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应该开设的商店   <黑龙江、于硕光、朱凡>   [于硕光:《哈尔滨日报》记者,朱凡:《哈尔滨日报》编辑。《哈尔滨日报》将〈秘密商店〉小样交给《中国青年报》,经删节改为〈不应该开设的商店〉,以读者来信形式发表在1956年12月8日第一版]   (编辑同志:)   哈尔滨有一个商店,我认为这个商店是不应该开设的。   这个商店设在道里尚志大街162号。它的前门是关着的,可是它的后门却交易繁忙、门庭若市,住在邻舍的人们每天都看到大批新鲜的猪类、鱼类从这个后门运进去;又有很多人提着肉鱼从后门走出去,入秋以来市里的山东白菜脱销,可是这里却经常卸着个头很大的山东白菜。有些人认为找到了窍门,就顺“后门”进入,也打算买点肉菜。可是,他们遭到营业员的拒绝:“我们这里只批发,不零售。”他们碰了钉子只好默默的退出了后门。是真的“批发”,而不零售吗?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呢?   经过从有关方面了解,原来这里是专门供应部长、局级以上干部的高级副食商店。这个商店是在市人民委员会召集的商业局及有关单位的会上决定开设的。为了避免一般顾客进来购买,“决定关前门,走后门,不挂匾”。在9月30日开始营业了。   这个商店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市场上不容易买到的东西,如大油、活鲜鱼等,这里都始终不缺。如果新鲜的鱼上午卖不了,下午就调到市场去卖,而更不合理的是这里的商品质好价低,比如猪、牛肉他们是专卖后秋、排骨、里脊、五花、板油;200斤的猪肉只卖五、六十斤,剩下比较好的,由这个商店里面的人员买,再剩下的前巢、前腿才拨给市食品公司第一商店卖给一般的顾客,水果组有四个营业员,每天就有三个人刷洗挑选苹果、梨。一筐一等的苹果,合乎本店要求的只有一半,剩下的只有返回给其他商店按原价卖给一般的顾客。这里买的好货同市场的次货价格相同。如买一等红玉苹果比市场好得多,才3角3分,而市场一般的苹果却3角2分。这样做,不但违背了优质优价,分等论价的原则,而且由于这种特殊照顾使营业大大亏损。这个商店开业后,从10月4日到10月15日卖钱1万5千元,半月亏损3,250元,请问这笔亏损向那儿报销?   我诚恳地向有关领导方面建议:在当前党号召开展反官僚主义斗争中,赶快把这种脱离群众事情结束了吧!   附:   《中国青年报》社论〈和群众同甘共苦〉[按:这篇社论是配合《不应该开设的商店》一文发表的]   能够和群众共甘苦,共患难,这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之一。任何剥削阶级的政党,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的利益是和群众的利益相矛盾的,他们的“甘”,正是群众的苦。只有无产阶级的政党,才是和群众利益最一致的,才是最能反应群众要求的。在过去的革命斗争中间,党一直是和群众生活在一起,共同渡过了困难的年月。我们党的领袖,在这方面都是出色的榜样,直到现在,还流传着在井冈山的时候,毛主席把别人送给他的鱼分送给生病的同志,以及朱德同志和红军一起砍柴等等的生动的故事。胜利以后党更加不断地教导革命干部要和群众同甘共苦,警诫我们千万不能脱离群众。在最近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同志在政治报告里把能够“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同人民共甘苦共患难”作为“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党的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又进一步号召全体国家工作人员、经济工作人员首先是各方面的负责工作人员,要艰苦朴素,同群众共甘苦,而反对铺张浪费。   