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陈云在全国粮食会议上的讲话

日期:1953-10-10 作者:政务院副总理, 陈云

政务院副总理、陈云

(陈云: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一九五三年十月十六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确定在十一月底以前完成各级的动员和准备,十二月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同年十一月十九日,政务院第一百九十四次政务会议通过,并于十一月二十三日发布《政务院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规定了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具体办法。]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现在,全国粮食问题很严重,如果不采取适当的办法加以解决,还要更加严重。这从以下情况可以看得很清楚。

第一,收进的少,销售的多。七、八、九三个月共收进了九十八亿斤,超过原定计划七亿斤;销售了一百二十四亿斤,超过原定计划十九亿斤。收增加了,销增加得更多。分析其原因,就是现在农民不把粮食卖给商人,商人也就无粮可卖,全部由我们来卖,所以我们卖出的就多了。换句话说,就是农民卖出的少了,我们卖出的多了。这种情况既不同于一九五一年,也不同于一九五二年。一九五一年六月份以前粮食紧,从七月份开始就收进的多,销出的少。一九五二年十月以前是卖出的多,到十一月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总的还是收多卖少。今年十一月以后会不会出现收多卖少的情况呢?我看可能性很小。

第二,不少地方已开始发生混乱。全国的大、中城市大体上是平静的,但是,在受灾地区和粮食脱销地区,小城市和集镇已开始发生混乱现象。粮贩子大肆活动,特别是粮食少的地方,粮贩子的活动更厉害。从事这种活动的,有的是农民,有的是集镇上的小贩,数量达几十万人。有些原来不做粮食生意的,也收买囤积粮食。只要粮价一波动,搞粮食投机的人一个晚上就可以增加几十万;如果波动两三个月,粮贩子就可以增加几百万。这种情况反过来又助长了农民不肯卖粮的情绪。地区之间互相封锁,也造成了粮食的抢购和抬价。

第三,东北的灾情很重。今年东北的水灾比一九五一年大,减少了收成,将完不成收购任务。东北今年原计划产粮四百四十亿斤,收购一百亿斤。近据东北局估计,产量最多只有三百七十亿斤,只能收购七十六亿斤。东北上调中央的粮食数,原计划是四十二亿斤,现只能上调二十六亿斤,减少了十六亿斤。中央掌握的粮食一共是九十六亿手,减少十六亿斤是个不小的数目。

第四,北京、天津的面粉不够供应。北京、天津需要面粉十六亿斤,现在实际掌握到的只有十亿斤。这两个城市是以麦子为主粮的,所以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是不是可以从全国调来麦子救急呢?我不仅不反对,而且很欢迎,但我看是救不胜救。一来数目字很大,二来会流到外地去很多。现在只能实行定量配售。北京、天津实行定量配售,会不会影响上海、汉口以及再远一点的广州呢?我看会影响。你这里配售,上海的商人就会打主意,想办法买进面粉和麦子。如果我们在那里不实行定量配售,必然会便宜了商人。实行面粉定量配售,对在自由市场上收购秋粮是不是有影响呢?我看有影响。所以全国必须采取不同程度的同样性质的措施。

第五,粮食混乱现象如不采取措施加以制止,今年全国的收购计划将完不成,销售计划将大大突破。今年八月,财经会议决定收购粮食三百四十亿斤。现在的情况是,东北将减少二十四亿斤,其他地方也有完不成的。粮食市场愈紧张,愈是收不进。现在已经收购了九十八亿斤到一百亿斤。十月到十二月要收购一百六十亿斤,明年一月到六月要收购八十亿斤,才能完成计划。照现在的情况估计,到明年二三月以后,粮食情况一定会紧张,三月以后能收到多少粮食,很值得怀疑,我看会有很大的数量收不上来。销售数量原计划是四百八十亿斤,比去年的四百六十多亿斤(私商在外)稍多一些。这个计划一定会被突破,估计要达到五百五十亿斤以上,可能到六百亿斤。

