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风会,学习会,团结会——记辽宁省文艺工作座谈会   <辽宁日报记者> ## 对省委的批评   在辽宁省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文艺界对省委领导提出了批评。到会的文学、戏剧、曲艺、美术、音乐、舞蹈等文学艺术界的同志,都用具体事实说明省委在近几年来不重视文艺工作,没有把文艺工作提到党的议事日程上来加以讨论;对文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乏了解。一位音乐家说:辽宁省钢铁多,是好事,但文化少了点。他要求:今后省委不仅要注重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而且也加强领导文艺工作。   提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问题,文艺界批评省委领导过去对于贯彻执行这个方针缺乏研究缺乏应有的重视;没能大胆放手,也没有进行具体领导。有人认为:省委过去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问题上,是半开门、或者是门还关的很紧,是两头热,中间凉——中央和文艺界热烈拥护,省委则比较冷淡。对文艺工作不重视,不了解情况,但一旦发生什么问题,却用简单化的、而不是用说服工作情况,使得一些长久存在的不合理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文艺工作者的苦衷也没有地方去倾诉。 ## 对整个文艺事业缺乏统筹安排   不少发言人认为:辽宁省文艺事业的规模和条件比较优厚,但安排得不合理。在沈阳市有三个文学刊物,而旅大市虽然条件较好,但一个刊物也没有。辽宁地区没有专业的文艺出版社,许多作品不能得到出版的机会。特别是当前剧目贫乏,剧本荒的现象又出现了。人们建议:文化部和省的领导应该尽快地改变剧本稿酬的不合理现象,吸引那些已经改行的剧作家们再从事剧本创作。此外,沈阳市许多剧团都苦于没有演出场所。全省有十个话剧团,都集中在几个交通方便的大城市里,由于人力分散,条件不好,演员不能很快提高,演出质量低下,演员苦恼,观众也不满足,经费也有困难,又由于剧本少,各剧团演出的剧目经常碰头,但又不能到外地巡回演出。沈阳民间歌舞队成立几年来由于方针不明、条件不够、没有编制,目前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音乐家和美术家们因为没有演出场所和展览馆,他们的作品就不能跟群众见面,当然也就影响了齐放和争鸣。   对我省文艺界的“各行各业”的发展,由于领导缺乏统一安排和照顾,因而有些“行业”的苦处就更多、更大。搞戏曲艺术的同志说:民间职业剧团不仅在上演剧目上遭受无理的限制、而且在物质条件和经费问题上也有比国营剧团大得不可比拟的困难,根本就谈不到艺术创作上的提高,而演员在社会上还经常受到歧视,相声演员在会上说:他们的旧段子不敢拿出来、而新段子又没人创作,长此下去,相声这朵花就会枯萎。舞蹈家们提出:辽宁民间舞蹈很丰富,政府应该支持舞蹈工作者把这份宝贵的民间遗产接过来,他们要求成立“舞蹈之家”搞歌剧的同志提出,过去东北大区时期歌剧很发展,基础也较好,而近几年这一行却冷落下去了,他们提议考虑成立歌剧院。希望这些“行业”能跟文学创作一样,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同样重视,发展起来。总之,这些批评意见归结起来,就是要求合理地调整使用。对文艺事业进行统一安排,使人尽其能、物尽其力,让文艺中的各类事业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 现在艺术团体通行的一套管理制度妨碍“百家争鸣”   一位剧院的同志说:“我们剧院既是机关,又是学校、工厂和商店,院长要管行政工作,要管干部学习,还要过问剧场的经营管理。什么事都得管,但就是很少管艺术。”一些负责领导工作的音乐家、美术家和戏剧家们都要求把自己从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对艺术的领导上,人们对现在通行于各文艺事业单位和团体的一套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度、财经制度等等,也提出了批评,认为它们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有矛盾。应该根据文艺工作的特点和文艺工作者的实际情况来加以相应地改变。比如政治理论学习,有人认为这是必需的,但文艺理论和文艺政策的学习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也同样是不可缺少的,现在按党校或一般政府机关那样搞,就很不必要。搞美术工作的同志提出:过去,由于业务上的需要,他们到北京去参观画展,但是财政部门认为人去多了是个浪费,应该派代表去,他们问道:欣赏艺术作品怎能由别人代替? ## 要扩大业务民主,改变一般化的行政领导方式   有人也批评了过去文化行政领导部门,在业务上发扬民主不够,有些文化行政领导干部凭自己兴趣和爱好来代替党的政策。人们要求今后领导和艺术工作者之间在业务问题上见解不一致的时候,领导应该放手,让下面同志实践一个时期再作定论。人们的意见是对文艺事业的领导方式应该改变。 ## 两个争论 ## (1) 由教条主义引起的……   这次会上,人们对教条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有人说:教条主义者总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面孔出现,态度粗暴的来扼杀创作。但是过去一些人却认为“左”比右好。而教条主义又往往是从领导方面来的多,有权有势,不让对方说话。有人说:文艺批评中教条主义跟行政领导方法结合在一起,就更令人可怕。   对于当前要着重反对教条主义这点,会上的意见是一致的,但在具体分析文艺批评中的教条主义倾向时,出现了分歧意见。   一部分同志认为必须对于教条主义作历史的回顾,不如此就看不出它的严重的危害性。他们说:近两年多以来,辽宁省文艺界曾展开了对短篇小说:“一个女报务员的日记”和“姻缘”的两次规模比较大的批评。