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刘少奇对关于粮食统购统销后农村出现若干新问题工作简报[1]的批语

日期:1954-3-16 作者:刘少奇

刘少奇

送邓副总理处理。[2]

刘少奇三月十六日

根据手稿刊印

注释

[1]中共中央办公厅第一办公室一九五四年三月十三日第三号《工作简报》的主要内容是:粮食统购统销后,农村出现的新问题主要有:(一)由于购粮工作中的缺点,统购后“余粮户”的称呼在部分群众中(主要是中农)已成为思想包袱,觉得“余粮户”不光荣。卖了粮的要求摘掉“余粮户”帽子;没有卖粮但也不缺粮的装穷叫苦,要求挂上一个“缺粮户”的名字,加深了农村粮食供应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在对待“余粮户”的看法上,不仅农民群众认识不清,不少干部的思想也不明确或不够明确。(二)“自发势力”在农村中对部分群众已成为一种压力。据湖北省材料,有些地方参加互助合作的农户已占农村总户数的百分之五十,但其中有百分之二十是因为害怕“自发势力”而参加的。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干部对囤粮和余粮、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商业和正当副业等方面的界限划分不清,乱给农民扣“自发势力”的帽子。(三)粮食统购以后部分农民的生产情绪不高。据华南分局报告,贫农和大部分中农的生产积极性是高的,小部分中农有顾虑,富农的情绪则有点波动,据湖南省委报告,这次购粮最多的是约占农产总数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的富裕农民,粮食政策限制了他们向富农发展的道路,他们对统购政策很难完全满意。另外,由于统购统销工作的紧迫,影响了部分冬季生产特别是水利、积肥等工作。此外,还有的农民误认为社会主义是“归大堆”,没有兴趣生产,甚至有的误认为“共产党喜欢穷”,不敢积极生产。(四)粮食统购统销后棉田有继续缩减的趋势。缩减的原因,除了去年棉花收成不好和秋征未照顾特点硬要棉农缴粮外,还有购粮中片面宣传粮食重要;不适当地在产棉区分配过多的购粮数字,引起棉农不满;棉农感到粮食计划供应不方便,想自种自食。

[2]邓副总理,指政务院副总理邓小平。邓小平一九五四年三月十九日在中共中央办公厅第一办公室第三号《工作简报》上批示:“鲁言同志:此件送你作起草指示的参考,用后退我。”鲁言,即廖鲁言,当时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廖鲁言遵嘱起草的《中央关于认真做好农村中的粮食计划供应的指示》于同年三月二十六日发各中央局、分局并转省委、市委、地委、县委。

来源: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六册(一九五四年一月——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中央档案馆,2005年)。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