收购和销售两项比较,差额是多少呢?如果今年度销到了五百六十七亿斤,就比原计划多销了八十七亿斤;如果收购比原计划减少三十亿斤,差额就是一百一十七亿斤。即使收购计划全部完成了,八十七亿斤的差额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这八十七亿斤粮食的差额,用什么办法解决呢?公粮的收入只有减,难得加。那末,减少支出的办法行不行?减少支出的途径我都一个一个地想过了,都不行。

市场上的粮食销售能不能减少?不能。城市和集镇人口的吃粮必须按数供应,农村灾民和缺粮户的口粮也必须供给。

出口粮能不能减少?这个主意不能打。在三十二亿斤的出口粮中,有二十亿斤是大豆,这主要是用来跟苏联等国换机器的,五亿四千万斤是跟锡兰换橡胶的,还有一些是向其他国家的出口。所有这些出口,都是必要的。

军队和机关人员的口粮能不能减少?除了他们在市场上买的以外,公家还发给三十三亿斤,这是不能少的。

能不能减少储备粮,少增加库存粮呢?也不能。本粮食年度的储备粮为二十三亿斤,增加库存粮为五十四亿斤,共七十七亿斤。即使把这两项全部用来弥补八十七亿斤差额,也还差十亿斤。就是说,要从老库里面再挖掉十亿斤。这样,本粮食年度库存就由一百九十四亿斤减为一百八十四亿斤。如果这样做的话,明年的情况比今年还要紧张,波动的面比今年还要大。因为如果库存减到了一百八十四亿斤,其中根本不能动的是一百七十九亿斤,剩下来的只有五亿斤。结果,就是吃净卖光,扫地出门,再来接收新粮,这是十分危险的。一百七十九亿斤库存,看起来数字是不小的,但是分析一下,这仅是旧的吃光、新的接上的最低库存数字。各区由六月底吃到新粮上市,一般要有三个月的粮食。东北的新粮最早要到十月底才能上市,华北是十月上半月,西北是十月底,华东是九月底,中南是八月底,西南是九月底。这几个月的吃粮,最低限度需要一百一十八亿斤。另外,仓库里面还有二十一亿斤麦子,是准备全年的供应,不能动。还有死角粮和难运粮二十亿斤,以及加工生产和运输的周转粮二十亿斤。这四项一共是一百七十九亿斤。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一百七十九亿斤的库存是不多的,是不能动的。过去估计粮食混乱总是四五月或五六月,现在看来将会提早。估计过了阴历年,粮食就要发生混乱,而且混乱的范围要扩大。到那时,我们在收购方面就会进一步减少,销售方面就会进一步增加,如果库存很少,问题就大了。过去是乱子一来,我们就收缩小城市、中等城市的供应,守住上海、武汉、广州、北京、天津、西安和东北的工矿区这些核心阵地。现在看,如果全部都收缩,核心阵地肯定要受到影响。

粮食混乱的后果是什么呢?过去我们说物资充足,物价稳定,一个是指纱布,一个是指粮食。纱布和粮食相比较,粮食更重要。粮食波动就要影响物价。一九五○年和一九五一年,纱布提价四分之一,对市场物价有影响,但是不大。如果粮价上涨四分之一,那对劳动者的影响就大了。他们的收入,用在吃的方面的占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用在穿的方面的只不过占百分之十左右。而吃的东西,如蔬菜、猪肉和鸡蛋等,价格统统是跟着粮价走的。粮价涨了,物价就要全面涨。物价一涨,工资要跟着涨。工资一涨,预算就要超过。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人心恐慌,人民政府成立以后老百姓叫好的物价稳定这一条,就有丢掉的危险。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粮食的情况是严重的,必须采取坚决的措施,加以解决。

在粮食问题上,有四种关系要处理好。这就是:国家跟农民的关系;国家跟消费者的关系;国家跟商人的关系;中央跟地方、地方跟地方的关系。这四种关系中,难处理的是头两种,而最难的又是第一种。处理好了第一种关系,天下事就好办了。只要收到粮食,分配是容易的。

