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邓子恢在全国第三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节录)

日期:1955-5-6 作者:邓子恢

邓子恢

第一、首先讲目前情况的分析

这一次大会发言,各地同志意见一般是一致的,没有什么分歧的地方,但有些地方也还要讲清楚。我想分这样几点来讲:

1、首先一点,应该肯定,我们的成绩是主要的。从去年到今年(一九五四年到一九五五年)这一年,我们的成绩是很大的。事实摆在那里,那样短的时间,任务那样繁重,还要完成计划,把决议变成了实际,虽然中间有些地方社发展多一些,有些地方出了一些毛病,但是一般讲,运动发展是正常的,大部分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办好十万个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今年六十几万个社大部分可以巩固的。这一点应该肯定。我在第一次讲话中也讲到了这一点,向中央报告也是这样讲的。不能说我们现在有些紧张,有些地方有毛病,就把成绩否定了,或者说缺点是主要的,不能这样说,我想这样一点应该肯定下来。正是因为我们发展了几十万个社,就是去年我们在农村当中建立了几十万个社会主义据点,初步地建立了农村合作化的阵地,是我们今后合作化很重要的依靠。把社办好了,我们就在农民当中扩大了党的教育,扩大了党的影响。这是一般来说的,当然有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影响。但是总的说来是教育了农民,扩大了党的影响,从而又为今后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那么我们的成绩从那里来的?我想来源是:有十万个合作社和过去几年的互助组的基础,十万个合作社办好是主要的;党的政策明确,依靠贫农,巩固团结中农;经过这几年来的工作,群众的觉悟提高了,有些地方是高涨;再加上各方面工作的配合,比如说统购统销也帮助了我们,推动了合作化。还有其他各方面的配合,整党建党,宣传教育,青年团的工作,镇压反革命,没有这些部门配合,我们也搞不好的。此外,我们农村工作部门确实作了很艰苦的工作,有许多地方群众:工作是做得好的,走群众路线,我想这是第一点应该肯定的。

2、关于目前紧张形势的问题。是不是有紧张形势呢?显然是有的。当然,程度不同,比如西南就比较缓和一点,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紧张,那一天云南的同志讲,他那里有一部分地方也紧张了,四川恐怕也有些地方紧张了,其他各省都有相当程度的紧张,只是程度不同,这—点我想应该承认的,不承认这一点对我们工作没有好处,就不能引起我们的警惕。

这种农村紧张情况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是工农关系的紧张,中贫农关系的紧张。造成紧张的原因,许多同志发言是对的,应该分作两方面:一方面,这种紧张是农民小生产者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抵触情绪的表现,也是农民小生产者两重性不可避免的过程。这个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是合作化,而且包括统购统销,包括私商改造,这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几个方面,当然以生产合作为中心了。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手工业合作、私商改造,统购统销,这一系列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措施,就改变了农民多少年来的习惯。习惯性的抵抗,是不可避免的。农民的本质是这样,你搞社会主义改造,他就感觉不习惯,他就有抵触情绪,就表现了紧张,这是客观事实的表现。另外加上我们宣传当中出了一些毛病,特别是“三年合作化”,这当然不怪下面,我们提出一九五七年百分之五十吧!老区百分之七十以上吧!这就是三年合作化了吧!还有些不适当的宣传,比如“两条道路”,台湾一条,甚至跟着杜鲁门去了,跟着艾森豪威尔去了,这就增加了动摇,恐慌,促进了紧张。这是造成紧张的一方面的原因。另方面就是我们在政策上,工作上有毛病。在政策上,工作上的毛病是什么呢?就是说,计划上有些地区大了一点,因此就免不了出偏差。政策上,对互利,自愿政策贯彻不够,甚至违反互利政策和自愿政策。工作上的行政命令作风,缺乏深入的群众工作,这是相当普遍的。客观上存在着农民小生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抵触情绪,加上我们工作上,政策上有毛病,就紧张起来了。

