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定一在全国半工(农)半读高等教育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同志们:)   今天要我来讲一讲。我看你们的会开得很好。这是第一次召开半工(农)半读高等教育会议。文件很多,有100多件,我看不完,只选了其中一部分看了一看。   今天讲话,有的同志提出来要我讲讲国际形势,好吧,就先讲讲大家关心的国际形势,然后再讲一点教育方面的问题。 ## 第一部分 国际形势(略) ## 第二部分 教育问题   我们的教育是要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就是不搞他们的那一套!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是有阶级斗争的。有矛盾,包括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阶级斗争还要进行5代、10代,关于这个,我们中央是有决议文件讲明白了的。我们千万不要扩大三个差别,而要逐步缩小三个差别。当然,有的差别是不能马上消灭的,但是总要朝着消灭的方向走,而不能朝着扩大的方向走。我们要搞四清,乡村要搞,工厂要搞,机关要搞,将来学校也要搞。我们要搞工农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我们要搞干部参加劳动。对于这件事,他们非常反对,说这是浪费。但是我们从实践中证明:干部参加劳动是非常好的。无论是工业、农业、商业,干部参加劳动都是大好事,要坚持作这件事情。我们还要搞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这里讲的是两种,为什么不讲一种?为什么不讲只是搞半工半读一种教育制度?我看还是要搞两种。半工半读还要摸经验,现在经验还不够。还有两种劳动制度;亦工亦农是一种,还有一种是全当工人,常年作工人。我们把教育、卫生、文化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这是个方向。方向是如此,做起来步子要稳。最近教育部长何伟同志去河南看了一下,河南搞了个大计划,要搞四千几百所农业中学,一下子就要搞那么多。是不是要搞那么多呀?(答:已经搞起了5000多所)一下子要搞那么多,热心当然是好罗!可是你河南从前经过了那种情况,即搞了上去又垮下来了嘛!这次就应该小心一些了嘛!应该逐步去做。方向定了,作那些事可是要稳步前进。   对于这个问题,现在各方面都已经采取了措施。卫生有了措施,文化有了措施,教育方面也采取了措施。   教育方面,看起来,头一个问题还是搞小学,搞普及。搞小学也不要强迫命令,现在,据说有些地方搞耕读小学,这当然很好。但非得要你那个地方搞到百分之九十几,这就是强迫命令了。我向来是反对义务教育的,义务教育是错误的,它是资产阶级的名词,而不是我们的名词。义务教育是强迫命令的。我们从来不搞强迫命令,我们连军队都不搞强迫命令。军队打仗要动员,要向战士讲清楚今天要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怎么打法,实行军队民主。不能搞强迫命令。假如这样一搞,有许多措施跟不上去,我这次到河北阳原看了一下,那个地方是抽肥补瘦,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它在富的地方多设几个民办教师;而在山上,学生很少,办所谓巡回学校,那些三家村,今天到这里,明天到那里。那个地方教师每月有61块薪水的,但在平川地区只有30块钱。在平川地区教师教的学生多,在山上教的学生少。山上的教师工资都是国家给的。平川地区,因为富,你多拿出几个钱,养几个小学教员还是养得起的。山上穷,就由国家来办。没有全面规划不行。根本问题是小学要全县有个规划,然后全省有个规划,再后全国要有个规划,步子要跟上。但不搞强迫命令,不要加重农民的负担。   在教育部开了半工半读会议以后,小学里面,已经发生了这样的问题,很值得我们注意。应该学习阳原的办法。阳原的经验已出了一本书。阳原的办法,不仅是小学,恐怕中学、大学将来都要采取这样的办法。至于具体怎样采取措施,还要研究。   将来大学生有多少呢?如果人人都上大学,差不多要有一亿人,将来普及大学,就是要准备有一亿大学生。你现在才有好多!67万,这算得了什么呢!真是微乎其微嘛!小学6年,有1亿2000万学生,将来人口还要增长一些,即使采取计划生育等措施,也还是要增加一些的。人家小学毕业,就要想升中学;中学毕业就要想升大学。你要办就要办一亿人的大学,否则人家就不满意。到那时你看怎么办?