根据现在的情况。处理这些关系所要采取的基本办法是: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配给,严格管制私商,以及调整内部关系。下面分别讲一讲。

第一,在农村实行征购

“征购”这个名称是骇人的,究竟叫什么可以考虑,但性质是这么一个性质。为什么提出征购呢?基本理由是,我们的需要量一天一天地增加,但是粮食来源不足,需要与来源之间有矛盾。前几年,我们搞城乡交流,收购土产,农民增加了收入,生活改善了,没有粮食的要多买一点粮食,有粮食的要多吃一点,少卖一点。结果我们越是需要粮食,他们越不卖。有的同志提出,去掉商人,我们可以多买一点粮食。我看去掉商人并不等于农民的粮食一定可以多卖给国家。鉴于粮食供应紧张的状况,必须采取征购的办法。如果继续采取自由购买的办法,我看中央人民政府就要天天做“叫化子”,天天过“年三十”。这个办法是不是太激烈了一些?可不可以采取自由购买的办法把粮食买齐呢?如果能够买到的话,那当然是求之不得。我这个人不属于“激烈派”,总是希望抵抗少一点。我现在是挑着一担“炸药”,前面是“黑色炸药”,后面是“黄色炸药”。如果搞不到粮食,整个市场就要波动;如果采取征购的办法,农民又可能反对。两个中间要选择一个,都是危险家伙。现在的问题是要确实把粮食买到,如果办法不可行,落空了,我可以肯定地讲,粮食市场一定要混乱。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不实行征购,是不是还有别的办法?我想过很多,从“改良主义”想起,最后还是想到了这个彻底的办法。现在把我想过的所有的办法都提出来,请同志们考虑。

又征又配。农村征购,城市配给,硬性办法。实行这种办法,我有点担心,因为跟每一个人都有关系,问题太大。如果在这件事上出了毛病,比新税制的后果要严重得多。新税制只是我们跟资产阶级的关系,而这是我们跟广大农民的关系。

只配不征。就是只在城市配给,农村不征购。在农村工作的同志一听到“征”字就害怕,说是不是可以慢一点征;至于城市配给,他是赞成的。实行这个办法,那只是关了一道门,就是说,我们在城市里面只准一个人买多少,不准囤积,也不准拿到乡下去。但是农民也有眼睛,也有耳朵,看到城市在配给,他就会不卖粮食。所以,只在城市配给,不在乡村中征购,我们就会买不到粮食。

只征不配。在城市工作的同志欢迎这种办法,他们说,农村征购是要的,城市配给可以慢一些。日本帝国主义在它侵占的地方搞过配给,国民党也搞得天翻地覆,现在人们一听到配给就头痛。我说,如果只在农村征购,在城市里面不配给,结果一定会边征边漏。你在农村中征购,换给他钞票,他拿到钞票以后,转一个身就可以再跑到城市的粮食公司里去买,结果,你征购到的粮食便会统统漏掉。所以,只征不配不行。

原封不动。所谓原封不动,就是照现在这样做下去,自由卖出,自由买进。结果必乱无疑。有的同志说,就准备乱它一年,看一看再说。但是,如果在乱了一年以后再来征购,那就要比今年就开始征购困难得多。

“临渴掘井”。就是说,先自由购买,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再来抓大头,到占农村人口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的主要产粮区去征购。要这样做,必须考虑到两点:一是自由购买能不能完成收购计划?如果完不成,那就要多加小心。二是到明年二三月或三四月间粮食已经不够的时候,再搞征购,是否比现在就征购好一些?我说,那时候临渴掘井,还不如现在搞好。

动员认购。东北在一九五一年实行过认购,就是上面有一个控制数字,交到省,省到县,县到区,区到支部,支部开一个会,号召大家认购,认购不足就不散会。这个办法,可以称为强迫而不命令。不达目的不散会,还不是强迫?征购是要下命令的。我说,强迫而没有命令,还不如有命令而不强迫好。不强迫就要对农民做说服工作。

