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陈云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会议上的报告

日期:1955-11-16 作者:国务院副总理, 陈云

国务院副总理、陈云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今天,我讲一讲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问题。

几年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有很大进展的。

在工业方面,实行加工订货的,在大型企业(使用机器的工业是十六个工人以上,手工业是三十一个工人以上)中已占了百分之九十三,较大的厂差不多都实行加工订货了。到一九五五年六月底止,已经实行公私合营的工厂有一千九百多个,其产值相当于资本主义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五十八。

在商业方面,社会主义成分和国家资本主义成分也大大增加了。在三十二个大、中城市中,国营商业和合作社营商业在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已达百分之五十二左右,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的经销、代销的比重,已达百分之二十二左右,纯粹私营的商业只占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就是说,四分之三是社会主义和半社会主义的,纯粹私营的只有四分之一。在农村集镇中,国营和合作社营商业已占零售总额的百分之六十一,经销、代销占百分之十,农民贸易占百分之十一,纯粹私营的只占百分之十八,较城市的比重更小。批发商业的比重,国营和合作社营已占了百分之九十一,私营只占百分之九。

现在,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许多全行业合营的新情况,整个行业,几十家、几百家工厂一起实行公私合营。上海市有八个行业实行全行业合营,就是:棉纺业、毛纺业、麻纺业、面粉业、碾米业、造纸业、卷烟业、搪瓷业。北京市的面粉厂、机电厂和棉布店也都实行了全行业合营。天津市有一部分粮食代销店直接转变为国营粮食店。

现在可以讲,我们已经用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把资本主义工业纳入了国家计划的轨道,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同样,在国营商业掌握了货源的主要行业,已经把私商纳入了国家资本主义或者合作化的轨道,制止了私商的投机倒把。

新的情况,要求现存的资本主义工业的生产关系向着社会主义更进一步的转变。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一方面,我们从今年一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各行各业的私营工业进行全行业的生产安排。这是正确的,有成效的。但是,在一个行业里面,有某些小的、设备落后的工厂,并不能完全安排好,其原因,或者是分配它的生产任务担负不了,或者是成本太高,品种规格不合需要。上海、天津等沿海的大城市,由于历史的原因,某些行业现在生产能力过剩了,这些行业也还没有安排好。另外,大厂容易安排,小厂不容易安排。因此,在大小之间、地区之间(如沿海与内地),都必须要有进一步的改组,否则是安排不好的。

另一方面,就是那些安排了的、生产正常的私营企业也有问题。如果继续长期停留在现在加工订货的办法上,就不能进一步提高生产。这是因为,加工订货,原料是我们给他,资本家拿加工费,加工费则是按照他的成本计算利润的。假定成本是一百五十元,他的利润是百分之十,便是十五元;如果成本降低到一百元,利润只有十元。这样,资本家就不愿意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就降低了他的利润。资本家也不愿节约原料,他节约公家原料,对他并没有好处,用料少了,货色不好,还要退货。资本家还会用增加工资的办法来增加开支,提高成本。总之,资本家在加工订货中是要用各种方法提高成本、增加利润的。这样下去,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是不可能的。采取加工订货、支付工缴费的办法,比之过去是前进了一步,这是因为开始改变了生产无政府状态,制止了资本家牟取暴利。但是,这只是一种过渡的办法,长期停留在这种办法上面,是不适当的。现在的问题,就是要前进一步。

下面,我就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提出六点意见。

第一,要对各行各业的生产进行全国范围的统筹安排。统筹安排就是全面计划。如果只是国营这一部分有计划,私营部分没有计划,那就不能说是有了全面的计划。而且国营这一部分的计划,最后也要被生产无政府、无计划的私营那一部分冲破。历次调整工商业,调节公私关系,总是要把我们的生产和经营,让出一部分给私营,来维持它们,这不就是变动了国营的计划吗?所以,不预先安排好,不可能实行全面的计划。在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可能统筹安排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实行统筹安排,不但是有问题的行业需要安排,就是现在正常生产的行业也要安排。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很被动,人家有问题找到我们了才去安排,还不是我们主动地去安排。全行业安排,开国初期是搞对国计民生最要紧的几个行业,头一个是纱布,以后是粮食,慢慢地又到其他行业。今后安排的行业势必增多,样样都要安排。

