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风送暖寒意消——记河北农学院的整风运动   <江深>   河北农学院党组织整风运动是在五月上旬开始的。在这里,整风运动像晨钟一样越敲越响亮。时间虽不长,但通过校内的“鸣”“放”,充分发扬民主,使整风已初步收到比较良好的效果。 ## 要打开沉寂局面   让来自党内外的和风细雨尽情地吹洒,帮助共产党来整风,使学校工作向前迈进一步,这是农学院党组织的愿望。可是整风领导组织又感到,在学校中开展整风是缺乏经验的,只有在行进途中边走边寻找经验。   开始时,有人认为:既是党内整风,就需要先让党员给党组织的工作提批评。九日这天,在党员座谈会上,虽然摆出了不少问题,但却使人有风平浪静之感。与此同时,党外的同志们都想看一看校内整风的动静。每天,北京、上海的知识界帮助整风的消息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人们,大家争先阅读、互相传诵。整风领导组织看到了这一点——要推动整风运动的开展,就要打开这一沉寂局面,发动党外朋友帮助整风。 ## 打破发言的“圈圈”   五月十三日,河北农学院召集会议,由党委书记和处长以上的党员干部在这里听取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批评意见。党委书记李泽民虚心表示欢迎党外同志们帮助党来整风。由于事前通知上说:要谈方针政策问题、党群关系问题、领导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及其他。会议沉默了片时,大家像是在思索,也像是在搜寻。一个党外同志提出来了:“除了这三个主要方面的意见,别的是否也可以谈?”无疑的党外同志们听过毛主席的报告受到了很大鼓舞,期待“鸣”“放”的心情是十分迫切的。党委书记从这位同志的提问中受到启示,察觉到划出“圈圈”的办法不对头,会限制非党同志畅所欲言。他说:“我们一家人坐下来说知心话,什么意见都可以提,不要受任何拘限。”   圈圈打破了,座谈会活跃起来了。二十多位党外人士在会上发言,对领导上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大家反映:领导上喜欢歌功颂德,不愿听取逆耳之言;对于办高等学校不依靠老教授,把决定了的事拿到院务委员会去通过,不能发挥出广大教授的积极性。存有只依靠少数所谓积极分子办学的宗派主义;高教部制订教学方针上有官僚主义,到了农学院又是机械搬用,只报喜不报忧盲目推行。如四记分制和六节一贯制都说是先进经验,实际上是教条主义等意见。这样连续两天的座谈,鼓舞了人们对党提意见的热情。 ## 趁热打铁,还要大“放”   这次密谈会,正像投石问路一样,得到了清彻的回声。党员负责干部认为这次座谈是给自己上了生动的一课。过去认为农学院党群关系基本上不错,整风中问题不大的主观臆断的想法,在事实面前粉碎了,多数非党同志出于至诚的批评,使党员心服口服,非党同志也有百花怒放欣欣向荣之感,再没有“春寒”之意了。   然而冷淡的角落还不是没有的,有些人在会上还是沉默寡言,欲言又止。党外朋友张海泉副教授向党组织提出了建议,他指出大型会议还有缺点,“放”的不够深透,希望再开些小型的会来“放”,领导上也可以多找些人个别谈话;因为在大型的会上有些人发言还不大习惯,心底深处的话说不出来。   学校的整风领导组织认为必须大“放”,放得越深越宽,对党员整风帮助就越大。深,就是恳求党外同志有话就说,说就说尽;宽,就是要使每个人都有提意见的机会。 ## 扫除党内的思想障碍   一连串的会议开始了。各民主党派、教授、讲师、助教、学生、工人的座谈会分别召开了。在会上有慷慨激昂的谈论,有多年埋在心头的苦楚的倾诉,有尖锐的批评,有诚恳的建议,上千条意见汇集到整风办公室,农学院的大“放”丰收了。   矛盾摆出来了,党员领导干部认为党内整风内容丰富了,通过整风改进工作有了奔头。党外同志们说出心腹话以后,也感到了轻松、愉快。一些老教授说:在农学院闷着几年没说的话说出来了,心里很是轻松。   但是在一般党员当中,对于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像瀑布一样的倾泻又有了新的反响。有的党员说:这一下意见都对准党员来了,难道党的工作就没好的地方了!也有的党员说,究竟要放到什么程度?提出了这么一大堆意见可怎么办?很明显,这些出于好心的忧虑,却成了大“放”当中的思想障碍。   在农学院的全体党员大会上,统一思想扫除整风障碍的报告开始了。党委书记说:要整风,就要广泛的听取意见,我们有脓包,就要把皮揭开,只有大放,才能听到反面的意见,找出我们的病根。至于放了怎么办?要边放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要放到什么程度?这一点需要由客观实际决定,几时放不尽几时不收。大家都觉得这样很好。 ## 登门拜访,促膝谈心   五月二十三日晚上,党委副书记甄志超来到了石振亚教授的家里。两人促膝谈心,这是整风开始以后的第二次了。老甄同志虚心征求石教授对党委会工作方面的意见,表示党委有决心经过整风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很显然,石教授被甄副书记虚心诚恳的态度所感动了。他十分激动的说出了长期埋在心底的话,批评了党委在领导上有偏听偏信的缺点。两个人从工作谈到思想,从思想谈到家务事,好像是一对知心朋友。另一个晚上,李泽民院长请于溪山总务长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像阔别多年的老友重逢,从七点一直谈到深夜,于总务长向李院长提出了许多很具体而又尖锐的批评和建议。他说:像这样指名道姓的批评,在会议上是不好尽情畅谈的。 ## 边检查边改进   意见提出来了,怎样来实现呢?这是广大群众最关心和存有怀疑的问题,也是党委最重视的事情,要整风就要边整边改进,能够办到的要见于行动。化学教研组的试验室没有排风扇,不能保证室内空气清洁,或多或少的要影响室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两年多以来曾经提出过二十多次意见也没有解决,现在排风扇已经买来了,正在筹划安装。教学人员和学生进修、学习关系重要的图书馆,由于长期没有负责人,不能起配合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作用,一直没有引起领导上的重视,五月中旬,农学院领导上配备了正副馆长和专职秘书,图书馆工作人员拿着新书目录,开始到各教研组征求添购新书的意见,为了办好图书馆,副馆长和秘书又跑到北大等高等学校参观,吸收其他学校办图书馆的经验,改进本院图书馆工作。领导上又把农场一队改成了试验站,专门为科学研究服务,有的教授反映试验站畜力不够用,也得到了解决。有人反映科学研究的试验供应无人负责,现在已经派去了专人负责,历年存在的农场和学院各系关系问题现在开始解决了。 ## 都为办好学校出主意   农学院整风领导小组在六月三日四日继续召开了全体党员和全院工作人员会议,动员大家解除顾虑,继续“鸣”“放”。   经过的一段大“放”现在农学院里里外外充满了空前团结的气氛,不少人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有的教授建议开专门小组会议研究改进教学工作。整风办公室的同志们正在分门别类的整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建议,这些宝贵的意见已经陆续的分别转送到各行政处,研究提出改进方案,交院长办公室审阅后监督执行。属于教学工作当中的重大问题也将要采取专门小组“会诊”的办法,大家出主意,大家来商量,通过争鸣办法,规定下来,见诸实施。    来源:《河北日报》1957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