即使说没有一亿,少算一点,也有八千万,你现在只有六十几万,只占这一亿人的7‰,这算个啥,要看到这个远景。现在,对贫下中农他就是要读点书,要搞点小学。所以小学这是头一步,然后是中学,再后是大学。现在就要打个底子,要有那么一个体系,要取得些经验。   中学有半工半读的,就是农业中学,再高级一点,有农业技术学校;再高级一点,就要到大学了。工厂也有这个问题,他初中毕业进了你的工厂,他还要接着学嘛!高中毕业进了你的工厂,他也还是要学。你不给他学,他就要调皮捣蛋。不读书的人还好一些,读了书,调皮捣蛋起来可厉害了!什么搞无线电呀,收听敌人的广播呀,同敌人联系等等,都要搞的。你只要抓得不紧,他就要搞。这是阶级斗争呀!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这些青年、下一代的人,究竟要在谁的领导之下?现在小学毕业生,考不进中学,他就要调皮捣蛋了。有好多地方已经注意解决这个问题。如牡丹江、长春、太原,他们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些孩子上不了学,就去偷东西,少年犯占了犯人的一半。事实上这就是一个斗争,就是这些人是被流氓领导去呢,还是被我们领导?是被资产阶级领导去呢,还是被我们无产阶级领导?高中毕业名堂更多了。前几天郭影秋同志同我谈话,他在北京附近一个地方蹲点,那地方有10%的人口就是初、高中学毕业生,没有人管,于是就有人搞无线电台,就收听台湾广播,收听了台湾广播就同台湾接头,你不管还行呀?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但其中就是会有这样的人。这种力量用得好,教育得好,就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利;否则,对我们就是有害的。问题是我们领导不领导他们,管不管他们。现在下乡的知识青年每年是二、三十万,下乡知识青年多了所以怎么管他们,是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的教育逐步普及,先搞小学,然后搞中学,然后搞大学。要搞两个50年,上次我也讲过这个问题。少奇同志讲的,头一个50年,要使得农民中间有50%的人受过中等专业学校以上的教育(包括大学);在工人里边要能有70%到80%的人受过中等专业学校以上的教育,或者更高一点,达到大学毕业。然后再来个50年,普及高等教育。所以普及大学你不要慌嘛!要100年才能做到。但是现在总要有这么一个目标。   高等教育将来一定要办到农村中去,不能光办在城市里。苏联的那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大学都集中在城市里边,高楼大厦,漂亮得不得了。我们现在有的学校,譬如石油学院要搬到大庆去,搞“干打垒”,他就是没有莫斯科大学那个40层大楼。所以我们不照他那办法来办事。我们以前抄了他的一套,抄了不少,还值得继续研究,继续批判。现在大学都集中在城市,有的城市,同样的学院有好几个,如医学院,在北京就有两个,在武汉就有3、4个。北京恐怕还不止两个,是4个。都搞在北京干啥?!可以分开点嘛!搬下去,为老百姓服点务也方便点嘛!   包下来这个问题。包不包?包!但是不包当脑力劳动者。你不能不包的呀!学生毕了业总要分配他以工作,但不一定分配你当工程师,不一定分配你坐办公室,可以分配你去当工人,当农民。如果这一条不解决,高等教育是不能普及的。包还是要包,就是包你有饭吃,有地方劳动,但不一定是脑力劳动。当然目前的实际情况,大学生还是可以分配得出去的,有些还是缺门,如普通机械还是很缺的,当然也有一些已经觉得有些多了。将来如果再那么搞下去,再那么都包当脑力劳动者,问题就会是不能普及教育,你能把全国的人都包下来吗?难道能把大家都包在办公室里?有的同志说连体力劳动也不包,那不行,总要给他工作嘛!这跟分配有什么矛盾呢?我看不矛盾。我们明确这一条,学生毕业以后不一定当脑力劳动者,可能要分配当工人、农民,然后毕了业再分配他去当工程师还是可以的。苏联是毕了业专门只当脑力劳动者,这不行。这样做,高等教育是不可能普及的。我们还提倡知识分子包括教员和学生,要同工农兵结合。毛主席说,区别革命与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界限,就是看他是不是同工农兵结合。不结合的,不是不革命,就是反革命。我们的半工半读学校、全日制学校都要有这一条,使训练出来的人,成为既能脑力劳动、又能体力劳动的新型的人。这种人同老的知识分子不同,同工人也不同。因为工人对搞脑力劳动,画图、设计等等有困难。老的知识分子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因此,这些新人同他们也不一样。这是第一个问题。