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950-10-27 作者:《群众日报》社论
《群众日报》社论随着工商业开始好转,西北私营企业中的劳资关系也开始走向正常状态,对于今后发展西北的建设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劳资双方依据“发展生产”和“劳资两利”的政策,开诚协商,使某些暂时困难而有发展前途的私营工商业,度过了最困难时期得以维持下来,并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取得了必要的经验。随着财经情况的逐步好转,劳资双方亦应记取过去的经验,共同努力,从初期的协商解决争议问题,进一步讨论恢复与发展生产的重大问题,以争取劳资关系进一步正常化。
首先,劳资双方必须明确认识,今天工人阶级已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的政治权利,经济利益受国家法令所保护,而私营企业在国家经济的领导下,为国家创造财富,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也是有作用的,因此,今天已不同于过去,资方已经不能再从政治上压迫,或从经济上过分剥削工人;而工人也不必要采取罢工斗争的方法以保护自己的权益,因为那样做反不利于生产,也就是不利于自己。新民主主义政权下新的劳资关系,应该是对生产共同负责的朋友关系,也就是说,劳资双方只有进行民主平等的协商,以保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同时改善企业管理和经营,才能达到发展生产的共同目标。这是解决和进一步促使劳资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出发点,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劳资两利。任何一方企图利用协商会议强迫威胁另一方,或单方面一利的看法和作法都是有害而终必失败的。如有些工厂、手工业工厂、商店的个别资方,不重视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地位,曾经威胁、利诱、甚至还打骂和过分剥削工人(如兰州烟草业资方),生产上遇到困难时,不与工人协商解决,只消极地玩花样、解雇或转移资金,使争议相持不下,影响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维持生产的困难。这些都是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的。反之,如本市德记铁厂承揽了一批为期20天的抽水机等定货,没有信心如期完成,经与工人协商后,工人就掀起生产竞赛,15天完成任务,既使资本家有利可图,为今后工厂生产开辟了面向农村的方向,同时工人们也获得了应得的报酬,并得到生产和生活的保障。因此,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劳资协商会议,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掌握团结生产的精神,就是实现“发展生产”和“劳资两利”政策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其次,劳资协商或签订集体合同,在工会和工作组方面,有无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常是协商工作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要依靠工人群众,会议之前充分收集工人群众意见,归纳研究,然后把这些意见让工人群众的代表直接与资方协商,如果洽商未果,或目前不能协商的问题,要向工人群众解释,会议上取得的协议,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工人群众传达,工会必须主动地组织工人群众贯彻协议,并督促和鼓励资方认真执行。中南火柴厂于火柴业会议后需缩产减员,把道理向工人讲明白,让工人在小组里反复讨论后,工人就降低要求,接近了资方条件取得协议,但最后资方的解雇名单只在工会委员中通过,没让工人讨论,于是工人质问解雇名单的理由,不离工厂,说:“我们的意见没协商,协商的都是某某的意见。”使工作最后走了弯路,才得解决。大华纱厂3月份协商伙食问题时,当时工厂的“改委会”给定了一个标准,工人不同意,工作组和工会干部即向工人进行空泛的解释,拖延不得解决,工人说工作组是“吃冤枉的”。这一次工作组改变工作方法,让劳方代表把工人坚持不放的意见带到会上与资方协商,协商的结果用广播、黑板报、会议等方式传达给工人,再让工人讨论,这样经月余时间,双方自愿让步,13次协商,最后成功,工人也满意,喊着口号:“向工会致敬”,“向代表致敬”。但是这样做法是丝毫不同于放弃领导,撒手不管的作法。经验证明:若是运用劳资协商会议组织而不走群众路线,势必脱离群众,而且对某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还会遭到群众的反对。因此,劳方的代表,必须是工人自己选出来能够真正代表工人的代表。同时,要把工人小组讨论对协商问题的意见,集中统一起来,把协商的结果传达下去,必须开好生产小组长联席会,或车间委员会议,使劳资协商会议与工人群众保持密切的关系,互通声息,对某些重大的问题,并须取得全体或绝大多数职工的同意,方能提出或作决定。
再次,劳资协商会议解决些什么问题?如何订立集体合同?各地曾经解决了关于工资、伙食、提成、请假、路费、人事及权利、义务等很多当时存在而急待解决的问题,使劳资争议逐渐减少。但有些劳资协商会议,没有围绕生产中心,碰到什么就协商什么,乱抓一把,陷于琐碎。工人对生产有不少意见,如原料调配、工具调整等,还没有与资方进行协商,今后必须进一步结合生产竞赛,取得协议,改进生产管理制度,以提高生产。订立合同,固然可使劳资间民主、平等的关系,在集体合同的形式下,确定为契约的关系,从协商中克服困难进一步讨论发展生产的问题,以使劳资关系更趋正常化。但一下子想订立全面的完整的合同,想把所有的问题,一下子都解决是不可能的。如西安旅店业合同酝酿了将近半年,兰州国药业合同也费了很长时间,没能及时解决迫切的问题。正确的做法,应该根据双方需要与可能,首先就现存有关生产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逐步规定双方权利义务、劳动条件,劳方保证完成生产计划,遵守劳动纪律,资方改进管理,保证劳动安全与职工必要的适当的福利等等,协商好一部分或一个问题,就签订一个合同,然后再继续协商,从实际中吸取经验,逐步补充,即成为完整的集体合同了。总之,一切围绕提高生产为中心,争取早日由逐步的单个合同进到完整的合同,这是值得今后注意的问题。
回顾刚解放的时候,一般私营纱厂的生产效率是高过于公营纱厂的,但一年余来,公营纱厂的生产效率就大大地超过了私营纱厂,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的原因就是公营工厂中实行了民主管理,发挥了职工主人翁的劳动热情,改革了旧机构并进一步展开了竞赛。同样,在私营工厂中,资方改变旧的管理方法,重视和运用劳资协商会议,与工人进行民主平等的协商,也可发挥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也可进一步提高生产,这是毫无疑义的。我们希望私营企业的资方总结过去一年的经验,重视和发挥工人的力量,学习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根据生产情况、政策法令的规定,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劳方进行协商,并望私营企业的工会,在劳方内部进行政策教育,依据具体情况,坚决保护工人阶级的利益,代表工人的意见与资方协商,要把逐步订立合同的过程,当作双方学习和教育的过程。并望政府及有关各方面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组织力量,总结经验,大力推进这一工作,使劳资双方在自愿的、平等的、协商的过程中,协力继续克服困难,搞好生产,使劳资关系进一步正常化。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