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作协讨论毛主席报告中的意见综合   <中宣部文艺处整理> ## 一、对领导的意见   (一)有人认为教条主义上下都有,包括中宣部的一些同志。如“中国建设”转载“卖猴儿”,梅益同志就有意见;如人民日报一幅反对建设中铺张浪费的漫画,慈祥太后拍拍建设人员的肩,说他用琉璃瓦盖厨房,比自己还会用钱,中宣部认为这样讽刺不妥当。   (二)上海教条主义很强,赞成大胆放的,连10%也不到,要打通教条主义,党委领导也是一关,党委支持得少,批评得多,清规戒律很多,比如电影问题的讨论不敢搞透,主张大胆争鸣的(林放)受到围剿,有啥吃啥的争论后,理论、杂文、创作都受拘束了。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需要领导上表示态度,解除文艺界思想顾虑。   (三)对于繁荣创作,上海只停留在口头号召上。虽然口头号。但领导决心不大,对于上海如何作法,没有具体打算。有人提出武汉党委和作协,对于作家创作、体验生活、反映重大题材和培养新生力量等,有统一计划和安排,上海应学习。…… ## 三、对报、刊、出版社编辑部的意见   (一)对解放日报编辑部有意见,认为解放日报编辑部教条主义势力很大。   (二)编辑部不尊重作者,要作者根据编辑部意图开花,认为现在“放”不出来,“鸣”不起来,编辑部关系很大,编辑部的教条主义不打垮,“放”、“鸣”要打折扣。……   (八)报刊编辑部同志对如何贯彻“百花齐放”感到苦恼,究竟如何算花?有些把党的工作写得一团糟,发不发表?有人提出一个刊物,无法容纳“百花”,建议最好刊物能够分工。 ## 四、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意见   (一)关于思想斗争问题,有人认为中国革命一开始就是武装革命,没有经过应有的思想斗争,现在“百家争鸣”的方针就是补思想斗争的课,有人认为思想斗争过去也有的,但没有充分展开。有人认为从五四以来就开始了思想斗争。有人认为过去在国统区对敌人思想斗争激烈,但人民内部展开思想斗争较少。   (二)对如何贯彻“百花齐放”,感到具体掌握困难,掌握得太紧,就会一花独放,不对;太宽。毒草多放,也不对。对于毒草问题,有人认为明知是毒草,就不该放,而有人认为有些作品,即使知道是毒草,也应该放,不暴露就不能批评,而且,有些创作,起初很难断定,是鲜花还是毒草,如王蒙的小说。有人提出不要顾虑太多,即使是鲜花。有时也会发生副作用,如闹事的学生,很多喜欢看“约翰·克利斯朵夫”,约翰是鲜花,而这些学生却只要他的个人主义,再加斯大林本以为是鲜花,却还有三分毒。所以应该大胆放,不要怕被敌人利用等等。   (三)有人认为“百花齐放”中的毒草,理论方法容易分辨批判,创作上比较难。有人认为写人民内部矛盾,小品文容易写,而小说要求全面、典型,比较难。   (四)理论方面,争鸣的勇气还不够,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及典型等问题文章很少,而何直文章,就扣上小资产阶级思想帽子,对开展争鸣不利。……   (六)有人认为把现在爱情作品、抒情诗泛滥作为一种偏向,太偏激,因为过去对这类作品是压下去,现在多了一些,不足为奇,现在不是太多,而是好的太少。   (七)儿童文学中法如何贯彻“百花齐放”,有人认为儿童缺乏辨别能力,不能分辨鲜花毒草,是否应该在一定范围。有人提出目前儿童文学清规戒律多,很多人教育观点来要求。而脱离了文学的特点。   (八)关于翻译作品,有人认为翻译应把力量放在主流上;有人认为如除主流外还可以放一些毒草,以增加读者知识,如厨川白村、尼采的作品一些不上不下的作品可不放;有人认为对社会主义国家作品要求严些,对资本主义国家作品可宽些。   (九)有人认为生活中教条主义势力很大,不赞成就是反革命、就是小集团,这公式太可怕,如果不反掉,不能消除顾虑。(文艺处)   来源:上海市档案馆,A22-2-585,第1-6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