对苏联的教育方针,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不对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批判,要走自己的路。 ## 第二个问题,全日制大学。   全日制大学的文科一定要改。我看文科要下个决心改,打个歼灭战,要把它改成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有的同志提出两年试验,5年完成。我给你们的时间宽一点,是不是5年试验,10年改完。你们能超额完成,我欢迎;现在给你们打个保险系数。理工科试点还要长一点。但是有个条件,理工科的学生同教师也应该去同社会接触,要安排时间去当当工人,当当农民,当当店员,当当兵,参加四清等等。   文科怎么改?大家意见很多,我从前也谈了不少,现在统一一下好不好?毛主席在谈话中同我们讲,文科的学生,高中毕业以后要做点实际工作。意思就是考进文科,先让他下农村,下工厂,下商店,下连队,做点实际工作。这样搞个几年,然后再读两年书就行了。他还说,大学如果5年的话,在下边搞个3年。教员也要下去,一面工作一面教书。他说,象哲学、文学、历史等等,都可以在下边教嘛!为什么一定要在高楼大厦里面教呢?他说,让他们搞上一身泥巴再回来。我看,主席这些指示,我们今天经过讨论就把它定下来。大家有很多意见,有的主张四年制,有的主张三年制,有的主张五年制。今天就把它统一起来,大家看好不好?主席讲,在下边的时候还要学习。在农村,要学一点农业科学,比如植物学、土壤学、肥料学、细菌学、森林学、水利学等等。不要读大本书,读小本子就行了。文科学生去当农民,什么都不晓得,只晓得《论语》、《孟子》,有许多笑话,我们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人家说你帮我记记账吧,不会记。人家很奇怪,大学都毕业了账还不会记?硬是不会记账!我们的文科好象是飘在天上的,离开这个世界不晓得有多远,恐怕在火星上。关起门来搞他的哲学、教育学、文学,好象在33层天上,不食人间烟火!对社会上的事情啥也不晓得。   ………………   我看要拟个办法,他们下去也可以读点书,比如毛主席著作、语文、外语、哲学的常识(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等等,可以学一点。我们过去学这些东西是偷偷看的。他们有3年时间,也可以看些小册子,畜牧、兽医等都可以学。到工厂多少要懂点工业,也要看点小册子。到商店当店员要打打算盘,算算账,搞搞统计,这也不难嘛。学文科的,样样知识都有一点好。课程安排一下,在下边3年学什么,回来两年学什么。回来有些基础课要读,也读点反面的东西、资产阶级的东西,参加参加学术批判。请高等教育部同有关方面拟定一个办法,包括艺术院校在内。   重要的是,教师一定要随学生一同下去。文科教师,我看一定要有个革命才行,否则没有办法。文科教师不懂工,不懂农,又没有当过兵,是在九天之上,他们就是这样学下来的。如果下去了,就有可能改造教师队伍。这次医生下乡以后,绝大多数人的精神面貌大改变。许多鼎鼎大名的医生下乡同农民接触以后,在实践中间同农民的感情好起来了,觉得他教的一套东西要有所改革了。由他们自己来搞改革比较好,我们去讲不行,我们只能放空炮。对先生们当然要区别对待,年轻力壮的要参加劳动,年纪大的参观参观也好嘛。教师队伍不改造,要教出革命的学生,这很难办到。   上面讲的这个办法,我希望在这个会议上确定下来。定下来,我们就可以动员全党来做工作。这是很麻烦的一件事,课程、教科书,虽然困难,但还比较好解决;而当兵、下农村、下工厂、下商店这4件事,没有地方党的帮助,没有军区的帮助是办不到的。文科的学生,样样都做过一点比较好。要是能够定下来,中央同意了,我们就可以发通知下去。各级党委、军队一起来抓,是容易办到的,因为现在全日制文科的学生并不多,包括艺术、外语在内,一共╳╳万╳千人。我看要打歼灭战,全党动员起来把文科改造好。5年试验,10年完成,假使有可能,也可以提早完成。╳╳万╳千人,除了外语的╳万╳千人,只有╳万人,打歼灭战,我看办得到。外语要放到后面一点,外语干部要得急。将来外语办到一定程度也可以这样办。到农村、到工厂、当兵,外语就不能读吗?可以读的。   毛主席说,文科不改不得了。所谓不改不得了,意思是:第一,文科出来的人将来是掌握上层建筑的,哲学、文艺、历史、政治、法律、经济等等。其次,现在这种办法顶容易出修正主义。因为它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根本同世界没有关系,它是世外桃源,天翻了他还是搞他的东西。再有,文科的改造不会出什么大毛病。文科这样一改,工业、农业就垮下来了吗?不会的。所以,我们要下决心在文科这方面打歼灭战,5年准备,10年完成。