这两次文艺批评中间,教条主义是占主导地位的,它严重地伤害了青年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引导广大读者对艺术产生了不正确的理解。而在“一个女报务员的日记”的批评中,又没有表现了合理的公允的态度,有一些批评教条主义,批评不正确意见的文章,没有得到充分发表的机会,这次讨论是草草结束的。正因为那次对教条主义批判得不彻底,所以以后在讨论“姻缘”的时候又出现了教条主义。因此,必须对教条主义进行严厉的、一点也不容情的批判,不打倒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就不能贯彻执行。对过去在文艺批评文章中犯过教条主义错误的同志,应毫不留情的批判,愈狠愈好,影响他们的积极性也没关系,因为教条主义者应当休息。因为不如此,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就不能出现。他们认为,第二种意见实际上是为教条主义寻找借口,有开脱和袒护之嫌。   第二种意见是:反对教条主义同样也不能简单粗暴,应该作具体分析,既不能用教条主义来反对教条主义,也不能用否定一切的右倾机会主义来反对教条主义。比如对于过去我省文艺批评中的两次大“事件”:关于“一个女报务员的日记”和“姻缘”的讨论,就不应该采取一笔抹杀、全盘否定的态度。这两次批评虽然开始时出现了教条主义,但后来也发表了观点公允、正确的文章;就是那些教条主义的文章中也不是完全没有正确的意见。而且在讨论中也反对了文学批评中忽视政治的缺点。通过对教条主义的斗争,认识到什么是教条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这是有其积极的一面。他们认为:教条主义有其深远的影响,产生教条主义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历史的、社会的、思想的种种因素,反掉教条主义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以后还可能出现。因此反对教条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斗争过程。同时,教条主义做为一种思想方法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既然创作中可以让毒草出现,为什么就不让文艺批评中的毒草——教条主义出现呢?百家争鸣,对教条主义也应允许其鸣。   第三种意见是:认为以上双方面的意见都有片面性。因为反对教条主义就不要文艺批评,不对;但让教条主义参加争鸣,也不对,因为教条主义不能成为一家,如果把它放出来,就会阻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至于让教条主义者休息,这提法也不正确,教条主义的批评应当休息,但犯过教条主义错误的人却不必休息,应该努力写出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文章来。   在反对教条主义的时候应该把教条主义思想和人分开来,不要对人施加压力,有人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教条主义,但是在另一个问题上也可能没有教条主义。提出这样问题的同志认为,会上有人在反对教条主义的同日似乎连文艺批评也不要了。不能以反对教条主义为借口,拒绝或者反对别人的批评;不能把有缺点的文艺批评文章都扣上教条主义的帽子。因为这样就没有人再敢写文艺批评了。   在对文艺批评和教条主义的争论中间,有的同志提出文艺界应该注意团结,在文艺批评中也应该贯彻“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特别是从团结愿望出发这点更重要。过去在文艺团体、报刊之间,在搞创作和搞批评的同志之间,积存了不少意见,甚至有些传闻造成了无原则的纠纷。在会上,他们之间互相展开了批评,把“在高粱地里”的私议,摆到桌面上来谈。经过互相批评,有些意见接近了,有些问题澄清了;但也还有“保留意见”。 ## (2)由戏曲改革引起的   几位在评剧团从事戏曲改革工作的同志,在座谈会上介绍了这样一个情况:几年来,他们工作困难很多,心情苦闷,创作出来的剧本得不到上演的机会。原因是领导不关心,一些新的尝试常常遭到老艺人的反对。过去他们创作了一个新歌剧“刘胡兰”,排演了很长时间,仍然不准拿到舞台上去演出。歌剧“草原之歌”在排演时,也遭到很大责难。有人批评他们是老祖宗的败家子,领导斥责他们糟踏了评剧。这样他们就感到戏改工作困难很大,没有方向,新生力量遭到了压制。   而评剧演员们则认为歌剧“刘胡兰”和“草原之歌”行不通,他们说:演员文化水平很低,连识谱能力都没有,就学大合唱,把嗓子都喊哑了,也学不会,而且把锣鼓也取消了,这是脱离开了评剧的传统风格,脱离了演员的实际情况。演员们说搞戏改工作的同志应该经常接近艺人,了解艺人的情况,懂得评戏特点,否则是不能有成就的。他们说不同意戏改工作者对他们的指责。他们是支持戏改的,“刘胡兰”没上演并不是他们决定的。一位评剧团的导演说:搞戏改不是很简单的事,搞戏改工作的同志应该很好学习评戏,并且应该尊重评戏的传统。   一位音乐家发表意见说:戏改也应该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保守主义也好,教条主义也好,都不能强人所难,要双方自愿。他说:首先向老艺人学习,然后才能作好戏改工作。既不能不照顾评戏的传统风格,又不能指责所有新的尝试是粗暴或教条主义。   省委对这次座谈会十分重视,省委第一书记黄欧东来参加了,并且在会上讲了话。省委书记李荒、副省长王梓木、省委宣传部代理部长刘异云都从头到尾参加了这个会。并且鼓励大家以诚相见,畅所欲言。省委领导的重视、充分的发扬民主和参加座谈会的人的大胆、坦率的发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我省坚决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一个很好的开始。这次会将成为我省文艺工作的一个转折点。    来源:《辽宁日报》1957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