要进行统筹安排,就要看大局,纠正各式各样的本位主义和局部观点。现在我们的本位主义和局部观点表现在哪里呢?一种是只顾发展,不加管理。困难的行业是管的,但是发展的行业管得少。在过去一年中,那些发生困难的行业,统统是经过了一个盲目发展的阶段。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不加管理,就会发生问题。还有一种局部观点,就是只注意到国营工业,没有把私营工业的生产能力列入各个部的计划以内,只计划国营的,没有注意计划私营的。必须看到,私营企业迟早都是国家的,如果早一点管,国家的投资可以少一点,混乱也可以少一些。还有一种本位主义和局部观点,就是只注意本地,不注意别的地区。这在工业中是个内地与沿海的关系问题。沿海城市是历史上工业发展早的地方,现在内地也要发展,要开工厂,但是沿海城市的生产能力有余,内地工厂建立起来之后,沿海城市就会发生困难。当然,工厂统统都摆在上海等沿海城市,原料却在内地,消费也在内地,这也是不行的。我们应该根据原料、生产、销售和运输的情况,进行综合研究,确定哪些工厂应在沿海,哪些工厂应在内地。在手工业中间也有这种情况,就是农村中间发展手工业,常常没有考虑到是不是会使城市里的手工业工人失业。

统筹安排的范围是很广的。国营与私营之间,私营与私营之间,工业与手工业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今天与明天之间,都需要统筹安排。应该看到,要对全国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统筹安排生产,否则改造是无法进行的。

第二,各个行业内部,必须有或大或小的改组。我们是在有资本主义工业的情况下进行统筹安排的。资本主义工业,一般说来是分散的,小厂、落后厂占大多数。全国的私营工厂约有十三万户,已实行公私合营的一千九百多个工厂,产值占百分之五十八,其余的十二万多户只占百分之四十二。这十二万多户绝大多数是小的、落后的工厂,它们同国营商业部门没有加工订货的关系,因为做出来的东西不合规格,没有人要。要国营让出生产任务来给它,那就等于把先进工厂的任务让给落后工厂,这在经济上是很不合理的。因此,改组非常必要,不改组就不能安排。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典型经验,上海三笔(金笔、钢笔、铅笔)公司的经验就是这种典型之一。三笔公司今年要减少生产任务百分之四十左右,按照这个计算,它多余了二千五百个工人,需要转业。但是,后来在整个行业中进行改组,问题就解决了。改组大体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并,小的并到大的里面,大的带小的,几个小的合起来变成为一个大的;一种是淘汰,有的工厂设备很落后就不要了,把工人、实职人员安插到先进的大的工厂里面去。结果一百八十六家变成了九十八家,减少了几乎一半,多余的二千五百个职工都包了下来。这些工厂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可以赚钱;一种是暂时可以保本,将来可以赚钱;一种是略微把职工的工资降低一些,就可以维持生产。三笔公司的这种改组办法,上海、天津和北京的合营工厂有,其他地方的工厂也有,商店也有。大厂对小厂、先进厂对落后厂有一种责任,就是要把小厂这个包袱背起来,或者把它带起来。这是对国家的一种责任。不仅是私营工厂的大厂、先进厂有这种责任,国营工厂也有这种责任。我们解决工业中生产过剩的问题,解决先进厂与落后厂之间的关系问题,决不能够采取资本主义的办法。资本主义的办法是“大鱼吃小鱼”,大企业吃小企业,对失业工人根本不管。我们是以大带小,以先进带落后,即按社会主义的原则来处理这个问题。