假使你们愿意提早也能够提早的话,就提早一点。我们全党动员,一起来做好它。这有一大套具体工作,请高教部同各方面商量,一起来做。下这个决心,定死这一条,叫做硬任务。   至于理工科,试点可以久一点,看一看。我现在看到的材料,理工科进行试验的时间都不长,有的几个月,有的年巳,现在还得不出结论。理工科怎么试法?我看各种方案都可以,有的可以把原来的课程倒过来,先学技术,后学理论;有的可以照现在的办法,先学理论,后学技术,各种办法都可以试。不一定5年完全在工厂、在农村劳动,也可以回来读书一两年,然后又去一面读书一面劳动。各种系科,全国只试那么几个点,一个点,两个点,三个点,人数不要太多。愿意试的报名,经过高教部批准一下。高教部可以进行调剂,这一门那个学校去试,这个学校试这种办法,那个学校试那种办法;也可以不准你试,那时你们也不要骂高教部右倾机会主义。给高教部这个权,它就可以按每个系来总结不同的经验,总结以后再来推广。这样也有个布局,不至于全国一轰而起,或者这个系很多,那个系一个也没有。不批准的不要试。文科打歼灭战,坚决搞,理工科试点久一些,这样办,即使出毛病也不会大。是不是会出慢的毛病呢?也不会,因为我们现在都没有成熟的经验。   还有全日制大学向大小三线搞分校的问题。这问题一定要抓紧搞。例如,吉林省就利用这个在三线办学校。全日制学校把一部分书和仪器拿到三线去,就利用这些东西在那里办学。有的是县办的,有的是行政区办的,有的是省办的,在那里办半工(农)半读学校。也可以帮助公社办学校。公社办的大学,我们已经开始有了。   关于全日制就讲这么多,好不好,同志们可以讨论。 ## 第三个问题,独立设置的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   这种学校发展很快,从7所发展到87所,增加了10倍还多。这种学校好处很多,应该鼓励。办这种学校,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要亲自去看看那个地方能不能办,不能官僚主义,坐在房里大笔一挥。要看看劳动基地有没有,有森林没有,有牛没有,有拖拉机没有,盖房子用的砖、瓦、砂、石从哪里来,有了把握再去办。要亲自去看,不要官僚主义;否则搞不好,将来是要垮台的。办学校要考虑劳动基地、财政能力、师资、设备等等问题。要看到这些问题,太急了不好。   这种学校,应该提倡勤俭办学,“干打垒”。过去我们办这种学校,脑子里还是个洋框框,大学总得有大楼,江西劳动大学也盖起了大楼,不知道分校盖了没有?以后,不要搞这个,要学习大庆,勤俭办学。这不能怪江西劳动大学,要怪我们自己,那时我们还不懂。现在有了大庆作榜样,就可以勤俭办学了。   还有个生产自给的问题。生产自给不要急。我前次到上海去,曾经问上海的同志:为什么你们动员到新疆去的人那么多,而到江西的人不多?江西有200万亩荒地,那里很需要人。他们告诉我一件事,今天讲讲,让同志们也知道一下。江西劳动大学一办就办到5万人,现在是3万人,最低时降到1万5。——那时恰恰碰到荒年,三年困难时期,学校对生产自给要求太急,许多人吃不消,跑回上海,在社上散布说,江西去不得。而到新疆去的就没有这个问题,所以到新疆去就高高兴兴。江西去不得,差不多成了社会上的一种“条件反射”了。按道理说,上海人去江西很好嘛!江西地区也需要人。只是当时对生产自给要求太急了。这也是好心好意,但是要求急了,人家就不去了。这也是一条经验。现在有87所,好多省都有了,好多省还准备办,要告诉同志们,生产自给要做,但不能要求太急。大致估计,这种学校,国家要津贴10年,才能达到生产自给。10年,是不是估计短了,现在还很难说。因为办一所半农半读中等农业技术学校,国家要津贴5年;办一所农业中学,国家要津贴3年。办一所半工半读高等学校,我估计总需要津贴10年。办大学,需要添置仪器、搞设备,要搞图书馆。因此对自给要求急了是不行的,急了,人家就怕你,不敢来了。   我希望各省,除了全日制教育的体系之外,还要搞出一个半工半读的体系来。比如说,小学在农村有耕读小学,中学在农村有农业中学,在城市有工读班、劳动后备学校、电视学校,等等。高中我们也要搞,大批的城市青年要下乡去,估计一个年龄的青年,大约60%要到乡下去,只有40%留在城市工作。下乡的青年,也要想办法给他们受教育的机会,在城市的也要教育,电视、广播、业余学校都可以。总之是要想办法。使他们受到教育。管起来比不管起来好,要用穷办法把他们管起来。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高等学校,希望各省多多少少都办一些,取得经验,形成一个体系。将来的发展前途可能是:全日制是个宝塔形,半工(农)半读是个倒宝塔形,越到上面越大。现在独立设置的学校已经发展到那么多了,因此,凡是已经办起来的,要想法子整顿、巩固、提高。