各方面工作;因之,认为农民运动不能和其他工作结合同样是不对的。

这些事实,说明运动的成绩是很大的,主要的。这一点应该肯定下来。

但是,运动中一度发生过偏差,运动中仍存在许多缺点,以致影响到运动的健康和猛烈的发展。

偏差主要表现在政策界线不清,无限度的清算,退租不按年限,笼统算剥削账,追究地财;个别侵犯工商业,影响城乡关系和城市秩序;采取非法斗争,乱打乱吊,变相肉刑,不讲策略,无分别的对待,甚至敌我不分,打到自己人身上。由于上述偏差,以及镇压反革命中宣传政策不够,特务乘机恐吓,致造成一些地主自杀事件。这些偏差虽还不是十分普遍的和主要的,同时经各级领导机关及时纠正,已得到相当克服;但仍应严重注意,认真总结,以提高政策水平,避免重复错误。

运动中更主要的缺点是:运动的发展还不平衡、不深入,有近千万人口的地区还未开展起来;而已开展的不少地区,运动的规模和声势还不够大,农民群众的发动特别是贫雇农的发动很不够,觉悟低,队伍小,贫雇农的核心领导未形成,农民优势未树立;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仍差,租押退得仍不彻底,特别对大地主的打击更差,地主气焰还高;距离土地改革第一阶段的要求尚远。这就是说,还不能过高估计运动成绩,否则就降低了或忽略了党对土地改革第一阶段的基本要求,产生骄傲自满,松懈麻痹,放松今后应有的努力。

二、主要的经验教训

(一)放手发动群众,坚持贯彻政策,是指导运动的中心问题。

党在农村中的各种社会政策的贯彻,必须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行动;不放手发动群众,政策就无法贯彻。正因为有这一段的放手发动,造成了空前规模的群众运动,退租退押政策才能得到初步贯彻。

但放手必须坚持政策,领导群众执行党的政策,否则,就是取消领导。“惟其要放手,必须抓得紧”(四月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扩大干部会议总结)。因此,群众必须放手发动,政策必须有步骤地完整地得到贯彻,运动中所产生的偏差是必须纠正的,问题是在于对偏差的认识和纠正的办法。

偏差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某些领导机关和一般干部思想上的片面性、盲目性,和缺乏经验,不善于领导。许多同志把放手与领导(亦即放手与政策)对立起来,对第一阶段的性质与目的认识不清,对运动必须由点到面、有阵地的发展认识不清。因此,运动不分阶段与步骤,模糊了党的政策界线;有些干部误认为宁“左”毋右就是立场坚定,乱打乱吊就是斗争激烈,大轰大擂就是轰轰烈烈,要放手就不应有批评和说服。对这些缺点的克服,重要的问题在于教育,在于从实践中学习。

另一方面,更危险的是组织内部不纯分子的破坏活动。他们是地主阶级反动分子在革命阵营内部的代理人,以各种花样从各方面来破坏捣乱,乘机分裂农民团结,制造宗派斗争,在“左”的面目掩盖之下,广大弱点,借刀杀人,以打乱我们的阵营:这是敌人篡夺了领导权。凡是这些地区,其混乱的程度就特别严重。而某些领导机关的缺乏经验和不善掌握,就增加了敌人钻空子的机会。因此,关键在于领导。

对偏差的看法有三种不同态度:一种是籍口运动不免有偏差,放手不免有偏差,盲目叫好,听任偏差继续扩大;一种是站在运动的旁边指手划脚,或站在运动的对方大叫“过火”,以右倾观点,接受纠偏,企图停止运动。这两种都是错误的态度。正确的态度是偏向必须纠正,但必须在运动前进中和继续放手的前提下纠正,保护成绩,分清正误,发扬优点,纠正错误;必须分清性质,采取不同办法,属于干部盲目性与缺乏经验的,说服教育,属于敌人阴谋破坏的,揭露打击;必须以正确的好的办法代替错误的坏的办法。

大多数地区是这样做的,因此,偏差得以及时纠正,运动得以继续发展。但是,还有一部份地区纠正不坚决,或方法简单,不走群众路线,从积极方面着眼不够,影响了运动的健康发展。