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干部,是记住了党的教导,直到现在,也仍然保持着克勤克俭,和群众共甘苦的精神,他们照旧过着朴素的生活,他们了解和关怀群众的生活状况,正是这样,群众才拥护他们,信赖他们,同时也愿意靠近他们。这一点,甚至连资本主义国家的记者也不能不赞佩。   虽说如此,可是胜利以后,在安定的环境里,有些同志滋长了贪图安逸作风,忘掉了过去的艰苦的日子,忘掉了跟群众一起度过一重一重困难的年月。因而,作风的刻苦也不够了,和群众的联系也不大注意了。哈尔滨尚志大街162号的那个商店,应该说就是这种情形下的产物。   哈尔滨尚志大街的那个商店的成立,并不是为了人们买东西的方便,它的商品和价格也不跟别处一样,它是什么性质的呢?这是十分值得组织这个商店的领导者考虑、警惕,并要及时纠正的。产生这样的现象,可能某些干部出于“爱护首长”的好心。然而,不自觉的采取了脱离群众的做法,这样地“爱护首长”是成问题的。这也可能是有些同志还受些战争时期供给制的影响,还习惯地保留着对某些负责干部的特殊待遇。然而时过境迁,现在大家都是薪金制了,负责干部同志同样应当和群众一样花钱买东西。显然,这种做法,无论从那方面都是不好的。   象哈尔滨尚志大街商店的值得注意,是因为它可以造成负责干部和群众的距离。群众喜欢的,是那种平易可亲的、跟自己靠近的人,越是能够和群众接近,关心群众的生活,知道群众的痛痒懂得群众的要求,才越能真正地从群众那里汲取力量。特别是共产党员,国家干部,青年团干部,更应当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的群众观点,而不能离开群众的“甘”“苦”去弄个人的特殊的享受。有人说:“负责同志嘛,连这么点方便都没有么?”这里并不否定对负责同志的某些照顾,但是这需得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无论如何,那些会侵占群众利益的“照顾”是要不得的。   和群众共甘苦,这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思想上时时关心群众,有很好的群众观点;另一方面是学习劳动人民那种俭朴的本色。解放以后,群众生活是有很大改善了,然而由于我们国家底子很薄,加上建设的需要,这种改善只能是逐渐的,因而群众现在的生活水平,也还并不很高。这样,我们就应该经常用群众的生活,来比较自己的生活,永远象劳动人民那样俭朴,朴素。最近报纸会报道,阜新新丘矿的负责干部让房子给青年夫妇,就是值得赞扬的同甘苦的精神,自然,大家的生活都要提高,但这种提高只能是逐步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因此,在群众的生活不算太“甘”的时候,我们也应当保持朴素的作风。   自然也并不是说,和群众共甘苦,就是都去简单地模仿群众生活的某些表面现象,和群众共甘苦的积极意义,在于更好地团结群众。因此根本问题,是从思想上靠近群众,真正做到了解他们,关怀他们,这样才能有效地发动群众,紧密地团结他们,吸引他们生机勃勃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作为党的助手的青年团的组织,在提倡和群众共甘苦的风气当中,也同样应当一马当先。一方面,团委干部自己,就需要有艰苦的作风,真正能够和群众共甘苦;另一方面,还需要勇敢的揭露那些奢侈铺张,脱离群众的行为,进行勇敢的斗争。    来源:1956年12月8日《中国青年报》。 ## 未发表的〈秘密商店〉原稿:   道里尚志大街162号的三层楼房前门已经关闭五个月了。这里原来的住户哈百第十商店已搬走,不久前搬进了新的住户---秘密商店(食品公司第四商店),可是前门亦然在关着。   这个秘密商店不开门,但他们的买卖交易活动总要进行的啊!住在邻舍的人们发现其中的秘密:这个商店有个后门,每天都有大批的新鲜的牛、猪肉、鱼运到这儿来。连日来也有很多人提着肉鱼从后门走出去。入秋以来市里的山东白菜脱销,可是这里却经常的卸着个头很大的山东白菜。有些人认为找到了窍门,就顺“后门”而入,也打算买些肉菜,可是,营业员看到这个不速之客就干脆拒绝的说:“我们这批发,不零售。”