为什么产生这些政策上,工作上的毛病呢?是我们上面负责。对于下面来说,确实这三点也是产生毛病的原因之一,就是:任务繁重,经验不足,再就是我们目前的组织形式与当前的革命任务不相称。黑龙江的同志讲得很对,我们今天的组织形式与当前的革命任务不相称,组织形式还是民主革命时期的,而今天已经进入社会主义革命了,有些地方已经走得很远了,组织形式还是旧的。组织形式应该为政治任务服务,应该适合于政治任务,政治任务改变了,组织形式没有改变,这就会发生问题。现在中央正在研究改变省县区乡的编制。任务繁重,这个任务是硬家伙,又是新东西,从前没有搞过的,老百姓是新的,干部是新的,我们也是新的,斗争很复杂。经验不足,大家都是如此。任务主要是三项:一个是合作化;一个是粮食统购统销;一个是私商改造。其他还有征兵、复员,但主要是这三项。这三项都是社会主义革命,统购统销也好,私商改造也好,合作化也好,都是属于社会主义改造范畴的。三管齐下,都是新任务,这个任务就很重!这三种都是造成紧张的带根本性的因素,同意同志们的意见。当然应该承认,合作化是最根本的。农村的社会改造——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统购统销,是以生产合作为中心环节的,生产合作是改变生产关系主要的一环,这是最根本的。这一条如果大家不承认是不对的。我开始说私商改造,粮食统购是临时因素,我收回这个话,同志们的意见是对的,但是不能三条并排。合作化这一条对农村工作部门是很重要的。当前最突出的是粮食问题,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合作化。就是说,我们必须把这个搞好,必须慎重,必须稳步前进。这如果出乱子就是很大的乱子,比如杀牲口,砍树。当然这与粮食也有关了,但是主要的还是合作化,不仅是农业生产合作,南方那个林业合作(我下面要讲),恐怕现有树木的生产合作还值得研究。荒山造林关系不大,现有树木你把他合作起来,那中间价格很难搞,就很容易使那些没有树木的人揩人家的油。放火烧山与这个可能有关系。所以,这个东西是改变生产关系的主要方面,我们如果不承认这一点,不认识这一点,我想是不符合事实的。在去年十二月以前,那时我也感到粮食问题压到我们身上,但是去年十二月以后,今年一月以来,我越看越感到合作化是主要的。我们这里有好几个人回家的,没有合作化的那些地方牲口都很好,没有什么乱子,那些地方也有统购统销,就是没有合作化,一个合作社也没有,所以那些地方有牲口的就不那样恐慌,这是很明确的。当然,牲口大批的杀卖也与粮食统购统销有关,不是没有关,但合作化是最根本的。所以,这方面我们农村工作部门要更慎重,不能说你们统购统销搞好,我们这方面没有关系,这样看法是不对的,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因为这是事实存在,这是改变生产关系最根本的东西。粮食是当前最突出的因素,这也是事实,特别有些省份,比如浙江、黑龙江、河北、山东、湖北、广东、广西。今年闹统销,去年闹统购,这当然是当前最突出的因素,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合作化。这三种都是属于社会主义改造这个范畴,都是造成紧张的带根本性的因素,但是合作化是最根本的,而粮食是当前最突出的因素。大家研究一下,这样讲是不是合乎事实,如果不对,再改变,没有关系,要把是非弄清楚,要合乎事实。

3、究竟有没有冒进现象呢?大家很怕“冒进”这两个字。当然“冒进”这个大帽于是难戴的。但是,我们现在要研究什么叫冒进,首先弄清这一点。主席在全国党代表会议闭幕时说,超过了实际可能就是“左”,就是冒进。超过了干部的经验水平和群众的觉悟水平,实际不能做这样多,你搞了这样多,超过了实际可能,这就是冒进。如果说这个定义对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说,冒进现象不是全国性的,比较多一点的是少数的省份,大部分的省份并不是那样多。比如四川省有两万八千个,还不多,因为它有六千万人口,十六个地委,一百多个县,它的干部可以控制。比如北京市户数很多,有七百多个,当然,户数过了一点,但他们还可以管得了,因此他们也没有出什么大乱子。根据这个定义,今天应该这样讲,冒进现象不是全国性的,只是少数省份。这少数省份也是不平衡的,有些地方冒进,有些地方是正常的。比如浙江、山东、河北、安徽,这些地方比较多了,但是就是这些地方也不平衡,山东有两三个地委占了一半,其他有些地方还并不是那样多,干部还是可以控制得住的,所以还是比较正常的。其他省份虽然总的数目不大,但是也还有一些县份多了一点,如湖北××县,他们就感觉到多了一点,云南也是不平衡的。所以,某些省份,某些县份有冒进现象,就是超过了实际可能。我想另外还应该讲,有些县份,有些地方可能还有些自流,当然,一般的不多,但是也还有。这个分析大家看怎么样,是否合乎实际。冒进现象不是全国性的,是少数省份,少数县份,也有一些地方还有自流,但是我感觉干部中的冒进情绪是带普遍性的。这种冒进情绪如果不讲清楚,如果不克服,它将来还要冒进,今天不冒进,明天冒进,今年不冒进,明年冒进,而这个冒进对我们的工作只有损害,会造成我们将来的困难,新建的社长期不能巩固。

