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西南各地大中学校连续发生学生自杀事件

日期:1953-3-29 作者:[待确定]

【西南总分社讯】西南各地大中学校连续发生学生自杀事件。据重庆、成都两地的材料,主要有下面三种情况:

1、学校中的青年团组织对所谓“反动”、“落后”的学生采取孤立和打击的态度。严重的如四川大学团委,仅一九五一年三月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到去年七月为止,被孤立的学生共达四百八十人,占全校学生总数14%以上。被“孤立”的学生,包括曾经参加过反动党团者,社会关系复杂者,个人历史复杂者,生活作风恶劣者,“有没落阶级情绪者”等等。“孤立”的办法是不让他们和同学们接近,常常被斗争和打击。中文系有五个学生曾先后被斗争六次。这些学生反映:“解放后都翻了身,我们没有。”说“青年团员是公安局的秘密员”。到去年八月,成都市团工委的报告说,还有83人仍处于被“孤立”的状态。由于上述情况,该校相继发生学生自杀事件。去年暑期,历史系四年级学生周彦能投河自杀(未死);去年十二月,历史系二年级学生张可成坠楼自杀(伤);同月,农学系三年级学生冯寿夫用剪刀割喉自杀(伤)。该校前后得神经病者三人,并有退团退学者。又如重庆高级工业学校团支部,于去年三月,将三十二个所谓有“反动思想”的学生进行集训。其中三人挨过打,两人挨过捆。“五一”游行、成渝路通车、以及“七一”、捷克文工团来渝等都不准这些人参加。对这些学生的行动限制直到去年十月团市工委的检查组下去后才停止。

2、对于有盗窃嫌疑的学生,采取粗暴方式,如重庆清华中学初中五期女生陈世文(16岁,超龄队员)。去年上期,该校曾有人丢过一只表,去年十月又有人丢了20万元,行政领导和同学都怀疑是他偷的,但毫无根据,却公开喊陈“墨头儿”(小偷)。班主任(团员)威吓说,查出来要打屁股。同学(团员)在黑板报上画陈的像(双辫子),口里衔一只表。同学们喊:“阳关道,独木桥,看你走那条”,并搜查陈的箱子。陈因而大哭,迫于羞愤,乃十二月二十四日晨在学校厕所内自缢而死。遗书上说:“我是清白的……我伤心,我难过……我不能参加共产主义社会建设……”事后,师生中有几人为陈死而痛哭,说:“生不如死”、“思想斗争多恼火,不如死了痛快些”。又如四川省资中、内江两县中学,因“偷窃”而被学校行政、团支部吊打、罚跪者三人,其中已有一人发癫,内江因“偷窃”和“生活散漫”而被斗争后勒令退学的中学生有十人。

3、学习上的强迫命令,提出许多不正确的口号,如“考试是向祖国汇报,考不好就对不起祖国”。要求学生订“争分计划”等。成都市机械学校十六岁女生王目兰,因某次数学小考只得5分(百分制),就被团员认为“落后”,经她自己努力后,期考时该科已达到七十分,但“落后”的帽子仍然戴起。王曾私用过同学的针线,平常爱骑自行车,就怀疑她的钱来路不正。今年1一月,校内女工丢了一万元,认为是她偷的,遂对王进行讽刺打击。王气而投河自杀,幸得居民抢救起。

其他学校也连续发生学生自杀、失踪事件。重庆市二中初二上女生刘正初于今年2月14日晨服碱自杀(未死);重庆文益中学初二下女生陈维芳于1月18日跳水自杀(未死);重庆市一中学生朱奇于1月24日欲服〔灰锰氧〕(高锰酸钾,又叫过锰酸钾,俗称灰锰氧、PP粉,分子式为KMnO4——数据库注)自杀,幸事先发觉,未服。重庆市英才中学去年下学期内有三个初中生得神经病;四川资中县第二中学,上学期有一同学失踪,迄今仍无下落。

这些事件,有的已作了处理,如重庆市高工事件,团市工委曾召开了全市性检讨会议,市团工委领导同志作了检讨,并给予事件主要负责人以一定处分,在报上公开发表。但大多数处理不好,甚至某些领导还未认识到事件的严重意义,认为“与团关系不大”,有些根本就没有处理。四川大学的事件,从1951年3月到1952年7月,一年多的时间,领导上一直没有发觉。七月份,川西区党委领导该校进行思想改造运动才发现了这个问题。区党委杜部长曾指出要坚决纠正,造成事件的主要负责团员应向群众作检讨,但团的组织仅进行一般的处理,乃至到8月份还有83个学生处于“孤立”状态(据成都市团工委报告)。今年1月,四川省团工委学生部就上述事件,给西南团工委的两份专题报告,也没有从领导上来进行检查。如西南团工委于江震书记所批示的:“从这些报告看来,四川大学生发神经、自杀、退团、逃跑等事件,与我们的工作方法、思想作风、领导作风毫无关系,都是由于他们落后、失恋等原因造成的。如不从领导上来进行检查,这种报告不但无用,而且类似事件也不能终止。”重庆市清华中学陈世文自杀事件也没有处理得好。

上述事件,已引起西南团工委的严重注意。2月底,曾就上述事件对西南局以及团中央作了检讨,并通报全区青年团组织,大力纠正。(陈大鸣)

来源:新华社《内部参考》1953年3月29日。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