合同预购。就是订预购合同,按合同购粮。这个办法也好,但是今年来不及了。有人说,棉花订了预购合同,就买到了。我看,棉花之所以买到,主要原因是去年收获了两千多万担。如果棉花收成不好,订了预购合同,他也不会卖。现在粮食产量恰好不是多,而是不足。我们并不完全放弃预购,预购还是一个办法,但是有一个数量的问题。

各行其是。就是说,这个地方可以实行这个办法,那个地方可以实行那个办法。只要不妨害旁的地方而且能够完成任务,这种做法也可以试一试,但是要考虑到互相之间的影响。

上面这些办法,看来只能实行第一种,又征又配,就是农村征购,城市配给。其他的办法都不可行。如果大家都同意这样做的话,就要认真考虑一下会有什么毛病,会出什么乱子。全国有二十六万个乡,一百万个自然村。如果十个自然村中有一个出毛病,那就是十万个自然村。逼死人或者打扁担以至暴动的事,都可能发生。农民的粮食不能自由支配了,虽然我们出钱,但他们不能待价而沽,很可能会影响生产情绪。为了不影响他们的生产情绪,不仅要给他们钞票,还要供应他们物资。但是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因为农民要的东西百分之三十是日用工业品,百分之七十是牲口、农具这些东西,而我们一下子搞不到这样多的东西。毛病还可以举出好多,因为我们没有经验,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定会有。

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不这样做又怎么办?只有把外汇都用于进口粮食。那么办,就没有钱买机器设备,我们就不要建设了,工业也不要搞了。

现在只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实行征购,一个是不实行征购。如果不实行,粮食会出乱子,市场会混乱;如果实行,农村里会出小乱子,甚至出大乱子。我们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跟农民结成了紧密的关系,如果我们大家下决心,努一把力,把工作搞好,也许农村的乱子会出得小一点。而且,这是一个长远的大计,只要我们的农业生产没有很大提高,这一条路总是要走的。

下面我讲一下征购的时间、数量和办法。

开始时,对于今年实行征购,我还有点犹豫,因为公粮马上就要开征,怕来不及了。后来小平同志想了一个办法,把征收公粮的时间推迟一点,征购和征收公粮一起搞,免得搞两起麻烦。中央经过讨论,同意小平同志的意见,决定征收公粮推迟到十一月。

征购的数量是多少呢?现在这个单子上开的是三百四十亿斤。我声明一下,单子上也开列了各大区的分配数字,是很粗的,只供大家讨论。

征购按照什么标准呢?最好的办法是依照公粮的标准。比如,公粮一,征购零点二、零点四、零点五,或者公粮一,征购一,或者公粮一,征购二。按照这样的标准比较方便。在有死角粮的地方,供应不上市场的地方,可以不征购。因为那些地方原来的粮食都用不上,还堆在那里,又何必搞征购呢?除了那些地方以外,其他能够供应市场的地方,都要采取征购的办法。

征购要采取公道的价格。什么是公道的价格?并不是统统跟着黑市走,而是既对农民合适,也对我们有利。中农和富裕农民,所以常常不肯把粮食卖出来,就是为了等季节差价。毛泽东同志要我们想一想,是否可以想一个办法,使他们得一点季节差价。我想,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即农民把粮食卖给我们,把卖粮食的钱存到银行里,等四个月或五个月以后再拿钱,我们除还本以外,要多付一点利息。

物资供应和货币筹码调度的问题。在这次收购中间不可能把需要的物资全部都准备好,而且许多物资也不是我们所有的。但是我算了一下,由于购粮而增加货币,市场也不会发生大问题。从今年十月到明年二月底,我们原定计划收购二百亿斤,与二百亿斤粮食相交换的物资,可以正常供应。现在的问题是,从明年二月以后到六月底收购的四十亿斤,这次又增加的一百亿斤,共一百四十亿斤粮食,需要增发十二万亿元的货币。增加这么多的货币,市场可不可以过得去呢?估计可能还过得去。理由有五:

甲、农民卖出粮食以后,其他土产会卖得少一点。农民不会把粮食卖掉换成钞票后,又把花生、绿豆、芝麻等赶快都卖掉换成钞票。他们要等一等。这一等,大概三万亿元总会省下的。

乙、明年预算中列了六万亿元的公债,城市四万亿元,农村两万亿元。在农村发两万亿元公债,加上上面省下的三万亿元,就是五万亿元。

丙、用优厚的利息吸收农民存款,估计可能吸收三万亿元。利息高一点不要紧。就算百分之十的利率,我们也才出三千亿元。三千亿元买个市场不波动,那也是很合算的。这个办法,只适用于卖了粮食不拿钱的存款,不适用于别的存款。

丁、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已经准备了四万亿元的货。这些东西很可能有的是牛头不对马嘴的,但是总还是准备了一点。

戊、冬天正是还农贷或者借农贷的时候,多还一点,少借一点,或者迟借一点,这里也可以有万把亿元。

总起来看,增加十二万亿元货币,在市面上不算太多。要求全国对农村市场给予援助,起码不要冲击农村市场,这样农村的钞票就能够有一部分吸收到城市里边来。

开展征购工作依靠谁?必须依靠区乡干部和党、团员。现在我们许多农村干部都上升为新中农了,如果这一部分同志能够被说服,由他们带头的话,是很有作用的。同时,要解决缺粮户的困难。如果缺粮产的粮食问题不加以解决,会动摇人心,对我们的征购很不利。在征购时,要通过人民代表会,大家民主讨论。高级干部也要深入农村,一方面帮助基层工作,一方面总结经验,指导全面。

征购是一项很艰巨、很麻烦的工作,这比对付资本家难得多。做好这件事,要采取很多经济措施,同时要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这是一项很大的经济工作,也是一项很大的政治工作。过去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加上时间急迫,工作中出一点毛病是不可避免的。不仅第一年要出,第二年第三年也可能出。我看这件事情,不是一次可以做得好的,要两三年才能做出一个道理来。征收公粮我们已经做了好多年了,还常常出毛病。征购现在才搞,怎么能不出一点毛病呢?

搞好征购工作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两年来,农民实际拿出来的粮食,每年都在六百亿斤以上,我们现在要征购的是三百四十亿斤,从数量上说,完全有可能实现。另外,只要我们的价格定得公道,完成征购任务也是有可能的。一个数量,一个价格,这是两个决定的因素。况且,农民每年拿出的六百多亿斤粮食中,有四分之一左右要回到农村,主要是经济作物区和灾区。实际上这部分粮食起了调剂的作用。

第二,在城市实行定量配给

“配给”这个名词有点不太好听,一说起它就想到日伪统治时代的情况。现在改了一个名字,叫作“计划供应”,是粮食部长章乃器先生想出来的。我们的配给不同于日伪时代的配给,那时是油、盐、酱、醋都配给,现在配给的只是粮食。那时的配给量是填不饱肚子的,我们现在的配给量可以吃饱。种类不同,数量不同,至于性质那更是完全相反的。

配给要迅速地在全国实行。集镇上的配给并不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样困难。那里需要配给的人口有限,一个镇子只有两三千人,有几家铺子,你叫他管一管就是了。天津、北京预备十一月一日就实行配给。配给证来不及发的话,可以先用户口证。其他地方是不是同时实行,请同志们考虑。有些地方,像上海这样的城市,情况很复杂,准备工作要较长的时间,那只能迟一点。

配给的等级是不是要分得很细?我看开始可以粗一点。昨天中财委讨论北京面粉配售时,我说过,不论大口、小口,重劳动、轻劳动,统统来一个每人每月十斤或者八斤就可以了,其余的可以买杂粮。等级不一定分得很细,可以先粗后细。