究竟为什么干部中的冒进现象比较多呢?我想就是这样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对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估计过高,对农民小生产的本质认识不足。实际上农民对社会主义不是那样容易接受的。我们总路线宣传以后,对农民,特别是对贫农和新中农是起了积极的作用,他们的觉悟提高了,这是确实的。有些地方农民觉悟是有高涨,比如社办得好的地方,老社有基础,互助组有基础,互助组办得比较多,比较好,社会主义旗帜在那个地方有个榜样,那个地方农民的觉悟当然就有高涨了,这个不可否认。但是你说那样的普遍高涨,普遍的高潮,没有看到不平衡,这样看也是不对的,这只看到了他的表面,没有看到他的本质;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没有看到他的内心。把这个高潮估计过高,把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估计过高,这是主观主义的,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是实事求是的,而是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不从本质来看,就是不看究竟办好了多少社,互助组究竟办得怎样,合作社办得怎样,已经有多少合作社摆在那里,不是从这个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光看他的表面:高高兴兴,双手举起来,甚至哭哭啼啼地要求入社,你就认为他们是社会主义觉悟高了,这样看会使我们犯错误的,就助长了干部的冒进悄绪。高是高呀,这是不是好呢?这是好的。是不是那样好呢?不一定。是不是所有地方都是那样好?也不一定。要看你的互助组办得怎样,合作社办得怎样,看你的工作基础如何,不从这些方面来看,光看表面形态,那是靠不住的。我们应该承认群众觉悟是有高涨,特别是新中农、下中农、中中农,这个不能否认,否认是不符合事实的,不客观的,不是唯物论的。但是,空喊高涨,盲目的认为普遍高涨,到处高涨,这里高涨,那里高涨,这是没有好处的。这只有助长干部的冒进情绪,这是我们干部中有冒进情绪的主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对合作化是改变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革命,是最深刻的阶级斗争这一点认识不足,因而对把合作社办好,对增产的艰巨性认识不足。这一点包括我个人在内,因为我们没有经验,把办社看得容易一些,看到办得不错,看到农民硬是有这样的本事,把社办好了。事实上,办社并不是那样容易的,因为我们是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我们不是苏联,不是匈牙利,他们是工业化的国家(匈牙利工业占百分七十),我们就没有这个条件,没有这个物质基础,我们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搞工业化,可以想见,真正使合作社增产,那是很费劲的。当然不是不可以增产,也不要悲观失望,但是过分乐观,认为合作社办起来自然就会增产,那除非天老爷保护它。认为只要插上社会主义旗帜就增产了,那就不是唯物论。要把合作社办好,真正增产,内部团结好,样样上轨道,样样制度化,不是那样容易的事情。当然,也不是那样难的了不起,象四川的道路一样,“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可以办好的,只要你摸,就可以积累经验,可以办好,中农也可以团结好,可以增产,社也可以巩固,这是肯定的。但是真正把社办好,把中农团结好,社又增产,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不要把这个事情看得太轻易了,应该承认比土改难,而且也不是一,二年的事,而是长期的事,合作社不是办几年就不办了,而是要办到底,要办“万岁”。我想这是干部中产生冒进情绪的第二个原因。

这次各省的同志发言中都体会到了这两点,是很好的,要把这个道理在办社的干部中间讲清楚,尤其是在派去办社的工作队中间和县区干部中间讲清楚。这次会议把这两个弄清楚很重要,这就是说,这样我们的脑袋就清醒了一点,不至于为表面现象所迷惑。