第三,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在目前是合适的,必要的。这并不是哪个人空想出来的,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现在既然按整个行业来安排生产、实行改组,那末,整个行业的公私合营也就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实行全行业的合营,就无法安排生产,也无法进行改组。现在,如果还是一个厂一个厂地搞公私合营,十几万个工厂,要搞到哪一年呢?当然,在实行全行业合营时,下面两种方式还是应该允许的。一种是基本上全行业合营,就是这个行业里头大部分合营了,但有一小部分的工厂或商店暂时还不愿意合营,那就可以等一下。另一种是,某个地方只有一个特别大的工厂,它没有什么同行同业,那这个工厂实行合营就是了。

全行业合营比之单个工厂合营,是公私合营的高级形式,不仅合营的速度快,而且质量高。所以说质量高,就是全行业合营打破了厂与厂的界限,这是一个进步。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而且便于过渡到完全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列宁说过,托拉斯是资产阶级给我们准备好了的,将来实行社会主义把它没收就是了。实行全行业合营,将来转变到全民所有制也就容易了。当然,全行业合营里面还有公私关系,仍然需要有适当的处理。

原有工厂和店铺的招牌是不是需要改掉?我看最好把它保存下来。如果统统改掉,编成号头,使人搞不清楚,还不如“瑞蚨祥”、“全聚德”等各种各样的牌子挂着好一点。这样资本家也舒服,牌子是祖宗传下来的,把牌子搞掉,他们是会心痛的。

所有的资方实职人员,应该全部安置。里面有反革命分子怎么办?那是另外一种性质的问题,可以另作处理。都安置起来,就要给他们饭吃。他们过去没有吃艾森豪威尔的饭,是吃的中国饭,而且就是吃他那个铺子里面的,还让他吃下去,我们并没有增加别的东西给他。他们的工资怎么办?一般地(不是所有的人)不降低。资方人员现在认为职业是有了,就怕降低工资,将来定息没有了,如果工资也少了,那是左右打耳光,两面夹攻。我们不能这样做,应该“网开一面”。我认为,现在首先要把定息、专业公司这样要紧的问题定下来,至于工资,给他保存一下,影响不大。他们的工资比国营企业的标准高怎么办?可以采取暂时保留工资的办法,也可以想其他办法保证资本家的收入。

不应该让有经营能力的资方实职人员坐“冷板凳”,而要尽可能地使用他们。资本家中间有各种各样的人,大少爷虽不少,精明强干的也相当多。我们现在对精明强干的资本家不大欢喜用,这样不好。我们有的同志怕这些人精明强干,搞不赢他。我看不要怕,公私合营以后,一切都是按照社会主义企业的章程办事,上有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央各部,下有工人群众,中间夹着资本家,怕什么?在工厂管理中,可以实行竞赛,只要我们不犯大错误,不是糊里糊涂,那末,社会主义方法是一定可以战胜资本主义方法的,这有什么可怕呢?我们不但不要怕,而且应该让资本家好好工作。公私合营企业里面的公股代表,要提高本领,不懂就要学习,否则就站不住脚。首先要把生产抓好,特别要抓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只要生产搞得比资本家好,资本家的嘴巴就被封起来了,工人也信任你了,你说话也就响亮了。

第四,应该推广定息的办法。定息就是把原来分给资本家的利润,改变为按照固定资产价值付给定额利息。现在有两种分配利润的办法:一种叫做“四马分肥”,这种办法同志们都是知道的;另一种是定息的办法,这种办法在工业、邮电等行业中都有实行的例子。全国的公私合营银行,大体都是实行定息的。上海还保存了几家私营银行,还挂原来的牌子,因为它们可以吸收侨汇,有一定的作用。至于其他银行,什么北四行、南四行,统统都实行公私合营了,实际上成了人民银行的储蓄处,给国家担负吸收存款的业务。

