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952-3-0 作者:陶奎璋
陶奎璋福建出国侨胞约350万人,散布在南洋各地,以马来亚为最多,菲律滨、印尼、缅甸、越南、暹罗等地次之。省内有侨眷150万,遍布闽南、闽东的23个县内。远自唐末宋初,即有不少人出国。近百年来,特别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二十多年来国民党反动派的压榨,加上天灾人祸,地瘠民穷,农村日益破产,人民被迫离乡背井、抛妻别子、飘流海外。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是人民出国的主要原因。
留在国内的侨眷,虽然某些时期过着比当地人民优裕的生活,但他们同样遭受封建制度残酷的剥削,侨汇断绝的期间则更其悲惨。以晋江县塘市乡(侨乡)的土地占有来看,占该乡人口8%的地主,占有30%的土地,占该乡人36%的贫雇农,只占有12.1%的土地。再如侨眷较为集中的福清县谢塘村,占该村总人口95%的贫农和中农,只占有50%的土地,而外乡地主却在该村占有44%的土地。租额一般均在正产物的50%左右。侨区农村和一般农村一样,存在着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这就是说,侨乡也必须实行土地改革。
侨乡的封建势力对侨眷的统治是极其野蛮的,广大侨眷的生命财产毫无保障。如惠安县里春乡恶霸地主郭孙良即杀死过26个人,其中大部分是侨眷。解放前侨乡普遍流行“侨汇难过夜”的俗语。那有白日为官、夜晚作匪的地主恶霸和“乡保长”,到处布置走狗爪牙,得知谁家有侨汇就去抢劫,如晋江石狮镇一带的蔡角,解放初期还抢劫过侨眷20余户。他们还毫无人性的强奸侨眷妇女,如晋江东石乡恶霸蔡若爵竟在白天持枪强奸侨眷达30余人。他们还挑拨宗派械斗,分化人民内部的团结。解放前的闽南侨乡,是“年年有械斗,月月有枪声”,在每次械斗前要侨胞出钱买武器,械斗中要侨眷作战,械斗后又要向侨眷收械斗费,因此侨眷在械斗中不断死亡,田园荒芜。侨胞们在解放后和其他人民一样,迫切要求翻身。
侨区土地改革比之一般农村土地改革,有下述特点,必须注意:
一、侨眷的成份难划。因为划成分必须了解侨胞的情况,侨胞在国外和国内联系困难,有的往往出国数十年没有音信。因此很难调查清楚。
二、侨区农村,侨眷占的数量很大,而侨眷又是妇女居多,因此如何发动侨眷,特别是发动侨眷妇女,是侨区土地改革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晋江一带,侨眷多不参加农业劳动,生活比较奢侈,浪费较多。如该县龟湖乡过一次七月普渡节,花人民币4亿元。土地改革中必须教育他(她)们从事劳动和过勤劳朴素的生活。
四、侨乡的文化教育较发达,这和侨胞热爱祖国,关心祖国文化教育事业是分不开的。为了鼓励侨胞继续关心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土地改革中对侨胞集资购置的学校公田,要与一般公田处理某有些不同。
侨区土地改革的经验,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要切实解除侨眷对土地改革的各种顾虑,积极发动他们参加反封建的斗争。如怕洋楼被没收,怕土地被征收,侨汇断绝,生活无办法;有的出租小量土地,生活好,怕被划成地主等。因此,在有侨眷的地区必须召开侨眷会议,宣传解释“土地改革中对华侨土地财产的处理办法”。
要特别注意侨眷受封建压迫的特殊痛苦,发动他们积极起来诉苦,引导广大侨眷在土改中起来积极斗争。如秀梧乡一次斗争会上侨眷诉苦的即达30余人,有的侨眷控诉地主逼其亲人亡命海外,有的控诉因无男人在家遭受封建势力残酷的压迫等。要加强对侨眷的形势教育,加强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如涵坂乡侨眷控诉日寇在菲律滨残杀该乡20多名华侨后,侨眷们就积极要求反对美帝武装日本。侨眷们每次在人民法庭宣判了反革命分子的罪状后就纷纷写信去国外传报佳音。
(二)要小心谨慎的划分侨眷的阶级成份。侨眷成份容易划错的为:一、华侨工商业家有一些土地出租的,容易把他划成为兼地主成份。二、在国外劳动的华侨,家中有青壮年妇女不参加劳动,将小量土地出租或托亲友代耕或雇人耕种,土地改革中往往容易将此种小土地出租者或小土地经营者划为地主或半地主式富农。三、华侨小贩、店员因家中生活较好,往往容易划他为工商业者。因此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对干部和农民着重进行对华侨土地改革政策的教育。关于侨眷疑难户的划分要注意:一、发动侨眷自报国外华侨经济情况,在群众同意后确定其成份。二、根据侨胞从国外寄回的信件的材料,或向其亲友和归侨中进行调查访问,加以研究,作为划分成份的参考。三、介于二者之间难划的成份,一般都应向下划。土改中由于切实注意了划分成份,一般侨眷的成份都划得比较准确,只有个别乡村因情况不明和因某些干部及农民还存在着一些错误思想,因而发生了某些提高成份的现象,如晋江秀悟乡起初错划了18户工商业家兼地主,即是一例。在划分阶级中要很好教育侨眷参加劳动。一般侨眷经过划分阶级的教育,特别是参加了关于某些地主和富农是否有主要劳动的争论之后,使他们深深体会到劳动的光荣,划阶级后许多都积极参加了劳动生产。
