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引页面]

资耀华:土地改革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日期:1951-6-11 作者:东亚企业公司董事长 资耀华

东亚企业公司董事长 资耀华

过去中国工商业的不发展,原因固然很多,总的来说,不外两大原因,即一则是外来的,一则是内在的,两者又互相结合,互为因果,千丝万缕,分工合作,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无法抬头。所谓外来的原因,就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掠,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变成为它们推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榨取廉价的劳动力,吸取我人民血汗的市场。它们当然不愿意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这种情况,最初为英帝国主义,跟随着就是法、日、美等帝国主义,而且一个比一个狠,一个比一个凶,这是过去铁一般的事实,已用不着细说。所谓内在的原因,就是数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尤其是农村中的封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不用劳动,不事生产,利用苛重的地租,坐享佃农收获物的8成甚至100%,用“骡打滚”的高利贷,榨取贫雇农的劳动力,农村中普遍流行着“糠菜半年粮”的酸辛泪语。(就是有半年要靠米糠与菜草过活)普通的年成,农民没饭吃,没衣穿,这是常事,一遇荒年,就饥饿逃亡,流离失所,父母子女,兄弟夫妻,不是生离,就是死别,美丽的农村,变为寄生虫(地主)的安乐乡。所以做官的则“告老还乡”,当军的则“解甲归田”,工商业则“回家买地”,所谓“还乡”也好,“归田”也好,“买地”也好,都是发了财就变成地主,来坐享剥削利益。因此不但工商业者以外的人,不愿意从事工商业,即工商业者本身,并不是以发展与扩充工商业为最终目的,而是在利用由工商业所赚的钱来购买田地。因为经营工商业,不但要技术,要精打细算,要自己直接经营,要使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还要担负赔钱的风险,并不能同地主一样坐享其成。只有买田做地主,除非封建制度被彻底打垮,就可以过着一生不事生产,不费任何劳动的优裕生活,工商业当然不会走向发展。

现在两大原因之一的帝国主义及其仆从的反动派官僚资本主义,已由我们英明领袖毛主席所领导的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赶出了中国大陆,使这些成群结队的强盗们,已不能再用“协定关税”,“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中美商约”,等等凶恶武器,来压迫民族工商业了。但是压迫民族工商业的内在的敌人,即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若不彻底地予以铲除,则一方已经可以自由上升的活动力,还会被压迫下降的封建势力所牵制,工商业依然要陷于停滞与落后的阶段。这样的情况,在先解放乡村后解放城市的地区,因为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工商业渐走向发展,或不感觉怎样显然,但在乡村与城市同时解放的全国大部地区,(3亿多的人口地区),在解放前,封建土地所有制,固然为工商业不发展的最大原因,解放后的土地改革期中,工商业当然要发生多少牵连的问题。例如中南区的武汉市,工商业兼地主者要占80%以上,中南区的长沙市,工商业兼地主者,要占90%以上,而邻近农村的小城市,则几为100%,所以中南军政委员会在今年年初,即及时颁布了一项英明而正确的措施,即“关于在土地改革期间处理城乡关系的决定”10条规程,同时并在各城市中设立城乡联络委员会和城乡联络处,以便根据不同的情况,用适当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并保护城市工商业。这就充分证明了解放前工商业落后的症结与现在政府保护工商业的苦心。因此中南区各地城乡联络委员会及联络处,数月来已协助政府妥善地处理了很多地主兼工商业者和农民间的纠纷案件,使有土地关系的80%以上的工商业者,能够安心经营,并已初步呈现繁荣气象。

关于土地改革这一个伟大工作,个人此次在湖南地区学习土地改革中所得的认识,深信由于上级机关领导得好,下级干部工作得好,表现出理论与实践是一致,政策与行动是一致,里面与外面是一致,彻底地符合了土地改革的基本政策与实现了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尤其是这一大群有“无限忠心”,“坚强信心”,“极度耐心”,千锤百炼的基层青年工作干部,积累了今春土地改革数月辛苦的经验,今年秋收后的土地改革工作,更会搞得好。(关于土地改革最主要的几点认识,我们天津市土地改革参观团已经做了总结,此文不再多谈。)所以土地改革这一关,也将如解放战争关一样,一定很顺利的过去。再看到土地改革完成后的新农村,已出现了焕然一新的好气象,农民在分得土地后,正忙着积肥耕田,兴修水利,欢欣鼓舞地迎接春耕生产。这就充分证实了农村生产力一旦获得解放,翻了身的农民就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因此将来土地改革完成的结果,对于城市民族工商业,可谓是“一则以喜”——走向发展的喜,“一则以惧”——走向胜利的“临事而惧”。

何谓“一则以喜”呢?就是土地改革完成后,对于工商业有如下面所举的种种利益:

(一)土地改革完成,农村生产力获得解放,农业生产必然大大发展,即如全国粮食,去年已达到2400亿斤,今年更将增加,全国棉花,去年已达到1400万担,今年估计,将达到1900万担。此外如桐油、青麻、烟叶、茶叶等出口原料等都会随之增加,当然就为工商业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

(二)土地改革完成后,农业产品既增加,农民的购买力必然随之增加,例如东北因土地改革早已完成,农民对于棉布的需要即每年增加,1947年销售棉布不过80万匹,1948年则达到120万匹,1949年增至320万匹,1950年则增加到900万匹,而且农民要求的品质,亦每年增高,即由粗而到细,由细而到花,工商业当然必因此日趋繁荣。

(三)许多农业品及工业原料与出口原料,如猪鬃羽毛桐油茶叶等,既大大增加,则对外贸易亦必跟着迅速发展。一方既增加进出口的数量,一方亦可以换进本国工业化所必要的机器,因此更会促进工商业的大步前进。