实行定息有很大好处。实行定息以后,工厂的生产关系有了很大改变,国家对工厂的关系,资本家对工厂的关系,都改变了。定息就是保持私股在一定时期内的定额利润,而企业可以基本上由国家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来经营管理。这样,资本家得到了好处,我们得到了更大的好处。资本家暂时保存了他的资产价值,这个资产的所有权还是他的,但是不能变卖,只能拿到定额利息。工厂企业管理的实际权力转到了国家手里。资方人员参加一部分管理,这是一种什么管理呢?他仅是和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参加工作一样,不能像从前那样以资本家的身份来管理工厂了。由于生产关系的这种变革,国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全部可以采用。因此,上面所讲的在采用加工订货时还不能避免的那些阻碍进步的因素,就可以消除了。

工商界已经有人提出,定息可以先定得高一点,以后慢慢减下来。我看可以采取这个办法。钱就是这么多,可以先多一点,后少一点。大资本家得的利息很多,怎么办呢?我们手里头的法宝很多,比如征收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等。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过去我们都没有收,要收的话可以收得很重,把他们限制住,超过一定限度的为国家所得。这样一些办法,都可以成为政府手里的一种约束资本家收入过多和对他们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手段。对大的资本家现在搞定息,问题不大,因为他们每年所得的钱很多。小的资本家,情况不同,比如他有五百块钱的资金,年息百分之五,一年只有二十五元,一个月两元,意义不大。资本上万元的中等资本家,现在主要是注意工资的多少,要求安排好他们的职务,保持原工资;至于利息,他们知道靠不住,数量也不多,洋财早就发不了了。全国的资本家一共有多少资本?据估计,工业方面有二十五亿元,商业方面有八亿元,共计三十三亿元。定息百分之五,一年就是一亿六千五百万元。用这点钱,便把中国的资本家统统包下来了。

第五,关于组织专业公司问题。组织各行各业的专业公司,很有必要。为什么呢?因为有几十万户的私营工厂,有几百万户的私营商店,还有几百万户摊贩,只有把他们组织起来,才能把他们纳入计划。专业公司是我们组织私营工商业的一个重要方式。管私营企业的,中央有部,地方有局,但是像上海这样大的地方,十几万家工厂,靠一个局怎么管理?必须把他们组织起来,就是把头发丝编成小辫子,这就容易抓了。为了安排全行业的生产和进行行业内部的改组,以及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也需要有专业公司。

专业分工可以粗一点,也可以分细一点。有的是一个行业一个公司,有的是几个行业一个公司,主要看工厂多少,铺子多少。如果在小的地方,还可以只搞一个公司,叫企业公司,把各种行业都摆进去。这种专业公司,可以在合营以前组织,也可以在合营以后组织。专业公司有经济任务,也有政治任务。它主要的任务应该是:管理加工订货,管理生产,指导技术改进,负责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专业公司里应该设立政治机构,对职工和资本家进行教育。同资本家进行阶级斗争,在新的条件下要用新的方法。

专业公司是什么性质呢?资本家曾经想把专业公司变成私营工厂组织起来的托拉斯,其目的是大厂并小厂,“大鱼吃小鱼”。我们说的公司是领导公私合营工厂和私营工厂的一个机构,应该是国家的公司,不是资本家的托拉斯。为什么说它是国家的呢?因为,它将来要承担对地方国营工厂、公私合营工厂和私营工厂发放原料、分配任务、收购成品的责任。我对工商联的人讲,公司掌握的原料都是国家的,资金都是国家的,如果说这不是国家的公司,那是不合乎事实的。