他们只好碰个钉子默默的退出了后门。   是真的“批发”而不零售吗?还是这些人不合身份呢?在10月4日本报接到读者赵也萍同志写了这样一封信。信中写到:在道里尚志大街一个秘密商店里,竟是卖市场上买不到的新鲜的菜和肉,据说这里是专门供应部长、局长级以上干部的高级副食品商店。当他和几位同志想购买点高级食品,刚走到门口,却被一位看守拦住了去路,“不准进!”无计奈何,只好低头走了出来。本报将此信立即转给该商店后,他们层层照转,迄今日尚未回答;最后商业局王局长批了一个“暂不回答”就此“锁”起来了。   人们不禁要问,这个商店为什么走“后门”不开前门呢?开商店为什么不挂扁呢?这里必有文章所在。记者在十月十八日访问了市食品公司经理薛菊辰,他向记者说:国庆节的前夕,市人委召集了商业局及有关单位开了一个会,确定要搞一个七百人的高级副食品商店,主要供应局、部长以上干部,高级知识分子外,还有他们的家属,并确定于国庆节前开业。当时商业部门一些领导为此事也有过不同的看法。如果国庆节前开始供应必须开前门,开门别人进来怎么办呢?于是有的人提要派看守,检查证明;有的提营业员检查证明不行,必须派人民警察站岗;有的提开后门,不挂扁。看起来后一个意见是较为稳妥的了,于是商业局采纳了。当即通知食品公司:“搞个黑店,关前门、走后门,不挂扁。”与此同时,市食品公司还作了所谓对内不对外的计划,于九月三十日已秘密的开始营业了。   这个商店秘密的开业已半月有余。经营的品种有:肉、鱼、干鲜果品、蔬菜、食品杂货、熏腌制品……所谓高级副食品应有尽有,无所不包;另外还兼服务性业务。   从这个商店的经理和营业员们介绍,这个商店在经营中有四大特点。其一,商品的来源是从各公司挑选最好的商品,并可由特殊雇主任意购选,剩下的残次商品再转拨给有关公司出售。卖给一般的顾客。如卖的猪、牛肉他们是专买后秋、排骨、里脊、五花、板油;二百斤的猪肉只能卖五、六十斤,剩下比较好一些地方如五花、腰窝只有这个商店的人员才能买到,再剩下的前巢(猪脖),前腿才拨给市食品公司第一商店卖给一般的顾客们。其二是这里经营的商品是市场所买不到或少见的东西。如大油、片油在市场人们根本就买不到,而这里却每天始终不断,市场买不到的活鲜鱼,这里经常有六、七种。鱼菜组的营业员杜鸿喜告诉记者说:这里的鱼一般存在到一天,如果新鲜的上午卖不了,下午就调给市场去卖,不然就没人买了;其三:商品保不有伤痕要有特殊的风格。该商店水菜组有四个营业员,每天就有三个人去为这些特殊的客人消毒,刷洗挑选苹果、梨。据营业员反应:一筐一等的苹果合乎本店要求的只有一半,剩下的只有返回给其它商店按原价卖给一般的顾客了。其四是价格特殊照顾,价格便宜。这里卖的好货同市场上的次货价格相同。如这里的猪肉除星期天外市场干脆买不到的,但价格却是一致。他们卖剩下的残次货甚至到市场一销而光。这里卖的一等红玉苹果比市场好的多,才3角3分,而市场上一般的苹果却卖3角2分,这里不但体现不出优质优价,分等论价的原则,而且由于这种特殊照顾使营业大大亏损。该店预计十月份仅水果一项即可亏损五百元左右。   人们要问这个商店为什么专门供应首长,而不卖给一般人呢?为什么市场买不到的东西他们能买到呢?有人说:成立这个商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首长们的健康,商品要经过化验卫生合格,至于市场买不到的东西如果让别人也来买那就不能保证首长的需要了。难道人民群众在我们的国营商店里买的副食品就可以不卫生吗?保证首长的健康和卫生是对的,那么老百姓就不需要健康和卫生吗?东西少是事实,但是这里也应该与群众共甘苦的群众观点啊,显然这种说法是欠考虑的。   人们还会问,作为一个商店的任务是供应广大人民的物资需要,通过商品流转,为国家建社积累资金。但是,请大家看看这个商店开业后半个月收入情况!从10月4日--10月15日卖钱15,200元,半月亏损3,250元,预计到月末亏6,500元。请问这笔亏损向那儿报销?我们诚恳的向有关领导方面建议:在当前党号召开展反官僚主义斗争中,赶快把这种脱离群众的事情结束了吧!    来源:新浪乐居论坛 (转自哈尔滨美食地图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