在此,重新明确土地改革第一阶段的目的和要求,很有必要。土地改革第一阶段的中心内容是退租退押、清匪反霸、配合坚决镇压反革命。其主要目的是组织农民队伍,培养和训练干部,打倒地主阶级当权派的统治,部份满足农民的经济要求,为土地改革准备条件。所以要分段分步地打击敌人,是为着适应农民的组织程度与觉悟程度,便于消灭敌人,获得全胜。因此,不能超阶段、没步骤地进行,不要企图以退租退押代替土地改革的征收没收。要区别地主的大、中、小,恶霸与非恶霸分子,要特别注意把富农、小土地出租者与地主加以区别,在政策原则下适当照顾华侨,不得侵犯民族工商业,绝对不得侵犯中农。对干部要讲清道理,对群众要有分寸、有步骤地交代政策。

吊打不能发动群众,适足以增加地主的抵抗。但要纠正吊打现象必须有正确的方法去代替吊打,使群众可以制服敌人。办法是:一方面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控诉说理斗争,发挥群众威力;另一方面,必须主动地系统地运用人民法庭,及时地坚决地惩治恶霸分子与不法地主,充分发挥政权的威力,为农民撑腰。对为首的首要分子坚决镇压,对守法的给以宽大待遇,以便分化敌人,减少阻力。

(二)发动与组织农民队伍,特别是发动组织贫雇农,是开展与深入运动的基本关键。

运动中必须切实注意组织队伍,提高农民觉悟。只有把分散的、无组织的、缺乏觉悟的农民,变成巩固团结的、有组织、有思想觉悟的农民,才能改变农村阶级力量的对比,打倒地主阶级的统治,树立农民优势,变封建统治的农村为人民民主的农村。这一任务虽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但一开始必须有足够的注意,在斗争前必须初步组织队伍,有了队伍才能进行战斗,并坚持边发动、边斗争、边组织,在运动中壮大与巩固队伍,发动组织农民队伍,要切实按照“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的路线进行。经验一再证明,只有首先坚决地发动贫雇农,树立贫雇农的骨干作用,才能克服中农群众中的妥协思想,才能巩固地团结中农,广大的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才能形成。

发动群众组织队伍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贪图表面轰轰烈烈,不去切实访苦串连,盲目地依靠旧基层或少数勇敢分子,片面强调大刀阔斧,大轰大擂,“先哄起来再组织”,“落村三天就发动斗争,”形成超越多数群众水平的无队伍的冒进,甚至领导权旁落,产生混乱,打不倒敌人;一种虽注意了访贫问苦、自下而上的串连,但不与自上而下的宣传相结合,片面强调队伍纯洁,把领导骨干与队伍成员的条件要求混淆起来,对贫雇农的条件要求很高,只采取个别串连,不与乡村农民代表会议相结合,形成人数很少,队伍很小,力量单薄,打不开局面。前者是形式主义,后者是关门主义,目前形式主义是主要的,其危害性也更大,而关门主义也业已产生,值得我们注意。正确的方式是经过访贫问苦,扎根串连,并与自上而下的广泛宣传相结合,适时与乡村农民代表会议相结合,扩大串连,由小到大,由贫雇农到中农,组织农民大多数,如此才能组织起有领袖、有骨干、有觉悟、有战斗能力的强大的农民队伍。由于过去农民缺乏系统的发动,基层组织大部不纯,这些旧的不纯乡村干部决不能依靠,一开始就必须超越他们,重新深入发动贫雇农,然后根据情况分别对待。

思想发动是发动群众的重要环节。思想发动的有效办法,主要是在运动中采取农民自我教育的办法。在斗争前组织诉苦、对比、算账,启发阶级仇恨;斗争中控诉敌人罪行,及时揭露敌人的破坏阴谋,同时交代政策,使政策为广大群众自觉的掌握;在分配果实时,注意团结教育与生产教育;在群众初步胜利以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保家到卫国,从反封建到反帝国主义,把群众朴素的阶级觉悟,逐步地提到政治觉悟的高度。这一段运动中,由于解决春荒的要求迫切,从经济上着眼更多些,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不够,下一段就需要特别加强。

(三)由点到面,点面结合,是群众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

由于各个地区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不平衡,阶级力量对比的不平衡,领导上缺乏经验,干部条件的不足,特别是骨干太少;为了经过重点取得经验,培养干部,树立榜样,为运动全面开展创造条件,因此,运动必须坚持由点到面的发展。