公私合营工厂也有特别大的,如天津永利化学工厂,这样的工厂只能归中央管,不必归地方专业公司管。国家应该委托专业公司,来管理私营工厂。因为加工订货要靠国家,零售店的货源也要靠国家,所以私营工厂虽然没有合营,国家也要管。像上海的申新、永安这样企业的总管理处,一般应该暂时保存,在专业公司底下作为一个分支机构。单独一个厂有总管理处的,应该取消,把人员分到工厂里面去,或者分到专业公司里面来。专业公司都应该设立董事会。董事会开会,反映资方的意见,公方代表也可以参加。还可以安置一些人,有些老弱,当一个董事,可以拿一点钱。同业公会的组织也应该保存,不要一下子取消,取消之后,那些人就没有饭吃了。资方的实职人员(不是挂名不做事情的股东),应该广泛地吸收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工作。每个行业的代表人物,都要给他们一定的地位。上海的三笔公司,经理是我们的,副经理一个是吴羹梅,另外一个是汤蒂因,女的,还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这种副职将来还可以多设一点。党应该派许多有能力的干部到专业公司里面去工作。在一个时期里,这种公司的重要性并不下于国营企业,因为在那里要跟资本家斗争,既要改造企业,又要改造资本家,使他们从依靠剥削为生变成依靠自己劳动为生。这是很复杂很艰巨的任务。

第六,全面规划,加强领导。首先是要有生产规划,并把私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设备,列入各行各业的国家计划之内。这件事情,应该以中央有关部门为主,地方为辅。其次,要有社会主义改造的规划。规划应该分行业,分先后缓急,分地区,分进度。这一工作要以地方为主,与中央各有关部门一起合作进行。应该看到,我们在改造中间定出的许多办法,因为是刚刚开始,实行起来会有困难,而且困难还会不少,忽视和轻视这些困难是错误的。应该分期分批,不要一声号令,就立刻全面铺开。

要加强教育工作。对党政干部,私营企业的职工,私营企业的资方人员,都要进行教育。要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首先我们各个部门的领导干部,包括部长、副部长、局长这样一些人,思想上要搞通,把它看成一件重要的事情,作为自己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要看到,这不只是几个领导干部的事情,要对各方面同私营企业接触的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广泛的教育。从“三反”、“五反”以后,我们好多国家工作人员怕和资方接触,怕被资本家腐蚀。当然,现在被腐蚀的也有,但主要的是不敢接触。要找出既不怕被资本家腐蚀,又能够依照党的政策办事的干部作为典型,来进行教育。和资本家混在一起,把自己的立场丢掉了,腐化了,是不对的;不和资本家来往,放弃对资本家的改造和教育,也是不对的。要有来往,又不腐化。天津有一个女老板,她看到公方代表开会回来,忙得很,饭也没有吃,给他煮了一碗面,公方代表就拍桌子说:“你腐蚀我吗?”这就不近人情了。所以,应该对公方人员、党政干部进行教育,要懂得怎么做统战工作。对私营企业的工人和职员,也要进行教育。私营企业改变成为公私合营的企业,这种制度上的变更,不可能不涉及职工的利害关系,所以要进行教育。在北京棉布店合营的时候,有一些工人说,到国营来好,我们是愿意当公家人的,但一怕工作强度大,二怕降低工资,三怕讲了话不算数。解放以后,在私营企业里,是工人讲话算数,资本家只能听,但是到国营企业里就不同了,经理、厂长也是工人阶级,而且是企业里的头头,他讲话才算,你讲话不能完全都算。所以工人觉得他们的地位不如在私营企业里了。但是总的说,他们是愿意来的,因为这个饭碗是“铁”的,给国家做工比给资本家做工好。我们改造私营企业靠什么人?派进去的干部是有限的,主要的是要靠私营企业的工人和职员,要改造企业,必须依靠他们,因此要把他们的思想搞通。还要对资本家本人和资本家家属进行教育。工商联座谈会上反映,好多资本家说:“我们通了,但是老婆不通。”也有人讲:“两个副总理讲了几个钟头,但是回去还不抵老婆一席话。”所以对资本家家属的教育很重要。

要在党内党外广泛地宣传我们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针、政策。中央各个部的部长、局长,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要自己去抓。在政府各有关部门里,应该设立管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专门机构。现在我们不是人多吗?可分一部分人出来,专门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工作。各地方党委和中央有关各部,应该在明年一月底作出一个对本地区本部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轮廓计划,规定先改造哪几个行业,后改造哪几个行业,哪一年改造到多少,哪一年完全改造好。中央准备在明年三月,提出一个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初步规划。

来源:《陈云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