(三)在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中要根据政策具体照顾侨眷的利益。华侨地主、工商业者所有的房屋,除原系出租给农民者外,均予以保留。原系劳动人民,出国后上升为兼地主者,除土地没收外,其他财产不动。华侨工商业家因身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限制,侨汇往往不能及时,征收其出租土地时,一般都作了适当照顾。对侨眷的某些少量出租土地和菜园等,亦作了照顾。少量学校公田一般不动。没收和征收的办法,一般采取教育后让其自报,再由农会讨论决定的方法。这样做,他们感到非常满意。如林大堆、林大狮说:“要征收我的田还叫我讨论,我提出留门前一斗六就留门前一斗六,真是照顾”。贫苦侨眷根据劳动与否,侨汇多寡及其经常程度,都分得了或多或少的土地。如晋江县塘市乡104户贫苦侨眷,土地改革前有土地694.74亩,土地改革后为825.85亩,增加了20%。他们分得土地后非常欢喜,晋江八区有的侨眷老太婆也参加化装游行。
侨区经过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起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空前未有新气象。
(一)封建的土地制度废除了,生产情绪空前高潮。据晋江涵板乡统计,该乡侨眷原有土地1095.37亩,土地改革后为1991.5亩,增加了80%。福清县谢塘村侨眷70户,土地改革前有土地280亩,土地改革后447亩,增加了60%。过去不参加农业劳动的侨眷妇女,土地改革后也积极参加劳动,龟湖乡就有129个侨眷妇女,他们兴修水渠169丈,可灌溉农田120亩。现在侨眷差不多是“家家种菜园,户户栏猪羊”。侨眷集中的秀梧乡,今年种植树苗12000株,养鮉鱼、乌鲈4000多尾,永春县侨眷谢全并当选为全县的一等农业劳动模范。随着生产情绪的高潮,侨乡的自由借贷也大大活跃起来,侨汇的死钱变成了活钱,解决了不少贫苦侨眷和农民的生产资料困难。南安县一区归侨俞正庆今春借出了1000担谷子给附近各乡的侨眷和农民,晋江栏东乡20多户侨眷借出了920万元,给本乡缺乏生产资料的侨眷和农民。这些借贷目前正在偿还本息。
(二)封建枷锁砸碎了,广大侨胞抬头作主人。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侨眷纷纷控诉,人民政府接受了他们的正义要求,对摧残侨胞的恶霸地主、土匪、特务等反革命分子给以严厉的镇压。南安县处决了恶霸郑选卿后,石井村侨眷家家张灯结采相互道贺说:“恭喜、恭喜,毒蛇除了”。土地改革后的侨乡秩序,出现了空前的安宁景象。例如晋江专区解放后还屡有抢劫发生,土地改革后,据晋江县了解,一件抢劫案都未发生过。侨眷在各种组织中担任干部的很多,据秀梧一乡86个小组长以上干部的统计,侨眷即占了41个。侨区的县、区,乡人民代表会和农民代表会都有一定的侨胞席位。这种情形大大感动了国外侨胞,如侨居菲律滨的林友胜说:“我们知道家乡土改,无一个不欢喜,大家相信祖国社会已焕然一新,条件许可时决心回乡看看新面貌”。归侨黄明模说:“我在国外26年,走过16个国家,没有比祖国再好的了,海外最‘文明’的国还有打手、小偷、赌博馆,把古今中外一比,真是大不相同”。因此广大侨眷积极参加抗美援朝运动,晋江一县侨眷献了“晋江华侨号”飞机一架。他们纷纷在和平公约上签了名。过去用于祈祷国外亲人平安的迷信用费,大都转用于生产和抗美援朝捐献,如龟湖乡往年“大普渡”用的4亿人民币,今年全部省下,以1亿作为捐献,3亿用于生产。
(三)新的文化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展了。土地改革后广大侨眷都投入文化学习运动,据晋江、莆田、仙游、同安、惠安、永春、德化等县的统计,共有冬学1,091所,有学员272,842人,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参加学习的侨眷,一般都识得了200个字左右,过去不识字的现在有不少已能和国外的亲友通信,他们对子弟的学习也极关心,据晋江县统计,土地改革前原有小学教师52,188人,土地改革后为62,156人,增加了19%。侨眷们自动组织的农村剧团就有123个,文工队有16个,土地改革以来共演出545次,腰鼓队有3,926人。土地改革中新婚姻法在侨区广泛传播,如晋江秀梧乡土地改革中自愿结合的婚姻即有36对,过去香火不断的“石狮城隍”,如今也被侨眷们改为学习文化宫。侨胞们衷心地热爱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他们说:“人民的祖国比什么地方都好”。
来源:《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内部出版)。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