实行配给以后,黑市的出现是免不掉的。为什么呢?因为有的人不够吃,有的人吃不完;南方人要吃大米,北方人要吃面粉。这样就会出现买卖。我们要允许有一个地点作为交易场所,在我们的领导和监督之下进行交易。这并不可怕,比起因为我们在市场上没有东西,投机商人在那里搞黑市,要好得多。最大的好处是人心定了,也可以防止粮食向外流,制止城市有人囤积粮食。

第三,严格管制私商

粮食基本上由国家经营,私商只能做代理店。现在可以搞粮食投机的,在大城市里,第一是私营粮食加工厂,第二是粮食店,第三是私营食品加工厂,第四是跨行跨业的兼营粮商,第五是粮贩子。最难对付的是粮贩子。他们是流动的,只有一条扁担,人数又多,只要一个地方粮食市场一波动,一下就可以出动多少万人。这些人搞的是转手买卖,他们的资金不多,但是动摇人心。粮贩子的可恶就在这里。对付粮食贩子的办法:一个是堵住他们粮食的去路,使他们卖不出去;另一个是群众发动起来之后,斗上几个。要禁止粮商跨行跨业。囤积粮食者要严惩。粮食加工厂,只准加工,不准做粮食买卖。非主粮也由国家经营,步骤可以缓一点。粮食零售店,特别是大城市的零售店,第一个步骤是要使它变成我们的代理店,叫他们给我们代售。他们会不会把粮食压起来待价而沽呢?现在是配售,买粮的人要按时向他们买,所以他们不能压起来。会不会在粮食的质量上搞鬼呢?会搞鬼的,但是我们也有办法对付。让商人搞代理店,还可以使城市中不致有许多人失业。

第四,调整内部关系

粮食由中央和地方分管之后确有好处,就是各地都积极了,采取负责态度了。这样我们就能多买到粮食,少卖出粮食。是不是发生了缺点呢?也有。分管以后,各地为了保住自己地区的粮食,阻止粮食向别的地方流,结果提高了价钱。现在大区对省之间的调动,中央对地方之间的调动,比从前更困难了。大区与大区之间、省与省之间的交换也碰到了困难,协议常常不能成立,互相封锁,甚至发生冲突。这些都是在讨论分管的时候就预料到的,也是有所准备的。另一个缺点是,中央没有定出一个全国的粮价来,分管以后,全国统一的粮价也很难定,所以各地在定价上很可能只照顾局部,有的地方为了阻止粮食出去,把粮价提得太高。搞征购,牌价按什么规定呢?如果全国统统按高的标准定,而销价又不能提,国家至少要赔十万亿元,数目很大。现在有的地方已经提高了,需要降下来,等征购时再降就被动了。调整粮食价格是一项很大的工作,但一定要调整,如果不调整,国家要赔很多的钱,这无论如何是不合适的。粮食分管以后,还可能发生在品种上使用不合理的现象。有些细粮多的地方多吃细粮,少吃粗粮;而有些需要细粮的地方则缺乏细粮。此外,在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安排上,也可能发生不合理的现象。我们说过各地的粮食要基本上自给,但有些地方只顾自给,不顾国家的需要。有的地方扩大了棉田,而他那里棉花的单产很低,并不适宜于扩大。比如东北明年计划扩大棉田一百万亩,其实那个地方并不适宜于种棉花,那里种杂粮很好,产量很高,可以供给其他地方。总起来说,现在既要改变过去统一管理时地方上没有积极性不负责任的毛病,也要改变分管以后所发生的毛病。怎样来确定中央的统一筹划,又怎样来确定地方的分级负责,这次会议应该在方针上有所讨论和决定。

我上面讲的四个问题,重点是征购。粮食不充足,是我国较长时期内的一个基本状况,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征购的措施是不可避免的,越是拖得久,混乱的局面必然越严重,我们也就越是被动。

总起来说,我们要在农村中采取征购粮食的办法,在城镇中采取配售粮食的办法,名称可以叫做“计划收购”、“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

来源:《陈云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