只有在大小三线、移民地区,例如新疆、黑龙江、安徽、江西等等地方还可以发展一些,但是也不能发展太快。这要同安置工作配合起来。特别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安置工作问题很大。全国有139个城市(包括拉萨在内),一个年龄的青年60%要下农村,你不想安置也得安置,安置了有利。江苏省最近写信给国务院要求工作的人很多,有的还哭着说,我是地主的女儿,愿意改造,愿意劳动,愿意吃苦,哪里都愿意去,就是不让去,又不分配工作。同时,那里人口稠密,不到农忙时3天派一个工,还轮不到地主子女的头上。这样下去我要饿死了。请╳╳同志注意这个问题,是否也请华东局商量一下。一定会有人愿意到江西去的,这要几方面互相协作,要有劳动基地,还要看财政的可能。江西有的是劳动基地,就看财政的情况,财政也有安置费。   这些学校有的要办预科,让他去办。有的要办中技、高等学校两级,有的要办初中、高中、高等学校三级,也让他们去办。 ## 第四个问题,工厂、农场、人民公社举办的半工半读、半农半读高等学校。   这种学校现在一共有22所,3700人(包括预科在内)。这种学校大有前途。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劳动基地不成问题,毕业生分配也不成问题。反正厂来厂去,场来场去,社来社去,问题都不大。缺乏的是师资,等等。另有一点必须注意,必须是他愿意办才办,不愿办的不要强迫他去办。现在我们有两所公社办的大学:一是吉林延边的黎明半农半读大学,创办人金时龙同志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他们为什么要办这所学校?原因是延边的朝鲜族文化高,高中毕业生多;生产上又有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稻子长得不好,鸡子死了很多。他是从他的需要出发,同旁的地方协作,拨了些地给他,就办起来了。这是自愿的。另一所是天津感光材料厂半工半读学校,他们是因为技术人员不够,大学又没有那个系、那个科,他就自己办。办这种学校要有个自愿原则。只要他愿意办,劳动基地、毕业生分配都不成问题,不要国家解决。学什么科目自己定,缺什么就学什么。办医科、农科、机械、感光材料等等都可以。这种学校目前数量虽少,但前途远大,不可轻视。这种学校不要办得太大,究竟要多大,我也讲不出来。同时也不要怕毕业生没有出路。假如天津感光材料厂把工人全部训练达到大学毕业生水平,工程师、工人、烧炉的、扫地的都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很好吗?那就成为一个大学毕业的工厂。但就是这么一个范围,再多就要看上面有没有需要,上面没有需要,就不要办了。公社也是如此,如果公社的全部社员、会计、社长、农民都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很好吗?假使出了这样的公社可能就是个模范公社,我一定要去看看。   工厂、农场、公社办大学有3个条件:第一、是他们自己要求办。他没有需要,你强迫他去办是不行的;第二、国家要补贴得起。7万多个公社通通办起来,那就要搞得问题一大堆。还需要有国家的补贴。看起来,对于这样的学校国家补贴虽然不要很多,但也要补贴10年。如黎明农业大学已经办了7年,今年扩大招生,扩大到150人,国家还是要补贴一些。虽然补贴不大,但还是要补贴一些。还有,要有利于生产而不是有害于生产,如果妨碍生产,那就不能办。譬如说学校办大了,调出劳动力太多了,这样对于生产就会有妨碍,所以只能搞那么多,搞多了就不行。今后,特别是工厂经过四清以后,有好多地方工人大量减少,我不是说总的数字,而是指一个一个工厂,因为管理比从前合理化了。在工人减少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更加要考虑了。你把他的人抽得太多了就会发生问题。至于一开始就搞四四制的那一些新厂是另外一个问题,这个东西我们要进行试点。到了将来,我说的将来,就是指50年、100年以后。那时,一定是所有的工厂、所有的农场、所有的公社都有了大学。总之,还是决心要大,步子要稳。   这类学校是很有前途的,我看它的前途很大,虽然现在数量还很少,但是由于他的问题比较起来最容易解决,只要他们自己要办,就可能办得好;至于他们自己不要办,那是另外一回事情。   來源:中央教育部革命联合委员会(革联)斗批改办公室编:《批判陆定一推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参考资料(第二集)》(内部材料供批判用),1967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