(四)提供工商业的资金与劳动力。依资金而言,今后因地主这一个阶级已经消灭,工商业本身每年所获得的利润,再不会“回家买田”,要用到再投资与扩充生产事业上去,而今后广大农民亦可积累一部份剩余购买力的资金,投到生产事业上去,工商业资金的来源,当然日渐宽广。依劳动力而言,农村中的剥削关系消灭了,农民就有剩余的劳动力可以用到城市中的生产事业上去,毛主席曾经很明确的指示我们:“农民——是中国工人的前身,将来还有成千成万农民进入城市,进入工厂。如果中国需要建设强大的民族工业,建设很多近代式的大城市,就要有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长期过程。(论联合政府)

单就以上所举几点,不是民族工商业的大喜讯吗?何谓“一则以惧”呢?亦有如下所举几点,今后民族工商业的责任加重,必需“临事而惧”,才能“好谋而成”。

(一)如何搞好城乡互助。无可讳言的,过去的城市、是为封建地主、官僚资本及帝国主义服务,城市与乡村是对立的,东西南北是隔离的,现在土地改革的第一步,已满足了农民生产上与经济上的要求,紧跟着第二步,就是扩大城乡互助与搞好物资交流。既要恢复旧的商业网,还要创造新的商业网,使农民多余的粮食、土产、山货、工业原料等,能够很快的及时的推销到城市或组织出口,并由城市供给它们比较便宜的生活必需品及生产上所必要的资料。所以发展城乡贸易,促进物资交流,在土地改革后的当前经济形势中,尤其是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就成了民族工商业的重大任务。

(二)如何满足农民购买力。由于土地改革,农民生产情绪大大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当然增加。而农业产品的生产速度,在目前工农业的比重下,当然又比工业产品的生产速度快,因此就发生了一个新的情况。即有没有充分供应农村广大市场的工业产品,尤其是有没有充分供应农村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本来农村的购买力,还可分为必需购买力与剩余购买力,剩余购买力,或可用储蓄存款等吸收资金的方式来缓和,但对于必需的购买力,就要及时的用工业产品来满足,即如棉布一项而言,广大的农民,每人做一条裤子,就是一个巨大的数量。因此就要设法使农民一手售出土产,一手就能够购进他们所迫切需要的工业品,以满足其必需的购买力。还要掌握适当的交换价格,不可扩大剪刀差以致“谷贱伤农”,来降低农民的生产热忱。

(三)工商业如何面向农村,而适合广大农民迫切的要求,又是一个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城市工商业者,过去因城乡隔离已久,依据多年习惯,不知道如何为农村服务。将来土地改革完成,情势发生巨大转变,工商业就要及时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对于本身的生产品,既要适合农民大众的需要,还要分清需要的缓急先后与需要的数量,使其适合,既不可“闭户造车”更不可粗制滥造。即以农具一项而言,因各地区情况不同,有丘陵区,有山岳区,有大平原,东北与华北不同,华北与中南不同、水田与旱田又不同,非分别考虑适应不可。

(四)城市如何与乡村配合。此中最主要者,即在使农业产品,工业原料等,既要需与供,产与销,互相适合,还要统一规格,保持规格,改良品质,避免掺杂作伪、尤其是出口物资与工业原料,如猪鬃、桐油、大豆、花生、桃仁、菜叶、棉花、小麦,拷菸等,就急需统一与保持规格。即如湖南稻米,出产甚丰,但米质太硬,不合外销,急需改良一部份品质,来打开销路,又如各地蔗糖出产,需多供少,必需设法奖励增产。当然这一切不是民族工商业所能单独担当得起的责任,主要还需国营经济来领导推进,但民族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是有其应当尽的一份责任。

总的来说:压迫民族工商业不能抬头的两大原因——也可说是两大敌人,一个是已经被打垮、并且永远被赶出中国大陆了,就是帝国主义与其仆从的官僚资本主义。一个是正在很顺利的进行铲除与消灭之中,就是封建制度。因此就出现了如前所举的新的情况,同时又发生了新的困难。民族工商业者就应当重视这个走向发展生产的新的情况,来克服这个走向胜利的新的困难。

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及财经部门的领导机关,从去年以来,即已重视了城乡互助物资交流这一艰巨工作,曾经召开了一系列的大小土产会议及各种不同形式的物资交流会议,解决了不少产与销、需与供的问题。所以民族工商业者,也就应当迅速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先由各地工商联合会,将这一工作视为经常的重要任务,由省与县的工商联,省与省的工商联,市与市的工商联,区与区的工商联,更进一步紧密地交错地联系起来,互相调查研究,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发挥创造性,互相组织参观团体,或召开全地区及全国工商联合会工作会议,订出方案,谋达到各地“以其所有”,“易其所无”,“用其所余”,“补其不足”。其次更须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组织联营、联购、联运、联销、及代营、代购、代运、代销。并从事有计划,有步骤的,一方在运输上减少辗转起卸务求直达,以节省时间减少损耗。一方在包装上改良技术,研究防水防火、防雨防霉。同时在经营上务期在可能范围内、废除中间牙商剥削而降低成本。此外各地区还须将大小乡镇的小工业与手工业及小贩组织起来,积极地应各地实际的需要,而扶助其发展。务使一方继续提高农民的生产热忱、奖励农村生产,一方扩充大小城市工商业满足农民的购买力而发展工业生产。诚如是,才能胜任愉快地迎接土地改革后“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的新形势,才能从发展生产走向发展生产,从胜利走向胜利。

来源:《人民日报》1951年6月11日;吴景超等《土地改革与思想改造》,北京光明日报社,1951年8月。

[返回索引页面]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