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青年   <北京地质勘探学院、张九思>   高尔基在他的「论青年」的巨著里,把青年看作人类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实际上高尔基并未言过其实,青年不愧获得这样崇高的称誉。无论在任何社会中,没有独立生活的青年是没有阶级性的,他们的未来是没有肯定的。伟大的共产党也把崇高的事业寄托给青年。但是,对青年是有偏见的,采取了不适当的「阶级歧视」的方针。在处理青年的工作、学习及政治生活上,过份的考虑了阶级出身,广泛的反映在工厂、农村、学校、军事部门及其他机关部门。我要强调,这决不是处理具体事件中产生的偏差,而是一个形式上没有公开的方针,因为它在一系列的事件中反映出来。   譬如在学校部门,由于青年阶级出身不好,就很难进入保密性强的学校学习,毕业后也很难进入保密性强的机关工作。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根本没有留学的机会。是否他们的能力差呢?他们的品质比工农出身青年恶劣呢?事实否认了这一点。在他们当中有很多是优秀的学生,有的是共青团员、共产党员,他们绝大部分在消灭剥削阶级的斗争中,向自己的父兄、亲友作过坚决的斗争。但是,他们没有受到高度的信任。这里我要说明,阶级出身不好的青年,能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这决不是政治上高度平等和信任的完美表现。当然,不可否认,这说明党对他们有一定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党需要他们。我认为政治上高度的平等和信任,要表现在「政治享受」也应该平等。譬如,留学或进入保密性强的机关和学校。下面就以留学生问题来谈吧,留学就根本没有他们的份。为什么一定要选拔工农或其他出身好的子弟呢?事实上选拔出来的留学生,有一些学习并不好,思想觉悟也很低。当然,从崇高的阶级情感出发,应该给工农子弟优先权。但是,为什么又要排斥阶级出身不好的青年呢?这显然是不合理。我们再从历史事实来分析吧,在「一二·九」时代,知识青年中绝大部分是剥削阶级出身的青年。在那样的时代,他们本来可以口里含着雪茄烟,躺在沙发上,安闲的读书,或者无忧无虑的享受着舒适的物质生活。然而,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正义的热血燃起了强烈的救国火焰,他们和共产党人一道抛头颅,洒热血、忍受皮鞭、刀棍的毒打,在解放斗争中也不例外,这一些事实是不难理解的,因他们是青年。他们有正义的。热爱祖国和真理的可贵品质。   在今天我们国家里,剥削阶级出身的知识青年也同样有这些可贵的品质,当然不可否认历史条件,不可否认在消灭剥削阶级的过程中,有少数青年有了坏的变化,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完全可以通过教育能够改变的。但是中国共产党太强调了出身不好青年的弱点,而过低的估计了他们可贵的品质。因此,对他们就「不放心」,显然,「不放心」是不必要的。不要说是知识青年,就以农村中地主阶级出身的儿童或青年来谈吧。党如果同样的信任他们,这样事实就鲜明的教育了他们,他们的父辈受镇压和管制,而他们却受到党的关怀和信任,我深信他们会选择正确的道路的。他们真实的体会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他们就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中,愉快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我认为青年只要不是犯罪,不论阶级出身怎样,在政治上都应该高度的平等。我认为青年刚展开生活的道路,他们选择生活的道路,主要不决定于青年自己,而是决定于他们的导师——中国共产党。假如党坚信自己的教育力量,那就应该立即放弃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不能采取的对青年的「阶级歧视」的方针。这样只会使阶级出身不好的青年更加靠近党,更加有利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党的事业只会起推动的作用。   (来源:北京地质勘探学院党委会宣传部编《社会主义教育参考资料第二编:右派言论汇编》,1957年10月5日。)