第二、今后的方针政策有四条

1、要求一般停止发展,原来我们说今年秋天停止下来,以后主席说,干脆就停止下来,到明年秋后再看,停止一年半。为什么要一般停止发展呢?就是说还有少数的省份,比如中南、西南数量不大,象中南的河南就不行,已有四万多个社,这也就够数了,把四万多个社整顿好,其他五省只有一万多社,还可以酌量发展一点。究竟发展多少,各省同志回去再慎重研究一下,现在并不忙,七、八月也可以,六、七月还可以。基本上要看今年的灾情如何,就是说基础要打稳。当然,部分发展的省份,秋前也要准备,不准备将来就被动了。现在是五月,回去研究一下,到七月或者八月,最好是七月以前把意见提出来,我们再来研究,原则上不要发展的太大了,开始时还是要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另外,就是各省要控制区和乡,特别是控制落后区和乡,落后区乡不要发展,改变过来以后再讲,没有改变过来以前不要发展。其他的空白区、空白乡可以发展一些,但是要遵守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凡是没有办过社的地区,应该经过试办阶段,但不要试办的太多,一个乡试办一两个就行了。因为没有感性知识是不行的,做一个样子让干部看一看,让群众看一看,然后再推广。这个原则必须确定;

第二个原则,就是要发展一段巩固一段,不要连爬带滚往前进,连爬带滚往前进就是一下子擦屁股,越擦越多。现在我们不是跃进的扩大,不是两倍,三倍的扩大,而是每年增加农户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几。社户数的扩大也是以增加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为限,三十户的社再扩大七、八户,二十户的社再扩大五、六户,这样就容易消化。盲目增加的太多了,就不容易消化。这是一条方针,要一般的停止发展。停止发展是为了巩固,并不是停止不前,让它自流,停止发展是为了巩固现有的社,特别是发展比较多的省份,今年要停止下来。

2、立即抓生产,全力巩固。老社十万个,新社五十几万个都要巩固。特别是要巩固现在的新社,如果新社建社以后没有时间去整顿它,现在如果不把它巩固起来,那么将来社会主义的基点就不象样子,不成基点了,成了包袱了。所以,巩固现有的社,特别是巩固现有的新社,是打好社会主义的基点,是搞好一个榜样,是巩固前进的出发地,是打基础,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前进。基础是必须打好的,把老社办好,那就可以抽出干部,所以,这也是培养新干部的来源。我们就可以培养中心社,中心社可以带动一般的社。我们党建设部队也是这样,发展一些就巩固一些,不是经常的发展,经常的扩大。根据地的建立也是一样的,都是发展一步,再巩固一步,巩固地向前发展。在扩大到一定范围的时候就停止下来,再发动群众,搞好工作,把根据地巩固了以后,力量就巩固起来,就生长起来,我们再往前发展。

大家都知道,今天这个社的巩固是有好处的,这几十万个社如果不巩固好,将来就没有办法再前进,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同志们要认识,巩固这一批社,是很不容易的事,要有干部,要有时间,特别是要抽调一批干部出来,集中力量才能做好。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有些地方原来的老社就不是那么很好的社,是问题不少的社,如果再往前发展,再要巩固这些社就更难了,问题就更多了。

3、少数的省县要适当的收缩。收缩是为了什么呢?不是消极不干了,如果这样,就是错误的。是为了抽出力量,做好合作社的巩固工作,丢掉一些包袱,不是消极的退却,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更好的巩固。正象给各地区已指出了的办法,要下决心,不要犹豫不决,告诉他们不要勉强巩固,不要顾面子,否则就长期不能巩固,就要长期地背包袱,年年都要擦屁股,那就没有办法巩固了。该巩固的社,可以巩固的社都搞垮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来收缩,那就不好了。将来我们还要发展更多的社,现在的问题,不是嫌太多了,问题是今天我们要丢掉一批,如果去巩固没有办法巩固的社,长期下去,那就被它们拖住了。这不仅是发展多的省份如此,其他的省份中个别的县区也要注意。有些县发展的太多,更应该注意。究竟收缩多少,这也不是死板的规定,也不是平均摊派,这就要看各地自己的情况,无法巩固的就要收缩。