在点面结合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全面动手,齐头并进,这时领导无经验,群众无准备,使运动丧失领导,超越群众水平冒进,结果往往是少数分子一哄而起,达不到发动群众打倒敌人的目的,甚至为不纯分子所操纵,乘机制造混乱;二是死啃重点,顾得了点顾不了面,不能准备全面发展条件,甚至陷面于混乱,或重点搬家,彼起此落,形不成高潮。正确的方法是开始部署力量时,有点有面,与重点工作同时,面上进行酝酿,重点突破后,利用重点的影响,经过派遣干部,使用重点积极分子出外串连,召开农民代表会的方法,从点到面,波浪式前进,同时继续坚持点,深入点,指导面,发展面。由点到面是运动自然发展的结果,群众自我解放斗争的规律,把它简单了解为外来干部的由集中到分散,不充分发挥群众以行动相互教育影响的作用,则是错误的。退租退押运动是在春荒季节开始的,群众要求迫切,运动本身具有快进可能,因此,点可以多些,由点到面发展可以快些。

对于面上的自发斗争,不能盲目叫好,不能放任不管,简单的下令停止或单纯限制也往往会伤害一部份群众情绪,易为敌人所乘。正确的作法应当是运用农民代表会议,揭露敌人阴谋,集中群众要求,安排斗争步骤,通过群众,分开那些先作那些后作,划清那些允许作那些不允许作,把群众的迫切要求引导到群众条件和领导条件所允可的一些工作上去(如分配积存果实,有控制地向大地主退租),并以一定干部协助他们执行,经过这些工作,达到了解情况,发动贫雇积极分子,为重点突破后向面开展准备条件。

要特别重视农民代表会议的运用,经过它可以交代政策,集中群众意见,交流经验,培养干部。重点突破即以重点为依托召开地区农民代表会议,经过审查代表,发动诉苦,介绍经验,在重点乡积极分子(代表)教育影响下,提高到会代表的觉悟和信心,以布置运动由点向面发展。运动已经扩张到面时,应根据运动的发展情况,有计划地召开农民代表会议,集中地、有重点地解决运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推动运动继续前进。因此它既是组织运动由点到面的好方法,又是统一领导面的运动的好方法。系统地运用农民代表会议,可以使领导和群众直接见面,可使具有规模、有声势的运动有领导地进行。特别是在干部愈弱愈少的地方,愈加重要。但是运用农民代表会议统一领导运动,必须在分乡分村斗争的基础上进行。仍然必须采取分乡分村串连的办法去组织农民队伍,要根据本乡本村具体情况有步骤地实施农民代表会的决议,农民代表要站到自己乡村农民协会当中团结教育农民,不能站到农民协会之上发号施令。所有土地改革工作队的干部,应深入协助农民协会贯彻决议,不应因有了农民代表会而认为“自己无事可做”。只有农民代表会议的布置,没有分乡分村的斗争,运动浮而不实;只有分乡分村斗争,没有农民代表会议统一领导,形不成高潮,在扎实基础上的高潮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壮大声势,提高群众斗志,带动后起,培养干部,震慑敌人。

(四)依靠大军、整编队伍是运动胜利的保证。

两、三个月来,数千名解放大军干部参加地方工作。他们满怀信心,深入群众,排除了语言、生活习惯、不熟悉情况等困难,以艰苦奋斗、严肃紧张的精神,和发扬民主、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刻地影响了地方干部;以明确的阶级观点、坚定的阶级立场,教育了地方干部;以群众运动的经验和创造来带领了地方干部。这说明向大军学习,是一个全面的学习。依靠大军,正是为了培养本地干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完成任务。

军队与地方之间,基本上是团结的,这正是在运动中取得成绩的保证。今后斗争日益深入,问题将更复杂;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团结,是继续取得胜利的保证。地方干部应进一步向大军学习,大军继续主动帮助地方干部,并互相学习;提高原则性,团结在党的方针路线下,充分发扬民主,有事拿到桌子上来,按照决议办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取得思想一致;生活上互相照顾,加强阶级友爱,亲密合作,团结互助。

第一阶段不仅要为土地改革准备群众条件,而且要为土地改革准备干部条件;因此,必须结合运动整编干部队伍。搞好运动与提高干部是一致的,只有提高干部才能搞好运动,只有经过运动实践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干部。

经过这一段运动,有一批干部进步很快,而绝大部份也有了进步,少数人掉队落伍,也发现了一些异己分子。这样就给领导上提出了紧密结合运动,进行思想提高,组织整顿的任务;大胆提拔优秀分子到领导岗位上去,批评处罚丧失立场犯有严重错误的干部,坚决清洗个别异己分子,教育提高一般干部,以发扬正气,纯洁队伍。

整编干部队伍的任务,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早已提出,有些地区已做出成绩,有些地区尚未做或未认真的去做,对干部的不纯情况熟视无睹、麻木姑息、决心不大仍是主要障碍。须知整顿队伍不仅关系着土地改革的进行,而且关系着革命司令部的巩固,关系着党与群众的联系,关系着全部革命工作。对这样一个带根本性质的任务,必须下定决心,切实做好。

整顿队伍的两个主要经验,一是开好各种干部会议,通过总结工作,发扬优点,批评错误,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三查,明确立场,提高政策水平。一是在群众已初步发动的基础上,有领导地召开农民代表会议,自下而上的展开批评错误,以至检举坏分子(但不能由群众直接处理),发动广大群众教育和监督干部。把我们的干部经常放在广大群众这一阳光照耀之下,乃是使身心健康的有力保证。

三、今后的工作任务

(1)普及和深入退租退押、清匪反霸运动。除以县为单位进行若干土地改革试点,以取得经验,并依此在秋季训练干部,准备秋后土地改革外,由于多数地区农民优势未树立,地主统治未打倒,及领导条件干部条件的不足,在全省范围内,夏收以后,秋收以前,仍应以继续贯彻土地改革第一阶段为中心任务。打倒恶霸是第一阶段的中心环节,此仗必须打好而不能跳越。春季强调了退租退押(正确的),有些恶霸未反,有些反得不彻底,故今后必须以反霸为中心口号,结合贯彻退(查)租退(查)押。镇压反革命中“掌握批准名单”是条好经验,反霸中应加以运用。在尚未开展或严重夹生的地区,应重新访贫问苦,扎根串连,从头作起。

(二)加强组织工作

(1)扩大和整编农民队伍。树立贫雇农核心,巩固团结中农,团结大多数,贯彻男女一齐发动方针,注意吸收贫苦劳动妇女和青年参加组织和斗争,要求进入土地改革前组织起来的人口达农业人口30%左右,并能够切实的发挥组织作用。同时,土地改革期间应加强农民协会建设,使之成为农民活动的中心,简化组织,取消一些不必要的组织,如斗争委员会、分配委员会、青联会等等。

(2)结合运动进行整党整团和建团工作。

(3)划分小乡,以小乡为基层单位,一开始即以小乡为单位发动群众、组织斗争。这样便于农民的团结发动,便于培养乡的领导骨干,便于分配果实,又便于孤立敌人、打倒敌人。以小乡为单位建立农民协会,自然村分建农会小组,加强乡农民代表会议、乡农协委员会及小组会的作用。

(三)训练土地改革干部,应开好两个会议,一是以县为单位,传达这次会议决议,经过总结经验,整顿队伍,具体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一是秋收期间各地方委员会应有计划地、大规模地训练土地改革干部,县以上采取会议方式训练,县以下召开训练班训练。至秋收前土地改革试点地区的干部,可由地委召开会议,以新的精神介绍和总结十三县的土地改革经验教训、作典型报告等来教育,并学习划阶级;会议应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三查,整顿思想。此外,要注意培养提拔一些斗争中涌现的当地贫雇农积极分子和贫苦知识分子,以便逐步提高成为区、乡干部,一些运动中业已证明不称职的、有问题的,应坚决淘汰清洗,加以调整。

(四)领导问题。我们的各级指挥部正担负着一个淮海战役那样的战斗任务,这是异常艰巨的光荣的任务,必须像作战一样的去指挥这一运动。

要抓紧。不但要一般地掌握政策,还得有具体的战地指挥,一刻也不放松地注视运动动态;切实解决运动本身提出的每一个迫待解决的问题。及时开好战地会议,这是当前指挥运动的有效方法。要充分使用电话电报各种交通工具,加强请示、报告制度。适当加强参谋机构(政策研究室或办公室),以汇集情况,研究问题,深入检查。要正确解决集中与分散,上来与下去问题。分散、下去是为着发现问题,加强具体指导;集中、上来是为着系统研究,推动全面。

要善于学习。学习理论和研究上级指示,分析实际情况,把两者结合起来。要学习党三十年来领导农民运动的宝贵指示,学习华北、中南各省农民运动的丰富经验。只要善于学习,就可少犯错误。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正确领导。

要善于结合。继续集中力量,贯彻农民运动中心,不应有丝毫动摇,以免中途而废。要根据工作的缓急先后安排工作秩序,把各项工作适当的组织到运动中去。反对片面强调部门工作,分散力量,而又必须结合进行一些应该结合的工作。关键在于中心领导。

来源:《土地改革重要经验与文献汇编(续辑下册)》, 中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编印,1953年4月。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