收缩是指那些确实没有办好的社,对他们已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有办好,这些社就应该丢掉。这是指的无法巩固的社。凡是可以巩固的社,还是要加以巩固。有些入了社以后又不愿意的,就可以告诉他们,下年再来,让他们退社好了。问题很多的社,群众有意见的,只有少数愿意,大部分不愿意,那又何必要留下来呢,干脆的退社好了。好来好去,不一定要拖到八月十五以后再散伙,在端午散伙也可以,好来好往,这样还不伤感情,和和气气的来,和和气气的走,不要打架。象这样的社不要留恋,不要可惜它。为了留恋它,结果给它花了三、四个月,还是不能巩固。这样一来,我们把可以巩固的社,也没有巩固起来。我前一次在开幕的时候讲了,一九四五年中央决定我们的军队,从江南撤出,新四军由江南撤到江北,东北放弃四平,收一收阵地,这正是为了加强力量,更好地前进,而不是消极地退却。当然,现在有困难,我的方针是提得迟了一些,再早上两、三个月,在二月能够提出来那就好了。

我们先把自愿互利政策与群众见面,象浙江一样,省县出布告,要全面的讲,不自愿的就退,姜太公钓鱼,愿意者上钩,不愿者不来,把互利政策讲清楚。没有办法巩固的社,就采取快刀斩乱麻的办法,使政策和群众见面。有些不是全县范围的也可以不出布告,凡是有名无实的,问题很多将要瓦解的,实在没有办法巩固的,或者被坏分子把持的社,我们就可以宣布解散。这就要争取时间,不要拖下去,可以巩固的社就巩固下来。在巩固的过程中,还有一部分不能巩固的,以后再说。这少数不可以巩固的社,社员可以退社,不要勉强,不要用其他的方法把他们硬控制起来,那是没有好处的。固然,要做工作,不做工作那就不能巩固,做了工作,还没有办法巩固,就让他走好了,社办好了再来,和上面说的一样,采取好来好往的办法。有的社退出去了一部分社员,能力不足,我们就帮助他,或者几个小社合并。首先我们要向社员解释清楚,不要害怕退的多了,我们的自愿互利政策与群众见面后,群众要退就可以退,这样是不是说我们的大部分社都办的坏?那不是这样的。如果事前不把这个问题讲清楚,那就会发生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不要害怕讲,我们要设想到,如果今天我们没有一部分收缩,等到将来我们就被动啦,如果将来的工作被动,那就不好办了。今天我们主动的收缩,只能说我们工作没有做好,等到将来被动了,那就会说我们合作化不好,那就便利于坏分子活动,给反革命分子造谣留下了空隙。

在收缩的时候,要打通干部的思想,要保护干部的积极性。思想不通的要打通,干部下不了台的,面子上不好看的,我们帮助他解释一下。说责任在我们,不能怪他们,来帮助他们挑担子。当然,有些干部作风很坏,我们还应该批判,我们也不是统统把担子给他挑上。有些干部在工作中强迫命令,很坏,甚至贪污,那就不能给他挑担子,要批判,应该让他向群众作自我检讨,来挽救他在群众中的信仰。干部的作风不好,其中有些是坏分子,他硬用各种手段不适当地把社办起来,迭就不是很好的社,收缩时应该对这些社加以慎重的处理,坏分子必须洗刷。目前正在生产,是马上解决好,还是将来解决好,还可以研究,还可以灵活,总而言之要慎重,收缩社时要慎重处理,不是一推了事。

4、把互助组办好,整顿好,照顾个体农民,这就是为了搞好生产,为了将来合作社的再发展。合作社是经过互助组转过来的,合作社就比较巩固,也容易办好。为了当前的生产,也要把互助组办好,去帮助个体农民解决困难,使他们安下心来搞生产,把今年的收成搞好了,互助组也就办好了,明年就会再发展,这就给办合作社打好丁基础。所以,今后的互助组应该分配一定的干部由专人负责,特别指定那些社,或者指定那些干部,专门负责。有些人讲社办的很多,把搞互助组的干部都调走了,搞得互助组乱七八糟,所以如果不整顿一下,就会影响我们当前的生产,响影将来合作社的发展,这些情况就值得注意。这就必须指定社采带动组,带动个体农民。

来源:《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1986)第20册。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